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愛因斯坦有哪些發明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所以他沒有發明過什麼。他是提出了很多理論 比如《相對論》,很多東西都是在他的理論上發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主要進行物理理論研究,有許多傑出的物理成就。愛因斯坦的成就如下: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發現了光電效應,對能量守恆定律進行了更加突出的研究。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質量的方法創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晚年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他曾經說:「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愛因斯坦反對共產主義、麥卡錫主義和種族主義。他還是德國自由民主黨的建立者之一。
❷ 愛因斯坦都發明了什麼( 最起碼要15個)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沒有發明什麼東西,他是基礎物理科學家,有成下成就:
1、狹義相對論
2、廣義相對論
3、宇宙學
4、統一場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據此他進一步得出質量和能量相當的質能公式E=mc2 .狹義相對論揭示了作為物質的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性,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學上的統一性,進一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1915年愛因斯坦創建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間時間物質的關系.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處於引力場中不沿直線而是沿著曲線傳播,1919年這種預見在英國天文學家觀察日蝕中得到證實.1938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獲得重大進展,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進一步揭示了時空、物質、運動和引力的統一性.
愛因斯坦在量子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1905年他提出能量在空間分布不是連續的假設,認為光速的能量在傳播,吸收和產生過程中具有量子性,並圓滿地揭示了光電效應.這是人類認識自然過程中,歷史上首次揭示了輻射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統一.1916年愛因斯坦在關於輻射的量子論的論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的理論,為今天的激光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
❸ 愛因斯坦發明的有什麼
再說一次 他沒有發明什麼
原子彈是別人通過他的理論發明的。。。。他提出的是理論
而發明只是怎麼實現這個理論而以!!!
他沒有發明什麼
只是提出了很多理論 比如《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05年「愛因斯坦奇跡年」(Annus Mirabilis Papers)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100年後的2005年,被定為「世界物理年」(World Year of Physics)。
1905年3月發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愛因斯坦解釋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組成的,並且量子可以像單個的粒子那樣運動。「光量子」理論把1900年普朗克創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對早已成為定論的光的波動理論提出有力挑戰,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波動—粒子二元性。
1905年4月:根據在咖啡館里關於茶的討論,愛因斯坦寫出一篇論文,論證可以根據糖在液體中的擴散速度來計算糖分子的大小。這一篇〈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On the Motion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Hea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的論文。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Annalen der Physik)發表〈關於運動媒質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一文。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光速不變」,以及「相對性原理」。
1905年9月27日,德國《物理學報》刊出〈物體的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認為「物體的質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
❹ 愛因斯坦的發明是什麼
愛因斯坦」無處不在
毫不誇張地說,根據愛因斯坦創立的科學理論而衍生出的發明創造,幾乎涵蓋了現代文明的每一個角落。電腦游戲、公共汽車、數碼照相機……我們衣食住行的每個細節都閃現著愛因斯坦的影子。
煙霧探測器
這里用一個假設的「你」做比喻。早晨當你從下榻的賓館起來,走出房間准備晨練時,請注意你頭上的煙霧探測器。它利用放射性物質鎇-241釋放出能量,產生一小束帶電粒子。一旦發生意外,從火焰里冒出來的煙霧與粒子束發生反應,觸動警報器自動拉響。
由於鎇的原子核不穩定,一旦裂開,質量似乎就消失了一些,因為碎片的質量比原來的原子核小。其實,鎇原子的質量根本沒有消失。這是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的。
平坦的公路
回到家後你要開車去上班,你車輪下的平坦公路里也刻著愛因斯坦的功勞。在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中探討了在不同溶液中測量分子的新方法,這些方法後來成為膠體化學的基本方法。建材工程師在建造公路時,就是利用他的研究成果。
電腦顯示器
來到辦公室,你打開電腦開始工作。在短促的瞬間,電子正從顯像管的陰極發射出來,好像在飛馳過程中獲得了能量,積聚在顯示屏上———這正好符合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發明電腦顯示器的工程師必須使顯示器符合「相對論效應」,否則控制電子飛馳的磁鐵就會在顯示屏上產生模糊圖像,使你無法工作,當然,精彩的電腦游戲也玩不起來了。
精準的激光
下班後你到超市購物,你手裡的每一件商品條形碼也得益於愛因斯坦的激光理論,只有激光才能准確讀出條形碼中的編碼。
太陽能電池
假如你想用太陽能光電池為自己的居室提供能量。這些光電池能夠把太陽能轉成電能,愛因斯坦在90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里就首次正確地分析過這一轉換原理。
他發現光子具有能量。某些光子攜帶的能量足以克服將電子集中於某種金屬的「粘性」,這就是著名的光電效應。
數碼相機
星期天,你會和家人輕松郊遊。當你打開數碼相機,准備攝下家人溫馨的笑容時,要先感謝愛因斯坦。從鏡頭飛進來的光子會把半導體里的電子擠走,這同樣利用了寶貴的光電效應。
葯物
倘若你身體有點小毛病,需要葯物調理。許多葯物製造得益於愛因斯坦那篇有關布朗運動的論文。
英國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最先觀察到,懸浮的液體中的微粒永遠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愛因斯坦則利用布朗運動創立了將微觀數量和宏觀數量聯系在一起的統計法。
直到今天,這些統計法仍是全世界葯劑師必須遵循的配比法則。
全球定位系統
萬一彩票中了大獎,得意忘形的你不幸成為尋人啟事中主角,那也沒有關系,你身上攜帶的GPS(全球定位系統)能幫助你與搜索人員取得聯系。100年前愛因斯坦發現,如果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的多個事件聯系在一起考慮,那麼傳統的時間概念就不夠充分。
雖然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上安裝了精確的原子鍾,但是,如果沒有地面原子鍾對衛星原子鍾的時間調整,定位系統每天發給地面的信號就會出現1.6千米的偏差。
控制X射線的能量
你長了一個腫瘤,幸虧是良性的,但因長在胸腺上,手術後需要放射治療。醫生在為你實施放射治療前,需要估計X射線可能對你細胞造成的傷害,根據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
這同樣是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重大發現:任何質量都可以被看作是被壓縮的能量。要想知道某一質量能夠產生多少能量,可以把消失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那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據此理論造出原子彈、氫彈的同時,也治好了你的胸腺瘤。
假如沒有愛因斯坦
假如沒有愛因斯坦,他的理論(特別是相對論)會在何時問世?對這樣的假設,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馬丁·雷斯爵士認為,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無疑會滯後現代文明的腳步。
❺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所以沒有發明什麼,但是提出了很多理論。比如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光量子假說、能量守恆、宇宙常數,等等。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
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5)愛因斯坦在玩耍中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一、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二、能量守恆
E=mc²,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三、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
他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將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四、相對論
相對論(英語:Theory of relativity)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給物理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們共同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相對論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
不過近年來,人們對於物理理論的分類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以其理論是否是決定論的來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的物理學,即「非經典的=量子的」。在這個意義下,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理論。
❻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東西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他沒有發明具體的東西,但是他的發現和理論,指導後人完成了許多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發明。
愛因斯坦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愛因斯坦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了一步。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減少質量的方法創造)。
(6)愛因斯坦在玩耍中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一個孤獨的人。數學想像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出來,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而上學的前沿,那裡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泰戈爾評價)
❼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發明了:
一、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一文中提出的區別於牛頓時空觀的新的平直時空理論。「狹義」表示它只適用於慣性參考系。
狹義相對論不僅包括如時間膨脹等一系列推論,而且還包括麥克斯韋-赫茲方程變換等。狹義相對論需要使用引入張量的數學工具。狹義相對論是對牛頓時空理論的拓展,要理解狹義相對論就必須理解四維時空,其數學形式為閔可夫斯基幾何空間。
二、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描寫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論。其基礎有A.愛因斯坦於1915年完成,1916年正式發表。這一理論首次把引力場解釋成時空的彎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它直接推導出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個黑洞——時空中的某些區域發生極度的扭曲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逸出;而多大質量的恆星會塌陷為黑洞則是印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的功勞——錢德拉塞卡極限(白矮星的質量上限)。
三、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而神奇的現象。在高於某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質內部的電子會被光子激發出來而形成電流,即光生電。光電現象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而正確的解釋為愛因斯坦所提出。
科學家們在研究光電效應的過程中,物理學者對光子的量子性質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響。
四、能量守恆
能量守恆,是物理學名詞。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這就是人們對能量的總結,稱為能量守恆定律。
它是在5個國家、由各種不同職業的10餘位科學家從不同側面各自獨立發現的。其中邁爾、焦耳、亥姆霍茲是主要貢獻者。是自然科學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科學地闡明了運動不滅的觀點。
五、宇宙常數
1917年﹐愛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場方程﹐ 對宇宙整體進行了考察。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 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 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❽ 愛因斯坦根據什麼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韋爾奇為人情惡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編輯本段成長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波林·科克。 愛因斯坦
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按時打發 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按時打發撒鎖定 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ous)。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愛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1914年4月 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8月 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 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 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發燒碟閥鎖定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5年 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愛因斯坦
1916年 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象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國工人和士兵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動起義,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愛因斯坦即給他的母親連續寫了兩張明信片,歡呼「偉大的事變發生了……親身經歷了這個事變是多麼榮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愛因斯坦基本上是一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是,侵略和掠奪戰爭不斷發生的現實,打破了他那美好的夢想。特別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日益法西斯化,使愛因斯坦意識到新的野蠻戰爭不可避免,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他明確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需保衛時,我們一定要戰斗。自從法西斯的危險到來後,現在我不再相信絕對的被動的和平主義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義統治歐洲,那就不會有和平。」 由於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又因為他是猶太人,因而被德國納粹分子列為重要的迫害對象,幸而他1932年底離開德國到美國講學,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搗毀,他的財產被沒收,他的著作被焚毀,納粹還懸賞二萬馬克要殺害他。面對納粹分子暗殺的危險,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的畏懼,而是更堅定地戰斗。當他的摯友勞厄寫信勸他對政治問題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著戰爭,和平必須用武裝來保衛,呼籲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作斗爭。 當愛因斯坦後來從無線電廣播知道美國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殺傷許多平民時他感到非常痛心。是打發他後來寫了一封告美國公民書,說:「我們將此種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學家們,對於一切事物都要優先負起責任,必須限制原子能絕對不能使用來殺害全人類,而是用來增進人類的幸福方面。」
1919年 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1921年 4月2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
1922年 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愛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 發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5年以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統 按時打發是打發一場論。開頭幾年他非常樂觀,以為勝利在望;後來發現困難重重,他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不夠用。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造精力都用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1926年 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8年 1928年以後轉入純數學的探索。他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
1929年 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1930年是年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
1932年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
1933年 1月30日,納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
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表抗議。後他在上帝發誓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
1935年 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是年,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被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四處奔走。 1937年 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1937年,在兩個助手合作下,他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統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後一個重大成果。 在統一場理論方面,他始終沒有成功,他從不氣餒,每次都滿懷信心底從頭開始。由於他遠離了當時物理學研究的主流,獨自去進攻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因此,同20年代的處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學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無所畏懼,毫不動搖地走他自己所認定的道路,直到臨終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准備繼續他的統一場理論的數學計算。 全人類命運的關注者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於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於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並為之頑強、勇敢地戰斗。他說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
1938年 9月,給五千年後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表示不滿。
1939年 8月2日,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
1940年 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3年 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
1944年 為支持反法西斯戰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
1947年 繼續發表大量關於世界政府的言論。
1949年 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1950年 2月13日發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製造氫彈。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
1951年 連續發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1952年 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魏斯曼死後,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拒絕。
1954年 3月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1955年,愛因斯坦與羅素聯名發表了反對核戰爭和呼籲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55年 4月18日1時25分在醫院逝世。 漫長艱難的探索廣義相對論建成後,愛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滿足,要把廣義相對論再加以推廣,使它不僅包括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他認為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統一場論。 埃擔罰的發生的
編輯本段軼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愛因斯坦怎樣走近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一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迴音空盪。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一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一本,並認真精讀了一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名言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最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一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還隆重舉行了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大會。
愛因斯坦
編輯本段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一個人以光的速度運動,他將看到一幅什麼樣的世界景象呢?他將看不到前進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間里振盪著卻停滯不前的電磁場。這種事可能發生嗎?
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笛卡爾首次將它引入科學,作為傳播光的媒質。其後,惠更斯進一步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為荷載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應該充滿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通常的物質中。與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沖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然而到了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因此大大發展。當時的看法是,波的傳播要依賴於媒質,因為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傳播光波的媒質是充滿整個空間的以太,也叫光以太。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將光和電磁現象統一起來,認為光就是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從而將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統一起來。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
但是,電動力學遇到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關於相對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頓時期就已經有了。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遇到了困難。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適用於力學的相對性原理是否適用於電磁學?例如,有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按照麥克斯韋的理論,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汽車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據伽利略理論,這兩項的測量結果不同。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的光加速,即前車的光速=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較慢,因為後車的光速=光速-車速。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分歧呢?
19世紀理論物理學達到了巔峰狀態,但其中也隱含著巨大的危機。海王星的發現顯示出牛頓力學無比強大的理論威力,電磁學與力學的統一使物理學顯示出一種形式上的完整,並被譽為「一座庄嚴雄偉的建築體系和動人心弦的美麗的廟堂」。在人們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學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年輕時曾向他的老師表示要獻身於理論物理學,老師勸他說:「年輕人,物理學是一門已經完成了的科學,不會再有多大的發展了,將一生獻給這門學科,太可惜了。」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日子裡,愛因斯坦廣泛關注物理學界的前沿動態,在許多問題上深入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十年的探索過程中,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著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為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於是他想到:以及絕對參照系是必要的嗎?電磁場一定要有荷載物嗎?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但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
❾ 愛因斯坦的主要發明是什麼
愛因斯坦個理論家,沒有他的理論,發明家們無從下手。
愛因斯坦」無處不在,毫不誇張地說,根據愛因斯坦創立的科學理論而衍生出的發明創造,幾乎涵蓋了現代文明的每一個角落。電腦游戲、公共汽車、數碼照相機……我們衣食住行的每個細節都閃現著愛因斯坦的影子。
1、煙霧探測器
這里用一個假設的「你」做比喻。早晨當你從下榻的賓館起來,走出房間准備晨練時,請注意你頭上的煙霧探測器。它利用放射性物質鎇-241釋放出能量,產生一小束帶電粒子。一旦發生意外,從火焰里冒出來的煙霧與粒子束發生反應,觸動警報器自動拉響。
由於鎇的原子核不穩定,一旦裂開,質量似乎就消失了一些,因為碎片的質量比原來的原子核小。其實,鎇原子的質量根本沒有消失。這是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的。
2、平坦的公路
回到家後你要開車去上班,你車輪下的平坦公路里也刻著愛因斯坦的功勞。在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中探討了在不同溶液中測量分子的新方法,這些方法後來成為膠體化學的基本方法。建材工程師在建造公路時,就是利用他的研究成果。
3、電腦顯示器
來到辦公室,你打開電腦開始工作。在短促的瞬間,電子正從顯像管的陰極發射出來,好像在飛馳過程中獲得了能量,積聚在顯示屏上———這正好符合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發明電腦顯示器的工程師必須使顯示器符合「相對論效應」,否則控制電子飛馳的磁鐵就會在顯示屏上產生模糊圖像,使你無法工作,當然,精彩的電腦游戲也玩不起來了。
4、精準的激光
下班後你到超市購物,你手裡的每一件商品條形碼也得益於愛因斯坦的激光理論,只有激光才能准確讀出條形碼中的編碼。
5、太陽能電池
假如你想用太陽能光電池為自己的居室提供能量。這些光電池能夠把太陽能轉成電能,愛因斯坦在90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里就首次正確地分析過這一轉換原理。
他發現光子具有能量。某些光子攜帶的能量足以克服將電子集中於某種金屬的「粘性」,這就是著名的光電效應。
6、數碼相機
星期天,你會和家人輕松郊遊。當你打開數碼相機,准備攝下家人溫馨的笑容時,要先感謝愛因斯坦。從鏡頭飛進來的光子會把半導體里的電子擠走,這同樣利用了寶貴的光電效應。
7、葯物
倘若你身體有點小毛病,需要葯物調理。許多葯物製造得益於愛因斯坦那篇有關布朗運動的論文。
❿ 愛因斯坦的發明有哪些
無可非議,愛因斯坦成績卓著。他揭開了宇宙中最難解的秘密,然後很配合地扮演著偉人的角色。每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拍照時會吐舌頭,還為XXX而悔恨不已。那麼起步時期的愛因斯坦,那個在一年內提出了4項革命性理論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又是怎樣的呢?
那一年是1905年。愛因斯坦在3月發表的一份論文顛覆了光只以波的形式存在這一理論,論證了它一定也以微小粒子束————量子————的形式傳播。這種看法成為後來的量子力學的奠基石,並為愛因斯坦贏得了諾貝爾獎。5月,他的另一篇論文通過說明水分子的隨機運動而證實了原子的存在。6月,愛因斯坦推翻了絕對時間概念,利用他的相對論證實,高速宇宙飛船里的時間流逝得比較慢。至此,如果換作其他人,可能會開始心滿意足地休閑消夏了。但在自己的相對論基礎之上,愛因斯坦論證了質量是凝固的能量。他推導的簡單等式E=MC2為XXX的問世奠定了理論基礎。
假如他選擇音樂……
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向這些1905年的著作致敬,並且不禁要設想一番:如果愛因斯坦只是一個小提琴家,世界將發生什麼變化?
1905年初的瑞士伯爾尼,25歲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結束了在專利辦公室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厭倦了工作,也因為想得太多而筋疲力盡,於是自言自語道,我放棄了。讓那些把我排斥在外的物理學家們自己去解開宇宙的奧秘吧。我要當一名小職員、一位父親、一個平凡人、一名小提琴家。
100 年後,在伊利諾伊的皮奧里亞,愛因斯坦的後代布拉德———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起晚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他只能眯著眼看鬧鍾上的時間,因為如今鬧鍾上很常見的發光二極體(LED)在那個世界是不存在的①。他不能上網查電子郵件或天氣預報,因為網際網路還處在萌芽階段②。發現冰箱空空如也之後,他決定開車去姐姐家吃午飯。布拉德抄了一條近路,卻迷失了方向。他的車沒裝全球定位系統,不過即使買得起,也買不到。在這個愛因斯坦致力於音樂的世界,全球定位系統根本不存在③。
最後他終於到了姐姐家。當他與6歲大的外甥一起在草地上玩耍時,這個好奇的小傢伙突然問:「太陽是由什麼組成的?」布拉德不太確定,但他的萬事通姐姐回答說:「鐵,親愛的。」而且大家都認為,她是對的。沒有E=MC2作為指導,英國的天文學家塞西莉亞·佩恩就不會在1925 年受到啟發,重新考察太陽由鐵而不是氫構成的說法。
吃完飯,布拉德回家了。他到走廊去抽了根煙———幾年前他就不在屋裡抽煙了④。他瀏覽了一下自己的錄像帶,選了一盤《星球大戰》播放。看到盧克在與敵人打鬥時用光了子彈那一幕⑤之後,他按了停止鍵。百無聊賴的他只好蹲在電視機前按動選台鍵,看有什麼節目可看⑥。
電視沒什麼好看的,布拉德拿起一期新的《大眾科學》瀏覽。這份雜志在1930年第5期第一次報道了火星上可能存在類似海狸的生物⑦。現在又就這一推測刊登了文章。現實中我們對火星表面的認識來自無人探測器的觀測,這些探測器是靠太陽能電池來驅動的⑧。若沒有太陽能電池,我們對火星的認識會非常貧乏,致使科學家很難駁倒海狸理論。然而,最令布拉德感興趣的一篇文章探討的是一種名為「原子」的微粒存在的可能性……
好了,已經說得夠多了。盡管你吃驚地認識到原來愛因斯坦的影響遍及方方面面,但除非你對人類非常沒有信心,否則也很難相信沒有他在1905年的重大貢獻,再也不會有別的人提出這些理論。科學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其他思想家也會為數字鬧鍾、網際網路、全球定位和DVD的出現奠定理論基礎。還是會有人發現太陽主要由氫構成。我們的雜志還是會報道火星探測器,而不是在火星漫遊的活潑海狸。
且慢,先別撕下你的愛因斯坦海報。有一個重大理論會因愛因斯坦改行拉小提琴而改變命運: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我們稍後會詳述。讓我們先回到1905年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