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培養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創造力1
就孩子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孩子的創造力與成人的創造力不同,成人的創造力是指其為社會、文化等方面帶來某種質的變革思想或產品的能力,而兒童的創造力是指創造出對其個人來說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產品的能力。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幼兒的創造力是指表現出一些打破傳統美術教育的條條框框,出現一些在成人看來既可笑又非常可愛的現象,這種超常規的、獨特的現象就是幼兒神奇的創造力。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生來便具有巨大的創造力潛能,只要得到適時而科學的引導,都可以成為創造型的人。那麼如何通過美術教育活動來培養和挖掘幼兒的創造力呢?以下是我在教育實踐中的幾點體會,願與同仁們共勉:一、 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寬松、溫馨的心理環境是人們發揮創造性的前提」而幼兒作為獨特的社會個體對良好的環境需求尤為重要。 1、 要信任孩子。即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實踐其觀念。教師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應敏感的捕捉其中創造思維的閃光點,激發其創作興趣,並加以科學的引導。 2、 打破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過多、過細、過於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例如:在幼兒繪畫活動進行時,教師往往會以「不許說話」這個行為要求幼兒安靜作畫,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還是無科學道理的。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應分析幼兒講話的原因,是邊專心作畫邊自言自語呢?是遇到困難向同伴求助呢?還是幼兒對當前活動根本不感興趣,無聊的在騷擾別人?如果是前者,教師則當沒聽到,因為孩子雖然在說話,但是能專心於當前的活動,又沒影響到其他孩子,你何必去打擾影響孩子的創作。如果是後者,教師應及時充當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分享幼兒創作的快樂。如果是第三種情況,教師應自我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對當前的活動不感興趣,該採用良策引導而不是簡單的禁止。只有你了解孩子需要什麼,才能對症下葯,適時引導,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3、 給幼兒的活動提供一段不受評價的時期,使其充分想像自主創造。「不輕易評價幼兒創新成果」這是奧斯本的「頭腦風暴法」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這樣會給幼兒的創造心理帶來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評價的緊張情緒,以使他們無所顧忌的自主創造。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教師在巡迴指導師,將自我感覺好的作品推介給其他幼兒看,表揚他顏色搭配好或化的形象逼真等,其實這是一種不適宜的教育行為,他沒有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他即打斷了創作者的思路,又為其他幼兒提供了模仿的隊象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當然,教師應明白寬松、溫馨的心理環境並不是放棄教師的引導,讓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是讓幼兒既能自主的表達並實踐自己的觀念,又能得到容許和贊賞的環境。這樣的心理環境,才能消除幼兒膽怯和依賴的心理,幼兒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進行積極地探索和思考,才能發揮出創造的潛能。 二、 運用多種途徑和方法組織美術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1、 充分利用園內的自然資源 我園有個「小海鷗植物園」,裡面種植的植物種類多,如一到春天,黃的迎春花開了,紅的桃花也開了,還有白白的梨花,更有那碧綠的柳條;夏天,太陽花、梔子花、喇叭花相繼開放;秋天更是碩果累累,黃橙橙的梨,紅彤彤的棗;冬天,白雪皚皚,臘梅花兒在枝頭俏放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因此,我常常帶孩子們去那裡散步、觀賞,在遊玩中,引導幼兒用小樹枝、小石頭、小手指在地上自由畫畫,或帶著畫板進行景物寫生畫。 主題畫「我眼裡的春天」,那天我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植物園旁,當孩子們拍手歡叫著,我便適時的引導孩子找一個空間,邊觀察邊寫生畫畫,孩子們都自信的說「我畫的柳樹最好看…」「我畫的桃花最美…」「我畫的蝴蝶花像真的一樣…」這種隨機而教,隨時而畫的方法成為我教學的常用手段。 2、 充分利用園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里格爾曾說過:藝術家創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性觀念的富裕。因此幼兒必須得到過很多的經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有能力用具體形象的美術作品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東西表現出來。為此,我常帶孩子外出參觀自然原野、山水、公園、動物園、社區商店、小區建築群體、市民廣場、社區節日活動等。在幼兒經驗獲得過程中,我常根據幼兒情感發展的特點,引導幼兒進行「移情」和「以人」。例如:一隻大白兔和小兔之間的關系就像媽媽和孩子間的親密關系,小花和大花之間好似花寶寶和花媽媽,這樣,眼前的物體就不再是毫無生機的物體,而是充滿了生機活力的美麗形象。在這樣的美術作品中,幼兒融入了更多的創造元素。 3、 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幼兒創造的慾望。 眾所周知,幼兒的藝術經驗來自於對材料的操作,因此提供豐富的藝術材料,可以激發兒童創造的慾望。例如:提供棉簽、印章、各種果蔬、樹葉、毛筆、色紙、油畫棒、紙團、水果網等,組織幼兒進行棉簽畫、印章畫、果蔬拓印花、水墨畫、斯貼拼貼畫、油畫棒漸變色畫、紙團印畫、水果網拓印等等,還可鼓勵幼兒直接用手指、手掌、小腳等進行印畫和添畫活動,這些新穎的作畫手法使幼兒更有興趣參與活動,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性作畫能力。 4、 採用「游戲式教學法」激發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採用游戲式教學方法將美術教學活動融入游戲中,幼兒充滿了興趣,為其在美術活動中盡情的創造提供了前提條件。游戲中有趣的情節,能夠有效幫助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滿足隨意遐想的可能。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計一些活動,小班有「小貓繞毛線」「魚兒吐泡泡」「有趣的曲線」「為老虎造籠子」「彩色糖球」「春天的花樹」等。中大班側重於幻想、誇張、發展情節的培養,設計的活動有「未來的幼兒園」「我的夢」「圓的暢想」「鞋子的聯想」「小小服裝設計師」等等。 三、 巧用範例,激發幼兒的創造動機。 現在有很多老師都在避諱「示範」這個讓人敏感的用詞,更有甚者談其色變,其實適當的示範是必要的。示範的價值在於「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運用各種示範,示範就是一個階梯,孩子們可以順著這個階梯越爬越高。例如:在畫人物動態的美術活動中採用了動作示範,我請班上幾個跳舞好的孩子上來表演各種舞蹈動作,其餘孩子在直觀形象的觀察及教師適時的語言提示下,對跳舞時的動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範例法更能激發幼兒求異創新, 孩子們畫出的作品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另外,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入,幼兒總有相應的重點和難點,我便將難度的部分或想像的一個局部示範出來,這樣的局部示範可以使幼兒集中精力關注新的技能與知識點,其餘的畫面元素如構圖形式、色彩選擇、背景處理等讓幼兒展開想像、自主發揮。如:「我愛刷牙」的活動中,正面人物、五官幼兒已掌握,但怎樣讓幼兒掌握刷牙時手背、牙刷、牙齒三者的相互關聯,以及怎樣突出刷牙時的嘴部的變化,我便將刷牙時誇張的嘴部及適度向上彎曲的手臂動態進行示範,使幼兒在第一時間內把握好重點難點、從而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大膽地、積極地創作,直至完成作品。 此外,在培養幼兒創造的過程中,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盲目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的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如興趣、信心、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等,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貳』 淺談如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不竭發展的動力,它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國在國際社會中拔得頭籌的關鍵。即便是在一個小小的公司中,其創新能力的強與弱能夠最終決定該公司在行業競爭中的存與無。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巨頭與它擁有一支極具創新能力的團隊密切相關――沒有這支創新團隊就沒有今天的蘋果。因此,在現在乃至未來社會中,創新型人才仍舊是社會對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創新型人才也極為短缺。
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不僅意義重大,還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任何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成人不同,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他們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去發現。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有意地為兒童創造出一片能夠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的天空,注意呵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勵,對於幼兒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的社會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兒美術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具有極高的契合點。美術是美的藝術,它能夠培養一個人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發現力,能夠在不斷的欣賞和品鑒中形成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其次,美術過程本身就是創作。作為一門藝術,它並不是對現實事物「鏡子式」的描摹,而是經過作者的創作和加工後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態度的綜合藝術。因而,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當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誠然,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早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共識,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這一認識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依舊存在一些需要及時更正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正視這些問題,然後著手找到解決策略是改進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一大關鍵。
1.對兒童創造力的呵護度不夠
兒童的創造能力需要呵護。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審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視角來評判和限制兒童的創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勵幼兒敢於創造,勇於付諸行動,少一些對創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卻沒有給兒童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發揮。比如,我們不需要告訴孩子雪花必須畫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們可以是彩色的;我們也無需告訴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現,在他們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對兒童的作品進行評判的時候,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正。兒童也有好勝心,當他們的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時候,會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創作慾望,會賦予他們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氣去創作。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中逐漸形成的。
2.有時未能抓住引導幼兒教育的時機
一些教師不善於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比如,一個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樹葉在夏天是綠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黃色的呢?」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解釋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師就會反問:「那你覺得秋天的樹葉應該是什麼顏色的呢?」此時,兒童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為雨後的彩虹把他們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為粉色能夠讓他們變得更漂亮啊」。顯然,後者抓住了對兒童進行創造力引導的時機,極大地激發和釋放了兒童的創造慾望。
3.忽視了不同年齡段兒童創造力的特點
兒童的美術繪畫能力按照年齡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期:塗鴉期、象徵期和寫實期。塗鴉期屬於有意識但是無目的的隨意塗鴉時期;象徵期的兒童有了圖形的概念,開始能夠利用一些圖形進行創作;寫實期的兒童能夠形象化,能夠對現實當中的事物加以創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師卻沒有遵照兒童在不同繪畫期的創造力的特點,在美術教室布置中懸掛一些復雜的素描、油畫,這看似從小培養兒童高雅的藝術鑒賞能力,但實際上兒童對這些畫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兒童創造力的培養講求一定的原則和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成果:
1.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創作的特點
鑒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處於不同階段的繪畫期,教師應該順應兒童在不同時期內創造力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現在的很多美術教學中,給學生展現優秀美術作品的教學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過展示一些模範、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總是給幼兒展示這樣的畫作,幼兒會習慣於學習和臨摹,難道這不是對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扼殺嗎?筆者以為,這無異於把兒童的思維限制於條條框框之中。因而,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內兒童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象徵期,教師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圖形後,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組合、自己創作。
2.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創造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
環境對一個
『叄』 如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而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一條有效的途徑。因此,為更好地發揮這一優勢,本文筆者形象地以"搭房子"原理,提出了在美術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一些策略,旨在更好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開發創造潛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人的一生中,幼兒期創造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了"六大解放"來培養幼兒創造力。而繪畫活動不僅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賦予了幼兒發展創造力的機會。怎樣在繪畫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呢?筆者以"搭房子"的原理,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進行了論述。
一、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前提,如圖紙是房子的化身。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因此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過去只講"形",不講"神";只重"像",不重"美"的狀況,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創造潛能。
另外,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師還需具有創新意識,為幼兒搭建創造的平台。試問沒有創新意識的老師,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呢?
在的教學中,在引導幼兒創作時,教師要採取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包括開放式的提問、表現手法、開評價方式等,採取嘗試性教育,使幼兒最大限度的展現自我。
二、幼兒的興趣是基礎,如搭房子離不開建材。
據《幼兒心理學》關於幼兒注意的闡述,幼兒由於年齡小,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逐漸發展,而創造活動是一種需要有意注意的高級思維活動,要想充分發揮幼兒創造性,必須使幼兒產生興趣,包括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和創造的興趣。
下面筆者針對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出了一些小策略。
(一)創設富有藝術感的活動空間與環境,在享受中激發興趣。
根據《幼兒教育學》將環境分為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指寬敞的活動空間和操作台,富有藝術氣息的室內環境和裝飾;心理環境則是為幼兒播放美妙的音樂,結合適宜的自然光線或燈光,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富有藝術感的活動空間和環境,潛移默化地對兒童產生藝術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幫助幼兒較快地找到創作感覺和藝術享受。
(二)生動地展示豐富多樣的欣賞素材,在欣賞中激發興趣通過提供多樣的欣賞素材,不僅使兒童有機會欣賞各種美的實物,而且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另外讓幼兒從小班接觸一些美的圖片,可以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使他們對美的知覺和選擇更加敏感,同時也可以積累美術素養,這些對他們的創作都有深遠的影響。
(三)富於視覺美感和表現力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激發興趣多樣化和富於視覺美感的操作材料,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保持新鮮感,從而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同時美的操作材料也有助於幼兒創作出美的作品,獲得成功感的同時,興趣就更濃厚了。
三、多樣教學形式是催化劑,就如裝修可以使房子更美(一)游戲教學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只有當自己的天性得以發揮時,幼兒才能更好地投入。同時根據《學前教育學》可以從玩具和想像兩方面進行教育活動的游戲化。
(二)運用動作進行教學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動作往往比語言更易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三)運用移情法進行教學《學前教育學》指出:"主要運用認知提示和情緒追憶等基本訓練技術。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言語提示,組織兒童的繪畫、表演、唱歌等活動,幫助他們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面部表情"例如大班繪畫《各種表情的人》。
四、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和激勵性,就如對房子進行精加工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邊霞教授曾提出:"一個完整的幼兒繪畫活動一般包括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現、創作與表現、欣賞與評價等幾個基本環節。" 這從理性的角度說明幼兒的繪畫活動離不開"欣賞與評價"。
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筆者從評價語言、評價標准和評價主體三方面進行了概述。
(一)採用"激勵式"語言評價,引導幼兒正確創造第惠多斯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用激勵式的語言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能保持和延續孩子的繪畫激情,讓幼兒在快樂中激起他們創作的信心。
(二)採用 "層次評價"標准,鼓勵幼兒的創造力過去我們或許常用"再現、寫實、逼真"這樣的劃一的成人評價尺度和審美標准來衡量幼兒的美術作品,忽視幼兒繪畫學習和發展的規律,更忽視了幼兒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認識和評價,堅持"主求其意,不嚴求其形"的原則,激發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
『肆』 在美術活動中如何提升幼兒的創作能力
一、 創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境,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樣也就為幼兒自主參與探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幼兒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這是他們或多或少創新意識的萌芽和實踐能力的表露。這時,教師只需利用好環境資源對幼兒創新活動的影響和支持,呵護稚嫩的創新幼苗,激發創新靈感,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二、 激發想像,促進幼兒創新活動的開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創新都是通過想像,對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設開始的,這是創新活動開展的第一步。幼兒時期正是想像力發生和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而且創造性想像的能力也逐步發展起來。幼兒由於缺乏舊知識經驗的束縛,想像會更大膽,更富有創新意識。
三、操作、實踐,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對於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十分完善的幼兒來說,動作是他們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操作、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不失為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伍』 如何激發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想像與創造能力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
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可想像的內容越豐富。因此,我們經常通過組織聽故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外出參觀、散步等,不斷積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看過「建築藝術」圖片展後畫出了各種《有趣的房子》;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後畫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 建立新方法
l、線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銳地指出了模仿繪畫的害處,有個性的線畫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賦有質感的線條來刻畫所描繪的事物。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中,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樓房。然而,同年級的另外一位老師則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繪畫更多形狀的樓房。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於是:「蘑菇房、兩用房、樹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兒的筆下誕生了。
2、形
在幼兒非常喜愛的美術活動中,他們具有純真的想像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誇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什麼都急於去嘗試,非常願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的顧慮,所以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像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誇張、變化出來。如畫《快樂的小丑》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衣服、五官畫得很誇張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誇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像畫創作。通過教師提問,鼓勵,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像意識。
3、色
美術教學中色彩的美觀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時期,他們最喜歡在隨意的塗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但對孩子們不要給予指定用色方法,讓幼兒憑自己的情感大膽創造想像,塗上自己喜愛的色彩,給他們自由想像的空間。如畫《我心中的太陽》,老師讓幼兒自由想像太陽的顏色。你覺得是什麼呢?幼兒可以隨意用色。在畫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這顏色?」因此,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就體現出來了,使他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更有創意。
(三)善於啟發和引導,精心設計活動環節。
傳統的美術教學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幼兒的觀察、思維、想像的培養。培養出的幼兒思維單一,藝術表現模式化、固定化,只會求同,不會求異,不敢創新。新《綱要》中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因此,作為教師在活動中應處於主導地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老師還必須了解幼兒,幼兒的生活世界與大人相比是淺顯簡單的,生活經驗缺乏的他們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創造意圖,使幼兒的創造活動基於教材之上,又發散於世界無限空間之中。比如,老師教幼兒畫《神奇的魚》時,先和幼兒一起談談我們在電視里或別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魚,啟發幼兒回憶魚兒生活的地方和魚的基本特徵,孩子們根據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憶,爭先恐後地說:魚是生活在水裡,它游的時候,尾巴也會跟著搖去,它還有控制方向的魚鰭等等。最後他們設計出的魚,造型奇特且動作富有變化,情節頗具童趣,表現出極有個性的創造。幼兒心理具有泛靈性的特點,在他們幼稚的心裡,世上的一切物質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喜怒哀樂的,在語言中經常採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兒闡明創造意圖,這種方法可以讓繪畫內容與幼兒生活連接,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想像與創造。當我們把太陽叫做太陽公公時,幼兒便給太陽畫上鬍子。面對豐富多彩的語言,幼兒更感興趣更易理解,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創造意圖。更有助幼兒浮想聯翩。孩子們的繪畫過程不但給予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樂趣,而且也是一種快樂的創造。他們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認識不完全,常常會把局部不同特徵的事物混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形象,有的反倒會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只是,幼兒不能明確地意識到,教師適時的提醒鼓勵能激起他們新的創造熱情。如:老師在讓幼兒繪畫《我設計的橋》時,一個幼兒將畫面塗成綠色,這可能是一種創造行為,也可能是無意的個性化行為。而余老師沒有批評而是說:「瞧!揚揚畫的橋居然是綠色的,哇!到夏天可就涼快啦,綠色的橋一定有一個特別的故事,畫給我們看看吧!」頃刻幼兒的創造似萬花筒一般奇異而美不勝收。
(四)注意評價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實施成功教育。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同,幼兒也不例外。而且,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比成人更強烈。然而,幼兒繪畫的潛力各有不同,教師應優先考慮對他們創造性的培養,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一幅幼兒作品的標准。教師在對待幼兒作品的評價時,常用欣賞、鼓勵的語言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作為輔導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像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的表現,發泄其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繪畫興趣,實現自我發展。
在評價中,教師應當正面評價每一個幼兒,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對其不足的地方則用建議的方式,商討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見。我們經常用「畫的真有趣」、「畫的真棒」來肯定幼兒的創作,鼓勵幼兒的想像。還請幼兒把自己的畫,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幼兒的想像。幼兒從成功中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我還啟發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以便讓幼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借鑒好的作品的方法和經驗,從而相互促進、提高。
『陸』 美術活動中如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美術活動中想要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就不要局限於幼兒的畫風和繪畫的格式,只要他畫出自己心中所想。
『柒』 美術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時期下,對於教育的要求逐漸提高,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向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看齊。因此在幼兒時期,也是一個人發展的初始時期,應當更好地針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並且其想像力較之更大歲數的孩子更加豐富。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具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力。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因為美術課程的獨特性,對於孩子的創造力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實現自身的發展,應該開展美術教育,引導孩子不斷將自身內心的情感展現出來,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教師在其中應當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引導孩子不斷通過藝術的創造來展現內心的情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這既培養了孩子對美術知識的興趣,也在新時期下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對於其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捌』 如何激發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新能力
美術活動對於幼兒來講既是學習,也是一種思維創造的實踐活動,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引發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並能通過"兒童畫"這一特殊的語言,展現幼兒的內心世界,奏出創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有效途徑。那麼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如何加強創新教育,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呢?
一、創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幫助幼兒主動獲得知識,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審美力及動手動腦的能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境,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樣也就為幼兒自主參與探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幼兒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這是他們或多或少創新意識的萌芽和實踐能力的表露。這時,教師只需利用好環境資源對幼兒創新活動的影響和支持,呵護稚嫩的創新幼苗,激發創新靈感,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二、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繪畫環境《綱要》中指出:"讓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因此,我們要為兒童創設一個寬松的創作環境,讓孩子大膽地,不受拘束地畫,他們想 畫什麼就畫什麼,不要用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去限制他們。
在創新美術教學中,我把開放式提問作為點燃幼兒創作熱情的導火線,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並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出豐富而多變的開放性問題,激勵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多種答案。如在"大鳥帶我去旅行"的活動中,我將一隻大鳥放在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後請幼兒大膽想像大鳥帶自己做什麼,孩子們紛紛說:"大鳥帶我到了太空""大鳥帶我到海底和小魚遊玩""大鳥帶我到了南極"等等。孩子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創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是畫自己騎在大鳥背上飛到了雲彩上,大鳥帶他飛到了彩虹橋和小朋友做游戲。這種留有創作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像依據,使孩子不是憑空想像,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沒有"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從而能更大膽地表現,充分發揮了潛能,觀察力,想像力都得以發展。
三、培養幼兒創新能力(一)、激發幼兒興趣,打好創新基礎。
興趣是幼兒樂於活動,樂於創新的動力。我們在工作中都有這樣的體會,幼兒對感興趣的內容,掌握的特別快,特別好;反之則結果不會理想,如果孩子沒興趣,教師仍堅持把孩子硬往自己確定的內容上拉,表面上看似完成了教學目的,實際上幼兒並沒真正學懂,甚至還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進行繪畫,就是對其所知的表現,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活動的素材就越豐富,活動的動力也越充足,思維也越開闊。否則,會影響兒童在活動中主動性 積極性的發揮及創新能力的表現。一次活動中,朱冠林小朋友用黑色的顏料點出了幾朵黑花,小朋友都說他畫錯了,我也認為他畫錯了,可是他委屈的說:"爸爸媽媽帶我在上海看過花卉展,裡面就有黑色的花嘛。"他還在黑花下點了幾個小黑點,說是花謝了,葉子落下來的。
(三)、多給幼兒自我表現的空間。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應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和解放兒童的時間。幼兒不僅用語言、動作,也常用自己的畫表達內心的體驗。
在小班的一次繪畫活動中,老師先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然後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畫好的青蛙圖片,讓他們把青蛙貼在紙上,畫一幅《小蝌蚪找媽媽》,李想小朋友的畫上卻沒有青蛙,只有一個歪歪扭扭、看不出是什麼的東西站在小蝌蚪的旁邊,我問他畫的是什麼,他驕傲的回答:"那是我呀!青蛙媽媽把孩子生下來就自己走了,這樣不好,還是我來給他們當媽媽吧。"在讓孩子自我表現的同時,教師要能容忍雜亂,有些幼兒的畫看似雜亂無章,卻有豐富的內容,教師對著幼兒不能一味批評,而應對他們的豐富想像加以表揚,並引導他們學習合理布局,否則,將嚴重扼殺孩子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