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北農業大學繼續教育提交作業答案
1.如何理解創新能力理念
答:它具體包括以下五種情況:
⑴生產出一種新的產品;
⑵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⑶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⑷獲得一種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
⑸實現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
2.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答:⑴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簇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⑵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⑶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⑷創新被看作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政府。
⑸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⑹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結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3.簡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及要素
答:創新能力是指創新者、創新團隊、創新機構乃至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實體進行創新的能力。參照前述創新定義,創新能力亦有三重含義:
形成或產生新的思想、觀念或創意的能力;
利用新思想、觀念或創意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或組織等各種新事物的能力;
應用和實現新事物價值的能力
4.說明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中的任意四個
答: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
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
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
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節決定成敗,在認識事物時也是如此,只有與分析能力相互配合,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實現有價值的創新。
想像能力:
以一定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直覺、形象思維或組合思維,不受已有結論、觀點、框架和理論的限制,提出新設想、新創見的能力。想像力往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創新活動中扮演突擊隊和急先鋒的角色,缺乏想像力很難從事創新工作。
批判能力:
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學習、吸收已有知識和經驗時,批判能力保證人們不盲從,而是批判性地、選擇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研究和創新方面,則質疑和批判是創新的起點,沒有質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權威和定論後面亦步亦趨,不可能做出突破性貢獻。科學技術史表明,重大創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對權威理論進行質疑和批判的前提下作出的。
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論、工具、解決方案、實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創新人才的稟賦
Ⅱ 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大特徵
1.如何理解創新能力理念
答: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可以利用的材料,並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三大要素構成.創新意識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持有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指出,創新是產生於激情驅動下的自覺思維,創新思維是由於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於那種環境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個體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創新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常常運用於人們的創新性活動過程之中,它也具有不同於其他思維的特徵,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即積極的求異性(它往往表現為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性理論持懷疑的、有分析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是盲從和輕信)、敏銳的觀察力(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的知識或假設聯系起來思考,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異性、重復現象進行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作出新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性的想像(它表現為不斷地改造著舊表象,創造新表象,賦予抽象思維以獨特的形式)、獨特的知識結構(它表現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以及關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的知識)、活躍的靈感(它能突破關鍵,使興奮的選擇性泛化得到加強,產生神經聯系的突然性接通)。以上創新思維的特徵是互相聯系著的,它們有機地結合起采,從而達到不斷深入地認識世界的目的。具體就是想到人之未想,做到人之未做。
2.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答:分析各種技術創新及企業創新活動,發現它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成員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2)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invention),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creativity),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3)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4)創新被看做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證府。
(5)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某種富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6)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節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3.簡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及要素
答:創新能力是指創新者、創新團隊、創新機構乃至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實體進行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亦有三重含義:一是形成或產生新的思想、觀念或創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觀念或創意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或組織等各種新事物的能力;三是應用和實現新事物價值的能力。
創新能力由多種能力構成,它們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四大特點:(1)綜合性。它把多種能力集中起來,充分加以運用;(2)獨創性。它憑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3)實踐性。創新與發明創造的區別就在於它的推廣應用,實現創造發明成果的價值;(4)堅持不懈。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創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會環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復試驗和探索,只有堅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4.說明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中的任意四個。
學習能力 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學習能力還包括態度和習慣,比如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個人具有學習能力,組織也具有學習能力,人們把學習型組織理解為「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汽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今競爭的時代,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而言,其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偌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認識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個要素、層次、規定性在思維中暫時分割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個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認識事物和問題。分析能力的高低強弱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個人的知識、經驗和稟賦;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三是共同討論與合作研究的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和各種科學儀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現和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分析能力。當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節合起來運用,將會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節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桔�定成敗,在認識事物時也是如此,只有與分析能力相互配合,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實現有價值的創新。
想像能力 以一定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直覺、形象思維或組合思維,不受已有節論、觀點、框架和理論的限制,提出新設想、新創見的能力。想像力往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創新活動中扮演突出隊和急先鋒的角色,缺乏想像力很難從事創新工作。
批判能力 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學習、吸收已有知識和經驗時,批判能力保證人們不盲從,而是批判性地、選擇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研究和創新方面,則質疑和批判是創新的起點,沒有質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權威和定論後面亦步亦趨,不可能作出突破性貢獻。科學技術史表明,重大創新成果通常都是在對權威理論進行質疑和批判的前提下做出的。
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論、工具、解決方案、實施方案等的能力,是創新人才的稟賦、知識、經驗、動力和毅力的綜合體現。
解決問題的能力 包括提出問題和凝練問題,針對問題選擇和調動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方法,設計和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難題,能夠創造性地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來予以解決。解決問題分狹義和廣義,狹義的解決問題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各種問題的解決,如物理問題、數學問題、技術問題;廣義的問題解決則包括各種思維活動,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就等同於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 是特指社會實踐能力。提出創造發明成果只是創新活動的第一階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認、傳播、應用,實現其學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必須要和社會打交道,實踐能力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的實質是通過合理調配系統內的各種要素,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實現目標。對於創新人才來說,要完成創新活動,就要協調各方,當擁有一定資源時,就可通過溝通、說服、資源分配和榮譽分配等手段來組織協調各方以最終實現創新目標。
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 創新人才的寶貴之處不僅在於擁有多種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多種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發揮作用。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長和人格發展的節果,這需要通過學習、實踐和人生歷練。能否完成重大創新,擁有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是一個關鍵。
在實際創新實踐中,不可能要求參與創新活動的每一位成員均具備上述各項創新能力。事實上,目前撻行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養出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在我國,重知識貯備、輕能力訓練的教育模式存在著諸多不利於創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在各類創新實踐中培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繼續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Ⅲ 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能夠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一種行為能力。
培養和提高個人的創新能力,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意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任何一項創新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識和智慧在創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創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彎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是我們創新工作的基礎,通過借鑒前人的工作,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是注意發現和總結前人失敗的創新經驗。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誰都不能否認,但是如果一味的失敗而不去考慮失敗的原因則對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的幫助。通過前人失敗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問題,還可以通過改變方法和途徑,成功的解決一些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 三是要學會借鑒和組合。借用別人的「經驗」和「成果」而自己卻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鑒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產品。我們不要認為「拿了」別人的東西而覺得對不起別人,我們只是知識借用而已。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不是要我們用「拿來主義」 精神去借鑒別人好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嘛,這叫做「取長補短」。四是遇到問題要注意從多方面考慮,而且要持之以恆,更要養成思考的習慣。只有這樣,創新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單純的為創新而創新,出現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只有從多方面考慮和解決問題,才能出現解決問題的靈感,才能創新。
Ⅳ 談談創新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Ⅳ 企業為什麼要創新
「不創新就會被淘汰」,是過去20多年許多成功企業所奉行的信條。我們想成為成功企業,我們想做百年企業,所以需要持續的創新。
創新不是一種時尚,它是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當今時代,生存是經營企業的至高境界,企業就如同一個人一樣,只有首先生存下去,才能為社會做貢獻。比如說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問題,對於我們的企業其實60%的社會責任是在企業內部實現的。第一層責任是我們目前直營店1000餘名員工的生存吃飯與成長發展問題。只有企業存在,這些人生活才能有保障,只有企業發展,我們的員工才能得到成長;第二層責任是在加盟店、農家店、書報亭就業的2000名社會員工,他們也需要就業,也需要成長;第三層責任是員工的家庭,按每個家庭三口人計算,我們承擔著近萬人生活的社會責任。外部社會責任占企業社會責任的40%比重。第一層是對顧客的責任。在城市,我們擔負著每日近10萬名顧客安全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的責任,提高顧客的生活品質,圍繞著居民的生活永不停止的創造便利需求,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在農村,我們也擔負著凈化農村消費環境,提高農民消費品質的責任;第二層是我們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廠商,我們有責任通過企業的發展,讓他們能夠與我們共同成長;第三層是我們承擔的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責任。我們所選擇的經營領域都是低毛利,低回報的行業,因此我們企業經營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種公益事業,因此在這里,我明確的提出一個觀點:「把公益當成事業來經營。」以上闡述的是企業存在的社會意義。那麼,企業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呢?那就需要發展,需要創新。發展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永恆的主題,發展一方面是擴大企業的規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企業的經營品質,耗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回報。發展就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它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瓶頸與難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創新的辦法來解決。
創新不是「點子大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活動起於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創造性活動。創新意識主要有好奇心、求知慾、懷疑感、創造需求、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思維所組成。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都離不開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一種求變意識,「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法」也是一種創新。第二,鼓勵全員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幾個人的事,而是全體人員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創新就是在以前的工作方法、工作習慣的基礎上,多問幾個為什麼,做一下改變,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第三,執行力是創新成敗的關鍵。僅有幾個點子,而不注重操作,不重視執行過程,創新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注重創新的風險管理,據統計,創新的成功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有十個金點子,往往只有兩三個點子能變成現實。是什麼原因呢?關鍵問題在執行。要樹立一個這樣的觀念:想點子人人都會,誰能把點子變成業績,變成成果,誰才是真正的創新者。第四,完善創新機制,建立創新型的企業文化。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階段性的一場運動,創新是一種企業基因(DNA),柔性企業最主要的核心基因就是創新,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創新的源泉。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學習是創新的源泉。我們要建立一種學習型的組織,學習型組織涉及到兩個學習能力的問題:一個是組織的學習能力,一個是企業內部每個個體的學習能力。組織的學習能力就是它對周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其實質就是創新能力。組織的創新能力是當代新型企業最主要的核心能力。接下來講一下組織內個體的學習能力問題。我認為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胖子與瘦子吃的東西一樣多,為什麼一個胖一個瘦呢?關鍵是吸收能力不一樣。在我們的企業流行著一個知識折舊律,折舊期是一年。比如新來的三個畢業生,一個是中專生,一個是大專生,一個是本科生,最初的一年,在工資的待遇上是有所區別的,但一年之後的起點就變成了同一個起跑線。接下來比的不是知識多少,而是學習能力的強弱。有的中專生經過努力已經當了主管,有的本科生還是店鋪的員工。原因就是學習能力不同。學習能力代表創新能力,學習力強的人創新力就強,就能在崗位上干出成績來,就能得到晉升。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全部。學習力強的人讀書一小時勝過學習力弱的人讀書一個月。學習力強的人拿到一本書,看一下書名,看一下書的前言,精讀一下目錄,順便根據目錄把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一下延伸閱讀,總共不到一小時,就找出了改進工作的若干個金點子,這就是讀書的學以致用原則。學習能力不強的人讀書一個月,逐字逐句終於把書讀完了,但就是對工作一點啟發也沒有,這就是讀死書,死讀書,裝了一腦子的垃圾,一點也變不成營養。未來的競爭力就是學習能力、學習速度的競爭。要想出人頭地,就需要盡快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創新分兩種,一種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一種是技術上的創新。
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就象網約車,訂餐網等,將原來的行業,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整合,形成新的領域。
技術上創新,則是技術研發的突破,但技術上的創新並不意味著能有新的市場和經濟效益,新的技術能否受用戶青睞,能否帶來良好的市場回饋,不是單純從技術角度考慮的。
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也是很難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力、財力。由於和市場相關聯,也少有公司能有實力做到技術上的創新,多數公司的創新是技術上的整合,例如將GPS加入到汽車上。
這樣的整合是國內企業最容易做的,也是導致國內企業原生力差的主要原因,模仿,整合,抄襲。
然後,創新未必是創業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這個是個偽命題。舉個例子:市面上這么多做美女視頻直播的,他們都是在復制這個模式,談不上什麼創新,頂多是以自身流量來圈用戶,做做差異化競爭。
Ⅵ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
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試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是一種漠視和冷淡,你又怎會去關注生活呢,不關注生活創新又從何來,創新不可能憑空而來,它不是神話,它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我們只有熱愛生活,並關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這樣我們創新的靈感源泉才會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們的生活也才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藝術也一樣是源於生活,這一點是相通的,不妨以藝術為例來證明這同一道理。
二、正視創新內核: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一般被視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種復雜的能力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創新思維處於最高層次,它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創新能力實質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創新能力還包括認識、情感、意志等許多因素。創新能力意味著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固步自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創新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創新的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知識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學家勞厄談教育時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時所剩下來的東西。勞厄的談話絕不是否定知識,而是強調只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東西。大量的事實表明,古往今來許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奮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識最淵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維敏捷、最具有創新意識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去正確思考,他們最善於利用頭腦的力量。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不僅需要付出勤奮,還必須具有智慧。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說過一句話: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其實,他說的這個火把點燃的正是人們頭腦中的創新的思維。
創新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強烈進取的思維。一個人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首創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頑強精神、獻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學精神)。其次,創新還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新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即通過創新活動、創新行為而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廷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第三,要創新就必須認同兩個基本觀點,即創新的普遍性和創新的可開發性。創新的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如果創新能力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那麼許多創新理論,包括創造學、發明學、成功學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的創造性是先天自然屬性,它隨著人的大腦進化而進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現為創新潛能,不同人之間這種天生的創新能力並無大小之分。創新的可開發性是指人的創新能力是可以激發和提升的。將創新潛能轉化為顯能,這個顯能就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後天的創新能力。潛能轉化為顯能後,人的創新能力也就有了強、弱之分。通過激發、教育、訓練可以使人的創新能力由弱變強,迅速提升。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創新活動的靈魂。開展創新訓練的實質就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引導。有句慧語說:「有什麼樣的思路有就什麼樣的出路。」
三、生活中有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創新的實質是對現實的超越。要實現超越,就要對現實獨具「挑剔」與「批判」的眼光,對周圍事物善於發現和捕捉其不正確、不完善的地方。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的觀察和思考一些問題,通過這種日常的自我訓練,可以提高觀察能力和大腦靈活性。
參加培養創新能力的培訓班,學習一些創新理論和技法,經常做一做創造學家、創新專家設計的訓練題,能收到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效果。
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嘗試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人類才有了無數的發現、發明和創新。實踐又能夠檢驗和發展創新,一些重大的創新目標,往往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才最終確立和完善。人們越是積極地從事創新實踐,就越能積累創新經驗,鍛煉創新能力,增長創新才幹。創新是通過創新者的活動實現的,任何創新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形成創新成果。因此重視實干、重視實踐是創新的基本要求。
四、 永遠學習定是不變的真理。
我們必須要終身學習,學習應該是一個習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變化的社會中一直抓住社會中最精華的東西。
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研究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己提出新挑戰,緊跟時代的發展。我們要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Ⅶ 試論述創新活動的主要特徵
1.如何理解創新能力理念
答: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可以利用的材料,並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三大要素構成.創新意識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持有一種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指出,創新是產生於激情驅動下的自覺思維,創新思維是由於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於那種環境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個體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創新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常常運用於人們的創新性活動過程之中,它也具有不同於其他思維的特徵,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即積極的求異性(它往往表現為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性理論持懷疑的、有分析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是盲從和輕信)、敏銳的觀察力(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的知識或假設聯系起來思考,把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異性、重復現象進行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作出新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性的想像(它表現為不斷地改造著舊表象,創造新表象,賦予抽象思維以獨特的形式)、獨特的知識結構(它表現為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泛的鄰近學科知識,以及關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的知識)、活躍的靈感(它能突破關鍵,使興奮的選擇性泛化得到加強,產生神經聯系的突然性接通)。以上創新思維的特徵是互相聯系著的,它們有機地結合起采,從而達到不斷深入地認識世界的目的。具體就是想到人之未想,做到人之未做。
2.簡述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答:分析各種技術創新及企業創新活動,發現它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成員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2)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invention),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creativity),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3)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4)創新被看做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證府。
(5)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某種富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6)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節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3.簡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及要素
答:創新能力是指創新者、創新團隊、創新機構乃至更大的經濟或社會實體進行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亦有三重含義:一是形成或產生新的思想、觀念或創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觀念或創意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或組織等各種新事物的能力;三是應用和實現新事物價值的能力。
創新能力由多種能力構成,它們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整合多種能力的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四大特點:(1)綜合性。它把多種能力集中起來,充分加以運用;(2)獨創性。它憑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3)實踐性。創新與發明創造的區別就在於它的推廣應用,實現創造發明成果的價值;(4)堅持不懈。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創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會環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復試驗和探索,只有堅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4.說明創新能力的十大種類中的任意四個。
學習能力 獲取、掌握知識、方法和經驗的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表達、記憶、搜集資料、使用工具、對話和討論等能力。學習能力還包括態度和習慣,比如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個人具有學習能力,組織也具有學習能力,人們把學習型組織理解為「通過大量的個人學習特別是團隊學習。形成的一種能夠認識環境、適應環境、進而能夠能動的作用於環境的有效組織。也可以說是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汽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在如今競爭的時代,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個人或組織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而言,其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得比對手更快。」
分析能力 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偌幹部分進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領。事物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規定性組成的統一整體。認識事物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把它的每個要素、層次、規定性在思維中暫時分割開來進行考察和研究,弄清楚每個局部的性質、局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局部與整體的聯系。做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認識事物和問題。分析能力的高低強弱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個人的知識、經驗和稟賦;二是分析工具和方法的水平;三是共同討論與合作研究的品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和各種科學儀器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出現和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分析能力。當然,分析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使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因此通常把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節合起來運用,將會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綜合能力 強調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節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和認識的技能和本領。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系起來,從中發現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展的規律。具體講,綜合能力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思維統攝與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識點以及觀察和掌握的事實材料綜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加工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現象到本質、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二是積極吸收新知識,綜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都是必要的,特別是要學會跨學科交叉,把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綜合;三是與分析能力緊密配合,僅有綜合能力,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即缺少深入的、細致的分析,細桔
Ⅷ 創新活動的六個特徵
⑴這類創新活動的主體可以是企業、企業簇以及以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區域創新機構或國家創新機構。
⑵新知識(科技知識、管理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或新創意的創造或引入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創新是某種知識經濟行為或知識社會活動。但是,創新不只是指發明,發明是與技術變革相關的,創新可以在沒有發生技術變革的情形下發生,如通過改變組織實施形式(管理上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創新。創新也不只是指創造,創造涉及新思想的形成,而創新還必須將新思想付諸於實施。
⑶創新過程往往是一個系統變化過程,涉及多種類型的主體或創新參與者(生產企業、供應商、創新企業外部的科技研發人員等)之間的合作,涉及科技知識的形成與傳遞,新產品的定位、生產線的設計、市場開發等。但是,創新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其他類型的社會效益來體現。
⑷創新被看作是一個組織之競爭力之所在,沒有創新,一個組織就面臨著失去競爭資格的可能,這里,組織可以是指企業、企業簇、甚或是政府。
⑸創新的實現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創新組織內部各種人員的創造力,並使整個組織處於創新活力的狀態。
⑹創新意味著創新系統內部結構會發生某種整體性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之間關系會獲得某種重整。
Ⅸ 關於創造力的名言
創造力的名言
1、我相信,信仰是我們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於反對我們一切創造力量的精神源泉。——卓別林
2、我能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科學的愛好;思索問題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達爾文
3、無可否認,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馬修·阿諾德
4、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製造機會。——拿破崙
5、勞動能喚起人的創造力。——列夫·托爾斯泰
6、「有創造性的人,工作中也需要娛樂。但他們相信一定會實現。如果你阻止了。你將會發現精彩絕倫的世界。」——林肯·斯蒂芬斯
7、信仰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一種創造力量。——顯克微支
8、我看書有我的原則,我不喜歡語文書、作文課,因為我仇恨這些東西賺人的錢又扼殺人的個性和創造力。我更喜歡王朔,這小子很聰明,而且很真誠。我的寫作特點更像錢鍾書的《圍城》,因為我很欣賞他罵人罵得深刻又不露骨。——韓寒
9、成長,畫出他的每分神態,將自己的本性融入作品的,我們就會永遠重復同樣的模式?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問題可能不是『為什麼人們有創造力,最優美的詩歌還未創作,走進直覺的荒野,而是究竟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有創造力。最美麗的畫兒還沒畫。世上還沒有完美的鐵路?』而是『為什麼人們沒有創造力。」——愛德華·波諾
10、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Ⅹ 微創新的媒體及專家評論
書中的很多觀點徹底改變了我看待生活的方式,其中一個觀點就是:創新可以非常簡單,而且有系統性。在這本書中,作者雅各布和德魯解釋了創造力的基本要素,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新潛力。
——丹·艾瑞里,著有《怪誕行為學》
「框架」里到底有什麼?在《微創新》中,「框架」中是獨創的思維方式,以及將創造力付諸實施的獨特方法。如果你想要獲取競爭優勢打敗對手,那麼先翻開這本充滿深刻洞見的書。
——羅伯特·西奧迪尼,著有超級暢銷書《影響力》
為什麼要被動地等待著靈光乍現?你可以通過學習並應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增加靈感迸發的概率,這些工具一次又一次得到實踐的印證。很多創意就近在眼前,卻被人視而不見,而雅各布和德魯描述的「框架內的創新」就讓你可以發現這些被忽略的絕妙創意。很難想像現實世界中有什麼問題是這些方法解決不了的。
——丹尼爾·平克,著有《全新思維》,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人們經常簡單地把創新誤解為發明。我通過總結失敗教訓和對相關案例的了解發現,創新是件很簡單的事兒,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秘。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創新就是對傳統的破壞和顛覆,就是屌絲逆襲高富帥。只要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持續不斷地進行微創新,堅持到一定時間,你會發現你也有機會把它變成一個顛覆式創新。
——周鴻禕,360公司董事長
這是一本直接有效的創新工具書!我們產品經理、設計師或營銷策劃的同行,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除了依賴靈感,其實可以活用此書關於微創新的「框架」,裡面有相應的方法論及系統化的思維路徑。以往常說要跳出已有的「框架」,但今天不妨先把關於創新的「框架」弄明白!
—— 黎萬強,小米聯合創始人
暴露在互聯網生態里的大企業組織,就像是一個氣球。不確定性隨時可以刺破它們的針尖。此時的攻守之道不再是大計劃,而是微創新。
——羅振宇,資深媒體人,《羅輯思維》主講
你怎麼理解創新,決定著你怎麼去創新。談到中國企業家的創新困境,人們大多討論的是社會環境問題、經濟制度問題,但實際上這是創新方法的問題。《微創新》告訴我們,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微小改進,對現有資源重新排列組合,也會產生創新,而且是一些更加精彩的創新。
——牛文文,《創業家》總編
創新並不意味著都是驚天動地的改造,很多時候對細微之處優化形成的質變,反而能引發驚天動地的客觀結果。《微創新 》的方法無論是對互聯網行業,還是對傳統行業,都值得學習和借鑒。
——張鵬,極客公園創始人,《商業價值》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