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原始人是模仿什麼創造舞蹈的
原始社會物質資料極其匱乏,人們還不懂得耕田種地,生活資料基本取自自然,狩獵是原始先民的基本生產方式,獵物的肉是他們的食物,獵物的皮是他們避寒取暖的衣裳。能否捕獲到獵物關繫到部落氏族的生存興亡,因此,只要捕到獵物,人們就歡歌狂舞,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在原始人思想中產生了一種觀念:即模仿野獸的動作,定會產生一種作用,這種作用就是巫術感應作用。原始人認為這樣做能夠捕獲到更多的獵物。如俄國學者普列漢諾夫在《沒有地址的信》中講原始人舞蹈,他認為原始人的舞蹈不過是對動物動作的簡單模仿。例如,澳洲土人的青蛙舞、蝴蝶舞、鴯鶓舞、野犬舞、袋鼠舞就是如此,北美印第安人的熊舞和水牛舞也是如此。巴西印第安人的魚舞和巴伊卡利部落的蝙蝠舞,大概也應該屬於這一類。他又說:「野蠻人在自己的舞蹈中往往表現各種動物的動作。這怎樣來解釋呢?只能解釋為想再度體驗一種快樂和沖動,這種快樂是由於狩獵時使用力氣的結果,請看一看愛斯基摩人是怎樣獵取海豹的?他伏在地上向它爬去;他竭力像海豹那樣昂起頭來;他模仿它的一切動作,等到悄悄地接近它之後,最後才向它射擊。」因此,模仿動物的動作,是狩獵的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毫不足怪,當狩獵者有了想把由於狩獵時使用力氣所引起的快樂再度體驗一番的沖動,他就再度從事模仿動物的動作,創造自己獨特的狩獵的舞蹈。
❷ 世界上所有的舞蹈起初是誰創造的
舞蹈起源於生活,現在咱們在舞蹈房和舞台上看到的舞蹈,都是從生活形態的舞蹈中提煉加工出來的,不是憑空創造的,要問是誰創造的,就是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吧
❸ 如何創作出優秀民族舞蹈作品
聞一多先生對「舞蹈是什麼」作出了精闢的闡解:「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不僅娛樂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為當前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還起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如何創作一個好的舞蹈作品擺在了舞蹈工作者和愛好者面前。本文通過舞蹈常識、舞蹈編導個人素質、培養優秀人才等幾個方面展開研究和探討。 一、舞蹈常識 (一)舞蹈的起源和發展舞蹈是人類最早起源於勞動的藝術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獵或歡慶豐收為主的,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用這種豐富的肢體語言開始表達思想感情,繼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審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認為舞蹈始於舊石器時代。結合中國遠古的傳說以及世界各國的歷史記載,舞蹈的演變經歷了例如我國雲南滄源岩畫中等岩畫中體現的上古時代原始舞蹈,隨後在奴隸社會的圖騰舞蹈,到了封建社會的宮廷舞蹈,例如史書上記載中國宮廷舞蹈發展的兩個高峰的漢魏和隋唐時代,唐玄親和南唐李後主等皇帝還親自參加編制樂舞。以及從歐洲宮廷舞蹈中發展而來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紀出現的現代舞, (二)舞蹈的分類 舞蹈按照社會作用的不同可概括為兩大類: 1.自娛性舞蹈。自娛性舞蹈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自我娛樂而跳的舞蹈。自娛性舞蹈劇具備廣泛的群眾性,例如,人數、場地、時間均由大家自己選擇決定,同時更以群眾舞蹈娛樂活動為互相交際為手段而到達交流感情的特殊性。例如,各民族民間在一些公共公開的場合所跳的舞,國際上的「交誼舞」,我國的「集體舞」等。當大家在一起盡情歡跳時,大家注重更多的就是自我娛樂,調節心情,鍛煉身體為主,不帶有任何性質的表演形式。同時健康快樂的氛圍更多帶來的積極的社會作用。 2.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專門為觀眾欣賞而表演的節目。這種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規范性,除了在個別的場合由專業的舞蹈工作者即興表演之外,大多數一般都在舞蹈編導的精心的編排下,提煉出主題思想、故事情節通過舞蹈的表演形式來塑造人物,通過扮演者的表演來娛悅觀眾,讓觀眾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統一。 表演性舞蹈具有特殊性:有人為的編導編排而成,演員受到了場地和作品情景的限制不能夠脫離節目主題隨意發揮;需要運用專業演員的動作技巧和情感表達從而體現舞蹈編導的意圖;當代的舞蹈需要利用舞台的各種條件,如燈光、舞美等,來幫助幫助表達作品的內容。 表演性舞蹈細節上又可以分為群舞、單項舞蹈(單、雙、三)、組舞、歌舞、舞劇等不同類型的演出形式。 二、舞蹈編導個人素質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很多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其中優秀編創人員的稀缺為主要的症結。培養一個優秀的舞蹈編導需要諸多的條件和因素。客觀的教學條件到個人的文化素質形成了密切聯系 。所以在遵循舞蹈編創的規律法則制約下,切實提高編導的整體素質成為當務之急。 (一)舞蹈的文化內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內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編導、演的技巧,學養、文化人格等諸因素中,影響創作的終極因素是舞蹈藝術者自身的文化人格。」 一個舞蹈的文化內涵完全取決於編導的個人內涵,他創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二)做文化知識型編導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靈》《踏歌》《絲路花雨》《雲南印象》等眾多經典作品。目前社會提倡的是打造知識型社會,也就要求文藝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識性才能符合當前社會趨勢的發展。一個能讓人從舞蹈中讀出知識讀出文化的作品,無疑是一個具有深度的作品,這個舞蹈作品就不會僅僅局限於藝術類的表演,更多得起到了社會的作用,讓人們在沿襲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同時,利用好這種廣泛而又直接的藝術形式繼續創新發展。具體地說一個編導的「知識性」很強,那麼她必然是一個舞蹈人才,是一個從簡單的藝術表演到知識型和復合型轉化成功的藝術家,她會給我們編創出一個匯集美學、文學、音樂、舞美,民族學、建築、自然科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各學科的藝術作品。我國舞蹈藝術家們不停的創作,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舞蹈藝術作品,那些都已經深深地鐫刻在我們心中《飢火》、《奔騰》、《黃土黃》、《邊城》、《東方紅》、《阿詩瑪》、《一個扭秧歌的人》、《殘春》、《奔月》、《紅色娘子軍》……當我們慢慢回味這些作品時,我們心存感激和無限的激動,我們在這些作品中看到是一代藝術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淵博的知識而鑄就的一個個豐碑。 伴隨著近幾年來電視的大力推廣,各種各樣的舞蹈都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百變的樣式、翻新的手法,讓我們眼花繚亂,但是我們看到的是舞蹈上的 「腐化」,舞台上是讓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員,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麵無表情的觀眾,這樣的場面和舞蹈的編導有直接地關系,這種舞蹈缺乏知識,是一個浮躁的表現,以一種功利的表達實現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離的藝術的本質。現在的狀況更可悲的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泛濫——搞自己的藝術,這些舞蹈編創者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個人知識的缺乏,盲目的抄襲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難度以及絢爛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識型。 賈作光先生說過「知識是創新的動力,知識是打開智力的鑰匙,知識舞蹈是以藝術道德為導向的,知識舞蹈是促進編導想像力創造性的舞蹈,編導演員必須要有文化知識,要有文學修養。沒有文化知識,沒有文學修養創作出來的節目很難成為精品。」從這些著名的舞蹈藝術表演家的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知識對一個舞蹈編導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應該花大時間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拋開浮躁的功利心情,靜下心來仔細研讀文化,在自己的創作中體現出文化內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領悟他們身上所積累了幾十年的文化底蘊,這樣在學習中就能快速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三)舞蹈編導應當深入到生活中 在2007年的春節晚會上有一個舞蹈作品《進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它借用現實生活中農民工現象的題材,用舞蹈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把一個生活中主題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專業舞蹈演員們用質朴而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現實生活和情感真實地展現在人們眼前。觀眾們看到的是農民工的艱辛和積極進取樂觀的精神,同樣也感受到了農民對新生活的嚮往。通過這樣一個舞蹈,大家開始重新思考農民工問題,那麼《進城》這個舞蹈就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一個好的舞蹈作品除了專業
❹ 舞蹈是誰創造的
舞蹈來源於生活,最基礎的舞蹈是在人民的勞動中得來的,比如南方地區在採摘茶葉時的動作、插水稻、北方地區種地,歐洲等地擠牛奶的動作,新疆等地摘葡萄等等……因此,舞蹈來源於生活,是勞動人民發明的
❺ 舞蹈是怎麼創造出來的這不科學
1.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最原始的舞蹈就是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在某種動作連續重復過程中,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再伴以呼喊或打擊石塊和木棍。
2.而人們為了有個共同標志,就出現了圖騰。圖騰不僅是部落區別的標志,同時亦是一種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每逢禱告或慶賀,都對著圖騰跳舞,這就出現了圖騰舞蹈。
3.此後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圖騰崇拜開始和巫術迷信相結合,從此產生了巫舞。巫舞比原始的圖騰舞蹈前進了一大步,它從集體舞蹈轉向專業的、個人的舞蹈表演,還表現出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巫舞十分盛行。
4.到了封建社會,宮廷舞蹈大規模地發展。中國的漢魏和隋唐時代,是宮廷舞蹈發展的兩個高峰。在歐洲,古希臘、羅馬的宮廷舞蹈也是很興盛。自酉羅馬滅亡後,娛樂性舞蹈被中世紀教會認為是不道德的而加以禁止。直到文藝復興以後,宮廷舞蹈才重新恢復。
5.芭蕾是從歐洲宮廷舞蹈發展而來,它屬於宮廷中專有的表演,後來轉移到劇場中去演出所以稱之為古典芭蕾。而現代舞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較為流行。
6.在舞蹈發展史上,民間舞蹈其實才是舞蹈發展的主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並不因為被禁止而停止發展,也不因為被宮廷吸收而改變其固有的鄉土特色,它始終是以絢麗多姿的風貌在民間廣泛流傳。
這么用心,望採納!
❻ 人類是如何創造了舞蹈
有的學者認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節奏的動作對各種野獸動作和習性的模仿。有些舞蹈還是對一些自然景物動態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搖曳、海浪的翻滾、風的飄盪旋轉等等,人們都可以模仿它們進行舞蹈。
也有學者認為,在藝術的起源中,模仿雖然重要、但還不是真正的起因,藝術的起因是「游戲的沖動」,游戲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現。游戲也是人類最終脫離動物界的標志。這里的的游歡,是指人的審美需求,即以假象為快樂。如人模仿動物的舞蹈、就是通過這種假象的游戲來獲得快樂和宣洩自己的情感。
還有學者認為,由於原始人的思維分不清主客觀的界線、認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樣是有靈魂的,由此而產生了圖騰崇拜、原始宗教、巫術祭祀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舞蹈,甚至舞蹈是巫術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因此,有人斷言「一切跳舞原來都是宗教的」。
不少學者從原始人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約事情,而舞蹈是擇偶、求婚和進行情愛訓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認為舞蹈起源於性愛活動。而有的學者,認為舞蹈不僅表現人的情愛,人們的各種激越的情感,人們生活中有重大意義的情感和活動,都會用舞蹈來表觀。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的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我國古代樂舞理論中就有:「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也生動地說明了舞蹈是表現人們最激動的情感的產物。
我國有很多學者主張舞蹈起源於勞動的理論,因為勞動是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勞動創造了人自身,是勞動使人脫離了動物界,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現狩措和種植以及各種勞動生活的佔有最大的比重。
以上各種舞蹈起源的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為舞蹈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構成一樣都不是單一的,而是有著多種因素的,所以人們主張「勞動綜合論」,即:舞蹈起源於人類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實踐和其他多種生活實踐的需要,如果再詳細一點來說,舞蹈起源於遠古人類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生產(狩措、農耕)、性愛、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的模擬再現,以及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它和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
❼ 舞蹈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
任何藝術原則只有滲透在藝術結構法則之中才有意義;並且,各類藝術自身的特質得到強調。朗格指出,要把握某類藝術自身的特性,關鍵要了解它的「基本幻象」及其賴以產生和形成的「基本抽象」是什麼?她認為,舞蹈藝術的「基本幻象」就是所謂「虛幻的力的意象」。
❽ 如何深入地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
在學生負擔日益加重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更應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發展。要體現這個基本理念,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
❾ 為什麼把「舞蹈創造」視為「意象」的創造
把「舞蹈創造」(當然也把整個的「藝術創造」)視為「意象」的創造,正是朗格符號論美學思想的體現。因為「意象」的創造本身是一種特殊的「符號形式創造」,是一種「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創造。
❿ 舞蹈家為什麼要進行舞蹈創造
簡單層面來復講,格朗認為這是舞蹈制家「為了表達對於那些直接的感情和情緒所具有的概念;為了直接展示情感活動的結構模式」。進一步來說,「一個舞蹈表現的是一種概念(Conception),是標示感情、情緒和其他主觀經驗的產生和消失過程的概念,是標志主觀感情產生和發展的概念,是再現我們內心生活的統一性、個別性和復雜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