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賀卡發明

賀卡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29 06:04:08

㈠ 賀卡的歷史有哪些啊

起源西漢 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都有向親朋好友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為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禮」,禮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禮節中的許多內容是靠形式來表達的,比如賀卡。在個人重大事情或公共節日前呈送賀卡,一來形式莊重,二來提早通報對方,與人與己均為方便。故漢朝以來,賀卡作為傳統形式一直延續保留,只是名稱有所變化。 賀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紹自己為主,西漢稱之「謁」,今天貴賓相見還在說「拜謁」,東漢後叫「名刺」,名刺一詞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們常用的名片。 凡事先通報自己是尊重對方的必須,今天的社會有時並不注意這些傳統了。 唐宋以後,賀卡的名稱及功能有所進步,稱為「門狀」或「飛帖」,到了明清,又叫「紅單」、「賀年帖」等等,聽著名字就知功能越來越世俗化,文人之間以文雅逐漸遠去。原因其實簡單,古代教育不夠普及,識文斷字的人少,賀卡最初都是在達官貴人之間傳遞,起點頗高,進入商業社會,賀卡就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酸腐。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過年時,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與大臣。由於這一形式由帝王發明,迅速在民間普及,不過民間沒有皇家那麼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箋紙,豎寫,右上端為受賀者官諱,左下端為賀者姓名,傳說南宋人張世南在著作中記載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賀卡,這絕對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應該是價值連城的國寶了。 說來非常有意思,名帖賀卡一類原是本人親自呈送,以示鄭重。但到了宋朝,商業氣息濃厚,人們也日漸繁忙,故不能親送者,派僕人呈送,逐漸形成風俗。這樣的好處是一人可以多送,如親自前往,所送數量極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禮;派人呈送,好處多多,省去主人之間見面的繁文縟節,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時期,呈送賀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禮儀,按規定僕人不能親自用手呈送賀卡,故發明了拜匣,即拜見時僕人所持匣盒,呈長方形,大小正好容納賀卡名帖,見主人後,僕人不能直拉用手持卡或帖,必須打開拜匣,讓主人取出。大戶人家會製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黃花梨拜匣多個,其中清代紅木製作的《福臻堂趙》的拜匣,製做精良,顯示了趙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賀卡的商業性郵遞也從宋代始 。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載,每逢冬至、元旦年節,「凡在外官,皆以狀至其長吏」,這應該是郵政作為賀卡的信使最早的記載了。 由於賀卡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簡意賅,久而久之,賀語就出現了程式化,講究喜慶,互送吉語,傳達人們對生活的期冀與憧憬。 觀復博物館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當年生肖的文物表達。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賀卡,也是很好的一個收藏。今年時逢牛年,觀復博物館攜金牛賀歲,恭祝全國人民牛年大吉。

㈡ 賀卡是不是小發明小製作

是的。
一天,我在看什麼作業沒有做。我看到了一個發明金點子還沒有做過。於是我就開始找材料。
我打算做一個雨水過濾器。我就找來了一個礦泉水瓶,幾張餐巾紙,剪刀,透明膠和鐵絲。
我把礦泉水瓶的上面剪掉,把幾張餐巾紙剪成和瓶子一樣的形狀用透明膠把它固定在礦泉水瓶里,再用鐵絲編製成網狀把周圍多出來的鐵絲剪掉,站在餐巾紙的兩面。這樣一個雨水過濾器就做完了。
現在我准備去做實驗,驗證一下我雨水過濾器的功效,我就盛了一碗水往我的雨水過濾器裡面倒。倒著倒著我發現我做的雨水過濾器有些不對勁。我就開始找原因

㈢ 有誰知道賀卡的發展史,來源和發明賀卡的人嗎

60年代

當時處於上流社會的人家才會把賀卡當成饋贈的物品。賀卡材料用相紙製成,卡片左上角有一明星頭像,如當時著名的明星趙丹、周璇等,畫面是該明星的電影劇照,很有上世紀60年代所崇尚的浮華奢靡氣息。看來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追星了。

70年代

學生送出的賀卡圖案主要是弘揚民族精神的畫面,如印上雷鋒、紅衛兵等頭像。有的卡片背面則非常實際地印上新年日歷,卡片正反面都有塑料薄膜以防折斷。70年代的賀卡印製的圖畫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那種紅火的革命氣息,這時的賀卡以樸素、實用為主,一改過去的豪華。

80年代

電影事業、經濟產業的發展直接影射在卡片上。動畫片《哪吒鬧海》、《鐵臂阿童木》、歌唱組合小虎隊、電視劇劇照等圖案出現在卡片上。80年代末,開始有折疊雙層賀卡、鏤空賀卡。這時賀卡可謂是空前泛濫時期,送賀卡的人群定位也很廣泛。

90年代

立體卡。翻開卡片,呈現出立體的圖案,風景、動物、卡通人物等躍然紙上,由於應用了彈簧、膠水等物件,使畫面中的人物能凸現出來。

音樂卡。簡單的一塊電子元件和鋅扣電池的應用使賀卡改變了很多。翻開卡片,除了漂亮的圖案外,音樂也隨即響起。

三維立體卡。這種卡片表面圖案特殊,都是由無數相同的小圖案按一定順序排列在一起組成的。但當把眼睛的視覺焦點放在畫面後方,圖像模糊後,把畫面拉遠,立體圖像即會呈現出來。當時這種卡片在市面上頗為流行。

夜光卡。在卡片的某個部位塗上夜光粉,如小貓的眼睛、樹葉等,在黑暗處觀察,塗有夜光粉的部分就會發出綠色的光。

復古卡。在卡片上貼上經過處理的原汁原味的乾花、乾草,把它們做成女孩的發辮、花朵的花瓣等。經過這樣處理的卡片色澤也偏於暗淡,土黃、深灰、暗紅、棕色等顏色給人留下原始、沉穩的感覺。

21世紀

賀卡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變成條幅卡、帶著鈴鐺的風鈴掛卡、可以貼在牆上的紙貼卡、立體卡等。卡片內容也過於露骨大膽,帶有黃色和恐怖的語言、圖案等,這些滿足了當今部分中小學生尋求刺激好奇的心理。

21世紀的很多高中生更願意買一些花樣翻新的小禮物代表心意相互贈送,像明星畫框、毛絨玩具、卡通杯等。賀卡已逐漸趨於沒落。

㈣ 世界上第一張賀年卡是誰發明的

賀卡的產生源於人類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紀,古羅馬出現了一種紀念章,上面刻有」羅馬元老院和全體臣民祝願國父阿德裹安·奧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樣,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紀時,各種形式的和卡相繼出現。那時中歐最流行的是木製和卡,即把賀詞雕刻在光潔的木頭上,還有人把木雕塗上顏料,繪製得五色斑斕。

情人節(聖瓦倫丁節)卡是歷史最悠久的賀卡。早在古羅馬每年2月15日牧神節這一天,姑娘們懷者羞澀和喜悅的心情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一個盒子里,然後由全城的小夥子來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賀詞,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愛。顧念們放在盒子里的祝詞可以說是最早的情人節賀卡了。

1840年,美國商人埃絲特·A·霍蘭德開始把情人節賀卡作為商品大規模生產。第一年就贏利5000美元。可見賀卡幾乎從誕生之日起便大受人們青睞。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賀卡——聖誕卡產生得較晚。該卡第一批設計是於1843年出自英國一位畫家約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國當時大名鼎鼎的印刷權威、德國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馬薩諸塞印刷聖誕卡,一張張精美別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們,贏得了大眾的喜歡。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費在賀卡上千億張,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賀卡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賀卡的新種類更是層出不窮。

過年的賀卡也是源於這些啊

㈤ 關於卡片的來歷

名片最早出現,始於封建社會。戰國時代中國開始形成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隨鐵器等先進生產工具使用,經濟也得到發展,從而帶動文化發展,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與其它流派形成百家爭鳴景象。各國都致力於擴大疆土,扶持並傳播本國文化,戰爭中出現大量新興貴族。特別是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了偉大的改革,統一全國文字,分封了諸侯王。咸陽成了中國的中心,各路諸侯王每隔一定時間就要進京述職,諸侯王為了拉近與朝庭當權者的關系,經常的聯絡感情也在所難免,於是開始出現了名片的早期名稱"謁"。 所謂"謁"就是拜訪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紹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當時紙張還沒發明),作為給被拜訪者的見面介紹文書,也就是現在的名片。
到了漢代,中央集權制國家進一步發展,隨漢初疆域擴大,"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進入東漢末期,"謁"又被改稱為"刺",由於東漢蔡倫發明的紙張開始普遍採用,於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於攜帶的紙張。
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全盛期,帶動了社會經濟與文化大發展。唐初科舉制度開始實行,讓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進入到統治階級中來。為了與世襲貴族爭奪權力,他們在官場上相互提攜,拉幫結派的門閥也開始形成。每次科舉考試後,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處拜訪前科及第,位高權重者,並拜為師,以便將來被提攜。要拜訪老師,必須先遞"門狀",這時"刺"的名稱也就被"門狀"代替了。
到了明代,統治者沿襲了唐宋的科舉制度,並使之平民化,讀書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識字的人隨之大量增加。人們交往的機會增加了,學生見老師,小官見大官都要先遞上介紹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時的"門狀"。 "名帖"這時才與"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為長方形,一般長七寸、寬三寸,遞帖人的名字要寫滿整個帖面。如遞帖給長者或上司,"名帖"上所書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謙恭,"名帖"上名字小會被視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稱呼。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終結,由於西方的不斷入侵,與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國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開始向小型化發展,特別是在官場,官小使用較大的名片以示謙恭,官大使用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與近現代名片的主要區別是用手寫而不是印刷。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記載,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踵軍門上謁」, 這里所記的「謁」就是我們今天呈遞的名片,這是關於名片的一段最早的記載。
中國古代的名片又稱「帖子」、「名刺」、「刺」、「名紙」,或者叫做「謁」、「柬」,是官員、商賈、文人相互拜訪時呈遞的,叫做「投刺」之禮,此風氣在明清時期,最為鼎盛。
現代意義的名片則來自於西方,是現代商業活動的產物。

㈥ 賀卡的歷史

起源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都有向親朋好友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為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禮」,禮曾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禮節中的許多內容是靠形式來表達的,比如賀卡。在個人重大事情或公共節日前呈送賀卡,一來形式莊重,二來提早通報對方,與人與己均為方便。故漢朝以來,賀卡作為傳統形式一直延續保留,只是名稱有所變化。 1.賀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紹自己為主,西漢稱之「謁」,今天貴賓相見還在說「拜謁」,東漢後叫「名刺」,名刺一詞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們常用的名片。
賀卡在我國的使用由來已久,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問候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這段記錄源於一個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過年,有一個士人不想每家每戶親自去拜訪,便想出一個偷懶的主意,自己先寫好許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僕人每到一被訪之家,便在那家門口放一張卡片,敲門後不等開門,趕快溜走,好讓被訪者以為他親自來拜訪過。也許這個人一再偷懶,走漏了風聲,結果有一戶人家一聽到敲門聲,立馬沖了出來,把那個「可憐」的僕人逮個正著。這被看作是「作偽」的行徑。但 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問候,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們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兩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凡事先通報自己是尊重對方的必須,今天的社會有時並不注意這些傳統了。
唐宋以後,賀卡的名稱及功能有所進步,稱為「門狀」或「飛帖」,到了明清,又叫「紅單」、「賀年帖」等等,聽著名字就知功能越來越世俗化,文人之間以文雅逐漸遠去。原因其實簡單,古代教育不夠普及,識文斷字的人少,賀卡最初都是在達官貴人之間傳遞,起點頗高,進入商業社會,賀卡就多了一份熱情,少了一份酸腐。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過年時,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與大臣。由於這一形式由帝王發明,迅速在民間普及,不過民間沒有皇家那麼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箋紙,豎寫,右上端為受賀者官諱,左下端為賀者姓名,傳說南宋人張世南在著作中記載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黃庭堅、秦觀等人的賀卡,這絕對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應該是價值連城的國寶了。
說來非常有意思,名帖賀卡一類原是本人親自呈送,以示鄭重。但到了宋朝,商業氣息濃厚,人們也日漸繁忙,故不能親送者,派僕人呈送,逐漸形成風俗。這樣的好處是一人可以多送,如親自前往,所送數量極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禮;派人呈送,好處多多,省去主人之間見面的繁文縟節,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時期,呈送賀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禮儀,按規定僕人不能親自用手呈送賀卡,故發明了拜匣,即拜見時僕人所持匣盒,呈長方形,大小正好容納賀卡名帖,見主人後,僕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須打開拜匣,讓主人取出。大戶人家會製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黃花梨拜匣多個,其中清代紅木製作的《福臻堂趙》的拜匣,製做精良,顯示了趙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時的賀帖出現了一種獨立的樣式。清褚人獲在《堅瓠首集》卷一中有這么一個記載:「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簡,有稱呼。康熙中則易紅單,書某人拜賀。素無往還、道路不揖者,而單亦及之。」紅單就是專用於年節而用紅紙製作以表示吉慶意味的賀帖,顯然不能在平日中作為名紙使用。這紅單可說是中國古代出現的一種真正的賀年卡了。
2.賀卡的商業性郵遞也從宋代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載,每逢冬至、元旦年節,「凡在外官,皆以狀至其長吏」,這是郵政作為賀卡信使的最早記載。由於賀卡可以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久而久之,賀語就出現了程式化,言簡意賅、講究喜慶、互送吉語,傳達人們對生活的期冀與憧憬。
由於賀卡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而此種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達,比如宋代常寫「敬賀正旦」。
觀復博物館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當年生肖的文物表達。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賀卡,也是很好的一個收藏。時逢牛年,觀復博物館攜金牛賀歲,祝和全國人民新年大吉。
3.近代賀卡
近代意義上的賀卡首先發端於聖誕卡的印製,隨後不斷發展,出現了各種節日賀卡,其中中國郵政推出的自創型賀卡以及相繼推出的植物賀卡,刺綉賀卡等都給傳統賀卡注入了新的內容。
4.現代賀卡
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並由此派生出比較非宗教化(或者說東方化)的「賀年卡」。由於傳統紙質卡片,其材料多為高檔木漿紙,而生產這種紙消耗就是木材資源。在提倡低碳環保的今天,傳統的賀年卡在與現代的網路技術融合後,又在虛擬的社會里,創造了自己新的輝煌-----電子賀卡(E-card)。電子賀卡相當於是電子賀卡以其快速便捷,節約環保的特點,迅速成為一種時尚。
電子賀卡的產生對傳統賀卡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兩者是無法完全互相取代的。部分人認為收到傳統賀卡時那種幸福、感動的感覺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傳統賀卡依然有著電子賀卡不能取代的優點。環保方面則可以工藝上多下功夫,如廢紙利用等。

㈦ 賀卡的作用是什麼

賀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具有溫馨的祝福語言,濃郁的民俗色彩,傳統的東方韻味,古典與現代交融的魅力,既方便又實用,是促進和諧的重要手段。每逢新年,全國有幾億人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郵寄賀卡,可見賀卡文化發源之早,流傳之遠,影響之大。賀卡無聲,但能夠沁人心脾,是因為那是情與愛的交響,把親情、友情、愛情傳遞給對方。
親情之愛是人類最寶貴、最原始、最本能的愛。親情之愛人皆有之,其中主要包括子女愛父母、父母愛子女。一個人連家庭成員都不愛,就很難想像會愛別人、愛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也就無從入手了。可目前的現狀是,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兒時的直率和天真,習慣於將親情深埋內心,覺得無需表達,只要用心去做就行了,缺少了親情的溝通。然而他們忘了,親情是無數次情感表白的疊加,要時常把愛傳遞給身邊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愛、體貼、掛念和關心。所以,子女對父母的愛,內、外在的形式都很重要,直接表達最值得提倡。這時,賀卡就派上用場了。一張賀卡、幾句祝福足以溫暖、感動父母的心!
賀卡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人們在交流中,情感的傳遞不僅需要心與心的溝通,更需要靠實物來表現。因此,筆者呼籲: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在節日到來之際,子女們不妨拿起筆來,讓愛和思念不僅僅隱藏在心中,還要躍然「卡」上,這也許更能觸動父母的心靈,使他們體會到「賀卡抵萬金」的美好感覺。對於父母來說,收到賀卡則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天倫之樂。
同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也要時常表露出來。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學習知識,還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但現在家長多忙於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他們望子成龍,只顧開發孩子的智力而忽視了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那麼,為什麼不嘗試用互寄賀卡的方式溝通感情呢?筆者相信當孩子們收到父母的賀卡時,准會樂得合不攏嘴。
其實,中國人的特點是不喜形於色。孩子愛自己的父母、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都不習慣當面表達,而是將生活中不便直接表達的話寫在賀卡上,這對於孩子、家長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用文字交流,更有利於靜下心來把思緒梳理得條理清晰,有利於挖掘出埋藏在個人心底的愛,有利於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是賀卡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字交流的優勢所在。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不曾被我們理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失去時,才明白什麼是需要的,而此時一切又都無法挽回了,這裡面就有友情。其實,有些時候只是因為缺少溝通,才導致遺憾發生。沒有溝通,就會產生誤會和不必要的麻煩。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都需要溝通,此時,別忘了賀卡可以幫忙!
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溝通。節日期間,收到朋友寄來的賀卡,就等於收到了一份牽掛和關心,能加深友情。而給朋友寄送賀卡,則代表著一份真心的問候。令人怦然心動的祝福語,是耐人尋味的思想火花和深刻哲理的閃現;是對生活、事業、命運的感悟;是噓寒問暖,柔腸百轉,能將心聲傳遞到收卡人的心裡,營造出一個溫暖的港灣……美好的祝福,不僅可以顯示彼此的文化素養,更深深地蘊含著溫暖的情誼。而且,寫在賀卡上的問候語是用心思考過的,充滿真情實感,也能勾起好友間美好的記憶。在心情惆悵的時候,收到一張溫馨的賀卡,感受一份濃濃的情誼,是一件讓人十分快慰的事情。小小的賀卡在增進人際交往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愛無需山盟海誓的諾言,無需海枯石爛的誓語。愛需要勇氣、真情、理解、信任、關懷,更需要溝通。在現代家庭中,夫妻雙方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愛,而是不能表達、溝通他們的愛。如果期望愛、想創造愛,就要盡量做好溝通。現在,夫妻之間溝通普遍不多,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感受。其實,此時可以用賀卡來溝通,用書面語言來傳遞感情,毫不猶豫地寫出你的愛。可見,賀卡是實現夫妻心靈溝通的有效載體,賀卡祝福讓心靈之音從容飄出,讓對方感受自己的內心所想。

賀卡是人類本能的需求和創造,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會需要賀卡,不同的人群又需要不同的賀卡。在商界,賀卡是商家與客戶聯系的橋梁。其實質則是一種融入文化的超值服務,為商家開啟了財富的大門,是企業與客戶傳遞感情的絕佳工具。

㈧ 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了賀卡

60年代

當時處於上流社會的人家才會把賀卡當成饋贈的物品。賀卡材料用相紙製成,卡片左上角有一明星頭像,如當時著名的明星趙丹、周璇等,畫面是該明星的電影劇照,很有上世紀60年代所崇尚的浮華奢靡氣息。看來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追星了。

70年代

學生送出的賀卡圖案主要是弘揚民族精神的畫面,如印上雷鋒、紅衛兵等頭像。有的卡片背面則非常實際地印上新年日歷,卡片正反面都有塑料薄膜以防折斷。70年代的賀卡印製的圖畫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那種紅火的革命氣息,這時的賀卡以樸素、實用為主,一改過去的豪華。

80年代

電影事業、經濟產業的發展直接影射在卡片上。動畫片《哪吒鬧海》、《鐵臂阿童木》、歌唱組合小虎隊、電視劇劇照等圖案出現在卡片上。80年代末,開始有折疊雙層賀卡、鏤空賀卡。這時賀卡可謂是空前泛濫時期,送賀卡的人群定位也很廣泛。

90年代

立體卡。翻開卡片,呈現出立體的圖案,風景、動物、卡通人物等躍然紙上,由於應用了彈簧、膠水等物件,使畫面中的人物能凸現出來。

音樂卡。簡單的一塊電子元件和鋅扣電池的應用使賀卡改變了很多。翻開卡片,除了漂亮的圖案外,音樂也隨即響起。

三維立體卡。這種卡片表面圖案特殊,都是由無數相同的小圖案按一定順序排列在一起組成的。但當把眼睛的視覺焦點放在畫面後方,圖像模糊後,把畫面拉遠,立體圖像即會呈現出來。當時這種卡片在市面上頗為流行。

夜光卡。在卡片的某個部位塗上夜光粉,如小貓的眼睛、樹葉等,在黑暗處觀察,塗有夜光粉的部分就會發出綠色的光。

復古卡。在卡片上貼上經過處理的原汁原味的乾花、乾草,把它們做成女孩的發辮、花朵的花瓣等。經過這樣處理的卡片色澤也偏於暗淡,土黃、深灰、暗紅、棕色等顏色給人留下原始、沉穩的感覺。

21世紀

賀卡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變成條幅卡、帶著鈴鐺的風鈴掛卡、可以貼在牆上的紙貼卡、立體卡等。卡片內容也過於露骨大膽,帶有黃色和恐怖的語言、圖案等,這些滿足了當今部分中小學生尋求刺激好奇的心理。

21世紀的很多高中生更願意買一些花樣翻新的小禮物代表心意相互贈送,像明星畫框、毛絨玩具、卡通杯等。賀卡已逐漸趨於沒落。
回答者:湖水藍蘭 - 秀才 三級 2-15 20:55

賀卡的產生源於人類社交的需要。

公元2世紀,古羅馬出現了一種紀念章,上面刻有」羅馬元老院和全體臣民祝願國父阿德裹安·奧古斯都新年愉快」的字樣,這是和卡的前身。

中世紀時,各種形式的和卡相繼出現。那時中歐最流行的是木製和卡,即把賀詞雕刻在光潔的木頭上,還有人把木雕塗上顏料,繪製得五色斑斕。

情人節(聖瓦倫丁節)卡是歷史最悠久的賀卡。早在古羅馬每年2月15日牧神節這一天,姑娘們懷者羞澀和喜悅的心情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一個盒子里,然後由全城的小夥子來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賀詞,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那位姑娘大瞻求愛。顧念們放在盒子里的祝詞可以說是最早的情人節賀卡了。

1840年,美國商人埃絲特·A·霍蘭德開始把情人節賀卡作為商品大規模生產。第一年就贏利5000美元。可見賀卡幾乎從誕生之日起便大受人們青睞。

而且前西方最流行的賀卡——聖誕卡產生得較晚。該卡第一批設計是於1843年出自英國一位畫家約翰·C·霍斯利之手。

1874年,美國當時大名鼎鼎的印刷權威、德國移民路易斯·波朗先生在馬薩諸塞印刷聖誕卡,一張張精美別致的卡片立即吸引了人們,贏得了大眾的喜歡。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費在賀卡上千億張,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賀卡的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豐富多采,賀卡的新種類更是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與賀卡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