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類最早的發明

人類最早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17 08:57:13

⑴ 人類最早在什麼時候出現

380~360萬年前之間。

從1974年開始,英國學者M.D.利基在坦尚尼亞萊托利的萊托利爾地層發現了人類化石,除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還發現一些成人的上下頜碎片及牙齒。

定年在380~360萬年前之間。1978年在萊托利爾地層中發現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類腳印,屬一大一小兩個個體。腳印有凸起的足弓,圓形的足跟,大足趾與其他四趾並列於足前方,這些都是人類的特徵,因此有些學者把它歸入人屬。

1972年在東非肯亞圖爾卡納湖東岸庫彼弗拉發現了編號為KNM-ER1470號人的頭骨,定年為290萬年前。腦量約為775毫升。

頭骨無直立人那樣明顯突出的眉嵴,因此它在進化系統中的位置還有爭議。在KNM-ER1470號人的層位稍高處,於1968年發現有舊石器,當時測定為261萬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測定其年代分別為182萬年和244萬年前,後一年代與最初測定的年代較接近。


(1)人類最早的發明擴展閱讀

早期現代人的出現及演化一直是國際古人類學研究的關注點。在一段時間內學術界對在東亞是否存在距今4—10萬年前的具有現代人類解剖特徵的早期現代人有爭論。

但2011年於崇左的科學研究發現了11萬年前的智人下頜骨和兩枚牙齒化石。形態分析呈現出原始與進步特徵鑲嵌特點(mosaic),在形態上似乎代表一種古老型智人與早期現代人之間的過渡類型。

崇左下頜骨提示早期現代人在東亞的出現時間比以往的認識提早6萬年。早期現代人在東亞地區的形成過程中經歷了一定程度連續演化。 另外,據較新的研究表明智人1.5%-4%的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

⑵ 人類的偉大發明有哪些呢

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這個話題一直被人們無休止地爭辯著。我們從中挑選了24項最偉大的發明,他們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生活。
1 石斧
�6�7作為工具使用的石斧距今已經有1,76,000000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發現的。
2 火的掌握
�6�7火的掌握也許是最重要的發明,但是卻不知道是誰。事實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成功地有計劃地生起火的。
3 耕種農業
�6�7中國有了大米,而墨西哥同時有了玉米。兩者標志著耕種農業的興起。通過耕種,人類從游牧採集文化轉向了定居社會。
4 車輪
�6�7如果有誰想再發明車輪,肯定是在浪費精力。車輪無疑是當代最完美的物品,提升空間狹小。
5 紡織品
�6�7棉花代替了粗麻,使得人類的衣裝,保暖、裝飾上更上一層。
6 造鐵術
�6�7到底是哪位前輩首先坐在火爐旁邊看著裡面的幾塊鐵片變成液態,至今是個謎。
7 火葯
�6�7相傳在早在德國弗萊堡就有火葯蹤跡。不過卻缺少相關證據。只有15世紀的一段文字記載。而據說1354年的丹麥海戰就曾經用過黑火葯。不過黑火葯名稱的由來到19世紀才得來。而絕大多數的論述中,中國人早在公元九世紀就發明了火葯,用於軍事目的。但是證據也貧乏。中國主要是用在鞭炮里。而德國元旦前夕的煙花每年要放掉5百萬只,大概100噸的黑火葯。
8 文字
�6�7如果有人要問,是誰發明了書寫,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首先要弄明白,是字母還是讀音,或者是圖畫的象徵,抑或是混合體?如果不那麼嚴格的話,第一個應該是一副四世紀的畫。這種文字的優勢是,不管使用什麼語言都能懂。在中國3500年前就出現了象形文字。
9 印刷術
�6�7印刷術的發明並非偶然,是對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國9世紀就有了紙張,而在幾百年後才發明了印刷術。在歐洲印刷機誕生前,佛教的《大藏經》的80,000印刷板展現了這個宏偉的工程。
10 望遠鏡
�6�7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望遠鏡的發明並不能讓其覺得是重要的。因為沒有望遠鏡小的一樣可以看。17世紀採用了玻璃的裝置。而1608年荷蘭的望遠鏡投入使用。
11 鍾表
�6�7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少的十五分鍾。
12 熱氣球
�6�7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模擬氣球升起,帶著三隻動物飄然飛行了1.5英里。1783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空中航行,熱氣球飛行了25分鍾,在飛越半個巴黎之後降落在義大利廣場附近。
13 蒸汽機
�6�7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出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
14 鐵路
�6�7今天的鐵路要感謝19世紀的發明。1805年,英國人理查·特里維西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一台能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但沒賺到什麼錢。這條鐵路長約15千米,耗費了10噸的鐵。1825年在英國第一條載人的公家鐵路運輸線路誕生。在德國,直到1835年才有第一個蒸汽機火車。
15 攝影
�6�7兩個法國人對攝影事業做出了卓出貢獻,一位是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長達八個小時的曝光。另一位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1889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卷」。
16 發電
�6�7早在兩千年前,希臘人就通過琥珀的摩擦,而發現了電的存在,並且用琥珀做成了衣刷。希臘語的「琥珀」在日後逐漸變成了電力的代名詞。而至於如何發明電力,則是在18世紀,並且只是用於研究領域。在1886年,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製造出電力,投入到製冷,水源,風力和原子能中。這樣催生了第二次世界工業革命。
17 無線電
�6�71897年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發明了無線電,這是在電話和電磁波的基礎之上的進一步成果。而俄國人亞歷山大·波波夫於1895年就曾經在國立大學成功試驗了用無線電來傳輸語言。1906年聖誕前夜,在美國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德國直到1920年才使用了無線電,並且剛開始無線電一詞只是指稱「廣播」,而今天這個詞也包括了「電視」。
18 青黴素
�6�7如果非要舉出一個偶然發明的科學事件,非青黴素莫屬。1928年英國細菌學教授夏弗萊明意外發現青黴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錢恩、弗洛里及希特利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錢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 計算機
�6�7隨著中世紀末期歐洲數學與工程學的再次繁榮,1623年德國人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製出了歐洲第一部計算設備,這是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加減法,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1941年5月12日,德國工程師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圖靈完全機電一體計算機「Z3」,這是第一部具有自動二進制數學計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編程功能的計算機,但還不是「電子」計算機。而現代電腦的里程碑發展,今天為我們所使用的個人電腦,簡稱PC,是美國企業IBM在1981年完成的。
20 核能
�6�7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1945年在新墨西哥海岸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實驗。
21 宇宙火箭
�6�7中國古代的火箭是現在火箭的鼻祖,早在宋朝宋軍保衛汴京時,便已用來對抗圍城的元軍,後來火箭技術經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在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學拒絕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將其一個博士論文版本出版成為《飛向行星太空的火箭》。納粹德國在第二次大戰中用於長程武器,尤其是後來聲名大躁的V2火箭。1943開始,V2火箭開始製造投入使用。
22 避孕葯

�6�7避孕葯的祖先應該是奧地利生理學家Ludwig Haberlandt。通過動物實驗,1919年哈布蘭特發現了避孕葯的原理。他將妊娠母兔的卵巢移植入非妊娠動物兔子體內,可以抑制排卵。1961年6月1日是歷史性的一天,拜耳先靈醫葯公司(當年的Bayer AG)在西德推出了歐洲第一種口服避孕葯Anovlar。這種葯品是處方葯,只在葯店出售。200名著名歷史學家一致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子彈,甚至是電腦和網路對20世紀的影響力都不及這小小葯片來得強大。
23 互聯網
�6�721世紀的人類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的使用。1969年在美國的兩所實驗室里互通信息。起初電腦只是通過電話線聯系著四個研究機構。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提出TCP/IP協議,定義了在電腦網路之間傳送報文的方法。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議由NCP改變為TCP/IP協議。
24 基因科技
�6�71968年,沃納·阿爾伯、丹尼爾·內森斯和漢彌爾頓·史密斯第一次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內切酶,它能夠在DNA上尋找特定的「切點」,認准後將DNA分子的雙鏈交錯地切斷。自197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分離提取了 400多種「分子剪刀」。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DNA分子長鏈的切割了。而將這些基因組合,第一次成功的嘗試是在1973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⑶ 早期人類文明有哪些

兩河流域文明:
(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
原義「河間地區」,亦稱「兩河流域」.廣義的指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北部為山地,向南經過於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澤性的兩河三角洲.美索不達米亞為人類最古的文化搖籃之一,灌溉農業為其文化發展的主要基礎.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巴比倫與亞述帝國.此後又經過波斯、馬其頓、羅馬與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其主要部分成為獨立的伊拉克.狹義的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稱為"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爾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公元前4000年,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新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中世紀時整個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公元前689年,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公元前605年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公元前538年,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埃及尼羅河文明:
.天文學和數學
古埃及的農業生產需要掌握尼羅河水泛濫的確切日期,因而根據天象來確定季節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天文學知識因此而不斷積累和豐富.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創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制定方法是把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在地平線升起的那天(此時尼羅河開始泛濫 )定為一年之始,一年三季共12個月,每月30天,加上年終5天節日全年共365天.這個歷法每年只有1/4天的差數,是今天世界通用公歷的原始基礎.由於尼羅河水每年泛濫之後須重新丈量和劃定土地,年復一年的工作使古埃及人在幾何學方面比當時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實踐練習,積累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修建水利設施以及建築神廟和金字塔,使這些數學知識得到應用,並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古埃及人用的是10進制記數法,能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以及正圓柱體、平截頭正方錐體的體積.他們所用的圓周率π=3.1605.在代數方面古埃及人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這些知識後來成為古希臘人發展數學的基礎.
2.解剖和醫葯學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能在另一世界繼續生活,因而將死者解剖刷成木乃伊(干屍).由此積累了很多人體生理和解剖知識,這些知識無疑有利於他們的醫學的發展.古埃及醫生能做外科手術,能治眼疾、牙痛、腹瀉、肺病以及婦科的許多疾病.他們用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配製葯物.古埃及的醫葯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這些知識後來通過古希臘人對西方的醫葯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手工業技術
埃及的手工業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造出了長達47米的船.公元前1600年發明了製造玻璃的技術,陶器、亞麻織物、皮革、紙草(用於書寫)以及珠寶等製造工藝技術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公元前1500年建前後古埃及人學會了青銅冶煉技術,但銅礦資源不豐富.鐵器的使用較晚,到公元前7世紀才普遍代替銅器.
4.建築技術
建築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技術,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總的技術水平,在古代尤其如此.古代埃及在人類歷史上最為顯著的技術成就就是用石頭建造至今猶存的巨大金字塔和神廟.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基.現存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為修建於公元前2600年的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底為邊長山米的正方形,全培用琢磨過的巨大石塊築成,每塊平均重2.5噸,共用巨石約230萬塊.石塊間未用灰泥粘接,砌縫嚴密.古埃及人的神廟建築也非常驚人,如現存尼羅河畔卡爾納克的一座建於公元前14世紀的神廟,它的主殿佔地約5000平方米,矗立著134根巨大的圓形石柱,其中最大的12根直徑為3.6米,高約21米,可見其何等壯觀.在三四千年前使用石器和青銅器的條件下,古埃及人竟然修建起了金字塔和神廟這樣宏偉的建築,實在是人類歷史的奇跡.
5.象形文字
6.紙草文獻
埃及的象形文字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字之一.有了文字之後,埃及人又學會用蘆桿蘸了調和著膠汁的煙墨,在一種「紙草」上書寫文字,於是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紙草文獻.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
長江文明:
長江文明,是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的總稱,與黃河文明並列為中國文明的兩大源泉.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稱世界之最.長江文明,特別是長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成為中華文明.
由於秦的統一中國,長江文明進一步和中國別的區域的文明相融合.中國各大區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漸產生了中華文明.
黃河文明: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150萬年前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西候度猿人;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現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出現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我國的古代文明起源於黃河.
黃河文明的形成期大體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前後經歷了兩千年之久.在這一時期,神州大地出現了許多地區性文明,如在長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漢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黃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在東北有燕山地區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是紅山文化.各個地區性文明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學術界都給以高度評價,但是到後來有的文明中斷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黃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氣蓬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文明精華,向更高層次發展.與上述考古學文化相對應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時代,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海岱地區的太昊、少昊.據文獻記載,他們的族團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黃河早期文明.這時的社會是邦國林立,出現了城郭、農業生產社會化、手工業專門化、禮制規范化.貧富分化,階級產生,文化藝術也有長足的發展.這時的黃河文明處於大交融的形成時期,可以稱為邦國文明,也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初級階段.
黃河文明的發展期是它的升華階段.從時代來說主要是夏、商、周三代.這時的黃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以今天的河南省為核心,大中原地區文化是黃河文明的中心.在大中原域內的河洛地區(以河南洛陽-登封一線為核心)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核心.河洛地區大體包括黃河與洛河交匯的內夾角洲、外夾角洲以及黃河北岸的晉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關中,向東可以達到豫東.在河洛文化圈內,不僅有豐富的五帝傳說和遺跡,而且還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國都.考古發現了屬於王朝性質的都邑有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王城崗 (原八方遺址)古城、鄭州新密新寨古城、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城址、鄭州商城、洛陽市偃師屍鄉溝商城、安陽殷墟和安陽洹北商城以及在陝西和洛陽發現的西周、東周都城遺跡,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均在河洛地區.因此,河洛文化不僅是一個地區性文化,而且是延續約兩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黃河文明最核心的載體.在這一歷史階段,出現了父傳子家天下的政權體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國家機構,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禮樂制度,出現了比較規范的文字,科學技術、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飛速發展,劃時代的青銅文化聞名中外.在河洛文化周圍出現了巴蜀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燕趙文化和齊魯文化等,通過交流、吸納、融合,給河洛文化注入了活力,在歷史的舞台上顯得更加活躍.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和哲理豐富的《易經》等許多不朽之作.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學派也如雨後春筍在河洛地區一齊湧向社會,開創了中國學術界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河洛文化為黃河文明充實了內容,輸入了新鮮血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亞洲的東方,不僅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望塵莫及,即使在當時世界范圍內,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黃河文明的興盛期,是進入封建帝國文明的歷史階段,自秦漢開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來,河洛地區一直處於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動著全國科學文化大踏步前進.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漢承秦制,對這一重大文明創造進一步規范、完善和推廣.先秦時期的儒家、道家等學說,在歷代王朝都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漢學是漢代學者創立的一個重要學派,源遠流長,影響很大,他們對經學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後世學者奉為經典.宋代的理學,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國最早的最高學府太學,設在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學生最多時達三萬人以上,歷經曹魏、西晉,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出現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天象歷法、農學、地學、醫學、水利、機械、建築、冶煉、陶瓷、釀造、紡織、造紙、活字印刷等科學技術,都創造了歷史奇跡;漢賦、唐詩、宋詞以及書法、繪畫、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藝術的高峰;留傳後世的各類史書浩如煙海,記載了古往今來王朝興替以及社會發展的歷史.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始於西安,東漢至隋唐時始於洛陽,西安、洛陽在當時是對外文化交流、商業貿易的國際大都市,由此,中國歷史上的漢唐文明享譽世界.這就充分說明黃河文明的確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個高度興盛的黃河文明,其核心的確是在河洛文化范圍內.
華夏文明的主體是黃河文明,黃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區,黃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內.河洛文化最大的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國都文化連綿不斷.黃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國時代,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市),顓頊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市),堯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濟市);黃河文明發展期的夏商周王國時代,夏都陽城(今河南省新鄭市)、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斟鄩(今河南省偃師市,即二里頭),、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商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市)、隞(今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周都豐鎬(今陝西省西安市)、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黃河文明興盛期的帝國時代,西漢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陽和開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內,幾千年的建都歷史,形成了具有極大影響的國都文化.這是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點.第二,樹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點,有許多文明源頭都在這一地區.如最早出現的國家在這里,近年啟動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確定的四個重點即臨汾的陶寺、鄭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城崗也在這里,《河圖》、《洛書》和《易經》等被譽為傳統文化源頭的元典出自洛陽、華夏文化重要紐帶之一的漢字也產生在這里,即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由於歷史上各種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遷,甚至播遷到海外.據姓氏專家研究,中國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於中原.現在播遷在外特別是海外華人,多自稱是「河洛郎」,並且前來尋根拜祖,河洛地區成為文化尋根和姓氏尋根的聖地.第三,大一統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傳統的民族基因.善於吸收、包融、開放、凝聚的民族個性,在河洛文化中都有充分的體現,但最突出的還是大一統的民族基因,從邦國、王國到帝國的幾千年中,人們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強大,反對分裂,一直進行著不懈的斗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一優秀的傳統現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堅如磐石的凝聚力和靈魂.
推薦於 2016-06-12

⑷ 誰發明的人類

人類起源
最早的人類
研究人類起源的直接證據來自化石。人類學家運用比較解剖學的方法,研究各種古猿化石和人類化石,
古猿復原圖
測定它們的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從而確定人類化石的距今年代,將人類的演化歷史大致劃分為幾個階段。遺傳學家則運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現代人類、各種猿類及其他高等靈長類動物之間的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差別大小和變異速度,從而計算出其各自的起源和分化年代。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古猿轉變為人類始祖的時間在700萬年前。 從已發現的人類化石來看,人類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南方古猿階段。已發現的南方古猿生存於44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根據對化石解剖特徵的研究,區別於猿類,南方古猿最為重要的特徵是能夠兩足直立行走。
能人
(2)能人階段。前200萬-前175萬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陸續發現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90萬年前。能人在分類上歸入人科下面的人屬能人種(Homo habilis)。能人有明顯比南方古猿擴大的腦,並能以石塊為材料製造工具(石器),以後逐漸演化成直立人。 (3) 直立人階段。直立人在分類上屬於人屬直立人種(Homo erectus),簡稱直立人,俗稱猿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發現的。當時還引起了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直到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陸續發現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才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演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約為170萬年前到20餘萬年前。至今為止,直立人化石在亞洲、非洲和歐洲均有發現。 (4) 智人階段。智人(Homo sapiens)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早期智人生活在20萬年前到10餘萬年前。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約始於10萬年前。其解剖結構已與現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稱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智人
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據,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類。

⑸ 人類最早的四大發明在什麼時期

人類最早的四大發明是發生在新石器時代的時期。

⑹ 世界上最早的發明是什麼

石器!
如果你認可除了人類,動物是不會發明創造的話;
如果你認可人核心屬性是
會製造並使用工具的話;
如果你認為人類最早製造的工具石制的話;
那麼答案就只能是石器了。

⑺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二個發明

1.輪子。從抄遠古時期到現在,所有運輸離不開輪子的作用,人類運輸史上,輪子的發明讓整個世界動了起來
3.釘子。鐵釘的發明,使得物體的幾何連接變得簡單而方便,建造一間木屋也是輕而易舉。
3。指南針。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且應用甚廣。
4.印刷術。讓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得以傳播以及保留。
5.內燃機,作為眾多機器的動力心臟,是工程師們通過幾十年的研究突破,終於在19世紀後期完成了內燃機的設計和建造。讓世界進入了真正的工業化時期,讓人類的生產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6.電話機的發明,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發明之一,也是如今人們不可分割的日常工具之一。
7.電燈泡,讓全世界的夜晚變得不再黑暗。
8.青黴素
9.造紙術
10.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飛機,火車,汽車提供能源
11.電
12.貨幣

⑻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發現和發明

1、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2、計算機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3、無線電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4、青黴素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5、電視

電視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電子技術及設備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即電視接收機,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電視機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

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

⑼ 人類最早發明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是:->銅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人類最早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獨木舟人類最早的「精子
...

閱讀全文

與人類最早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