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見的專利行政糾紛有哪些
專利糾紛是指有關當事人之間關於專利的權利義務所發生的爭議。專利糾紛的種類很多,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六類:
1.專利申請權糾紛
專利申請權糾紛是專利糾紛中的一類,主要包括:一是關於職務發明創造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糾紛;二是關於誰是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糾紛;三是關於協作(合作)完成或者接受委託完成的發明創造,誰有權申請專利的糾紛。
專利糾紛有哪些?
2.使用發明創造的費用糾紛
專利申請公布或公告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創造的費用糾紛。根據我國專利法規的規定,從公布專利申請起,到授予專利權止這段時間內,如果有人使用該項已經申請專利的發明,申請人有權要求取得報酬,或者保留在專利權被批准後補收專利使用費的權利。有關當事人如果因此發生糾紛,專利權人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調處,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關於實施強制許可使用費的糾紛
強制許可就是非自願許可,是指國家的專利主管機關不經專利權人的同意,經過行政程序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人利用該項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並向其頒發強制許可證,目的是限制專利權人壟斷專利權。但是,被許可使用人應當向專利權支付使用費。有關當事人因此引起糾紛,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4.專利侵權糾紛
該類糾紛較多,主要包括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非法實施他人專利權的糾紛;假冒他人專利的糾紛;專利行政侵權糾紛,即專利機關作出了不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專利實施強制許可決定和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侵犯甚至剝奪了專利權人合法權利而引起的糾紛。
5.專利權歸屬糾紛
是指發明創造在被授予專利權之後,有關當事人之間就誰應當是真正的權利人所發生的確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最常見的是職務發明還是非職務發明的爭議,以及某項專利權是否屬於共有而產生的爭議。此類糾紛既可以由專利機關調處,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類糾紛只解決權屬糾紛,即只解決專利權的主體,誰是專利權人,而不審查專利權的客體問題。
專利權歸屬糾紛與專利申請權糾紛有相似之處,即爭議的焦點都是誰應真正持有專利技術。但是,專利權歸屬糾紛與專利申請權糾紛卻是兩類不同的糾紛。主要區別是:第一,從時間上看,專利申請權糾紛發生在專利權授予之前,而專利權歸屬糾紛是專利權被授予以後的糾紛;第二,從內容上看,專利申請權糾紛爭議的焦點是誰對發明創造有權申請專利,而專利權歸屬糾紛是對已確定為專利的發明創造重新提出誰是專利權人;第三,從形態上看,專利申請權爭議的標的能否被授予專利尚處於未決狀態,而專利權屆糾紛爭議的標的則是實際存在的一項已經專利機關確認的專利;第四,從處理結果上看,專利申請權糾紛的處理不涉及專利權的歸屬,而專利權歸屬糾紛則必須明確判定誰是已被授予專利權的一項發明創造的真正權利人。
6,專利許可或專利轉讓合同糾紛
專利許可合同是指專利權人允許他人使用其專利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合同;專利轉讓合同,是指轉讓專利所有權的合同。轉讓後,專利權人即喪失了專有權,而受讓人即成為新的專利專有權人。當事人之間所發生的這種專利合同糾紛,實踐中正在增多。
Ⅱ 涉及專利的糾紛有哪些
1、專利權屬訴訟
專利權屬訴訟是指涉及一項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最終歸屬於何主體的訴訟,主要是指專利申請權歸屬訴訟和專利權歸屬訴訟。專利申請權歸屬訴訟發生在專利申請階段,專利權歸屬訴訟發生在專利權授予後。
2、專利侵權訴訟
專利侵權訴訟是指專利權人因專利權受非法侵害而引發的訴訟。它們可以是單一專利侵權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也可以是伴隨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如由專利實施許可和專利權轉讓引起的、由假冒專利引起的、由技術貿易引起的或由平行進口引起的。但其中遇到最多的是單一專利侵權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3、專利合同訴訟
專利合同訴訟是指因為不履行或部分履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專利轉讓合同而引發的訴訟。這類訴訟涉及的事項是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在這類訴訟中,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是引起訴訟的重要原因和事由,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轉讓合同是判斷和解決這類訴訟的重要依據。這類訴訟通常應當涉及雙方簽訂的書面許可合同或書面轉讓合同,但也包括構成事實上的專利實施許可或專利轉讓但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
4、專利行政訴訟
專利行政訴訟的嚴格含義是專利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訴訟案件,包括:當事人因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維持駁回專利申請的復審決定或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當事人不服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復議決定)而以其為被告的行政訴訟;當事人不服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關於停止侵權行為的處理決定、關於假冒他人專利或冒充專利作出的處罰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
5、其他有關專利的訴訟
其他有關專利的訴訟包括因發明人或設計人資格而引發的訴訟、職務發明創造實施並取得經濟效益後單位不依照法律規定給予發明人或設計人一定報酬或獎勵而引發的訴訟等。
夠專業吧回答的,能幫到你的話就踩納吧!!!
Ⅲ 職務發明的專利歸屬權問題有哪些規定
一、關於專利權屬糾紛的法律性質問題專利權權屬糾紛是指一項技術方案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專利權後,他人對該項專利權的歸屬提出異議並起訴至人民法院形成的民事訴訟。主要包括職務發明創造、非職務發明創造、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合作開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該類案件主要發生在專利授權之後,焦點是專利權應歸誰所有,舉證在於誰主張、誰舉證。由於屬於確認之訴,因此在判決主文中以確認某某專利的專利權人為某某所有為宜,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判決直接是以變更的方式表述,這主要是考慮到糾紛解決後,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進行變更登記而做出的,兩種判決主文表述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蘭德公司系因職務發明創造引發的糾紛,舉證責任由單位承擔。丁富林、蔡俊德認為其是訴爭專利的發明人,並參與至訴訟中,也負有舉證責任。二、關於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歸屬問題我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由此說明,職務發明創造中執行本單位的任務和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設計人為專利權人。而對於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則是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由當事人通過簽訂合同的形式進行約定,則專利權的歸屬有三種可能,即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獨立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共同發明。三、關於界定職務發明創造的標准問題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執行研究、設計、開發的職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西方國家稱之為雇員發明,反之則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一)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本案中,爭訟之專利技術無論是從工作職責、蘭德公司的工作計劃、研究定位,還是蘭德公司為該技術所提供的研究條件、技術實驗手段等方面,完全符合職務發明創造的特徵,應認定為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權歸屬於蘭德公司
Ⅳ 專利糾紛案件有哪些
1、專利申請權糾紛案件;
2、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
3、專利權、專利申請權回轉讓合同糾紛案件答;
4、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5、假冒他人專利糾紛案件;
6、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案件;
7、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
8、訴前申請停止侵權、財產保全案件;
9、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案件;
10、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駁回申請復審決定案件;
11、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決定案件;
12、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決定案件;
13、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使用費裁決案件;
14、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行政復議決定案件;
15、不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行政決定案件;
16、其他專利糾紛案件。
Ⅳ 職務發明的專利歸屬權問題
職務發明創造與非職務發明創造的法律界定大中小
——評陝西蘭德公司與張森、丁富林、蔡俊德專利權權屬案
案情回放
2002年6月13日,深圳長德公司、陝西秦煙公司、西安蘭德公司 、張三強(系張森之子)簽訂的共同投資設立陝西蘭德公司合同約定:公司經營范圍為超音速、跨音速滅火技術系列產品裝置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維修,消防系統工程的設計安裝;股東不得從事與公司有競爭的經營事務,也不得幫助第三人從事上述活動,必須保守商業秘密,並有義務致力於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研製、推廣、應用,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工業化成果及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之後蘭德公司經工商部門注冊成立。2002年8月8日,蘭德公司聘用張森為公司總工程師兼科研所所長。
2003年5、6月間,張森簽發了蘭德公司《關於修改原ZFCR-3LPII型設計方案的通知》等四份文件。2004年6月,蘭德公司形成了固定式燃氣型超音速乾粉滅火裝置ZFCR-3LPIII型設計文件。2005年1月,蘭德公司就固定式燃氣型超音速自動乾粉滅火系統向西安市新城區科技局申報了科研項目。2005年3月18日,張森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長時間推力作用的超音速乾粉滅火裝置」實用新型專利。2006年7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該實用新型專利權,設計人錢阜康,專利權人張森。其中錢阜康是集體名稱。丁富林、蔡俊德在張森的領導下,依據其有關超音速滅火技術理論與設想,由丁富林具體設計,蔡俊德負責相應的書面說明文件,完成了ZQC-3超音速氣溶膠自動滅火裝置。1999年3月25日,該滅火裝置以北京琛華公司(系張森與他人設立)名義,通過了由國家煙草專賣局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張森將上述技術成果及實物移交給蘭德公司。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丁富林、蔡俊德與張森就職於蘭德公司。蘭德公司認為超音速乾粉滅火裝置專利是張森在任單位總工程師期間利用掌握的資料、領導技術人員研發完成的,應屬其所有。張森辯稱訴爭專利於1998年研發完成,為非職務發明。蘭德公司起訴後,丁富林、蔡俊德申請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與本案訴訟,認為爭訟之專利應歸屬於其二人所有。法院判決確認「長時間推力作用的超音速乾粉滅火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人為陝西蘭德公司所有;駁回丁富林、蔡俊德的訴訟請求。
法官點評
一、關於專利權屬糾紛的法律性質問題
專利權權屬糾紛是指一項技術方案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專利權後,他人對該項專利權的歸屬提出異議並起訴至人民法院形成的民事訴訟。主要包括職務發明創造、非職務發明創造、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合作開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該類案件主要發生在專利授權之後,焦點是專利權應歸誰所有,舉證在於誰主張、誰舉證。由於屬於確認之訴,因此在判決主文中以確認某某專利的專利權人為某某所有為宜,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判決直接是以變更的方式表述,這主要是考慮到糾紛解決後,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進行變更登記而做出的,兩種判決主文表述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蘭德公司系因職務發明創造引發的糾紛,舉證責任由單位承擔。丁富林、蔡俊德認為其是訴爭專利的發明人,並參與至訴訟中,也負有舉證責任。
二、關於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歸屬問題
我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由此說明,職務發明創造中執行本單位的任務和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設計人為專利權人。而對於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則是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由當事人通過簽訂合同的形式進行約定,則專利權的歸屬有三種可能,即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獨立發明、非職務發明中的共同發明。
三、關於界定職務發明創造的標准問題
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執行研究、設計、開發的職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西方國家稱之為雇員發明,反之則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一)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本案中,爭訟之專利技術無論是從工作職責、蘭德公司的工作計劃、研究定位,還是蘭德公司為該技術所提供的研究條件、技術實驗手段等方面,完全符合職務發明創造的特徵,應認定為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權歸屬於蘭德公司。(知識產權報作者單位: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報孫海龍 姚建軍)
Ⅵ 涉及專利糾紛有哪些
根據中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涉及專利的糾紛有下列幾種:
(1)關於是否應當授予發明創造專利權的糾紛。中國專利局對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進行初步審查或實質審查時,認為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即作出駁回專利申請的決定。申請人對駁回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專利局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
(2)關於撤銷或維持專利權的糾紛。
(3)關於實施強制許可的糾紛。
(4)關於實施強制許可使用費的糾紛。
(5)關於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實施發明的費用糾紛。
(6)關於專利侵權的糾紛。
(7)關於轉讓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的合同糾紛。
(8)關於專利申請權糾紛和專利權屬糾紛。專利申請權的糾紛包括:關於是職務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糾紛;誰是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糾紛;關於協作完成或者接受委託完成的發明創造誰有權申請專利的糾紛。
Ⅶ 哪些案件屬於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有:
1.著作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2.鄰接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3.專利申請權糾紛案件;
4.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
5.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6.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7.假冒他人專利糾紛案件;
8.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案件;
9.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
10.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案件;
11.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
12.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商標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13.廠商名稱、字型大小或商號、服務標記糾紛案件;
14.偽造、冒用質量標志糾紛案件;
15.偽造產地糾紛案件;
16.仿冒、偽造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糾紛案件;
17.虛假宣傳糾紛案件;
18.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件;
19.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糾紛案件;
20.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中介合同糾紛案件;
21.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糾紛案件;
22.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23.侵害發明權、發現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權的糾紛案件;
24.訴前申請停止侵犯專利權的案件;
25.與計算機網路域名的注冊、使用有關的糾紛案件;
26.植物新品種申請權糾紛案件;
27.植物新品種權權屬糾紛案件;
28.轉讓植物新品種申請權和轉讓植物新品種權的糾紛案件;
29.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糾紛案件;
30.其他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糾紛案件。
Ⅷ 假如本案專利是職務發明專利,如何判斷職務發明專利如何判斷發明人和設計人
題目不太明白,是說假如燕某是該專利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嗎?職務發明跟本案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