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檳創始人是
香檳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結晶,香檳在羅馬凱撒大帝征服高廬時代就有了。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現在仍有無泡的香檳酒。不過全世界的人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的,其發泡的原因,是由於酒在密封的瓶中有了第二次的發酵之故。
在十七世紀前,發泡的葡萄酒尚沒有取「香檳」的名稱。有人說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DOM 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1668年至1715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
香檳酒
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
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② 香檳酒的由來是什麼
香檳酒實際上是一種起泡的白葡萄酒
它是在發酵好的白葡萄酒中加入酵母和糖,在8~12℃的低溫下,發酵成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
酒精含量一般在13~15%
香檳酒是法國的一個修士發明的
1668年,法國北部的香檳省有位叫當·派里郎的修士,在修道院里負責管經濟及酒窖,他對釀酒有濃厚的興趣
香檳地區偏北,陽光不足,天氣較冷,當時難以種出好葡萄和釀出好酒,修士只好在釀酒的過程中下工夫
偶然一次,修士發覺釀出來的餐酒不夠甜,於是他拿些白糖往酒里放,白糖不能完全溶解,他又將酒加熱
豈料糖加熱後放出二氧化碳,冒起小氣泡
自此之後,香檳酒產生了,這個地區不再生產二三流的餐酒,而以名貴的香檳酒為主了
現在的香檳酒已經過改進和提高,是經兩次發酵的高級飲料酒了
國外對香檳酒的飲用較為普遍,特別是西方國家,人們遇到喜慶歡樂的事情,總要用香檳酒來助興
目前,我國一些大城市,在不少場合,也常用香檳酒來活躍氣氛
③ 香檳酒的最初發明人是誰
香檳地區產酒始於羅馬人統治時期。但一直到十七世紀,香檳地區的葡萄酒還是無氣酒,而且還是裝在木通里運輸。但人們也注意到,每年的春天,木通里總有氣泡產生。於是,人們開始採用英國人發明的比較厚的玻璃瓶來裝酒。但由於瓶塞不好和發酵質量不佳,瓶塞總有被頂開的情況。
奧維萊(HAUTVILLER)修道院的主持道姆·佩里尼昂(DOM PERIGNON,1643-1715)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便嘗試採用提前將葡萄混合和加糖的辦法來控制發酵活動,並採用更好質量的瓶塞以控制碳酸氣。他獲得了成功。這便是現在香檳酒的來源。
④ 香檳酒的發明歷史是什麼
香檳區的釀酒歷史可以追述到公元1世紀,當時香檳區的一個主教用他所知道的知識栽培葡萄並釀造成酒送給當時的法國國王。從公元9世紀起,法國的國王開始在香檳區的蘭斯 接受加冕,而蘭斯的神聖地位使香檳區的葡萄園受益非淺。因為繼位的國王在隆重的盛典上喝了美味的葡萄酒後,便會給生產這些葡萄酒的酒農們許多捐助並相應減免他們的稅收。從此,香檳區的葡萄酒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香檳區的自然環境
香檳區位於法國巴黎的東北部,是法國最北面的一個葡萄酒產區。香檳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同時受大西洋溫和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加上分布廣泛的獨特的白堊土質,使得香檳區的葡萄的濕度平穩,香味細膩,單寧含量較低而果酸和成熟度恰到好處。這種葡萄最適合釀制風格優雅口感細致的香檳酒。
香檳酒的誕生
香檳酒--慶典上品、餐桌佳釀
雖然香檳區的釀酒歷史很悠久,但直到17世紀中葉,世界上才出現第一瓶香檳酒。1668年,香檳區有位叫佩里農的傳教士,因為喝膩了酒體濃郁的葡萄酒,便突發奇想,要釀造一款甘甜清爽的酒。於是,他象做化學實驗一樣,將各種葡萄酒隨意勾兌後,用軟木塞密封。第二年春天,當他取出酒瓶時,發現瓶內酒色清澈透明,他一搖酒瓶,只聽到砰地一聲,瓶塞不翼而飛。而就在酒噴出來一剎那,芳香也四處彌漫開來。香檳,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東西誕生了。
香檳酒的釀制
香檳酒的釀制,有一套十分特殊的工藝。這種工藝從葡萄採摘就開始了。
香檳區的葡萄採摘必須完全使用手工,採摘後不能隨意扔進葡萄筐里,而是必須用
手把一串串葡萄分裝進小籃子里,這樣可避免葡萄破損而使紅色素溢出來。採摘後的葡萄要馬上榨汁,按香檳區的規定,每4000公斤的葡萄,只能榨出2500公升用來釀酒的葡萄汁。等到酒裝瓶後,要進行瓶中二次發酵,時間至少一年以上。然後再進行人工或
機器搖瓶。搖瓶對香檳酒來說特別重要,每次只能將瓶轉動15度,這樣既能去掉酒泥又能保持酒體的純凈和結構,豐富清新的口感。搖瓶後的香檳酒待裝瓶封塞後便能飲用了。
香檳酒--浪漫聚會高雅伴侶
香檳區的三款葡萄品種
香檳區只種植三款葡萄,分別是釀制紅色香檳的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以及釀制白色香檳的霞多麗。
香檳酒的四個產區
香檳區是法國最早的葡萄酒法定產區,所以,只有在香檳區內生產釀制的酒才能叫香檳酒。除此以外,全世界任何地方出品的同類型酒只能稱之為起泡酒。在香檳區內,共有四個產區生產香檳酒,它們分別是蘭斯山脈,馬恩河谷,白岸和巴爾河岸。
香檳酒的經典傳說
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早年是香檳區埃佩爾納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才18歲的瑪麗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酒農為瑪麗王後建了一座凱旋門,瑪麗王後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後。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的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瑪麗王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人抓住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凱旋門,瑪麗王後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
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後,從1789年至今的兩百多年裡,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氣聲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那個女人的嘆息聲。
香檳酒的四大家族
如果嚴格區分的話,香檳酒有四個品種,它們分別是用紅葡萄做粉紅底酒釀制而成的粉紅香檳酒,用同一年份的葡萄釀制並標上年份的年份香檳酒,用霞多麗釀制的白葡萄香檳酒和用黑品樂或莫尼耶品樂釀制的紅葡萄香檳酒。
香檳酒和美食
香檳酒不僅可以做為開謂酒開啟我們充滿誘惑和食慾的味蕾,更能與不同的菜餚以及甜品搭配而營造出一份獨具匠心的美食口感。比如粉紅香檳酒可以配法國美食中的鵝肝,火腿或家禽,亦可以配中國美食中的紅燒肉。而白葡萄香檳酒則可以配法國美食中的羊羔肉,亦可配中國美食中的清蒸魚和白灼蝦等。香檳酒無論是作為開胃酒飲用還是與菜餚搭配飲用,其最佳飲用溫度應該是8至10攝氏度。飲用前可在冰桶里放20分鍾或在冰箱里平放三小時。
⑤ 香檳的起源
探究香檳的起源,便會發現香檳有著讓人著迷的身世,在長久歲月里慢慢地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不只是一個漂亮、時尚的玩意兒,更是值得欣賞、品味的香檳藝術。有這樣一個笑話來描述香檳:有人問一個法國人,如果沒有鮮花日子將怎樣?法國人說:不可想像。那人又問,如果沒有香檳酒呢?法國人說:一定發生戰爭。這說法有些誇張,卻表明一向追求浪漫快樂的法國人對香檳是多麼的珍視,快樂的生活里時刻被興奮的氣泡包圍著。
來自一次大膽的嘗試
很久以前,法國奧特維雷修道院中一個叫佩里農的傳教士突發奇想的結晶。他喝膩了口感濃郁的葡萄酒,便做起了化學實驗,將各種葡萄酒隨意勾兌後,用軟木塞密封。待第二年春天取出酒瓶時,發現瓶內酒色清澈透明,搖動酒瓶,只聽「砰」地一聲,瓶塞飛出,酒液噴出,芳香四溢。香檳這個浪漫天使誕生了。
更有傳奇意味的是,有個男爵夫人紅杏出牆,到修道院做懺悔,因而有幸嘗到了香檳,隨後便把這種酒介紹給了她的情人——當時路易十四的大元帥Créqui。這個大元帥將香檳帶進凡爾賽宮,國王和貴族們很快被這清新脫俗、氣宇不凡,能產生怪異而討喜氣泡的酒所吸引。從此,香檳的身價大漲,眾多的人爭相效仿釀造氣泡酒。
順便提一句,香檳開始的名字叫氣泡酒(Bubble Wine)。後來,為了給香檳正名,香檳原產地的酒農向農會申請專利,只有在香檳區所出產的氣泡酒才可以稱之為香檳酒,其他地方生產的都只能叫氣泡酒。香檳從此聞名天下。
認識這個浪漫天使
香檳的釀制方式很復雜,不同於葡萄酒。在第一次發酵前,進入調配時,調酒師要選用三種法定葡萄原料的比例及年份作為香檳的酒液,分別是帶有紅色水果的香味,醇厚濃烈的黑比諾紅葡萄;特性柔韌,釀出的酒醇潤香冽的比諾羅瓦紅葡萄;和帶有花香,有時甚至有礦物氣味的霞多麗白葡萄混合釀造。
雖然香檳含有紅葡萄汁,但卻沒有影響到它潔白的顏色。因為在釀造時,要輕輕壓榨葡萄使果汁與果皮迅速分離,果皮的顏色就不會滲進葡萄汁中。待香檳變清之後,將新釀的香檳酒與以前的陳年香檳酒進行勾兌,加入發酵粉和甜酒後放入瓶中進行二次發酵。此時酒瓶須平擺,放置約半年左右時間,酒中的糖分會慢慢地變成酒精和碳酸,開始產生汽泡。在上市前的6個月改倒插,由專業調酒師每天旋轉1/8圈,慢慢地將死掉的酵母集中在瓶口,待發酵停止後,進行急速冷凍、開瓶、迅速取出沉澱物,同時補進損耗的酒與糖再封瓶。此時酒精度已達12度左右。
香檳有無年份(N.V)與有年份(Vintage Champagne)之分。無年份香檳不是指不好的香檳,而是指經釀酒師掌控下混合不同年份、不同產區的基酒所調配出的香檳,價格較便宜,風味也比較親和。有年份香檳指遇到當年氣候與收成極佳,葡萄品質極好,釀制時無須添加其它年份的香檳基酒,較一般無年份香檳來得濃厚耐久。
而根據香檳的含糖量,又分成五個級數。天然BRUT:含糖最少,酸。特干EXTRA SEC:含糖次少,偏酸。干SEC:含糖少,有點酸。半干DEMI-SEC:半糖半酸。甜DOUX :甜。糖分越高則價格越低,最高的香檳幾乎是完全沒有糖分。
雖然只有法國香檳區釀制的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香檳酒,但是現在世界各國都有生產,釀造法大致相同,只是標示不同,時間縮短。如亞爾薩斯所制的氣泡灑稱為Cremant;加州及澳洲則直接叫Sparking Wine;德國叫Sek,義大利叫Spumante;西班牙叫Cava。
浪漫中的心碎
歡慶時,香檳那一聲「砰」的開啟聲,激發無限快樂。但通常的情況下,開啟一瓶香檳酒是沒有聲音的。這除了避免突然的響聲驚擾到旁人,還有個小典故,就是紀念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這位生長在香檳區埃佩爾納的葡萄工的女兒,1770年才18歲時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人們為瑪麗王後建了一座凱旋門,在她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去歡送她。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地「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人抓住了。面對凱旋門,觸景生情,當她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從此之後,香檳區的人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聲響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的嘆息。
品嘗浪漫的味道
香檳大約在7-10℃左右飲用最佳,放入冰箱兩小時或放入一半冰一半水的冰桶三十分鍾即可。但切記不要將冰塊直接放入香檳中,如果讓法國人知道了,他們會向法官控訴你謀殺。哈!這就是浪漫的法國人,不允許你如此對待高雅尊貴的香檳。
開啟香檳時,不要過分晃動酒瓶,以確保香檳品質的完整。做法是,用刀割開瓶口的錫箔,卸掉用於密封的鐵絲圈;一手緊握瓶身,另一隻手以拇指壓在軟木塞上方,食指在木塞邊緣,其他手指圍住瓶頸,慢慢轉動瓶身,邊轉邊開,讓酒瓶內的壓力把瓶塞慢慢推出;將香檳稍稍傾斜,以免泡沫溢出。通過觀察瓶塞可以猜測香檳新鮮的程度。倒入一點香檳在酒杯里,聞一聞散發的香氣;然後加至酒杯的三分之二處,豐富的氣泡,伴隨著香檳酒體特有的晶瑩與色澤從杯底緩緩上升;香檳入口,不要急著吞下,用舌頭四周輕輕撩動,細心感受酒的味道。
好香檳的標准:香氣持久;氣泡幼細如細砂,密度多持久;口感均衡復雜,層次感強,幼滑不酸澀。香檳品味清爽而質純,應搭配簡單的食物,避免太多調味料,如偏酸、辣、甜或是太冷太燙之類的食物。保持飲用時的最佳口感,方可慢慢體會香檳給味蕾帶來的清爽。
香檳:成就女人
香檳是浪漫的產物,女人是浪漫的擁有者。把捏著手中的鬱金香型香檳杯,輕啜淺嘗,游離於都市的五光十色中,臉上慢慢泛起的一抹飛霞,眼睛隨著曼妙的音樂搜尋著浪漫的跡象。香檳冉冉升起的氣泡,好似每個故事的高潮部分,似曾相識,卻不拘泥形式。狂歡時,盡情揮灑熱力;獨處時,享受那份寂寞。香檳最適合深圳這個城市裡的女人,堅定、熱情、內斂、自信。恪守著一份真實的浪漫,成就著那份美麗,不會錯過任何風景。
香檳:迷惑男人
女人是香檳的追隨者,那麼男人就是維護者;女人喝香檳增添增添魅力,那麼男人喝香檳就是被魅力所迷惑。男人,女人,上帝將他們製造出來時,就帶著對立的矛盾和包容的合諧。喝香檳的男人,俊朗的臉上帶著有點壞的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挑剔的眼神永遠關注著細節中微妙的變化。香檳更像是一個30歲的男人,銳氣、淡定、從容、感性。
⑥ 香檳是怎麼由來的
香檳來自法文「CHAMPAGNE」,意為香檳省。香檳省位於法國北部,氣候寒冷、土壤干硬、陽光充足,是種植葡萄的最佳環境。
香檳是1660年香檳省的貝內迪克廷修道院的修道士唐·貝力農發明的,它是一種採用二次發酵法釀造的氣泡葡萄酒。香檳酒的得名源於此。貝力農用一生的精力研究改善汽酒酒質,被公認為釀制香檳大師。
由於原產地命名的原因,只有香檳產區生產的氣泡葡萄酒才能稱「香檳酒」,其他地區產的此類葡萄酒只能叫「氣泡葡萄酒」。
⑦ 香檳是誰發明的
反正不是咱中國人,也不是外星人。
⑧ 香檳的發源地在哪裡
古羅馬人首先在法國一個叫香檳的地區發現了大片葡萄園,而且他們還將釀酒的工藝技術也帶到了法國。法國赫維拉修道院修道士當姆·波黑農(DOM ·PERIGNON)發現了將葡萄酒在瓶中進行第二次發酵,並保持住酒的含氣狀態的方法,這種在當時可稱作非常尖端的「香檳區工藝」技術,被當姆·波黑農創造性的發明了。
只有在法國的香檳地區生產的葡萄汽酒,才可以冠以香檳酒的美譽。
⑨ 香檳的由來是怎樣的
香檳來自法文「CHAMPAGNE」,意為香檳省。香檳省位於法國北部,氣候寒冷、土壤干硬、陽光充足,是種植葡萄的最佳環境。
香檳是1660年香檳省的貝內迪克廷修道院的修道士唐?貝力農發明的,它是一種採用二次發酵法釀造的氣泡葡萄酒。香檳酒的得名源於此。貝力農用一生的精力研究改善汽酒酒質,被公認為釀制香檳大師。
由於原產地命名的原因,只有香檳產區生產的氣泡葡萄酒才能稱「香檳酒」,其他地區產的此類葡萄酒只能叫「氣泡葡萄酒」。
⑩ 香檳的歷史
香檳是法國人的驕傲也帶給全世界歡樂,F1方程式賽道的終點,冠軍盡情噴灑香檳的泡沫來慶賀勝利;瑪麗皇後二號下水的一刻,一瓶香檳砸向船頭象徵著對她一帆風順的祝福。名流雅士都在頌揚香檳,包括最有權勢的男人:丘吉爾、拿破崙,和最風情萬種的女士瑪麗蓮·夢露、蓬皮杜夫人。正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說:「我畢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享用更多的香檳。」
雖然現代意義的香檳酒誕生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香檳地區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以前。從公元5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香檳地區憑借其緊靠馬恩河的水路運輸優勢,將葡萄酒賣到羅馬帝國重要的葡萄酒市場。從公元987年,Hugh Capet在香檳省的首府蘭斯市(Reims)加冕成為法國國王,從此之後一共有37位法國國王在此加冕,於是蘭斯成了中世紀法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這也讓周圍葡萄園的建設受益匪淺。1584年,香檳省出現了第一傢具有正規意義的酒廠——古塞(Gosset),當然那個時候釀的是普通的靜態葡萄酒而非帶氣的香檳酒。
現代的香檳酒,滿帶歡騰氣泡的香檳酒的發明是十七世紀晚期的事情。在香檳省奧維耶修道院曾經有一位叫做佩里儂的修士(Dom Perignon),他在1668~1715年是修道院酒窖主管。很多美麗的傳說講了他在偶然狀況下發明起泡香檳的故事。不過當時的佩里儂修士整天在為如何防止香檳發泡而犯愁,根據當時的條件,修士更傾向於釀造好的靜態葡萄酒,於是他發明了用紅葡萄釀造白葡萄酒和將不同的原酒進行調配的方法。而葡萄酒起泡,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雖然並非是佩里儂發明了香檳,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香檳之父的地位。
不過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香檳最早卻是出現在英國,比法國早了約20年;事實上,在18世紀以前,法國香檳其實是沒有氣泡的。香檳之所以有氣泡,是因為封瓶之後葡萄酒仍繼續進行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溶在酒中,也因此香檳酒瓶內的氣壓極高,相對地就必須有強度足夠的玻璃瓶,以及密閉性完整的軟木塞,才能保證一瓶蘊含著六倍大氣壓力氣泡的香檳酒,在消費者的手上,被「啵」的一聲拔開瓶塞。
而軟木塞的技術隨著四百年前羅馬帝國的沒落而流失了,所以當時法國人釀的葡萄酒雖然是裝在玻璃瓶中,但卻用的是較軟木頭材質製成的瓶塞,並非樹皮做成的軟木,瓶塞的彈性與密閉性都較差,因此酒瓶根本不可能留住香檳的氣泡,所以當時法國香檳區產出的香檳葡萄酒是沒有氣泡的。
在過去的100年裡,香檳的名稱被無休止地濫用,美國有上百萬瓶的劣質起泡酒標著「香檳」的字樣。為保護這個民族驕傲,法國人在全世界打了700多個官司來維護香檳酒名稱的純潔性,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只有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檳這個名字!」 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早年是香檳區埃佩爾納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才18歲的瑪麗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酒農為瑪麗王後建立了一座凱旋門,瑪麗王後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後。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得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酒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瑪麗王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抓住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凱旋門,瑪麗王後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
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後,從1789年至今的兩百多年裡,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氣聲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那個女人的嘆息聲。
PS:此為謠傳,瑪麗·安托瓦內特是皇族出身,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麗亞·特蕾莎)的第十五個孩子,既不是法國人更不是葡萄酒農的女兒,雖然她確實在1770年與路易十六結婚,但當時並非18歲而是15歲,當時的她也並非王後而是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