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就德國也惠澤了全世界的古代中國發明是什麼
我國古人很厲害,不僅僅搞出了令後人一直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還有墨家的各項先進機械。除此之外,我國古代在陶瓷、茶葉、哲學、航海、手工業、建築等各方面都幾乎領先歐洲上千年。但,在崖山之後,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這些曾經在國際市場上占絕對優勢的大宗商品逐步被他人所取代。
看看今天的高端陶瓷、茶葉、建築、鋼鐵、機床等等行業,有多少人會選擇進口商品?他們為什麼選進口?難道自身就沒有問題嗎?僅僅我國古人發明的「活字印刷」這一項東西,在被德國人深度發掘之後,不僅改變了整個德國,還惠澤了全球。同樣是活字印刷,德國人是怎麼做的呢?
②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中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③ 西方古代的發明有哪些
古代人類的發明主要是中國、埃及、印度已經兩河流域的居民發明的,跟西方人關系不大。那時候西方相當於現在的第三世界。
古代西方的發明主要有以下:
中國的火葯西傳後,十四世紀,歐洲人發明了發射鉛彈、鐵彈和鐵器的火炮,十五世紀出現了帶炮耳的火炮(可使火炮俯仰)。
1450年,歐洲人發明了油漆和火繩槍。
圓規和卡鉗是古羅馬人發明的。
冰鞋是北歐人發明的。
放大鏡是英國人發明的。
眼鏡是義大利人發明的。
印刷機和螺絲釘是德國人發明的。
④ 中國有哪些古代的創造發明
1.建築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2. 數學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學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機械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
5. 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的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6. 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7.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⑤ 古代發明有哪些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 建築 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 數學 元代 《四元玉鑒》 朱世傑--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 ——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⑥ 中外古代的發明有哪些
中外古代發明家姓名領域年代發明作品簡介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 建築 北宋初年 《木經》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 數學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 數學 元代 《四元玉鑒》朱世傑--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 ——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中外古代發明家姓名領域年代發明作品簡介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唐代 《大衍歷》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文學家南宋時期《統天歷》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天文學漢代赤道式儀器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天文學宋代天象儀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孔明燈,走馬燈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龍骨水車(又叫翻車)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上一頁 下一頁 中外古代發明家姓名領域年代發明作品簡介李春橋梁設計605~617趙州橋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發明家漢代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科學家宋朝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紙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活字印刷術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水力鼓風機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淬火技術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孫子算經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數學1202~1247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數學 測園海鏡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⑦ 古代的西方發明
按照中國歷史的時間劃分, 1840年以前古代,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年是現代,1949年迄今是當代 。
以前以為古代發明主要來自4大文明古國,其實不然,改變世界的50項發明,古代共有21項,其中9項來自西方。
紐扣----1235年古希臘人用原始的紐扣和套環固定束腰外衣。
眼鏡----(1451年)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顯微鏡---(1590年) 一個叫做札恰里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發明了最早的顯微鏡。
望遠鏡---(1608年) 荷蘭小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Lippershey),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發明。
電池---178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伐尼發現,用兩塊金屬觸及死青蛙的腿,蛙腿會抽動。他的朋友伏打受此啟發發明了伏打電池。
縫紉機---- 1790年,美國木工托馬斯· 賽特發首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後穿線、縫制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
火柴---1826年來自斯德哥爾摩的化學家約恩·瓦爾克第一個發現,裹有氯酸鉀和硫化銻的木棒能夠在擦過石頭表面時燃燒起來。
相機---1826年最早的一種相機是英國博學家陶爾博特發明的,但是尼埃普斯1826年製作出最早的永久性相片。
冰箱----1834年珀金斯第一個描述了裝有揮發性化學物質的管子怎樣可以冷卻食品。
⑧ 埃及古代發明有哪些
文字
古埃及文字創於前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1799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羅塞塔(Rosetta,今日稱為el-Rashid)發現了「羅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歷史學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聖書體」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國學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為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原來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這重大發現之後成為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
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從公元前2700 - 1800年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了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 - 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獅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獅身人面像
數學
古埃及人自己發明了一種數字: | =1 || =2 ||| =3 || =4 |||=5 |||=6 ||||=7 ||||=8 |||=9 古埃及的數學家、幾何學家,已經能夠計算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他們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16。
天文學和歷法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索卜烏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使用太陽歷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歷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季4個月,他們還發明了水鍾及日晷(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每天分為24小時。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如天鵝座、牧夫座、仙後座、獵戶座、天蠍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團等。另外,古埃及人還把黃道恆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歷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這與中國農歷的旬的概念類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 由於古埃及文化有顯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學觀測和記錄由祭司負責。每年夏天,當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因此古埃及人認為天狼星是掌管聖河尼羅河的神只,因此他們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認為金字塔是用來觀測天狼星而建造的。通過對天狼星准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恆星年)的長度為365.25天,與現在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古埃及人賦予太陽濃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陽的神只就有數種,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頓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頓的代表來統治埃及。
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屍體,這些屍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首先,古埃及人清除屍體的內臟,然後用特製的葯物浸制這些內臟,再把鹽和香料塗在屍首上,以吸干屍體上的水份;最後用長布條把屍體包裹起來,屍體便不會腐爛。製造木乃伊的人是古埃及的祭司,祭司除了把屍體製成木乃伊外,還需祭祀神明及為法老在墓穴、紀念碑和廟宇的牆上刻上「神碑體」。古埃及人喜歡把木乃伊放入人形的棺木內,而這個藏有木乃伊的棺木僧被埋葬在墓穴中。考古學家在現今的埃及各地發掘出很多木乃伊。這些發現有助我們認識古埃及人的面貌及文明,亦能幫助我們研究古埃及人保存屍體的方法。
紙草
古埃及人除了發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還於約公元前2600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蘆葦製成的紙。古埃及人制紙的過程非常簡單,他們首先會在尼羅河邊割下蘆葦,跟著把切成一片片的蘆葦放進水裡,然後將濕透的蘆葦片橫直重疊壓平成一塊塊,風干後便成紙。古埃及人除發現紙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蘆葦的莖來造寫字的筆和用水混合黑煙灰及膠漿來製成墨水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