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沈從文創造階段

沈從文創造階段

發布時間:2021-10-18 06:14:40

① 沈從文創造了什麼文體

不能算是創造 但是散文體小說寫得這么詩意也算是別人無法到達的境界了

② 沈從文的創作歷程以及寫作風格

沈從文(1902-1988), 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荒僻神秘的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14歲高小畢業後入伍,看盡人世黑暗而產生厭惡心理。接觸新文學後,他於1923年尋至北京,欲入大學而不成,窘困中開始用「休芸芸」這一筆名進行創作。至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醜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范圍。
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
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於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

③ 沈從文的創作方法與審美風格

沈從文先生的創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評論恰倒好處有遠見
??沈從文先生在《論中國創作小說》里,以他那種平淡樸素的筆調對當代小說界的四十幾位作家作出一番恰到好處的評論。先生在評論中不作理性的分析和常識的闡述,而是吃透、消化了之後,又經過濾、提煉、賦予個人的理解。《論中國創作小說》以「五四」的高潮、落潮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為起點,將現代創作小說劃為三個階段,選評40多位作家,對「五四」時期的小說創作作全景式掃描,在把握創作走向和判斷作家作品得失方面,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論斷。①例如他對「五四」運動初興期的中肯評價是,「幾個在前面走的人,努力的結果,是使年青人對這運動的意義」有了認識,「對一切制度的懷疑,對習慣的抗議,莫不出之以最苦難的姿態。」「雖然幼稚,但卻明朗健康,便是第一期努力所完成的制高點」。並且公正地說:「當時的『提倡』者卻不是『製作』者,他們為我們文學應當走去的路上,畫了一些圓,作了一些說明,自己可並不『創作』。」②
??而對魯迅作品的評價,在評價其優勝的一面時,他也冷靜地說出「魯迅的悲哀,是看清楚了一切,辱罵了一切,嘲笑了一切,卻同時仍然為一切所困窘,陷到無從自拔的沉悶里去了。」這一識見是獨到的。對創造社的評價是「以誇大的、英雄的、粗率的、無忌無畏的氣勢,為中國文學拓一新地。」
??沈從文對文學的發展有具有非常強的把握,他能夠從宏觀上預見文學的發展。在這篇文章里,先生指出「因這個不良的影響,不止是五年來的過去,使創作在國內年青的人感情方面受了損失,還有以後的趨勢,也自然為這個一向所毒害,使新創作的作者和讀者,皆轉到惡化一時的流行趣味了去,實在是一種不好的現象。」看看我們今天的金庸、瓊瑤,以及所謂的美女作家這些人的作品,我們不由深深感嘆:沈從文先生不愧是現代文學史最具史學眼光和超前意識的大師,他的論斷,以今天的文學發展趨勢解讀,大致是吻合的。他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2.語言優美親切
??俄羅斯畫家列賓說:「光禿禿的線條也可以躍然紙上,只要放得是地方。」沈從文的文章一向被稱為「美文」,主要是作家給我們創造了優美的意境,而在語言上,他從來都不使用「濃裝淡抹」的文字,而是使用十分平常,十分樸素的語言。③沈從文的文筆清新秀麗。讀他的文章我會不自覺地想起柳宗元、想起王維,想起那清新秀麗的山水田園詩。沈從文文筆的清新秀麗表現在色彩上就是一種透明,一種泉水一樣的清澈。一切皆倒映水中,水是湘西世界鄉土自然美的獨特形象,或許正是湘西世界的水陶冶了我們的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他的語言總是那樣的晶瑩剔透,沒有一點點的雜質。即使是評論他也靠個人悟性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路。以藝術趣味把握評論正是沈從文獨特的地方。例如評冰心,他說的是「以自己稚弱的心,在一切回憶上馳騁,寫卑微人物,如何純良具有優美的靈魂,描畫夢中月光的夢,以及姑娘兒女們生活中的從容,雖處處略帶誇張,卻因文字的美麗與親切,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種奇跡的模樣出現,生著翅膀,飛到各個青年男女的心上去,成為無數歡樂的思物,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為無人不知的名字了。」
??《論中國創作小說》中評葉紹鈞小說的一段話:「《膈膜》代表作者最初的傾向,在作品中充滿淡淡的哀戚。作者雖不缺少那種為人生而來的憂郁寂寞,都能以作父親的態度,帶著童心,寫成了一部短篇童話。這童話為《稻草人》。然而從創作中取法,在平靜美麗文字中從事練習,正確觀察一切,健全的體會一切,細膩的潤色,美的抒想,使一個故事在組織篇章中,見各樣不可少的條件,葉紹鈞的作品,是比一切作品還適宜於學習取法的。」
??錢鍾書在論及「通感」時說「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往往可以被打通或交通。耳、眼、鼻身等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有溫度,聲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我覺得沈從文先生的語言就達到了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境界。
??3.幽默有涵養
??汪曾祺曾說「沈從文的幽默是很含蓄蘊藉的。他並不存心逗笑,只是充滿了對生活的情趣……只有一個心地善良,好脾氣的人,才能夠有這種透明的幽默感。」在現代名家中我覺得只有林語堂先生的幽默才能超越沈從文。沈從文的語言就象湘西世界裡的流水一樣總是那樣的淳樸,甜美。沈從文的語言溫厚而少尖刻。無論是對海派文學,還是對文學商業化的批評,「從民國十六年(1927),中國新文學由北平轉到上海以後,一個不可避免的變遷,是在出版業中,為新出版物起了一種商業化競賣。一要趣味的俯就,使中國新的文學,與為時稍前低級趣味的海派文學,有了許多混淆的機會,因此……創作的精神,是逐漸墮落了的。」④他都是以文學的典雅的人文情懷作為自己理論的支撐點的,因此行文中隱憂多於火氣,他不像魯迅那樣的尖刻犀利。即使他受到海派作家的反擊他仍然不失學者風范。在講到張資平時沈從文先生是這樣說的:張資平以『說那故事的高手』那種態度,從日本人作品中得到體裁與布局的方便,寫年輕人亟於想明白而且永遠不會發生厭倦的戀愛錯綜關系」。作者評價張資平「然而使作品同海派文學混淆,使中國新芽出生的文學態度與傾向,皆由熱忱的崇高的企望,轉入低級的趣味的培養,影響到讀者與作者,也便是此人。」在這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是儒雅的學者風范。在論及郭沫若和郁達夫、張資平的小說時,沈從文說:「但三人中郭沫若,創作方面是無多大成就的。」「但創作小說,三人中卻為最壞的一個。」「文字不乏熱情,卻缺少親切的美。在作品對話上,在人物事件展開與縮小的構成上,缺少必須的節制與注意。」「雖泥沙雜下,調子的強悍,才情的橫溢,或者寫美的抒情散文,卻自有他較高成就。但創作小說,可以說實非所長。」
??4.充滿愛意
??沈從文的文章還表現出一個很鮮明的特徵:充滿愛意。他的這種愛不同與冰心那種女兒偎依母親一般小鳥依人般的依戀,也不同於朱自清那由「背影」而產生的父自之間的懷念。而是像一個久經漂泊的天涯遊子回到故鄉一樣的溫暖。⑤
??例如,「買書的目的,原為對中國新的創作懷了十分可感的好意,尤其是僻處內地的年輕人,錢是那麼難得,書價卻又這么貴。」「我告你們是明白那些已經買來的書,值得如何用不同的態度去認識,去理解,去賞鑒,卻不勸你們去買某一個人的作品或燒某個人的書。買來的不必燒去,預備買的卻可以小心一點,較從容的選擇一下。」在《論中國創作小說》這整篇文章里,先生沒有板起面孔一本正經,而是像朋友之間一邊聊天,一邊喝咖啡一樣,慢條斯理的。這篇文章毫無驚人之語,全部都是家常話一樣的文字,讀這篇文章,你會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這種愛意的表達在沈從文其他的作品裡照樣可以找到影子。
??沈從文是文學大師,他從民族文化的古井裡吸取精華,對民間的語言進行錘煉,他的評論是靠個人悟性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路。文章流暢,簡約古樸,文字儒雅,字里行間流露的是淡淡的愛意——這,就是沈從文先生的創作風格。

④ 沈從文創造了什麼文學沈從文主要文學貢獻

沈從文對現代文學的貢獻在於他創造了詩意的抒情小說文體,他把詩和散文引進小說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從而大大擴大了小說的表現領域和審美功能.
沈從文小說的主要貢獻是他創造了一個特異的"湘西世界".他以湘西人,鄉下人的視角,來贊美湘西的山水美景,人的淳樸和風俗的古雅.並以這樣一個世界來觀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認為是丑惡的都市社會.因此,沈從文的小說同三十年代主流文學以階級,階層的觀念分析考察社會不同,他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視角,通過兩種文化的對峙來表達自己的文學理想.
簡析沈從文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及思想
藝術特色: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藝術特色集中在他對文體的創造上。他創造了三種基本文化形態:描述湘西與都市下層人物日常生活與命運的寫實故事。如《丈夫》《牛》《菜園》等運用的溫情的現實主義。根據民間、宗教故事創作的浪漫傳奇。如《媚金.豹子.與那羊》《神巫之愛》《月下小景》等運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嘲諷、抨擊現代都市「上等人」所謂「文明」的諷刺小說。運用的批判現實主義。
其次,沈從文追求文體結構的千變萬化互不雷同。他所持的是逆向型思維方式,不拘常格,求異思變。文體的自覺使作家獲得了文本結構與文本解放的極大自由。結構自然、流暢和千姿百態;表現在文體上則使他的小說打破各種文體間的界限,產生了明顯的邊緣性:有些運用散文筆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帶有童話色彩,似民間故事。
思想:對湘西勞動人民窮苦命運的關注、同情,對現代都市文明的嘲諷、批判,對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現與思考,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創作用意。

⑤ 沈從文的創作方法與審美風格各是什麼

一、語言簡潔,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從文對於人物形象,經常不做客觀的描寫,而是主觀敘述,著墨不多卻非常傳神。通過恰到好處的語言、對話等方面的描寫,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用語如詩,具有擬聲似歌的音韻之美。將詩歌的抒情性融入其中,創造出一種具有詩情畫意、清新自然的語言特點。小說中使用重疊詞可以增強讀者對語言的感受,使聽覺得到一種回環往復的語音美感。還能表現親切、愛憐的情感。而沈從文對擬聲詞的運用,使他的小說所構建的「湘西世界」更加生動鮮活。

三、具有濃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說中描述性的名詞蘊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將諺語、俗語、民歌等巧妙的運用到小說中。在沈從文的小說中,他用生動易懂的語言把各種故事、傳說表現得栩栩如生。

四、源於生活、朴實傳神,具有豐富的內涵。流暢的白話口語使作品中人物的語言活潑自然,個性鮮明。沈從文習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寫作品中的人、事、景,簡潔明了。因為他所用語言貼近生活,切合下層人民的身份,使小說呈現出生活性,同時又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五、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⑥ 簡述沈從文的創作思想

沈從文是「京派文學」的傑出代表。
「京派」是指30年代活躍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義作家群。「京派」是「鄉土文學」傳統的繼承者。他們對兒時的鄉土生活的懷念,是形成他們創作具有田園牧歌風格和抒情小說特徵的主要原因,並因此而與「京味」小說劃開了界線。
京派指的是一個文學流派,京味指的是一種文學風格。京派與京味無關,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學概念。
「京派」的作家大多是「鄉土文學」傳統的繼承者。也就是說,他們同20年代的「鄉土文學」作家一樣,雖然生活在都市(如北京),但他們的創作內容卻與生活的城市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主要以家鄉生活背景為主。比如,廢名主要寫家鄉湖北黃梅的生活,沈從文則以家鄉湘西生活為題材,蘆焚也主要描寫家鄉河南的題材,後來被稱為「京派的最後一位傳人」的汪曾祺,也是主要以家鄉江蘇高郵的人和事為題材。惟一特殊的是蕭乾,他的《夢之谷》等作品多以北京為背景,但是,這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北京人,北京也就是他的家鄉,而且,他的作品仍然是以「童年視角」為出發點的,在本質上與「鄉土文學」和其他的京派作品並無相悖之處。因此,在京派的作品中,一般是讀不到「京味」的,即使是蕭乾的作品也不以「京味」為特點。
老舍是京味小說的鼻祖,但他不是京派的作家。最大的兩個特點就在於它的地域性和政治傾向性(即態度)。京派的態度以沈從文的主張為代表,即對廣義的海派的批判立場。雖然,左翼文學與新感覺派和鴛鴦蝴蝶派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但是,京派對他們的態度是一致的,而且,京派的創作既不同於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也不同於左翼文學。

⑦ 沈從文一生可以分成哪幾個階段分別有哪些作品謝謝!

按 時間分 大概分 如下階段
1 出生 到讀完小學
2 小學後 從軍
3 離開軍隊 到北京 一直到 解放
4 解放後 一直到去世

作品
第一階段 有沒傳世的作品
第二階段 書法作品 見一些民國檔案 或碑刻
第三階段 主要是 文學作品 小說和雜文
第四階段 主要是 文物研究的結果及書法作品
研究方面 很多 看你個人的興趣和能力

⑧ 說明沈從文人生的三個階段和三種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 溫柔清純 矢志不渝
儺送:外表俊美 心靈勇敢 熱情大方
爺爺:忠於職守 慷慨好爽 忠厚善良
順順:善良熱情 勤勞正直 坦白無私

⑨ 沈從文以哪部短篇小說的發表為標志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以1928年8月發表的《柏子》為標志 ,可以把沈從文的小說創作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192 5— 192 8年 ,是其創作的前期 ,多數的短篇可以看成是散文 ,或者是以散文筆致寫成的短篇小說 ,幼稚而且粗糙 ,在藝術表現上處於習作階段。這些作品主要收在花城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分店聯合版《沈從文文集》第一、二卷內。諸如《夜漁》、《黎明》、《我的小學教育》、《臘八粥》、《初八那日》、《玫瑰與九妹》、《爐邊》、《記陸韜》、《傳事兵》等等 ,多是對故土鄉情的回憶 ,明顯地帶著直錄、描摹生活的自然主義傾向。
192 8年以後 ,《柏子》、《牛》、《菜園》等一批作品的發表 ,表明他的創作進入成熟時期。

⑩ 沈從文有哪些成就

(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到沅水流域各地,隨軍在川、湘、鄂、黔四省邊區生活,開始接觸中外文學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學並學習寫作。曾去北京大學旁聽。1924年後開始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合編《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編輯《紅黑》、《人間》雜志。翌年任教於中國公學。1930年起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起編輯北平和天津的《大公報》副刊《文藝》。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教授,編輯《大公報》、《益世報》等文學副刊。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開始,沈從文出版了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駿圖》,中篇小說《一個母親》、《邊城》,長篇小說《舊夢》、《長河》,散文集《記胡也頻》、《記丁玲》、《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湘西》等。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他的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從文被安排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棄了文學生涯。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於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著作。1980年曾應邀赴美國講學,1982年增補為中國文聯委員。沈從文的著作除前面列舉的外,還有論文集《沫沫集》、《廢郵存底》、《雲南看雲集》,批評專集《現代中國作家評論選》,以及多種沈從文的選集和多卷本《沈從文文集》等

閱讀全文

與沈從文創造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