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連鎖店是怎麼形成的
連鎖店 :
一個公司或集團開設的經營業務相關、方式相同的若干個店。
連鎖商店(chainstore)也是一個美國創用詞,而且是直到20世紀才在語言中被人們接受。連鎖商店意指同一老闆開的一批類似且同名稱的商店,它也不是美國人的發明,但同樣在美國發展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商業組織形式。
最早的連鎖商店在南北戰爭之前就已出現,但第一傢具有規模的連鎖商店是由喬治·吉爾曼和喬治·亨廷頓,哈特福德二人於1859年在紐約創建的「大美國茶葉公司」。店很小,但因他們不經過中間商,直接從中國和日本大量進口茶葉,所以售價極低,僅30美分/磅,而其他店賣1美元/磅。他們很快就獲得了成功,1860年便開了第2家店。他們當時未必有開多家分店的想法,只是想讓人們能買到便宜的茶葉。到1865年,公司已有了25家分店,全部在紐約下百老匯和華爾街一帶。
成功使他們充滿了信心,決定增加經營其他食品雜貨,如調料、咖啡、肥皂、發酵粉等。1869年,公司更名為「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茶葉公司」(Great Atlantic&Pacific Tea Company,簡稱A8LP),反映了公司打算通過連鎖將兩大洋聯接起來,就像「聯合太平洋鐵路」所完成的偉業一樣。
A&P公司開始迅速向西向南拓展,1880年達到100家分店,經營范圍延伸到明尼蘇達和弗吉尼亞;1900年,經營地域即已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整個北美大陸,銷售額達到560萬美元,1912年,公司分店達到了近500家。此時,在公司創辦人的兒子約翰·哈特福德領導下,A&P公司計劃大規模發展,辦一個人經營的經濟店,以每年近100家的速度擴張。至1930年,公司下屬連鎖商店達到了15 709家的頂峰,銷售額也超過10億美元,佔到當時全美食品銷售量的10%左右。
大美國茶葉公司的成功也鼓勵了後來者。1872年,第二家連鎖公司——約翰兄弟茶葉公司(JohnBrothersTeaCo.)在紐約布魯克林開業;隨後的80~90年代,還有六七家茶葉和食品雜貨連鎖店在紐約和費城創建,其中包括成立於1882年的克洛格公司(KrogerCo.)的前身大西洋茶葉公司,它後來成為A&P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和最大的超市連鎖公司之一。
另一個著名的雜貨連鎖店是伍爾沃思(Woolworth)。它的店非常小,80年代初在賓州東南部開業,出售五金、布匹等,稱「5分一1角」商店。到1900年,伍爾沃思店仍在經營廉價商品,但營業額已超過了500萬美元。到1909年,它的美國連鎖店已達300多家。1911年,通過合並,伍爾沃思控制了3個國家中的600餘家分店。1913年,一向崇尚朴實無華,靠做5分、1角生意發達起來的F.W·伍爾沃思,自己花錢在紐約建了一座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可以住人的建築——伍爾沃思大廈。
總之,連鎖商店首先在食品、雜貨和初級百貨店(Junior,一種較典型百貨公司稍小,經營硬商品比重較高的百貨店)行業中獲得發展,進入20世紀前,還在葯品、鞋、珠寶、傢具等大零售商店未占據統治地位的行業中出現,不過大多數都還是地區性的小公司,主要分布在小城鎮及大城市的郊區。20世紀後,連鎖店才獲得快速增長,到20世紀20年代,它已遍布各地眾多行業,並已有實力與其他大零售商展開競爭。由於連鎖商店將批發,零售功能結合在,起,可直接從製造商處大量購買,獲得更大的采購折扣,因而激怒了獨立商人(包括批發和零售),在20世紀30年代引起很大爭論,直接導致了限制它們的帕特曼法和公平交易法通過。
當時的反對者擔心連鎖店是否會整個代替獨立店,但從後來的研究看,美國零售商的數目始終變化不大,如從1939—1962年,一直維持在180萬家上下,近年才增至210萬家①。
如果單從分店數量看,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連鎖店已達到了其頂點。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材料,連鎖店的數量在1929年已達到約16萬家(僅統計包含4家及4家以上分店的商家),占當時零售店總數的10.8%。此後,連鎖店數量一路下滑,1949年降至10.5萬家,比重5.9%;1963年,店數回升到14.2萬家,比重升至8.3%。70年代後,由於美國統計署對連鎖店的統計口徑從4店及4店以上變為2店及2店以上,經調整後的1963年,連鎖店數升至24萬家,比重升至14%。70年代和80年代,按新的統計口徑連鎖店數量又有較大發展,1992年店數達52萬家,比重約20%。但若仍按4店及4店以上口徑統計,連鎖店在整個零售業中的比重仍大至在10%略高一點。
我們考察美國一些著名連鎖公司店數的變化也可印證這一點。如前述A&P公司的分店數,1930年達到最高峰,共計15,737家分店,此後一路下降到今天,分店數僅1 014家,但仍居全美第16大零售商(1995年排行),銷售100億美元。而且,迄今再無哪家大連鎖公司分店數能達到萬家以上。
雖然連鎖公司的店數及比重變化不大,連鎖店的銷售額卻一路上升,從1929年的年銷售額107億美元增至1954年的403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比重則一直徘徊在22%~23%之間。之後,1963年銷售額736億美元,比重增至30%。到1994年,按新的統計口徑,連鎖公司的年銷售額已達9 000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40%。
顯然,兩組數據之比的背後是單個商店的規模變大了。近年連鎖銷售比重的上升,與折扣百貨、倉儲俱樂部、超級中心、「門類殺手」等連鎖化新業態的單店規模巨大有關。30年代時,A&P和其他食品雜貨公司的商店大多年銷售額僅幾萬美元,到50年代,A8lP改為超級市場後平均單店銷售額約70萬美元,90年代的統計則是120萬美元。這樣看來,銷售額比重更能反映連鎖在美國零售業中的地位。例如,1929年,在食品業,連鎖店的銷售比重已達39.1%、雜貨業佔到了89.6%。
最終的事實是連鎖比百貨公司和郵購更有生命力,因為作為一種組織模式,它可以運用到各個行業、各種經營業態上,因此有著更廣闊的市場,最終成為20世紀美國標準的零售組織形式。
20年代,美國鄉村市場開始衰退,主要受農業不景氣影響,農民購買力下降;加上汽車增加,道路改善,彭尼一類初級百貨連鎖的競爭,兩大郵購商西爾斯·羅巴克公司和蒙哥馬利·沃德也開始進軍城市百貨業。1925年,西爾斯開了8家;1926年,沃德開了10家百貨連鎖店。很短時間內,雙方均開了數以百計的連鎖分店。到20世紀30年代,傳統上單店經營的百貨公司業,也開始嘗試在其坐落城市的郊區開設分店。因此,可以說最終是由連鎖店的組織形式完成了由百貨公司於19世紀60—70年代開始的零售革命。因為只有連鎖店才能容納不斷膨脹的零售組織規模,在零售業實現類似工業革命的大規模、標准化運營方式,並由此獲得更高的效率。
㈡ 連鎖店的由來
連鎖店是指眾多小規模的、分散的、經營同類商品和服務的同一品牌的零售店,在總部的組織領導下,採取共同的經營方針、一致的營銷行動,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銷售的有機結合,通過規范化經營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聯合體。
㈢ 誰能介紹一下美國連鎖加盟店的發明者克絡克
財富檔案
克羅克締造了全球聞名遐邇的超大型企業,將金色的麥當勞旋風刮向全美國,刮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演繹著它的傳奇。從1955年開始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以經營漢堡包為主的美國麥當勞快餐店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廚房」。某種程度上麥當勞是社會組織化的「典範」,當它席捲全球時,「麥當勞化」現象成為一種無可阻擋的過程。
企業類型
快餐業。
成長記錄
提起麥當勞,可是家喻戶曉。那個金黃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裡的各個角落,已經成為一個醒目的標志。但是說到克羅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也許至今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麥當勞王國了。人們常說,麥當勞兄弟創造了麥當勞,而克羅克創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個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簡單的,而克羅克打造麥當勞品牌的過程尤其艱辛。
從推銷紙杯起步的精明人
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羅克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少年時的克羅克是個很平常的少年,但是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經常胡思亂想,編織各種各樣的夢想,冷不丁地冒出幾個發財的小點子。
17歲,克羅克開始四處尋找工作,當時的他對讀書沒有興趣,很早就輟學了。他在幾個旅行樂隊里彈過鋼琴,又在芝加哥廣播電台擔任音樂節目的編導。從1929年起,在隨後的25年中,克羅克一直從事推銷工作,先在佛羅里達幫人推銷過房地產,後到美國中西部賣過紙杯。作為推銷員,他幾經周折,屢嘗失敗的滋味。克羅克後來回憶道:「在佛羅里達推銷房地產失敗之後,我徹底破產,身無分文。那時,我沒有大衣,沒有風雨衣,甚至連一雙手套都沒有。我開車進入芝加哥穿過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時,簡直要凍僵了。」
但辛苦總是有回報的,因為銷售紙杯業績突出,他被提升為紐約百合紙杯公司西部分公司的部門經理。在含辛茹苦了15個年頭之後,克羅克的事業有了一點成就,過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這時,他認識了一個普林斯的機械師,普林斯發明了新式多功能奶昔機,一次可同時灌裝5杯奶昔,而舊式的只能灌一杯。克羅克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決定辭去苦心經營的紙杯推銷工作,專門推銷這種奶昔機。為此,他的負債將會達到10萬元,這在當時,不啻於一個瘋子的作為,妻子也極力反對。
但是克羅克並不害怕,自己認定的事情是有市場潛力的,為什麼不去做呢?一輩子做個紙杯推銷員,庸庸碌碌,這是多麼可怕,事物是前進的,如果停滯不動,那自己也將行將就木了。繁忙緊張的推銷工作,他每天只睡4~6小時,他似乎又回到了原先創業的時候。但是憑借冒險和拼搏,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富有的中產階級。這時他已經52歲了,身患關節炎、糖尿病,還割去了膽囊,按說,已經該安享晚年了。但是他並不滿足。
新的起步——麥當勞
那是1954年的一天,克羅克作為經銷奶昔機的老闆,發現聖伯丁諾市一家普通餐館一下子就定購了8台奶昔機。以往可從沒有人一次就要買這么多機器呀。出於生意上的需要,他認為必須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就特地趕到了聖伯丁諾。
這就是麥當勞兄弟開的餐廳,1937年,這對猶太人兄弟——麥克·麥當勞和迪克·麥當勞來到美國開了這個汽車餐廳。銷售這種每隻15美分的漢堡包,並對經營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革,採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紙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務。這種獨一無二的漢堡包小餐廳經營方式大獲成功。後來麥當勞兄弟開始建立了連鎖店,並親自設計了金色雙拱門的招牌。到1954年,擁有10家連鎖店的麥當勞漢堡包餐廳,全年營業額竟達20萬美元。盡管如此,目光短淺的麥當勞兄弟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發明具有極大的潛力。
但是,麥當勞卻以其特別的方式震撼了克羅克。當時正是中午,小小停車場里擠滿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麥當勞餐廳前排起了長隊。麥當勞的服務員快速作業,竟然可以在15秒之內交出客人所點的食品。這種作業方式,克羅克可從未見過。
「我從未為買一個漢堡包而排隊。」克羅克故意大聲說,以期引起顧客的注意。
「哦,」客人中立刻有人搭話說,「您也許不知道這里的食品價格低、品質好,餐廳干凈,服務又周到。何況速度這么快,別看排隊人多,一會兒就能買到。我可是這里的常客。先生,您不妨也試一試?」
聽了顧客這番話,克羅克馬上察覺到麥氏兄弟已經踏進了一座「金礦」。他立刻進店找到這兩個猶太人,問他們生意這么好,為何不多開幾家餐廳?當時,他心裡盤算的還只是奶昔機,如果每家麥當勞餐廳都買他8台機器的話,他就會發財了。但是,迪克·麥當勞卻搖了搖頭,指著附近的山坡說:「你看到上面那棟房子了嗎?那就是我們的家。我喜歡那塊地方,要是連鎖餐館開得太多了,我們就忙得甭想回家了。」
很顯然,麥氏兄弟身在「金礦」不識「金」。
克羅克憑著多年的經驗,意識到機會來了。他看準了麥當勞,決心開辦連鎖餐館。第二天,他就與麥氏兄弟進行協商。麥氏兄弟很快就答應給他在全國各地開連鎖分店的經銷權,但條件相當苛刻,規定克羅克只能抽取連鎖店營業額的1.9%來作為服務費,而其中只有1.4%是屬於克羅克的,0.5%則歸麥當勞兄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克羅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條件。
1955年,克羅克在芝加哥東北部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麥當勞特許經營店。雖然在此之前麥當勞兄弟也特許他人經營,但管理上都是極為混亂,嚴重影響了麥當勞的聲譽。而該店體現了克羅克對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視品質、服務、衛生和經濟實惠。當時一位在場的人說:「餐館這么干凈,明亮,色彩繽紛。食品的烹調過程像是在做示範一樣,向顧客公開展示。那些不銹鋼裝置閃閃發光,員工的制服整齊潔白。」克羅克對餐館的衛生要求非常嚴格。店鋪開張早期,他天天都要到餐館去,見到地上有骯臟的東西就撿起來。
在一開始,克羅克就打算把該店作為未來加盟店的樣板,所以他創建了一套極其嚴格的經營制度。以後建立特許經營系統時,克羅克也嚴格執行這一制度。這就是著名的以QSCV(Quality——漢堡包質優味美、營養全面;Service——服務快速敏捷、熱情周到;Cleanness——店堂清潔衛生、環境宜人;Value——價格合理、優質方便)為核心的統一經營系統。所有以後要加盟的連鎖店都要嚴格按照這個標准執行,否則就關掉。
當時的克羅克極為辛苦,像一個年輕人每天工作10個小時,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在麥當勞失敗,我就走投無路了,這是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家連鎖店一炮打響,創造了年收入15.8萬元的好成績。
到1960年,麥當勞公司5周年之際,其連鎖店已發展到228家,銷售總額突破3800萬美元。麥當勞成功了,這可以說完全是克羅克的功勞!
打造一個帝國
雖然克羅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他還是很憂慮,因為他不是麥當勞真正的擁有者,他想成為真正的主人,把麥當勞發展成一個王國。巧的是,麥氏兄弟並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他們說:「我們有那麼多的卡迪萊克,有那麼多的房子,再有錢,有什麼用?」於是,他們提出了270萬美元的天價,克羅克簡直氣瘋了,但是人在屋檐下,又能怎樣?他只好向銀行貸款,簽下這個不平等契約。
1961年,簽完契約的克羅克終於成為了麥當勞的老闆,他可以大展拳腳了。
他更加嚴格的執行QSCV標准。在質量上,凡是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超過10分鍾未售出,一律扔掉。為了保持地方清潔,克羅克規定他的員工必須做到:男人每天要刮鬍子,修指甲,不留長發。婦女不準塗指甲油,不可化妝過度,頭上要戴發網。顧客一走,服務人員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丟落在地面的紙片,馬上要撿起來。餐館內還不許出售香煙和報紙。在這一系列規定的保證下,麥當勞餐廳的店面總是保持窗明、地潔、桌面凈。由此,麥當勞聞名全美國。
克羅克的經營之術,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經營有方樹立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注重廣告宣傳,也是克羅克大獲成功的一個因素。麥當勞每年花在廣告宣傳上的費用高達幾個億。1981年,公司的廣告費為3.2億美元,佔全年營業額的4.5%。1963年,公司還創造了「麥當勞叔叔」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來做廣告。「麥當勞叔叔」頭上頂著一隻裝有漢堡包、麥乳精和土豆條的托盤,鼻子上裝有一對麥當勞杯子,腳上的鞋子像兩塊大麵包,其形象相當商業化。這個小丑般的形象,給顧客留下可親可愛的感覺,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麥當勞叔叔」成了全美電視廣告上為麥當勞做宣傳的代言人。
任何一個企業成功之後,都不免將它的事業從國內轉到國外,麥當勞也不例外。
1970年麥當勞決定向海外市場進軍時,幾乎無先例可循。因為那時美國服務業到海外投資的先例並不多,范圍也僅局限於美洲。麥當勞欲開發其事業的國家都沒有快餐廳。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覺得到外面去吃飯是件大事,需要的是華麗、整潔的衣冠,白桌布,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麥當勞准備輸出的不僅是漢堡包一類的食品,而且是一種飲食文化,其難度可想而知。
麥當勞最初嘗試在加勒比地區以及加拿大、荷蘭等國發展連鎖店時,曾遭到失敗,但後來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麥當勞總裁藤田針對日本的國情採取了獨特的辦法。在日本的麥當勞公司從老闆到員工,必須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麥當勞的食品從外表看不出是進口的美國貨。如果堅持這是美國貨,顧客會因為不喜歡美國而不買此食品。1971年,克羅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與他簽訂了合作協議,美日雙方各出資一半。藤田以富有戲劇性的行銷手段,展開宣傳攻勢,使麥當勞在一夜之間便名揚全日本。
克羅克在總結了日本的成功經驗後,便以一個與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開發市場:找一個合夥人,給予他相當股份和自主權,讓他自由發揮。
就這樣,一座座麥當勞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在世界各國安家落戶了。
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而克羅克依然帶著有病之軀,奮斗不止,1984年1月14日,這位84歲的高齡老人依然不知疲倦,在加州聖迭戈巡視,他手拿望遠鏡仔細觀察麥當勞的經營情況,還發現了幾個缺點,當他准備寫出來的時候,筆滑落了,他倒了下去,再也沒能夠站起來,克羅克為麥當勞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在麥當勞公司總部的辦公室里,還懸掛著克羅克生前喜愛的座右銘:
世上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恆心。
「才華」不能:才華橫溢卻一事無成的人並不少見。
「天才」不能:是天才卻得不到賞識者屢見不鮮。
「教育」不能:受過教育而沒有飯碗的人並不難找。
只有恆心加上決心才是萬能的。
也許,這就是克羅克贏得事業巨大成功的訣竅之一。
成功秘訣
「發財點子」迭出的商人天賦。
本土化壟斷、全球性擴張、瞄準兒童的戰略構想。
如今麥當勞已經和萬寶路、可口可樂成為了美國眾人皆知的三大名牌。麥當勞是美國文
㈣ 連鎖經營業是誰在什麼時間引進中國的
囤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二號從新加坡引進中國的
㈤ 連鎖銷售是誰發明的
同意一樓的說法,樓主如果碰到這樣的生意,要分清真假,假的就不說你都知道,真的其實也不一定好做。在於有沒有人相信你,做選擇的時候要慎重!不然走錯一步滿盤皆輸,雖然選對了,但錯一步就難回頭
㈥ 便利連鎖店最先起源於哪個國家
全球著名的便利7-Eleven,同時也是歷史最早的便利.
美國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於1927年在美國德州達拉斯成立了販售冰品、牛奶、雞蛋為主的圖騰商店(Tote'm stores),到了1946年,由於營業時間延長為上午7時至下午11時,改名為7-Eleven,但一直到1952年,南方公司才成立第100家7-Eleven。
南方公司於1971年至墨西哥開拓7-Eleven市場,1974年授權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成立7-Eleven,台灣的的7-Eleven則於1979年由統一企業取得,香港牛奶公司則分別在1981年、1992年及1996年取得香港、深圳及廣州的授權。
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於1991年取得南方公司過半股權,美國南方公司因此成為日本企業,隨後並於1999年正式將公司名稱改為7-Eleven INC。2000年7月7日,美國總裁Jim Keyes 在紐約證券交易中心以貴賓身份按下第一聲宣布交易開始的鈴聲,也正式宣告美國7-Eleven從納斯達克(NASDAQ)交易市場晉升到全球最活絡的紐約證券交易市場,肯定了7-Eleven的全球競爭力。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7-Eleven INC.及日本七·十一,並於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1],正式的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的子公司化。
[編輯]
全球店數分布
至2005年底的統計,7-Eleven的全球分店總數為29,471家,其經營市場分別由下列地區所組成:
7-Eleven INC所屬:
美國5340家
加拿大489家
其他美洲區域授權經營420家
日本7-Eleven所屬:
日本(含夏威夷)11069家
中國大陸北京地區30家
香港7-Eleven(牛奶公司)經營:
香港665家
澳門22家
中國大陸廣東地區241家
台灣7-Eleven(統一超商)經營:
台灣4,037家
菲律賓265家
其他地區:
土耳其79家
波多黎各14家
丹麥55家
瑞典71家
挪威95家
夏威夷53家
墨西哥595家
澳洲359家
新加坡 315家
泰國3,311家
馬來西亞700家
關島8家
南韓1,238家
㈦ 連鎖經營是誰發明的
是兩個尤太人發明的,是國家經貿部帶新疆考察團由國外引進中國
㈧ 加盟連鎖的起源
國等等國家它已經運作了大概快100年的歷史了,西方人把它叫做「富人俱樂部」如今它已經逐步的邁進到我們中國,它現在引進到我國的兩廣地區正處於試驗階段,預計在2015年左右面向全國推廣。它沒有產品沒有公司,說的簡單點就是用錢生錢的過程,說到底純資本運作就是一種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幾百幾千元錢在傳統行業里你能做什麼?在這里你卻可以在短時間(1-2年)內滾動發展成百萬,這不是神話,也不是奇跡,這就是資本運作的魅力。如何把沉積在民間的幾十萬億的資金調動出來參加流通,擴大內需,繁榮社會......人因夢想而偉大,因行動而成功!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發明都會鍛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個富翁的鍛造,都是當別人不明白時他明白了,當別人明白時他已經行動了,當別人行動時他已經成功了,當別人成功時他已經非常富有了。純資本運作---改變中國命運的行業!他是一支不著軍裝的商業部隊;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是縮短東西部貧富差距、給窮人一次翻身的機會;是未來最大的發展趨勢!朋友,請你不要在猶豫了。要記住一句話「機不可失,時不在來」,有膽識的朋友,這里只是一個交流的平台。機會商機不是常有的,出路出路走出來才是路,困難困難困在家裡就是難!商機無處不在,看看你能不能把握機遇!有的朋友常會說:天上不會掉陷餅。我會說:現在神七都能上天了,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天上肯定會掉陷餅,只是看這個陷餅會不會有機會掉到你的面前,如果真的掉到你的面前,你敢不敢去接!現在是數字時代用腦子賺錢的時代了,靠體力勞動賺錢的時代快過去了!走在法律前面的肯定賺錢,過去的股票個體戶當時誰敢去做又有多少的人去做了。真的做的人現在看看別人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在每一輪的經濟浪潮中總能成就一批的富翁。他靠的是自己敏銳的經濟眼光,及時把握機遇!所以他們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