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書是什麼時候發明並運用的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於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學張旭難。
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
「破草」是現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雲: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唐朝張懷瓘《書議》雲: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
草書本身由隸屬演化,而且分多類,沒有說什麼人發明了草書,只是有很多代表名家而已。
『貳』 楷書,行書,草書,是哪時發明的
起源於魏晉時代,南北朝時分流發展,到隋開始融合,入唐以後開始成熟並出現了眾多
藝術家。
楷體的發明者——
行書的起源相傳有兩種說法:
一、據張懷 《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
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
二、據王僧虔《古來能書人名》雲:「鍾繇書有
: 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河東衛
,采張芝法,以凱法參,更為草稿。草稿是相聞書也。」由是而知行書亦稱行押書,起初當由畫行簽押發展而來。相聞者,系指筆札函牘之類。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
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
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群眾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
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行書到
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現今所通行的草書.通稱為草書.傳說為後漢張芝(伯英)所創始
大概就是這樣,求採納O(∩_∩)O謝謝
『叄』 .草書的發明人是
傳為東漢張芝。
但是草書得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個人所能發明的
草書
為了便捷書寫,經過漫長的約定俗成的過程,尤其是在篆書向隸書轉化的時期,民間流行的草字的數量逐漸增多,寫法逐漸統一,經過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於產生了具有法度的草書,那便是章草,之後進一步發展成今草,狹意的草書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規范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的書體。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徵的書體。三是,草書的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是便於快捷書寫和便於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歷史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盡波挑而演變成的,今草書體自魏晉後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
名稱演變
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扁方,筆帶橫勢。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綿環繞,字形奇妙,變化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等。
『肆』 狂草是誰發明的呢狂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
我們縱觀歷代大家,皆符合這個特點,「二王」自不必說,出生豪富之家,周遭全是名師,一生衣食無憂,醉心於藝術,成就一代才名。初唐四大家,也無不是際遇非凡之輩,褚遂良的老師是歐陽詢和虞世南,虞世南的老師是智永,智永乃是王羲之的七世孫。
懷素的老師是堂哥鄔彤,鄔彤是張旭的學生。宋四家也皆是如此,擁有著一個時代最好的書法資源,元明清的一些大家也不例外。
張旭是「飲中八仙」之一,也是唐代的「三絕」之一,同裴旻的劍法,李白的詩,並稱於世。
張旭草書的超絕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將書法與自然融在一起,他追求「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境界,所以其書法有時像流水般靜謐,有時像狂風般疾驟,他是中國書法史上唯一一位能將個人的情緒變化與自然之態完美融合到一起的書家。
張旭平生草書的經典之作有很多,我們今天介紹一件少有人知的作品,叫做《李青蓮序》。
此作乃是張旭寫給李白的一幅字,通篇元氣淋漓,氣韻非凡,動靜結合得極為自然,是張旭平生狂草作品當中的經典之作。
『伍』 草書是誰發明的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
『陸』 書法中 草書是誰發明的
張芝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 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於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學張旭難。
『柒』 草書起源於什麼時候
形成於漢代。
草書,有廣狹二義。廣義的,不論年代,凡寫的潦草的字都算作為草書。狹義的,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大約從東晉時代開始,為了跟當時的新體草書相區別。把漢代的草書稱作章草。新體草書相對而言稱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7)章草發明者擴展閱讀:
一、草書的特點: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字文斷碑》、《古詩四首》,懷素僧《自敘帖》等等。
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
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學張旭難。
二、人物作品:
1、張旭唐 《肚痛帖》
2、張旭唐 《古詩四帖》
3、懷素唐 《自敘帖》
4、孫過庭唐 《書譜》
5、黃庭堅宋 《李白憶舊游詩卷》
6、米芾宋 《論草書帖》
7、趙佶 宋 《草書千字文》
『捌』 草書是誰發明的
草書不是誰發明的。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說版文解字》中說:「漢興有權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草書的發展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1、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
2、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
3、今草,是章草去盡波挑而演變成的,今草書體自魏晉後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 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
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
『玖』 草書創始人是誰,是傳說中的張旭嗎
張旭並非是草書的創始人,草書這種字體是出於書寫方便這一目的經由隸書一步步發展而來的,並不存在明確的創始人。草書這種字體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眾所周知,自秦始皇完成統一並建立秦朝之後他為了方便各地百姓進行交流對文字也進行了統一,這文字便就是小篆。不過由於小篆這種文字的書寫相對比較復雜,故而除它之外秦朝當時還出現了一種名為“隸書”的文字。
伴隨著狂草字體的出現,張旭、懷素等人也因擅長草書而聞名於世。其中張旭這人性情十分不羈且酷愛飲酒,每每酒醉之後還會乘興揮毫,故而人們將他稱呼為“張顛”。張旭的狂草在唐朝時期極具盛名,也因此被評為唐朝“三絕”之一。同樣因擅長草書而聞名的懷素同樣是草書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其別稱是“草聖”。
『拾』 草書都是自己發明創作嗎為什麼每個人的草書都不一樣
草書不是自己發明創作的,也有他自己的規則。每個人的草書不一樣是每個人都在規則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個性,每個人的個性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