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
永發中心學校 周秋平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 做為一名音樂教師該如何把握好這把鑰匙,使之在音樂課中得以體現並發展呢?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我發現,要想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 在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創造想像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造而精彩。學生在藝術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想像力創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心感受。下面讓我把自己的點滴認識談談吧。 一、 創造課前准備: 1﹑聽音樂做律動 在音樂課中,因地制宜地運用律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美好意境中,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動覺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充分的動起來,從傳統的、被動的聽課座位上解放出來,並還原一個生動活潑的﹑愉快的音樂課堂,使音樂真正滲透到孩子們的心裡去的有效途徑。 2﹑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欣賞五年級《瑤族舞曲》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了解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這一特點。我先採用了多媒體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瑤族人們翩翩起舞的畫面,在《瑤族舞曲》的音樂下講述: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學生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美的意境。接著我給學生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會很快地作出回答等等。可見,美的意境不但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鑒賞、更能有效地引發創造的可能性。 二﹑創造新歌教學方式 1﹑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自編兒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它呼喚音樂教師勇於進取,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它要求教師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素養的程度,分別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讓我們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以取得完滿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級學生學歌譜時,一開始讓學生接觸歌譜的認知。我採用的是簡譜教學,也就是說只要認唱七個音(1、2、3、4、5、6、7),還有一個休止符(0)後,到唱歌譜就容易多了,但我發現學生容易唱錯音高的位置,我就編了個有趣又易記的歌謠教給學生:從下往上走走走,1、2、3、4、5、6、7;好象你在上樓梯,越上越唱音越高。這樣的兒歌,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學生掌握好簡譜知識,可以更加准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了使學生自覺地用腦、用耳、動嘴、動手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常把一些音樂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2、唱動結合,化難為易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在歌曲教唱教學過程中,我在開始時讓學生用手跟著CD范唱輕輕拍打(或捻指、拍腿、跺腳),既可以訓練節奏,又可以增加氣氛,一邊還可以哼唱樂曲的旋律,訓練學生建立正確的音高、節奏、力度感覺。這種唱動結合,化難為易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較好的把握歌曲的風格,學生將歌曲內在的感受帶動身體的律動傳播情感。比如,我在教唱《幸福拍手歌》時,就是用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過程,學生非常容易地就掌握了歌曲。 3﹑游戲競賽,互相促進 要想使音樂更生動形象,富有游戲性,那麼就要把音樂與游戲、音樂與快樂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採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分組進行分部練習,或視唱、或擊拍,輪換進行,學生樂於比哪組唱的好,比哪組唱的准確而優美,比哪組唱的更動情,比哪組模仿得更逼真。如在欣賞《彼特與狼》歌曲後,通過生動的語言誘發學生想像大森林中美妙的音響,讓他們模仿森林中的鳥叫(吹哨)、下雨(沙球)、獵人的腳步聲、野狼的嗥叫聲、槍聲等。表現好的要及時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使各項技能互相促進提高。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動作特點,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演慾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表演和集體舞等課堂活動。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後再要求學生做到聲音與表演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我在教一年級《小雨沙沙沙》這首歌時,歌曲分為三段,歌詞有點相似,不容易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憶歌詞,我讓學生根據歌詞創編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從而使音樂更深刻、形象化,使音樂課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歡樂的活動中得以實現,學生的音樂素質與技巧在愉快中也得以提高。 5、 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並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新。在歌曲教學中,有好多知識點適合學生進行發散性的創編,如果教師不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學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如教唱《小青蛙》時,我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發展創編故事。這樣一來,同學們想像的閘門打開了,課堂成了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溫馨而快樂的家園。 三、 創造評價的快樂 音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絕對唯一的標准,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在我們的學生身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到快樂。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學生不但感到了快樂,同時給周圍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在賞識性評價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學會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能夠喚起學生參與合作的信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表情,適當地、風趣幽默地給予學生評價,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都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或鼓勵。例如在一節小小音樂會上,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多種形式:說、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採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展示會,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台,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課堂教學效果令人驚嘆。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工作,不僅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並通過音樂活動來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從而滿足他們自我認知、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的需要,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台和夢想劇場,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更加愉快與完美。
㈡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 營造和諧的課堂, 創設美的學習氛圍
《學記》中說「: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因此,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氣氛,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樂於參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激發。而和諧的課堂則是靠師生間的有愛、平等交往建立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指導者或者領導者,而應把自己同自己的學生視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 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還應不時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
2 豐富教學手段, 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階段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學習,興趣在歡樂中高漲,知識在歡樂中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依據大綱和教材,同時也要根據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進行備課,要積極、努力地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適合小學生特徵的作品為教材。在教學手段上,則應該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時,還可以選取一些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者動畫,利用多媒體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將音樂和圖片、動畫融合在一起,適時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使課堂充滿創造性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演藝界明星,以動畫形式學習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等,這些學習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造性思維都大有幫助。
3 利用游戲以導趣, 使學生寓學於樂
小學生思想很單純,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很容易對表現出好奇心的事物產生求知慾,對於教師來說也許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驚奇,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這也是一種創造。音樂教學的課堂就是小學生的社會,能較為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奇、求新、求動的慾望。
例如:在學習歌曲《愛我中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大膽表演,讓愛好舞蹈的同學和著音樂舞蹈,其他同學則可以打擊樂器,教師則可以指揮,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還可以滿足小學生好動愛跳的性格,同時從常用的音樂節奏中使課堂常規得到實施,也更好地使輕松的課堂教學充滿著音樂的樂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4 幫助學生想像, 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說「: 做勇敢的人吧,勇於掃視廣闊的視野,創造性思考也就與之俱來」。
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情感豐富。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充分利用音樂教材中欣賞部分的材料,幫助學生把對欣賞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來,無論學生選擇的是開心或者悲傷的情感表達,都應理解並保護他們的思維,不能輕易對學生給予否定,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豐富教學內容, 多樣學習方式以啟趣
小學生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有一定的理解苦難。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時,不能只用單調的講解,具體的事物形象可能會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例如在講解節奏時,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講解音符的時值應該唱幾拍,幾分音符應該怎麼寫,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理解,並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們聽發出的聲音的長短。如鼓和鑼的聲音,也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然後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出老師打出的節奏。讓他們親自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並由學生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㈢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1.創造性的歌唱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
㈣ 音樂創造作為課程基本理念,其具體涵義是什麼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的這種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孩子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創造,對於基礎音樂教育的價值,已引起包括課程專家和學科專家在內的眾多音樂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越來越成為廣大基礎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之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中小學音樂教學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而且就世界范圍而言,音樂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世界上著名的音樂教學法以及音樂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視音樂創造教學。在具體的創造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正確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中小學生的音樂創造活動常常是從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樂創造的必經之路。通過模仿,可能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創造學習。 第二,分清即興創造與創作的異同。即興創造是指學生根據當時的感受而產生的一種音樂創造行為,是事先不必做准備的臨時創作,它往往與即興表演聯系在一起。而創作或改編樂曲則需要經過准備孕育,在醞釀創意之後再進行的加工塑形,最終成為一部音樂作品。即興創造與創作是音樂創造教學領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廢。 第三,注意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啟發學生想像自己的創造效果,先描述,再與實際音響對照,如此反復練習,使學生的內心聽覺與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需要一種創造性的音樂學習。雖然,作為一個學科,音樂某些規律性東西需要向學生傳授,但音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性質只能靠想像力去再創造。那種傳統的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師徒式教學方式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背道而馳、大相徑庭。而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則追求一種無權威的學習機制,追求一種自由、和諧、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憑借音樂交流審美信息,這里沒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那種權威性和強迫性,教學雙方完全是一種平等的關系。音樂教師要勇於從傳統的角色中跳出來,「教書匠」為「教學設計師」、「指導者」、「合作夥伴」,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寬松、融洽的人際環境。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說不,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允許質疑,鼓勵探索,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體驗與獨立思考。如果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說,那麼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則應體現較強的民主意識,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基礎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無論學生是否具有音樂天賦,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終生享有音樂樂趣,是基礎音樂教育的崇高責任。 四、 如何理解「倡學科綜合」? 綜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於「綜合」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 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實踐證明,中小學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較大地影響著其他素養的提高與音樂能力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對音樂教育的各種影響因素給予高度重視。從藝術的本質上講,一切藝術都是心靈的藝術,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藝術形式或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審美意蘊、表現手法等方面本來就有許多相通之處。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各藝術門類本是源於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與此同時,這種藝術之間或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內容之間所固有的融合趨勢與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也存在著某種同構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感」這一心理現象,也使得藝術之間或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內容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必要和可能。在另一方面,作為藝術的一個最主要的門類,音樂也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這也使得音樂課程同其他非藝術課程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可能。如在中小學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數學、體育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可能。此外,只要音樂教學能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勢,具有較寬的視野,那麼,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便都能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音樂課程中貫徹綜合原則,可以有以下具體做法:其一,把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文化等在內的音樂教學的各方面內容充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音樂文化知識可以在學生參與的創作、演唱、演奏、欣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結合著講解;許多音樂欣賞內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來加深體驗,加深理解;可以結合唱歌與演奏來進行創作教學,並通過唱歌與演奏來展示學生的創作成果。其二,把音樂與包括舞蹈、戲劇、美術等在內的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讓學生通過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音樂與美術融合即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可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音樂。其三,把音樂課程與包括語文、歷史等在內的與音樂藝術有關的其他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音樂與文學關系密切,音樂教學可與語文教學(詩詞、戲劇段落等)溝通;音值、節奏等內容可與數學課中的數量概念結合講解;節奏與自然界現象、與人的生理現象以及人的運動方式有關,教學時可與自然常識課溝通;體育課的廣播操、韻律操等與音樂節奏感、旋律感的聯系很緊,也能夠有效結合;一定的音樂與這種文化產生的民族、地理、環境、歷史條件、語言語音特點、生活習俗、文體交流等有著密切聯系,故音樂課與歷史課、地理課的結合也並非困難。
㈤ 怎樣理解音樂課中的創造
沒學過音樂...
按我的理解的話,創造是指製作一種跟以往不同風格的歌曲吧
畢竟創造不同於創作
㈥ 如何在音樂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 營造和諧的課堂, 創設美的學習氛圍 《學記》中說「: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因此,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氣氛,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樂於參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激發。而和諧的課堂則是靠師生間的有愛、平等交往建立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指導者或者領導者,而應把自己同自己的學生視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 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還應不時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 2 豐富教學手段, 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階段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學習,興趣在歡樂中高漲,知識在歡樂中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依據大綱和教材,同時也要根據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進行備課,要積極、努力地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適合小學生特徵的作品為教材。在教學手段上,則應該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時,還可以選取一些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者動畫,利用多媒體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將音樂和圖片、動畫融合在一起,適時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使課堂充滿創造性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演藝界明星,以動畫形式學習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等,這些學習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造性思維都大有幫助。 3 利用游戲以導趣, 使學生寓學於樂 小學生思想很單純,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很容易對表現出好奇心的事物產生求知慾,對於教師來說也許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驚奇,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這也是一種創造。音樂教學的課堂就是小學生的社會,能較為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奇、求新、求動的慾望。 例如:在學習歌曲《愛我中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大膽表演,讓愛好舞蹈的同學和著音樂舞蹈,其他同學則可以打擊樂器,教師則可以指揮,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還可以滿足小學生好動愛跳的性格,同時從常用的音樂節奏中使課堂常規得到實施,也更好地使輕松的課堂教學充滿著音樂的樂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4 幫助學生想像, 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說「: 做勇敢的人吧,勇於掃視廣闊的視野,創造性思考也就與之俱來」。 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情感豐富。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充分利用音樂教材中欣賞部分的材料,幫助學生把對欣賞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來,無論學生選擇的是開心或者悲傷的情感表達,都應理解並保護他們的思維,不能輕易對學生給予否定,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豐富教學內容, 多樣學習方式以啟趣 小學生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有一定的理解苦難。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時,不能只用單調的講解,具體的事物形象可能會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例如在講解節奏時,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講解音符的時值應該唱幾拍,幾分音符應該怎麼寫,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理解,並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們聽發出的聲音的長短。如鼓和鑼的聲音,也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然後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出老師打出的節奏。讓他們親自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並由學生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㈦ 如何創新音樂教學
一、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僅給學生的學習觀與學習方式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而且對教師的教育觀念、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1.先形象、後概念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概念、後舉例、再練習」。在一次「連線」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在分辨延音線和圓滑線時比較困難,所以我改變了這種傳統的作法,試用「先形象,後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首先我從感性入導,我出示了「︵」。提問;「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條狐線象什麼?」。學生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這時,我便告訴他們:「在音樂旋律中,它叫連線。」。然後我讓學生聽范唱,再劃拍節試唱,這樣,學生便牢固地認識了延音線。這種教法比糾纏於概念不放而勉強為其死記硬背教起來輕松的多,學生學起來也非常愉快,達到了學生自己嘗試的目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2.主體參與,激勵創新
現代課堂教學認為,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是創新教育的真諦所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大膽地去嘗試新知識、新問題,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從而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演唱歌曲《賽龍舟》的過程中,我先提出問題「用什麼表現方法能使歌曲聽起來更熱鬧?」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一半學生唱,另一半學生喊:「加油、加油」。同學們很來勁,個個躍躍欲試,於是我順勢將他們分成兩組,一齊來感受這種形式的實際效果,果然,歌曲聽起來層次感豐富了,熱鬧了許多。接著我又激勵學生暢想:賽龍舟的場面可熱鬧了,大家爭先恐後,一會兒你快,一會兒我快,我問:「同學們能不能試著改變它的演唱形式來表現這激烈的賽龍舟的場面呀?」這樣,學生在初步接觸到音樂和諧、豐富的同時,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培養。
二、提供說的空間,給予表達的機會
1.說想法,談體會
想法也就是感受,是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一個回味和小結。一個積極的想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在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
2.說標題,想內容
作品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體現於歌詞、旋律、節拍節奏,體現於創作的背景,同時也體現於作者付於作品的標題上,可以說,標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欣賞《揚鞭催馬運糧忙》在告訴學生樂曲標題後,讓學生就題目展開想像,然後說說自己的理解,有學生說:「好像看到一個人趕著馬車、揮著鞭子在運糧食。」「不對,應該是有許多輛馬車,這樣才能突出運糧忙,」教師趁機啟發學生「能想像一下是怎樣的場面?」學生很快就想到了熱烈、忙碌、喜慶的場面。「老師,我還聽到農民伯伯愉快的歌聲。」「農民伯伯糧食大豐收了,心裡樂開了花。」……學生們盡情表達著想說的話,沒想到題目上簡簡單單的七個字竟能引起學生這么一大堆的話語,學生越說思維越活躍,對樂曲的理解也越深刻,象這樣有目的、有選擇地說標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為下一步的「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三、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創作的空間
音樂創作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有好多內容適宜於學生開展模擬性實踐,進行發散性創編,教師必須善於捕捉這種時機,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作嘗試,通過創作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
1.結合表演創作
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小學生好動、愛表現的特點,為他們提供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嘗試自己創編表演,以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如可通過歌表演、用動作表現節奏,根據音樂自編動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把自身對歌曲的感受、情感體驗客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學生體驗到歌曲情感,對內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歌曲的情感,內在的美形象地表現出來,這就是創造美的一種表現。
2.結合歌曲創作
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生結合歌曲內容中的可換之處進行創編活動,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變通、大膽嘗試。邊唱邊表演是小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想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易於用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創新教育成為世界教育一大發展趨勢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積極自主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作音樂中,張開想像創新的翅膀,遨遊於充滿創造快樂的音樂殿堂。
四、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而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索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間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聽眾和機械的模仿者,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五、以課堂為主渠道,從生活取材,展開創新思維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紮根於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服務,將會對創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家裡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為他們做飯而忙碌於廚房的情景,我便將它運用到《買菜》一課的教學中,讓孩子們也做一回「爸爸媽媽」,以組為單位結成各個「小家庭」,開展「烹飪大賽」,讓學生以文具盒作為烹飪工具,橡皮當菜來烹制。在報菜名時,則要求學生用「×××」節奏說出,並將這些菜名取代歌中「×××」節奏處的歌詞,以演唱的形式向別人介紹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學中,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總結並創造,最後又回到生活。這些設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平凡化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實音樂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