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靈體是什麼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是將整個生命與物質的存在分成勝義與世俗兩個層次。勝義即是最本質、最真實之義,它已超越了世間語言所能描述的范疇,也是人們修行、實踐所要達到的終極境界。世俗層次是人們所能感知的表層境界,在這境界中,有我們熟悉與並不熟悉的種種現象,大至神靈、三千大千世界,小至螻蟻、微塵不等,因果緣起、六道輪回(包括天道、阿修羅、人類、旁生、餓鬼及地獄眾生)等即是佛陀所揭示的這一層面上的真理。現代科學所致力研究的,正是這世俗范疇中的部分內容。
科學家們有著為世人所敬仰的注重實踐、孜孜求真的崇高精神,但在佛教界看來,還存在著研究思路的封閉、實驗方法的單調等弱點,致使直到今日,仍有許多重要的領域一直是科學無法進入的神秘地帶。可喜的是,現在已有許多科研成果在某些方面已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致使原只是佛教獨有的一些領域內已印上了科學先驅者們清晰的足印。比如,通過研究,他們已逐漸認識到,人死並不如燈滅,還有一個世俗間所謂的「靈魂」——佛法中所說的心識,在延續著人的生命,這種心識恆時存在。
許多有過瀕死體驗的人為我們講述了不少關於靈魂方面的事例。對瀕死體驗經過了五十年的研究的威廉·巴雷特主張:「靈的世界確實是存在的,死後仍是活著的,而且死者可以和我們的世界通訊聯絡。」現在國外已把瀕死體驗研究列為生命科學中最前沿的學科,還成立了世界范圍的「瀕死體驗國際研究協會」,收集了大量有關靈魂存在的生動事例。蜚聲全球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在1918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有過類似的體驗,當時一枚奧地利人發射的霰彈在他身旁爆炸,他感到靈魂或其它的什麼從身體中抽出,就象捏著絲巾中的一角,把絲巾從口袋中拉出一樣。靈魂四處飄盪,然後回來進入身體,他就活過來了。他後來把這個體驗寫進了他的名著《永別了,武器》之中。
又佛經中指出人在臨終等特殊的情況下,可以見到尚在中陰等狀態中的過世親人、仇敵等等,有時是因為這些親人、仇敵對他尚有貪嗔的執著,故能相見,有時是因為自己在中陰等狀態中的心識,化現成自己所熟知的人的形象。比如蔣緯國先生在晚年病重時,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早已過世的父親蔣介石、國父孫中山及戴季陶等長輩前來探望,還見到了白衣觀音。在接受台灣《時報周刊》記者采訪時蔣緯國先生說:「當然你們一定會說這是一種幻覺,但是,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也無從證明,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清二楚的,確確實實的。」
在佛教教典中,對「靈魂」有著詳盡、清晰的描述,上述瀕死體驗中的靈魂,非常接近佛經中所說的「中陰身」,即眾生從一期的生命終結時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間所經歷的過渡階段。在藏傳佛教中,有一本極為重要的經典——《中陰救度經》,經中具體介紹了中陰身所需經歷的種種狀態,並且指導中陰身在所處的狀態中如何運作,以實現對輪回的超越,回歸到至真的法界中。因此藏族便有在親人亡故後都要請僧人念《中陰救度經》以超拔亡者的習俗。佛教經典中描述眾生進入中陰狀態不久,便會經過一段黑暗時期,爾後見到各種光明現前,這已被許多有過瀕死體驗的人所證實。
現在科學家們已承認在人的身體之外,獨立存在著一個心識。如1963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爵士艾克理說:「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1981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美國史柏理博士也說:「人的自我是一種嶄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質。」這在生理科學上也同樣得到印證,加拿大著名的神經生理學家潘菲特博士也認為人類並不僅是只有物質的軀體,必然兼有無形的非物質靈魂。我們知道,佛教經論在論述世俗方面,指出眾生正是以非物質的我執心識為因,而漂流於三界輪回的。只有到證得最終的解脫果位時,心識才會全然轉化成勝義的智慧。雖然現在科學仍在飛速發展,但這些理論還是經受住了考驗,誠如英國基勒學院的麥楷博士所說的那樣:「至今仍無一種已知的學說足以推翻艾氏與史氏兩人的『生物有靈魂』理論。」
第二節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現在社會上無神論思想很流行,對肉眼所不能及的佛、菩薩、鬼神等都不予承認。在社會的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因人們對世界缺乏深刻的認識,民間確實產生出一些本來就屬子虛烏有的鬼神信仰,若因此而將所有的佛菩薩、鬼神等的存在一概否定,則顯然也不是一個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所應持有的態度。人們可以這么設想:既然佛經中所描述的佛菩薩、鬼神等真實存在,並且歷史上曾經常有出現的記載,那麼在現在也應該能出現於世。而事實上確實就是如此,在信佛以及未信佛人當中,所發生的種種與佛菩薩等有關系的事情,確實乃至今天都一直未曾中斷過,只是一般人將其當作怪誕之說而未引起注意而已。
康熙皇帝當年朝五台山時也有曾見到瑞相的記載,在修行人中,見到佛菩薩現身加持等等,則更是經常的事情,如五明佛學院的沃博管家年輕時就曾與護法神相處有五、六天的時間。下面再試舉孫中山、章太炎這二位近代風雲人物的親身經歷,以證明佛菩薩、鬼神等現象的不虛。
1916年8月25日,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領導人孫中山先生在工作之餘,順道游覽普陀山,在行至佛頂山「慧濟禪寺」前時,孫中山先生突然見到寺前矗立有一座偉麗的牌樓,又有奇僧數十位,似乎來迎接客人。走得越近,景象越清楚,又其中有一個大圓輪,在飛速地盤旋著,待走過這牌樓等景象時,景象突然消失,而同游諸人都並未見到。孫中山先生自稱平素並無神異的思想,故非常驚奇,而寫下了《游普陀山志奇》這一篇文章。後來有人猜測這奇觀可能是海市蜃樓,但既然如此,則為什麼見到的只有他一個人,旁邊的人都無所見呢?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與民主革命家,1915年住在北京西山龍泉寺時,曾連續數月在夢中做閻羅王。據當時章先生給宗仰和尚的信中透露,夢中章先生被請去做閻王,審判亞洲東部人在死亡後的神識,那些被審判成有罪的囚徒都說受到了炮烙等刑的懲罰,而章先生卻見不到刑具,有一次囚徒當面給他指出,仍不能見到,故「歸而大悟,佛典本說此為化現,而無有人逼迫之者,實罪人業力所現耳」。除星期天晚上外,其餘每天都有,後來章先生十分厭煩,曾寫請假書焚燒,但還是不起作用,夢還是照作,到寫信時,已持續了四個多月。
如果佛教實踐中一些超乎常理的體驗均屬荒誕的話,那麼這些革命家、思想家也是在胡言亂語嗎?英國哲學家柏克森見到兩千多年前圓寂的迦葉尊者之事,也屬荒唐嗎?
科學家們也對其餘生命的存在問題作出了探索。前蘇聯著名的莫斯科天文學家偉利教授曾說:「在這個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上居住著有智慧理性的天人,如此有天人居住的星球。」還有著名的化學家居柯拉·季洛夫博士說:「各不同星球環境的天人,各有其適應各別環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態與構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們地球人類肉體為標准。」美國太空發展部門,也不惜耗費巨資,建成功能強大的探測裝置,日夜不斷地吸收來自宇宙各方面的每一個微細電波,以嚴密監測是否有太空深處其它智慧生命所發出的信息。但是,我認為,生命不同於物質的最根本特徵在於生命是一種有靈體,如果不以佛經作指導,忽視佛教里對各種有情世界生存方式及特徵等方面的詳細描述,也不正視佛教里許多有神通者與其他生命體相接觸的事例,只是以純物質的手段而想與有靈魂的生命體溝通,最終可能還是南轅北轍枉自徒勞了吧!
第三節 克隆綿羊與生命的產生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生物技術也有長足的進展,其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如新培育的「克隆綿羊」便已引起了世人的普遍關注,經過各種新聞媒體的不斷推奉,很多人以為現在人類不僅能造機器,並且也可以創造生命了。好象通過生物技術所培育的「克隆綿羊」是人類新創造出來的眾生,甚至有一些佛教徒由於不知其詳情也誤認為這個生命是新產生的,因而對佛法里的一些道理生起了某些疑惑。這里我們來剖析這「克隆綿羊」的究竟。
「克隆綿羊」中克隆一詞,來自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究者,將由單個細胞培育後,分裂增殖至很多細胞聚集的細胞團這一生物技術,稱為克隆技術。隨著生物工程學的發展,現在將由單個生物個體培育成多個相似的生物個體也稱為克隆。比如由一隻綿羊的細胞通過培育後,生成多隻相似的綿羊,這些新培育的綿羊,就稱為「克隆綿羊」。
在自然情況下,新生命的產生一般是由父母雙親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由父本的一個生殖細胞和母本的一個生殖細胞結合,這個結合體在生物學上稱受精卵,這個受精卵在母體中不斷分裂增殖成多細胞的團體,這些細胞再經不同的分化分工而形成生物機體的不同組織和器官,諸根逐漸具足,待足月後出母體,一個新的生命便降生了。
而「克隆綿羊」與上述不同的是,只有母親而無父親。其過程是,取母親的一個生殖細胞,再取母體身體上的一個普通的非生殖細胞(常稱為體細胞),在體外將這個生殖細胞和這個體細胞結合為一個細胞,這個結合體就相當於自然情況下的受精卵,然後將這個結合體移入母體,其後的分裂增殖分化過程和自然情況下胚胎發育過程相似,待足月後出母體,「克隆綿羊」就產生了。通過這一技術,只需一隻母羊就可以培育出許多相似的綿羊。上述就是「克隆綿羊」的大略過程。
所以,仔細觀察分析「克隆綿羊」的培育過程,並沒有什麼地方難以理解的。從佛法來看,「克隆綿羊」也並不是學者們憑空創造的一種新的生命,還是因緣聚合而生的綿羊,與佛法並不相違。《俱舍論》中指出,欲界的眾生是通過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方式(佛經里簡稱四生)出生,即任何一個欲界眾生在輪回中流轉時,都是經過這四種方式的某一種而降生。而上述的「克隆綿羊」因其發育分化仍需在母體中進行,可以說仍是胎生的方式。若將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有以其餘降生方式而產生的「克隆綿羊」時,還是不會相違於佛法。
從佛經中所描述的人類歷史來看,這四種生命降生的方式不管是對於人還是對於其它的眾生來說都是存在的。比如以人類卵生的公案來講,金輪王阿拉律的五百個兒子就都是卵生的,持壽國王的三十二個太子也都是卵生的,還有在佛教的一個故事裡面講到,曾經有一個商人,航行到大海里去後,與大海里的一個長頸鶴共同生活,後來生了二個蛋,一個蛋裡面出來的孩子叫札,另一個叫月札。至於濕生的記載,有以前的索首閥國王,他頭頂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另有梵施國王則從胸口生出一個叫頂兒的女人,還有在以前從一棵芒果樹上生下一個叫阿麻炯的人。化生的事情有許多人知道,比如說象蓮花里出生的聖天論師和蓮華生大師等等,胎生就不用說了。因此,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人也可以有四生中任何一種的,但其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則是必須有中陰身的加入。而中陰身非常之多,他們充塞於虛空、水裡,這在佛經中也有記載。據《分別有經》講: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那律是個羅漢,他用神通看見水裡面擠滿了中陰身,因此他不敢喝水,但後來釋迦牟尼佛則告訴他說,中陰身到處都有,這不應以羅漢的神通來觀察,應以肉眼所見來抉擇某些行為的取捨。
所以,象剛才講的既然是芒果樹上都能生出人來,那通過克隆技術使用身上的細胞,在因緣聚合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生出人來呢?這種方式降生的眾生可以包括在胎生當中,也可以包括在濕生與胎生二種混合方式之中,上海的一位科學家則認為這應包括在濕生當中。這種用克隆技術降生的人,也必須有中陰身的參加,否則,用克隆的方法也是不可能培育出生命來的。比如那些沒有子女而去求子的人,即使去乞求於克隆技術也無濟於事,這牽涉到一個關於前世因緣方面的問題。
由此可見,無論生物技術發展到何種程度,都不會與佛法相違。利用佛法可圓滿解釋其實驗過程及結果。相反,如果離開佛法,生物學領域里的一些問題,其研究人員本身也無法解釋。比如遺傳學中常對雙胞胎進行分析研究,雙胞胎有二類,一類是異卵雙胞胎(即雙胞胎分別來自二個不同的受精卵,故出生長大後,各自的外貌和性格自然不同);另一類是同卵雙胞胎(這類雙胞胎來自同一個受精卵,即由這個受精卵分裂為二個相同的細胞時,這二個相同的細胞各自獨立發育分化而成雙胞胎。)按遺傳學來看,這同卵雙胞胎始自同一受精卵分裂後的二個相同的細胞,遺傳基礎是完全相同的,也同時在同一母體中發育分化,然後同時出生,各自的相貌也相象,性別也相同,其後哺育和教育的環境也相似,甚至常可見他們穿的衣服也是一樣。可是這遺傳基礎相同,長相和性別也相同,哺育教育的環境又極相似的雙胞胎,在今後的人生路途,為何各自的健康、性格、壽命、財富地位等存在很大的差別呢?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觀察到這類事情,我們如何解釋它呢?如果離開佛法,遺傳學家也無法解釋。如果這用佛法中有關中陰身的理論就很好解釋,雖然同卵雙胞胎其控制各自身體發育分化的遺傳基礎相同,其各自的胚胎發育的環境及出生後哺育教育環境也相似,但由於其各自的中陰身不同,即各自的往昔業因不同,所以其人生途中所感得的果報也不同,其各自的健康及財富受用等的差別也隨之出現。
總而言之,這種克隆生命的產生,也必須具備中陰身的加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也找不出任何一個證據來證明沒有中陰身的介入。雖然眾生的產生方式有多種多樣的,但眾生並不是科學所創造的。中國科學家尤智表教授以前也曾講過:科學就是再怎麼發達,也是不可能創造生命,甚至連一個小小的蟲蟻也是不可能造出來!現在是末法時代,有許多佛教徒對佛經內容了知不多,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怪在遇到一些難題或新生事物時,就迷惑重重束手無策,但要是由此而動搖了對佛法的信心,則確實是十分可惜的。
在思想界,對生命問題的探索也未止息過。亞里斯多德曾專門論述過生命的問題,但最終並未想出生命是怎樣發生的。恩格斯在評論現代科學三大發現後說:「現在僅僅剩下一個問題須得證明,即生命是怎樣從無機的自然界中發生的。」物理學家薛定鄂著有《什麼是生命》,但仍未解決生命的重大問題。孔子曾經說過:「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我想若未研究佛經,科學家們今後仍不會得到完整的結論。
第四節 前生與後世
近幾百年來,人類在物質科學上雖然經歷了飛躍的發展,但對精神本質的研究仍然沒有很大的改變,這是因為科學與一般的哲學不能揭破眾生心靈的謎底,要揭破這些謎底,只有深受佛教思想哺育的智者才有可能。
世間上的人認為學佛無多大意義,這大多是因為他們未認識到有六道輪回的存在,以為生命只是這一生而已。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與只承認今天,不承認明天與昨天的觀點沒區別。在時間上,從昨天一直往前推,就可知道有前世,從明天一直往後推,就可知道有後世。又人們認為生命與身體是一體的,因為身體可以用醫學手段層層分析,或治療修復,但生命的單獨存在卻至今還未被明確觀察到;而且,當生命的期限到來時,生命會不由自主地舍離身體,這時即使人的身體可以通過先進的手段永久保存,也無法使靈識重返身體而使人變活。其實,這正說明只要靈識存在於身體之內,則身體的某一部分即使受傷或損失掉,但生命照樣存在;如果靈識已遠離身體而去,這時候身體器官即使全都功能正常無有病變,生命照樣會逝去;另外,即使身體的某部分器官乃至全部身體能被人為地復制和創造,但生命仍不能產生,這是因為靈識是不能被復制和創造,生命乃是受業力支配的,比如典型的例子是在具足男精女血等因緣而缺少生命意識的界入時,胎兒仍不可能孕成。在初步的理論中,佛教里用一種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每一位眾生都有一個除身體物質外的心識永恆地存在著,身如客堂,心識如客人,暫時居在客堂之中,當客人前往別處時,客堂並不跟隨,同樣人過世後,心識離開身體,隨著它的業力轉生到別的身體裡面。
從絕對數字上來看,前後世的存在,有著許多強有力的證據。在佛教成就者的傳記中,有許多的伏藏大師能記起前幾百年的人名、地名。現在的不少高僧大德,乃至於一些普通的活佛、喇嘛以及在家人等,也擁有這種不尋常的能力。而在普通人中,利用催眠法,也能獲得這種效果,美國心理學家文巴克博士認為:「通過催眠方法,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鮮明地回憶出前世記憶。」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還有一種天生具有回憶前世能力的人。下面就介紹幾則上述現象中的典型例子。
大文學家狄更斯(1812-1870)在一次散步郊外時,突然發現他眼前見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於是情緒激動,並隱隱覺得這是他前生被人謀殺的地方。大文學家冷熟(1876-1910),清楚記得自己在這世上已存在了無數歲月,在這逝去的年歲中,他曾做過王子、奴隸、女人……而且未來還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返這人間。
1926年印度新德里出生了一個女孩,取名叫項蒂·德芭。她在學會說話之後常講述自己前世住在瑪特拉城,家裡開著一爿商店,客人很多。一天有一年輕人路過,小女孩見了抱住,說是她前世丈夫的哥哥。客人確是從瑪特拉城來的,而且其弟媳確實在十多年前難產死去,於是,客人大為驚訝,問小女孩她前世丈夫、兒子的名字,小女孩說出丈夫名叫娘拉什加布,孩子叫披哈樂披拉,與事實完全一致。故客人與其父商量,約請她自稱的前世丈夫與兒子們來見一面,見面時,小女孩拉住「丈夫」與兩個「兒子」大哭。新德里科學院獲悉後,專門成立了研究會調查此事,把小女孩接到了瑪特拉城,下了火車後,小女孩認出了來迎接的前世妹妹等親人。出站後,她坐上了馬車,眼睛被蒙住,讓其憑記憶指揮馬車的前進路線,竟也准確地到了前世的家。在家裡,她還說出地下藏有一箱金子,按所說的地點,果然找到了一隻箱子,只是沒有了金子,丈夫承認金子被他找到後用完了。丈夫對記者說小女孩與他過世的妻子在性格、說話方式上非常相似。小女孩項蒂·德芭長大後,就讀於印度大學,後又在旁遮普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後任哲學講師,在30多歲時尚能回憶前世,只是已不似小時清晰。這件事情曾被廣泛報道,轟動了印度。
瑞士科學家佛勞內著寫了一本《印度到火星》的書,記述了一位日內瓦的海侖絲弗小姐,在一種迷惘狀態中,講出她前世的事情。說她從前曾是奧果公主,名為瑪利安樂尼,嫁與了法皇路易十六為後。再以前是一阿拉伯公主,嫁給了一位印度王子,而且直到當時還能說梵語。又說她在幾世前是某個星球上的眾生,故直至當時也還能說那個星球上的語言。
1958年冬,美國伊利諾斯州的瓦達西加發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借屍還魂」事件,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極大關注。該年十二月一日晚,十四歲的少女羅蘭突然神志昏迷,當她重獲知覺後,一反往常開朗活潑的個性,而變得溫文爾雅,並自稱是瑪莉——鄰居亞瑟洛浦夫婦的女兒,懇求讓她回到亞瑟洛浦家中。而亞瑟洛浦確實曾有一個叫瑪莉的女兒,只是在十二年前她十八歲時就已經去世了。到亞瑟洛浦家後,少女顯然是認識家中每個人,並且還能敘述出以前瑪莉在世時的種種情景。約四個月後的一天,少女突然恐懼的喊叫:「羅蘭回來了!」,隨後在又一次的昏迷之後,少女又恢復了羅蘭的面目。該事曾在美國的《萬人文摘》等媒體中廣為報道。
美國有位科學家柏恩斯坦擅長催眠術,一次向一少婦露英西蒙斯催眠後,少婦說出了她前世的名字叫白列地梅菲。當時各大報章紛紛報道,轟動全美,以致她的名字也同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一樣,家喻戶曉。
眾生的靈魂和前生後世的存在,有著大量的證據,理智正直的人通過這些實例,就會承認靈魂等的存在。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世界書目大全中,關於這一專題的新書就有一百多本,涉及到的國家既有緬甸、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又有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公布的實例中都有確鑿的證據明其真實性。具體的實例,詳見於美國斯蒂文遜教授從日本、印度等世界各地搜集的一千六百多個實例編成的《輪回生死論》,以及英國、瑞士等地出版的《東西方輪回事記匯編》、《靈魂轉世》、《西藏生死書》以及中國的《因果輪回實錄》、《生與死》等等。
2. 如何創造出有靈魂的人物
文/余小魚圖/網路
說起人物描寫,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前在學校上語文課,孔夫子般的語文老師在講台上吐沫橫飛地講著閱讀理解,教我們如何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判斷性格,如何通過語言動作以及心理活動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觀。長大以後寫作的熱情依然在,可每每寫到人物的時候還是遲遲不敢下筆,總覺得寫不好,寫出來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明顯的,就是外婆去世的時候,我跪在棺材旁邊一邊默默流眼淚,一邊暗暗決定一定要用文字記下與外婆的點點滴滴。可是如今外婆三周年忌日已經過了,我卻還沒有寫下只言片語,真是慚愧。不是不想寫,更多的時候是提起筆卻又不知從何寫起,總覺得文字太稚嫩,難以表達心中那份尊敬和思念。
直到最近遇到《創造難忘的人物》這本書,看作者琳達?西格關於創造人物娓娓道來,頓時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雖然想要的人物形象還不能完整的刻畫出來,但是不再那麼懼怕了,有一種信念充斥著:一定可以寫好的,只要去寫。
作者琳達?西格是好萊塢資深編劇顧問,從1981年起為2000多部劇本和100多部電影擔任策劃咨詢工作,並在30多個國家教授劇本寫作。在《創造難忘的人物》這本書里為塑造人物提供了體系化的指導和各種有效技巧。大致內容包括:從輪廓描寫到深入刻畫情感層次、心理情結,手把手教你設定人物;妙用輔助人物和次要人物,巧妙編織人物關系,幫你寫出有活力的群像戲。本書還打破非現實人物的「次元壁」,解析如何把握幻想人物、非人類人物的性格尺度。
筆者表示,無論你用什麼人作為你人物的原型――和你非常親密的人,你觀察過的人,你自己或者很多人物細節的組合,創造人物通常都以有力的刻畫開始,生動的第一印象給予了你對人物的感覺。
你可能觀察了人物的生理特徵――他長得什麼樣?他怎麼走路?你可能想在一個人物遭遇危機時對其進行探索――他或她將如何行動和反應?你可以從直覺開始判斷這個人在意哪些事。
創造人物有六個階段。盡管你不一定按照如下的順序,但這些階段必須包括:
■通過觀察和體驗,得到第一個想法。
創作者創造人物時使用的很多素材都來自對微小細節的觀察。
卡爾?索泰談到了他在某餐館里觀察到一個不尋常的人物。這一真實生活場景幫助他向全班學生闡釋怎樣把觀察和想像結合起來。
「我那時在華盛頓特區開了一個研討班,討論的是人物。學生們提出了很多令人期待的人物――一個有著金子般心靈的妓女、一個表面快樂內心痛苦的胖子等。午餐時我在咖啡店裡遇到了一個人。他拿著一碗湯和一把餐刀。我一面看他一面琢磨,他要把什麼泡在裡面?他的盤子里放著一個麵包卷和一塊看起來又冷又硬的黃油。他很隆重地撕開包裝,把刀子插進黃油,挑著放進湯里融化,然後再把黃油塗在麵包卷上。顯然,這就有其意義――用熱湯融化黃油來抹麵包。我於是便想到:『這個人的個性如何?這一行動告訴別人什麼?』我回到班上,把這事跟他們說了。我們就用這個腳本問了一些關於這個人物的問題――他可能是什麼人?為什麼?他多大歲數?――這比他們之前通過觀察得出來的東西要好上十倍。」
■對人物進行粗線條刻畫。
首先是整合體驗。
無論你從哪裡開始創造人物,你最終都要用到自己的體驗。要想把人物寫好,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沒有人能告訴你,你是否寫出了可信的、真實的、合情合理的人物。你必須依靠自己對關於人物一切的內在感覺。
―位又一位的創作者強調了寫作的這一方面。「無論我知道什麼,我都是從自己的體驗得來的」詹姆斯.迪爾登說,說,「最終,作家必須描繪他自己。我身上有亞歷克絲,也有丹。如果你沒有體驗,那就出去找。我寫的所有人物都源於我自己。我從內心開始描寫。我總是在想,我在這樣的情境下會如何反應?」
卡爾?索泰對此表示贊同:「我認為你一定要找到人物,即你自己的因素。不見得每個人物都得是自傳,但你要經常問自己:『你想成為哪個人物?你希望自己擺脫什麼?』這樣當你開始寫故事時――只有你會寫――你就把自己的寫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上。所以,無論什麼人物,即使是輔助人物,我都試圖尋找其與我個人真正一致的部分。」
其次是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都有什麼作用呢?首先,它能喚起聯想――暗示出人物的其他狀況。從你的寥寥幾行描寫中,讀者就開始聯想到其他的特徵並想像到附加的細節。
不妨根據以下的描寫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這句描寫取自我的客戶羅伊?羅森布拉特的劇本《火眼》:「一個長相甜美的傢伙,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工作。」
想到其他品質了嗎?你可能會開始想到他的厭倦。你是否懷疑他是個憤世嫉俗者?你也許會因為他的面孔覺得他可愛,但是你也會為他和工作以及同事間的沖突感到困惑。他怎麼會花那麼長的時間?也許他筋疲力盡了?你可能會為他感到難過,甚至是移情。你開始想到他走路和說話的樣子嗎?
在小說中,人物描寫創造出的細節能夠使人物很快被辨認出來。
■尋找人物的核心,以創造人物的合理性。
人物應該是前後一致的。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可以預知的或是一成不變的。這意味著人物要像真人一樣有某種核心的個性,這樣才能界定他們的本質並使我們得以預期他們的行動。如果人物偏離了這一核心,他們就會變得難以置信,就會變得無意義和沒道理。
人物的品質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具有連貫性的人物具有某些已確定的品質,已確定的品質反過來又暗示出其他的品質。
注意,一系列特性的組合就暗示出人物的其他品質。一個精於門德爾松音樂的人可能會熟知維米爾和倫勃朗的繪畫;一個在農場長大的人可能懂得修理拖拉機和汽車,懂得看天氣;一個成功的股票經紀人也許對日本的經濟模式有所了解。
盡管這一切看似顯而易見,但是很多人物未必就具有預期中的連貫性。有些母親就不會留意從街對面傳來的孩子哭聲;有些在巴西長大的人在阿姆斯特丹的餐館里聽到鄰桌傳來葡萄牙語時也未必有所反應。在電視劇中我見過不少人物,他們本應具有精確持久的記憶,結果卻記不得眾所周知的日期或廣受歡迎的流行音樂作曲家的名字。
缺乏連貫性的人物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創作者出於某種原因,刻意用這種方式設定人物,那麼他就應該設定得更明確一些。否則看起來就像創作者對這種不合情合理毫無意識似的。
■尋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處,以創造人物的復雜性。
自然人就是自然人,而虛構人物總比?系列列合理品質的組合更豐滿一些。人是無理性的、不可預知的。他們經常做出讓我們感到奇怪和震驚的事情,改變我們對他們的預想。許多特性只有在我們認識?個人很長時間之後才能了解到。這些都是細節,而且不易顯現出來。但是,我們會覺得它們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能為我們描繪出一個特定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矛盾性經常會成為創造絕妙的、獨特的人物的基礎。
在《飄》中,我們一開始把郝思嘉看作一個浪盪女子。我們會期待她勾引和玩弄男人――這對她的性格來說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們也會驚訝於她在學校里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驚訝於她身處危機時的清醒頭腦,驚訝於她的堅強、果決和潑辣。
■添加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進?步充實人物。
如果你創造的人物只有連貫性,那麼他們仍然會是立體的。如果你添加了一些矛盾性,那麼你的人物就會獨特得多。如果你想進一步深化人物,那麼還有其他一些你可以添加的品質一一你可以在價值觀、態度和情感上拓展他們。
情感深化了人物的人性。在許多好故事裡,我們都會對人物產生移情。
態度涵蓋了觀點、視點、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採取的特定傾向,他們可以深化和定義人物,顯示一個人物如何看待生活。人物對他人、對自己、對情境、對特別的話題都有其態度。
通過人物表達價值觀對創作者而言是表達自己信念的好機會。但又時,這些價值觀――關心的事物、哲學、信仰體系一一是創作者觀察到並充實到人物中去的,價值觀並不一定傳達出創作者自己的觀點。
把價值觀和特定人物相結合並不意味著你的人物需要討論他們的信念。相反,你要通過人物的行為,通過沖突,通過人物態度來傳達價值觀。
■添加細節使人物非凡而獨特。
如果你在人物中灌注了情感生活,灌注了特定的態度和價值觀,那麼他們就會是多維的。但是另外還有一步才能使人物成為原創性的、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添加細節。
行為――人們做事的方式――標示出兩個在生理外貌或觀點上相似的人物之間的差異。千人有千面,正是小細節使他們獨特和非凡。
細節可以是人的行動、行為、語言用法、儀態、衣著、笑聲、面對特定情境時採取的特殊方法等等。
最後,筆者強調創造人物的過程是隨時都在進行的。即使沒在寫作,編劇、作家們也在積累細節,向現實尋找靈感和想法。正如廣告導演喬?賽德邁爾所言:「它總是從現實開始,即使我要復制,我也得復制現實。」
我是余小魚,八零後老女孩,以夢為馬,文字做韁,尋一場遇見。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3. 女媧是如何創造人類的開始是什麼後來呢最後呢
傳說抄,五方天公,出現襲造出一個鼎爐,五老注入能量在其中造人,東方木公伸手從鼎爐中拉出來一個男孩(伏羲)西方金母拉出來一個女孩就是(女媧)把他們放到下方世界,成為夫妻,然後世界上沒有別人孤獨寂寞的女媧開始造物,捏泥人有男有女捏了好多人,女媧神累了就樹枝沾水泥往地上甩它們就都成了泥人,女媧神吹了口仙氣泥人都活了,女媧親手捏的泥人就成了貴族,甩出來的泥點人就是濺民,還有一個傳說是天界的天人發現了地球並來到這里玩耍然後被地球上的食物誘惑吃了地上的果實足不能飛行無法返回天界,就成了地球上的始祖,還有一個是造物主造出靈性天人但是天人沒有痛苦沒有肉身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後來就創造出地球和肉身維持靈體的生命然後修煉成正果永恆不滅,
4. 結合雨果關於「兩個靈魂」的說法,思考如何處理創作自由和社會責任的關系
一個作家不僅要保持創作自由的流浪感,更要肩負起社會的重任
5. 靈體從何而來
所謂靈,其實就是依附在人身上的氣。每個人身上都有氣,只是強弱不同,通過修煉(鍛煉)可以提升氣,意志越堅強的人氣越足。萬物在誕生之前只是一個混沌,即為無。
6. 什麼是靈體
靈體:可稱為精神體、能量體或光環體。是無形無相的個體本源/靈核為特定目的所用所創造的,由思想、經驗、情感等意識流所組成的有形體。是個體本源/靈核的一種「表現形式」和體驗工具。
7. 什麼是靈體
除佛教外,所有宗教都認為有一件叫「靈」的東西在驅動生命「體」。此靈與體回結合起來就叫做「靈體」答。基督教認為,人死後「靈」會接受審判,做壞事的教徒和異教徒都要下地獄。沒做壞事的教徒上天堂。伊斯蘭教則認為只要是為教義犧牲,就可以永遠安居於天堂。佛教不認為有「靈」的存在,只承認「阿賴耶識」不滅。
8. 靈魂是怎麼開始的,靈魂的開始是怎樣的,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人性存在.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本身就是不一樣的嗎
人性都是一樣的,指向私慾的,但是上帝造人的時候把神的靈吹進了人的肉體回里。所以人就成了有答靈的活人,但是 人犯罪以後(亞當夏娃吃了分辨善惡的果子),肉體里的靈就死了,肉體就有了罪性。所以後來的人都開始犯罪,因為肉體是屬血氣的,被私慾占據,私慾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會讓人的靈魂變的污穢不堪。只是人的私慾有的買有懷胎,有的已經懷胎生出罪來,還有的罪已經長成就生出死來。
上帝造人的時候,也把上帝的律法寫在人的心上,放在人裡面。律法就指出罪來。所以我們生來就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好的,有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因為有良心為我們做評斷,因為良心上寫著上帝的律法,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為什麼會有良知的原因。
有人犯罪,是因為私慾已經懷胎,罪已經長成。
有人沒犯罪,是因為私慾還沒有懷胎。
但人不可能拒絕私慾,所以人才需要救主的拯救。需要,上帝放在我們裡面的那個靈重生復活,人這樣才能恢復和上帝大關系,重新尋回美善和聖潔。
人的靈不能因為自己受戒,或者學習修行而重生。只有賜靈的才能來拯救!
9. 人類的靈魂是怎麼「生」的或怎麼「創造」出來的
我從佛教的理論來回答:
1.佛教沒有」靈魂」.佛教有」神識」.二者差別巨大.版
2.神識不是不權會死.而是照樣會生死.有生死.能保持相似的連續性.是因為等無間緣的作用.
3.神識也會發生變異.是因為因果的作用.也稱為因緣和增上緣的作用.
所以.在佛教中:
1.神識屬於非斷非常.有的外道認為」斷」.例如:唯物主義形而上學.有的外道認為」常」.例如:基督教.
2.佛教特別注重因果.因果是佛教的重大法則.
10. 如何靈魂出體
那個"靈魂出殼"什麼的網站可以說是不正確的,因為那隻是在潛意識中遨遊罷了.
佛教中禪定到第四個境界,就可以連肉體自由出入三界了,不知道比所謂的靈魂出殼好了個幾萬倍,當然,目的還是在於究竟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