① 藝術的審美認知作用
藝術的審美認知作用,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歷史、認識人生。
首先,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應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同一、主體和客體統一等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更能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藝術的這種審美認知作用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真正做到了「觀古今於須臾,攬四海於一瞬」
其次,對於大致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在認識自然現象方面,藝術畢竟比不上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在認識社會、歷史方面,藝術也不可能像社會學、歷史學那樣完備詳實地佔有資料。有相當數量的學者甚至認為在後工業社會里,藝術成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藝術具有信息功能和交際功能,藝術的這種功能甚至比起普通語言來更加豐富。
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在幫助人們認識社會人生時,能夠發揮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於藝術的人之作用是以藝術的審美價值為基礎,在反應對象的本質特徵時,有表現出藝術家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和評價,在真實描繪生活細節時,還揭示出生活的本質規律,在反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緒、冤枉等主觀世界,使得藝術具有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的特殊審美認知功能。藝術將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通過現象揭示本質,通過偶然結識必然,通過個別顯示一半,通過客觀顯示主觀,使藝術審美認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內涵。
② 審美再創造的意義是什麼
由於鑒賞主體的這種來創造活源動是憑借藝術作品而展開的,所以被稱之為審美再創造。其次,接受美學強調了審美經驗的中心地位,姚斯從藝術創作、藝術接受和藝術交流三個維度全面闡釋審美經驗的內在結構,將接受方式分為垂直接受(歷史發展角度)與水平接受(同時代人對文學作品的接受狀況)等。此外,接受美學的創始人姚斯和伊塞爾都強調,迄今為止的文學史僅僅是作家和作品的歷史,而讀者的作用卻遭到了忽視與遺忘,因此他們提出應當重寫文學史,在他們看來,文學史應當是作家、作品和讀者三者之間的關系史,是讀者接受作品與作品在讀者中產生影響的歷史,是文學被讀者接受的歷史。姚斯指出,應當從作家、作品和讀者「三位一體」的全方位角度研究文學史,研究不同時代的讀者對同一部作品有不同意見的原因,將文學史變成文學效果的歷史。
③ 什麼是審美創造
審美創造就是創造審美產品。寫一篇散文,畫一幅畫,彈一支曲子,都是審專美創造。文屬學和藝術都具有審美功能。文學作品往往妙語連珠,讀來使人神清氣爽。欣賞藝術作品則令人盪氣回腸。這都是審美過程,心靈的激盪中體現著個體的審美創造。
此外,走進春光明媚的大自然,體味鳥語花香的世界,欣賞山川河嶽,再做一篇游記,便是審美創造了。
④ 藝術審美的基本功能與作用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⑤ 什麼是審美創造力
審美創造力抄,指人襲在審美中能動創造的能力。
審美創造力是人的創造力中的一種基本能力,包括創造新觀念、新理論、新思維、新方法、新手法的能力和創造新審美意象、新藝術形象的能力,表現於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概括力、想像力、審美意象創造力等形象思維能力和藝術意象、意境創造力、藝術表現力以及審美評價的分析綜合力等方面。
⑥ 審美的功能包括什麼
審美認識功能,審美教育功能,審美愉悅功能。
⑦ 審美對大學生有什麼作用
審美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形成的作用:
何為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包括審美形態教育和美感教育兩個方面。審美形態教育主要培養人們對自然中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和結構(包括藝術品的形態、形式、風格)的鑒賞、識辨能力,它側重於對象之客觀形態的描述和認識;美感教育主要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包括感覺、知覺、情感、想像、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協調。最終落實為某種敏銳的審美知覺和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包括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能力)。
⑧ 審美想像在審美過程中的作用
審美想像是進行藝術創造"最傑出的本領"。它以表象記憶為基礎,按照生活和情感的邏輯,積極、能動地對表象材料進行分解與重組,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藝術形象。由此可見,審美想像在藝術創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⑨ 具象藝術審美功能的作用
具象藝術的突出特點首先是它的視覺真實性或客觀性,即按照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的樣子來描繪對象。所以,當我們觀看具象美術作品時,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每一個個別人物的性別、表情、動作和衣裝、各個物品的品種、類屬以及地點、環境等特徵。例如宋代畫家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中對各色人等的生動描繪已成為人們認識宋代社會、服飾、風俗、技術、建築、市場等的第一手資料,具象藝術的第二個特點: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表現出瞬間性特徵,即藝術家選取的是藝術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間。例如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諾森十世》這幅肖像畫中,作者准確把握了對象陰險、狡詐、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徵,他雙唇緊閉、雙眉緊鎖、目光斜視、臉色沉陰,好像對誰都不信任。同時他又堅定、獨斷,要控制一切,使教皇本人都不得不一再驚嘆:「太像了!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