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一,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呢?有以下四點根據。
(一)是貫徹教育方針,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為新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三)開發右腦潛力,促進思維創造力全面發展。
(四)適應國家上級學校選才需要。
二,怎樣結合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一)轉變觀念,把教的過程轉變為學的過程。培養學生樂於自覺求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與自學能力。如:黛玉教詩。
(二)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思維習慣。
(三) 在處理理解、掌握、運用新老知識矛盾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1,由以知引導出未知過程中,培養聯想與想像能力;
2,由舊知過渡到新知結果中,消除思維定勢;
3,由具體到抽象,由抽象到具體,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系統能力;
4,由知識到技能,在實驗、實踐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5,由內到外,由結果到過程,注重考試的啟發與創造性。
(四)注意不同年齡段學生認識過程的不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不同教學活動。
(五)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發展中的作用。
(六)要特別重視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專指在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過過程。它是創造力的核心。而所謂創造力,是指為改善某一目標,在以往經驗、知識基礎上,經過反復分析、對比、聯想、想想、綜合等思維活動,提出新設想的能力,即發現新問題和創造性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思維,一般認為有如下五種品質:
一敢懷疑、不盲從、勇於突破舊框框的求異性;
二善於由此及彼進行縱向、橫向、逆向聯想的品質;
三從不同角度想問題的多向性品質;
四省略思維步驟或跨越事物相關度差距及可觀度限制的跨越性品質;
五具有辯證分析能力和思維統攝能力的綜合性品質。
一,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呢?有以下四點根據。
(一)是貫徹教育方針,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人的自身發展去適應它、促進它。因此,從推動現代化建設出發,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就成為擺在教育面前的主要課題。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生理、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心理,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人的心理現象的總體。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即通常指的智慧,是人的各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有別於再現思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改善人們智能結構,提高人的素質的需要。如愛因斯坦所說:「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為新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
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說:「明天的社會,將是人類在技術系統下處理情報資料,運用考察力,而從事於創造性的工作。至於機器則越來越僅是日常的例行工作。」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標。日本由七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根本目標,就提出「為人的心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中的日本人」。著重培養適應未來科學發展的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包括「能從多方面觀察事物的敏銳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概念抽象能力;能抓住整體中復雜相關的各個部分和要素的分析能力;能全面的、變化的抓住事物的綜合能力;盡可能多的專門領域的知識,特別是邊緣學科的知識。」
這個目標的確定,出於它經濟競爭的需要,也是為世界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所決定的。人類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687年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與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與其相對應的,培根提倡科學教育,出現了誇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度與教學原則,以及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1873年),電磁波的被證實(赫茲於1888年),和電力的普遍應用為標志,與之相對應的,在教育領域提倡義務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建立理工學院,發展師范教育。第三次,以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建立,原子能的開發應用為標志。在教育方面,提倡科學教育,強調專才教育,建立研究生制度。提倡中等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第四次,科技革命,,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的建立及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為標志。在教育方面,提倡終身教育、智能教育、未來教育。博才教育育創造教育。由此可見,提倡創造教育,大力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是教育自身發展內外部規律所決定的。
從提高人的自身素質看,進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符合人類智能發展過程的。美國布魯納認為,人類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書本知識的識記、領會。第二階段,用原則概括來解決新問題、分析新情況的能力。第三階段,創造性思維的結合和評價。人類智能由低到高層次的發展,電腦的廣泛應用,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必然性與現實性,開辟了難以預計的美好前景。
(三),是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思維全面發展的需要。
美國醫學、生理學家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斯佩里博士創立的右腦開發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它們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左腦專管邏輯思維,右腦專管形象思維,負責繪畫、音樂、自然風光欣賞,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觀全局,把握整體。按大腦生理學來解釋,可分為類別認識能力、圖形認識能力、形象認識能力、空間認識能力、繪畫認識能力、形象認識能力。右腦的記憶容量是左腦的萬倍。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才思是否敏捷,主要取決於右腦。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內容重視數理與語言,而這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人們只重視左腦功能的發展,忽視了右腦。然而腦科學表明,左右腦半球同樣具有高級智力功能,只是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及功能。左大腦半球善於分析、抽象、計算和求同,是人腦處理語言、數學,進行抽象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心;而大腦右半球則善於想像、虛構、感受和求異,是人腦處理表象、進行具體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的智力活動控制中樞。左右兩半腦在功能上雖有分工,但也有一定互補能力,是相輔相成、協調統一,缺一不可的。然而我們的教育只注重大腦一半功能的開發,這是一種多麼巨大的浪費!特別是與創造活動直接有關的許多高級智力功能,如具體的、形象的、直覺的、綜合的思維能力,都有在於人腦的右半球。加強形象思維的培養,發展創造思維能力,必然促進右半腦智力的發展和整個大腦的生理發育,充分發掘人類自身的最大的潛力。
邏輯學家費斯德說:「知識的高速發展部分的必須歸於人類業已積累起來的背景知識所起的背景知識所起的積累作用-----但是,自從十六世紀以來,促使人類長足進步的主要是思維方式亦即科學方法。」因此,腦力的開發,人類自身素質的提高將給人類帶來不可想像的巨大財富。促使人類社會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
(四)是適應國家為上級學校選才標準的需要。
國家高考的試題,時根據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和教材決定的。反過來,也必將推動教學向著人才培養目標方向發展。幾年的考題都注重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的考察。測驗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敏捷性。八七年語文卷十六頁,五千五百多字,沒有機敏的頭腦,根本適應不了要求。
創造學在國際上的研究,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只是把它作為一門技術訓練課程,納入學校教育中還是近年來在個別國家的事。近兩年,我國語文界有些同志結合教學對創造思維某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做了很好的探索,這是被語文課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分語言和文章。從語言作為人的意識符號看,他是與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第二信號系統)相聯系的。它不僅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意志的工具,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這也可以說是語言的一種內部功能。從文章與文學作品角度看,一百九十是篇精選課文幾乎都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創造性成果,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好教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自覺的、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探索,一定會把語文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二,怎樣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呢?
(一)轉變觀念,注意把教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覺求異的學習積極性與自學能力。
據說外國父母在孩子放學時,總愛問「你今天又向老師提什麼問題了?」而中國父母則問:「老師今天又教你什麼了?」中國老師往往喜歡那種「終日不違如愚」式的學生,而外籍教師則抱怨中國學生不好教,不知提問題。只有把立足點移過來,把教的過程變為學生學的過程,才能發揮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
我國古代很注意啟發性教學。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和學記中的「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都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探索,自覺求異。「憤、悱」就是在疑難面前,欲解不能的狀態。後三局就是誘導啟發增強自信。《紅樓夢》林黛玉很懂這個道理。在她教香菱學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領略她循循善誘的師德師能,更能領會出她關於構思詩的感性思惟狀態及詩的標準的論述。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分這樣幾步:
一注重自學,加強指導。開始主要布置香菱自已多讀範文,從旁指導。
1,去其畏難,鼓其自信心,破其迷津。黛玉接手後就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2,導其方向,破其迷津。香菱說她最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黛玉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在學不出來的。」
3,精選教材,要學生細心揣摩。王維五律100首,老杜七律120首,青蓮七絕1--200首。肚子里先有這三個人在做底子,然後再讀其它。
二抓住重點、難點,平等討論。也不說的很多,而是順人思路,藉以破難,因勢利導。一日,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
三是苦練實練,激發靈感。香菱接受作業後苦到什麼程度呢?寶釵說;「這個人定是瘋了」。「可真詩魔了」。詠月詩寫了兩遍不合格,被退回重寫。最後終至精血誠聚,靈感來潮,激發潛能,「忽於夢中得了八句」。總算成功了。
黛玉教詩,是一篇完整的創造思維教學過程。從中可見,教者首先必須深諳教材真髓,才能名師出高徒。黛玉的詩道、品格合於一身:「透徹玲瓏……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也。豈冬烘翁可比?
縱觀近年語文教改中,涌現出的優秀教師,盡管具體做法有異,但都貫穿了這條誘導啟發基本精神。
1,加強預習,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自學、思考,還要進一步探討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提出問題,主動的把懷疑、評價預想加到裡面,學會自己提問題。不僅解疑,而且質疑。這樣在邊讀邊思考中,是自己處於主動支配地位,從而提出反映鞥新的因果聯系、新的信息組合的較高層次的問題。這樣問題的提出就標志著認識已跨進新創造的大門。愛因施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在這里,學生通過自己讀書,愛葉老說:「可獲得獨創成功的快感」,(包括能向老師提出創設性的問題)、「作比量長短的思考」 、「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和第一次閱讀新教材的新鮮求知慾。這種心理是繼續向下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布魯諾說「學習最大的刺激乃是對新教材的興趣。」
2,導讀、討論,是學生在進一步精讀教材的基礎上解疑問難,和師生討論啟疑解疑的過程。讀書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邊讀邊勾劃圈點。隨疑隨記,隨得隨評,隨積累隨歸納整理,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在課堂導讀過程中,教師最應忌諱的就是炫耀多知善講。仍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路發展。自己則「引而不發,躍如也」。為學生設疑、啟疑、點疑,以便使學生在師生在共同解疑中,不斷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把問題逐漸引向深入。
朱熹是提倡讀書有疑的。他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方始是學。」但是他未能向前邁一步,在似乎無所疑之中去創設新疑,這才是創造性思維所要求的,這「 方始是學」的根本目的倘不能在學思結合有所創新上下工夫,那學得再多又有什麼用?美國亞克敦,除了博覽圖書館書以外,把家中收藏的七萬冊書全部讀完了,而且做了讀書附記與校勘,但終生無任何創造性建樹,無一專著發表。鄭板橋曾說:五經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讀是書獃子,漢魏六朝,三唐(初盛晚)兩宋詩人,字字都學,便是蠢人。
在討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積極性。氣氛輕松活潑,學生智力才能處於最佳狀態。學生不愛發言有兩個障礙,除了不相信自己,習慣於照抄書本與老師的話,主要是怕答不好丟面子,自尊心特別強。因此老師不要輕易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課堂搞的緊張兮兮的。還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那種好提新問題的冒尖學生。
西德心理學家海特納教授,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出12條訓練法,對我們很有啟發。例如第二條他說:「不以權威態度對待學生」,第五條,「不要向學生予示結果和方法,要推遲判斷。」第七條,「鼓勵學生獨自評價他人的進步、成績。」第十一條,「培養挫折忍耐力」及十二條「抓住整體結構,不讓學生過早研究一個孤立組成部分。」以免過早單一化
或鑽牛角尖里出不來。這些對語文教學的導讀、討論這一步,都有重要啟示(見《創造學》)。
3,練習與考試。很多成功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意在聽、說讀書訓練與考試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
習題的設計,深淺適度,靈活多樣,富於思考。題,出的好,學生對這個思維發散點興趣能厚,可以在比較、聯想、想像中「精鶩八極,心游萬仞」,調動各種接受器官參與活動,使學生感到勞動創造的愉快。在愉快中進取。這樣就要求練習題注意目的性、多樣性、趣味性、啟發性、差異性。而在考察題目的類型上也注意從判斷、選擇、配對、比較、填充、分析、綜合、量大、題活、綜合性強等多方面考慮,以便於有助於發展人的創造思維。
(二)注意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觀察能力。
觀察,包括注意與知覺兩個階段,是有意的知覺活動。由於知覺同思維密切聯系是觀察的主要特徵,故觀察有時也被稱為思維的知覺。有人把大腦功能分成四種能力:吸收能力、貯存能力、運行能力與創造能力。觀察與注意即屬於吸收能力。觀察,不僅在耳聰目明,更表現為心智腦力敏銳深刻,注意力的集中。而這正是創造思維所需要的品質。
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感覺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作家、美術家、科學家、發明家,無不得力於觀察力的敏銳。晚清著名畫家任伯年,為朋友畫貓多幅不中意,直到有一晚上爬上房頂,親自觀察了一隻又驚又怒的貓,才華除了傳世的《狸貓圖》。中學課本吳丞相為歐陽修品畫,也說明了觀察的重要。
觀察,一要進行細致的比較,找出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比如有這樣一個智力測驗題: 「南來的北往的兩隊人要同時過一座獨木橋,怎樣過?」粗心的孩子就可能想加寬橋面,機智的孩子可能想一個抱一個調換位置。而善於觀察的孩子可能發現,題給的條件,從南來和向北往實際上是一個方向,按次序走就可以了。這里用的南來北往,不是習慣用語的固定含義,有向南去的,有向北去的,而是就字面取義。傳說福樓拜教莫伯桑寫作時就要求他觀察一堆篝火和樹,寫出這堆篝火和這棵樹的特點;還曾要求他寫出與別個不同的雜貨商與守門人的特點,而且要他用一句話讓人知道一匹馬與前後五十匹馬的不同之處。
二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這個道理。
三要就觀察到的東西進行聯想、推理,像福爾摩斯那樣。
四要注意敏捷,講究速度。高考語文題量很大,反映慢的,不等弄明白,下課了。
(三)在處理理解、掌握與運用知識過程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㈡ 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回留有充分選擇答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㈢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思維能力
[編輯本段]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
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
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
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㈣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教育是研究如何培養、開發人的創造力的一門新興科學。創造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內涵豐富、外延較寬的概念,國內外專家進行了研究,至今未能定論。本文依據心理學原理和當今語文課程改革的目標,探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從創設氛圍,鼓勵質疑,激發想像與聯想,打破定勢等方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造性 思維
一、 引論
傳統的教學思想所重視的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以儲存現有知識為出發點的教學思想,雖然也能使學生飽讀詩書,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們的想像空間,影響了他們的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和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精神。」創新就是推陳出新,創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前所未有思維成果。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新的課程標准,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載體。
二、 本論
(一)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創新的過程是學生發現、思考、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積極能動的參與,創新也就無從談起。而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民主的重要體現。新課改下,老師的課堂角色不是惟我獨尊的權威,而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導者,使學生消除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為激發學生參與、思考、交流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學生處於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就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積極性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中,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一方面要注意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一方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式的教育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只有在和諧寬松的氣氛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才可能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學過程才可能是一種多向的交流、多向流動的過程。在這種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重要在於指導學生自己去學習,鼓勵他們充分交流思想,發表見解,從而激活思維。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兩個蘋果互相交換還是兩個蘋果,兩種思想互相交流卻能激發新思想。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的多向交流是引發學生認識沖突進而閃現創新思維火花的基礎。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學貴有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傳統的語文教學滿堂灌、傳授式、講解式代替思考,死記代替質疑,一切為了考試,不需要、不允許學生質疑,提出不同的問題,這種應試教育觀念嚴重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疑難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小學生來計要有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
1、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的習慣。要培養學生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學生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占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經過一段訓練,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的。其次,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成為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才能的不竭動力。再次,在教學中要肯定多於否定,鼓勵多於批評。充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問,敢於不斷提出問題又能不斷地解決問題。允許學生標新立異,使課堂真正地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探討的場所。
2、教給方法,提高質疑水平。要指導學生從文章語言因素,表達形式,篇章結構,思想感情等方面去發現問題,避免脫離教材內容,生活實際,不著邊際的濫問。教師指導學生可在標點不同處,字詞精當處,語句重復處等質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質疑水平會逐步提高,並能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學生讀到這里問老師:「焦急」與「耐心」是一對反義詞,是不是矛盾了。這些問題,無不體現了學生獨立思考深入讀書的主動求知心理。
(三)激發想像和聯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想像開始的。」想像和聯想是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的培養目標,想像和聯想作一種能力,只能通過訓練才能形成和提高。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特別的關注以下2點
1,觀察感知,豐富表象積累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創造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指導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如實物、如圖片……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如風霜雨雪、鳥魚花蟲、人物風俗……並要善於把觀察到的東西用於課文的理解和寫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表象積累,發展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啟發引導,拓寬想像和聯想的空間
如果我們單純地談教學,忘記教學活動背後還存在的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那麽、我們的語文教學會變成一個缺乏生氣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於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憑借教材進行想像和聯想,有助於學生入景入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在理解課文中發展想像。如教學《軍神》一文,在引導學生理解「軍神」含義時,教師向學生說說這個詞的表面意思後,又進一步問:「如果你是沃克先生,面對劉伯承你會怎麼說?」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你意志堅強如鋼,沒人能及得上。」有的說:「你不是一個凡人而是來自天上的軍神。」有的說:「你是最偉大、最了不起的人。」同學們說得多好啊,在教師啟發下他們展開想像,進行了創造性思維。
(四)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思維定勢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始終存在的,它在教學中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而發散思維是思考者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從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是一種不依賴常規尋求變異,多觸角、全方位地尋求與探索新的多樣形的方法及結論的開放式思維,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多進行發散思維,培養思維的多樣性。
1、 同一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學為例,例如在六年級學生寫一篇《我的老師》一文。大多數學生寫的是老師如何帶病工作和冒雨摸黑為生病的同學補課之類的材料,而造成內容的雷同,殊不知,教師除了工作之外還有自己的情趣、愛好和業餘生活,選擇這些材料,同樣能反映老師的品格和形象。為此,作文前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在校園里采訪教過自己的老師,向他們詳細詢問有關生活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內容。經過引導,同學們各展其才,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的好作文。這符合學生「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特點,有利於培養他們成為求異思維的發展。
2、 適當安排一些具有不確定的答案的練習。長期以來我們教師習慣於給學生布置一些有固定的答案的習題,使學生的思日趨狹窄、僵化。不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不利於今後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為學生安排一些「發散性」的訓練。如在教學中有一道習題,把「我們降下國旗」這句話換幾種不同的說法,但不改變願意,學生答案多種多樣:「國旗被我們降下來了。」(被字句)「我們把國旗降下來了」(把字句)……
三、 結論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觀念,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通過優化課堂教學,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聯想能力,這樣才能更合理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㈤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可以說是當前最時髦的一個話題,的確,在21世紀突飛猛進的今天,國家的興旺靠創新,民族的昌盛靠創新,實現現代化更離不開創新。因此,創新教育理所當然地被提到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則是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下面本人就針對此問題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思維是創新的力量和動機,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思維因素,要善於點燃創新思維之火,激發學生的熱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的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具有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牢固的記憶力。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自覺行動,如果沒有興趣,就談不上主動,參與更是一句空話。因而教師要努力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背景中積極思維,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課伊始趣即生,課展開趣溢濃,課結束趣未盡。
二、啟發想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它是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是培養能力,發展創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維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的確如此,想像可以說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動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這樣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是啊,有了豐富的想像力就能在腦海中再現各種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造出種種新形象,小學生思維活躍,富於想像,但是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不是天生的。想像力的形成依賴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啟發誘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所指出的: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像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像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想像是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體性、自由性、靈活性。創造性形象對於創造能力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巧設疑問,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古人雲「學貴有疑」,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從質疑開始。因為,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質疑的過程實質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因而問題就是創新起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提出一些創造性問題,指導學生自行解決,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獲得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古人亦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沒有「疑」就沒有學生的探索。「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層次,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善於有針對性地設計疑難,恰當地提高設問,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思考共同參與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疑問,不是為了難倒學生,而是希望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成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課堂上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從正面引導,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同時教師也要把握住學生提出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地探究。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鼓勵求異,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有識之士普遍認為,教學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統一,而要鼓勵求異。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發散的求異思維,發散求異的目的在於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春天不更艷麗?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積極鼓勵求異,不「死讀書」,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
求異思維可謂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造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其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於表現得與眾不同。因此,教學是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我在上面吧,那樣我能掌握了分寸立見解,迸發求異的火花。學生的思維激活後,必須眾說紛紜,創新的火花定會不斷閃爍。
五、多方入手,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生的學習,以模仿為主,不僅有顯性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模仿學習,還有隱形的思維、策略等方面的模仿學習,特別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在教學時能時不時露幾手「絕招」,能使學生具備更多的靈性。而這種創新教育,可謂是不留任何痕跡的創新藝術教育,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1、語言的表達上。在創新教育面前,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更要追求「富於變化」,不管是導語也好,還是總結過渡語都要認真考慮,精心設計,力爭變平為奇,變陳為新,達到語能驚人的境地。
2、板書的設計上。板書可謂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板書設計精當,構思巧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無形中也能帶動學生的創新。
3、教法的選用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師在課文的教學設計上要力避「千課一面」,做到因文而異,給學生以新鮮感。
六、捕捉生活,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任何知識都來源於生活,形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學習掌握它,如果脫離實踐就成為無源之水。富勒說過:「理論是一種寶庫,而實踐是它的金鑰匙。」我們要力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練習、觀察、實驗、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親自參與下獲取知識,熟練技能,領悟理論的本質。組織學生互相討論,發揮學生各自思維個性差異的優勢,使他們相互間的思維「推波助瀾」,形成多維立體交叉的思維信息網,教師隨時點撥指導,使思維產生躍變。
豐富的知識經驗是創造力的源泉。任何一個領域內的問題解決都會涉及到大量該領域的專門知識,離開了這些知識基礎,問題解決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創造力也就成了無源之水。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內在創造潛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具體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過程,這本身就是充滿了生命活力,體現創新意識的過程。
㈥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素質教育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創造思維的培養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誘發創造興趣,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創設良好的氛圍,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培養學生 創造思維 創設氛圍 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直覺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預測力和捕捉機會的能力等等,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多結構去思考,完全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維、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國的傳統教育卻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目前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表現 1.陳舊的教學不能與時俱進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教少問,學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現為「滿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學形式,即使有少部分問題,也僅僅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回答問題,而不是啟發式地給學生提供產生問題的情境;或是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而不給學生提供自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機會。因此,就有了楊振寧博士的評價: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最大區別在於中國學生不善於提問題,不願提問題。試想,如果中國的教育培養的學生是一批批只知忙於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識的「書獃子」,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前景。這就產生了當今教育界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因此,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引起廣大教師高度重視並付諸於教育實踐過程之中。 2.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長的保護和培養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成人為本位,知識本位為主流,強調的是嚴明紀律,注重的是步調一致,要求統一;學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從「傳道、授業、解惑」開始,教育舞台就鮮見一張張活潑可愛的臉。在此課堂中的學習,無疑千人一面,被動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現,流失了個性。據有關人士調查,中國學生與歐美學生比較,中國的學生的筆答能力較強,各學科發展較均衡,而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卻明顯偏弱。這正是傳統教育忽視對學生個性特長培養的結果。 3.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現在不少教師和家長都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重視孩子的環境教育,因為從國內外對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測試結果表明:智力優秀和超常以及智力邊緣和落後的人僅僅是少數,而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這是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而且從大量的調查分析進一步表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與其智商有一定的相關,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應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心理學家認為,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人行動主要是有意識、有目的行動,在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僅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還支配著自己的行動以實現預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這樣的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位偉人說過:「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積極的性格特徵,如勤奮、堅毅、自信、謙虛、細致、進取心、探究性等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性格特徵,如怠情、怯懦、自卑、驕傲、粗心、安於現狀、墨守成超等,則阻礙學習的進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對於學生來說,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環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經濟情況,文化水平,家庭中人與人的關系,特別是父母的態度言行,更是直接影響著兒童形成這種或那種性格特點。 4.課堂結構單一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弊病,葉聖陶老先生曾經作過十分中肯的分析:「課堂教學既然是一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只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偶而舉手答個問題,也只不過是配角罷了。這在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後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於是,葉老進而提出了「『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這個著名論斷,並鼓勵我們教師「朝這樣好的境界努力」。 為了達到「這樣好的境界」,必須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優化教學結構。要打破常規帶學生容入社會和大自然之中,進行多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就能充分發揮。 5.學生的習慣性根深蒂固 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來,人們在教育教學中往往偏重於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習情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家長總希望孩子多獲得一些知識,但往往只顧孩子學到多少,不顧孩子怎樣學習,逐漸使不少孩子因為學習任務過重、認知訓練過多而從小就產生厭學情緒。也就是說把思維固定在傳統的單一的正確結論上,如果學生僅僅只有習慣而不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不可能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上述現象說明:傳統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模式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必須拋棄陳舊的傳統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來作為我們國家教育的著眼點,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核心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學生多提問,多想問題的習慣 要從改變已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有位名人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也就是說,創新始於問題的提出,又終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強化問題意識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出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次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和安排要有彈性,充分考慮學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難易適當,還要讓學生有時間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 2.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發揮。創造興趣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和發展有啟動、導向功能,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所謂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時注重挖掘學生的奇思妙想,引導學生學會「節外生枝」。讓學生充分想像,在某些問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傳統的思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異想天開,也要支持,這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其次,還可利用教學環節啟發學生創造性想像。在教學中注意運用心理定勢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
㈦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抽象、綜合、判斷、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創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師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創」字上動腦筋少,結果是學生習慣於接受知識而不習慣於思考問題,只會讀死書。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年級的教學中。 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在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時,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開始就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方法。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 不論是復習,還是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試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求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演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或計演算法則。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為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只局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 四、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之中。 例如: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正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正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正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正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正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教學計演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當然,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簡單,甚至是錯誤的,但是必須維持這種積極性,不拘泥於課本上的解題方法,以及對定理或公式的補充和推廣等
㈧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筆者認為,課堂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陣 地,那麼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呢?以下即為本人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所總結出的的幾點認識與思 考。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興趣 巧妙的創設問題情景,能夠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其探求新知的欲 望,從而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習」二力平衡」一節內容 時,我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有經驗的獵人,在山谷中網到了一些來 自不同山頭的鳥兒,可是,一不小心,這群鳥兒不約而同,向著某 一方向飛去,於是,獵人就沿著鳥兒飛行的方向,在後面緊緊追 趕……好心的路人勸告說,不必徒勞了,可是,獵人卻信心十足地 說:」太陽下山時,我就會追上。」講到這里,我讓學生討論回答: 果真能追上嗎?如果能夠,為什麼必須在天黑前才能追上?然後, 我又提示,」鳥兒來自不同山頭」。不一會兒,又幾位學生就答對 了。說出理由之後,多數同學也豁然開朗了。這樣,通過創設問題 情景,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讓他們能夠對新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帶 著強烈的求知慾開始學習。 二、密切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創造精神 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和科技緊密相連。如台燈亮度調節原理、 高壓鍋原理、太陽能熱水器原理,睡席夢思比睡硬板床舒服的道理 等,都是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 生廣泛聯系實際,了解生活,注意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在那生產、生 活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以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例如,向學生介紹最新科技成果,磁懸浮列車、超導體的研究與應 用前景等。 三、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 其創造性思維品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精神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說過,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 而把學生視為自己的朋友的那種教師。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有一個 寬松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尊重學生, 、平等對待、 熱情呵護每一個學生,對學生要自始至終充滿期待,鼓勵學生敢於 標新立異,不斷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要鼓勵其思維的獨創性與多 樣性,培養其不盲從教師、不盲從課本、不迷信權威的思想品質。 四、精心設計課堂,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與兩種思維有關。一是聚合思維,也叫求同思維;一 是發散思維,亦稱求異思維,它是一種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設 想、探究多種答案,最終力圖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式。發 散思維具有變通性、流暢性、獨立性三個特徵,成了創造性思維的 主要組成部分。因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點在於發散性思維訓 練。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可圍繞問題的解決 過程,藉助」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形式設計問題,引導學 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創新,從而培養他們可貴的創新能力。 五、做好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學物理課本中,有很多演 示實驗、探究實驗、 迷你實驗室等。這些實驗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其創新精神的好素材。在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完成課本上的每一 個實驗,杜絕那種為圖省力而講實驗的做法。要讓學生有更多的動 手機會,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決不替代;學生自己能歸納結論的, 教師決不可說出。有的演示實驗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代表完 成;有的演示實驗,條件允許可改為分組實驗。對於課本中的探究 實驗,一定要按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進行,尤其要引導學生運用學 過的思想方法, 如控制變數法、 等效替代法等進行實驗設計與探索。 六、重視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與科學方法的教學 物理課堂教學應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產生與科學探究的過 程,包括知識產生的背景、過程、知識的價值與應用等。要讓學生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習一些物理學研究方法,如觀察法、控制 變數法、科學推理法、抽象模型法。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運用 了科學推理法,光線概念的建立運用了抽象模型法。另外,在加深 對某些物理現象的認識上,筆者也注意運用推理法。例如,在學習 光的反射時,我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光的反射,我們能否看到周 圍物體,大多數學生說」不能」;然後,教師進一步假設:如果陽 光照耀著大地,能不能看見大地呢?有說能,有說不能,大家莫衷 一是。然後,教師提示:如果是在一點兒也不反射的情況下,到底 能否看見大地?學生異口同聲:不能。教師接著又問:抬頭能否看 見太陽?學生回答:能。最後教師歸結:舉頭陽光燦爛,低頭黑暗 一片。 七、引入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建立一定激勵機制與評估體系,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考試中,也應加大開放與創新型試題所佔份額,對學生富有創意 的答案予以適當加分。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科特點與教學實際,抓住合適契 機,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決不能脫離教學內容而空談創造性思維。 再者,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我們在教 學中只有循序漸進、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zz轉載
㈨ 試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復的學習動機和好制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幫助學生形成與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會自然涌現,它取決於教師所創造的教學情境。自古以來,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外乎兩種:注入式和啟發式。前者是使學生所進行的學習完全依賴教師的講解,被動地學根本談不到創造性思維的啟發:後者則是創設問題的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