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曲柄搖手那個朝代發明

曲柄搖手那個朝代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16 19:54:11

『壹』 馬蹬是什麼朝代發明

馬蹬

馬蹬是現代騎馬必備的一種工具,使用時拴於馬上,騎馬者的腳部懸掛處。馬蹬大多使用鐵製成,為的是使馬蹬更牢固,不被脫落。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蹬的民族;西歐則至8世紀時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馬蹬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雙手,騎兵始可以靠雙腳控制平衡在馬上沖、刺、劈、擊,大大提升了騎兵戰鬥力,並可能依此擊敗歐洲人。西晉時有單蹬,東晉16國時有雙蹬。
網上資料實在太少,但實際上馬蹬確實應當成為匈奴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這之前,人對於馬的操縱十分不便,一旦山路難走,雙腳很難發力。在馬蹬發明之前,騎手必須至少一手扶鞍韉,即使發箭也只能一發,很難換剪枝,只能使用單手兵刃和輕型兵刃,雙手刀、錘、斧等兵刃根本不能使用,這一時期騎兵除速度占優外,其戰鬥力是遠不如腳踏實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騎兵到達目的地後,往往下馬作戰。
。馬蹬發明之後,加上長筒靴的普及,讓騎手可以擺脫馬匹對手的限制,大大增加了雙手在騎行中的作用,可以雙手持兵器弓箭,戰鬥力大大增強,而在同時,中原地區卻沒有普及馬蹬,因此匈奴騎兵戰鬥力十分驚人,對中原地區造成巨大的威脅。
除開作戰之外,馬蹬的作用也很明顯。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危險且極容易疲勞。
相關資料:中國出土馬蹬最早的是東晉, 制式已相當完備.。孫恭恂教授認為三國時期的曹軍已經裝備了馬蹬,考慮到西晉僅延續了28年,雖然沒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國時期已經使用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但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事實,既曹軍曾一日一夜追擊敗軍500里,如果沒有馬蹬,大概騎兵們半路上就全都掉下來,也不用追趕了。別小瞧馬鐙這個小玩意兒,西方的騎兵哪個時期可都是騎在光背馬上的,稍微一撞就會掉下來,而並非像電影里描述的那樣具有做為主力使用。所以中國歷史上對馬的使用並不落後,馬蹬的使用就使騎兵控馬和戰斗能力大幅提高。

『貳』 曲柄搖手注冊商標屬於哪一類

曲柄搖手屬於商標分類第7類0742群組;
經統計,注冊曲柄搖手的商標達20件。
注冊時怎樣選擇其他小項類:
1.選擇注冊(指針式操縱輪,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2.選擇注冊(水平指示蓋(帽),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3.選擇注冊((儀器)表蓋,群組號:無)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4.選擇注冊(帶刻度盤操縱輪,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5.選擇注冊(塞子,群組號:無)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6.選擇注冊(控手,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7.選擇注冊(輻式,群組號:無)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8.選擇注冊(各式操縱手柄,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9.選擇注冊(帶刻度環的鎖把和滾花按鈕,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10.選擇注冊(進出口塞,群組號:074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5%

『叄』 哪個朝代發明了哪些東西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

畢升在北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指南車是我國古代的文化瑰寶之一,是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傑出代表。但是,從宋代以後,指南車就失傳了。而指南針迅速推廣,造成明清兩代人們普遍將指南車與指南針混為一談,形成了一場為時達數百年之久的誤傳。實際上,指南針是利用磁鐵的指極性,而指南車是利用機械裝置實現定向性的,兩者的原理和構造完全不同。

古籍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相當多,但分歧較大,直到現在,許多學者對它的看法也不一致。首先,指南車的用途是什麼?是指南(方向)用的嗎?一些學者就指出: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皇帝大駕出行時儀仗車的一種,既不用於實測方向,更不用於指導實踐。那麼,指南車是誰最早發明的?相傳為黃帝所作,也有的說是周公所作。實際上,大約是西漢問世。《西京雜記》一書中說:「司南車,駕四,中道」。以後,東漢張衡、三國馬鈞都曾造過指南車。據說,馬鈞的指南車,是上裝一木人,下連磁石,不管車子向什麼方向行駛,木人的手始終向南指著。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大可靠的。指南車到底是什麼樣子?《晉書·輿服志》上才較為明確:「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稍後的南朝時期的宋、齊也有指南車。《宋書·禮志》說:「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南齊書·祖沖之傳》也說:「沖之改造(指南車之)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

其他史籍對指南車的記載也還有不少,但是一般都只限於外形、性能、製造過程、使用情況等,還夾雜一些傳說故事。一直到宋代,對指南車才有較詳細的記述。《宋史》、《愧郯錄》對燕肅和吳德仁製造的兩種指南車的內部傳動系統,以及大小、規格、型制等,均有較為具體的記載。我們從中了解到指南車的結構和原理,大體是這樣的:車身為一轅雙輪車,車箱為重構結構,上立一木人,引臂南指。車箱內部設置有一套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機構。當車子行進中偏離正南方向,向東(左)轉彎時,東轅前端向左移動,而後端向右(向西)移動,即將右側傳動齒輪放落,使車輪的轉動能帶動木人下方的大齒輪向右轉動,恰好抵消車輛向左轉彎的影響,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當車子向西(右)轉彎時,則左側的傳動齒輪放落,使大齒輪向左轉動,以抵消車子右轉的影響。而車子向正前方行進時,車輪與齒輪系是分離的,因此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車輪轉動的影響。如此,不管車子的運動方向是東西南北,或不斷變化,車上木人的手臂總是指向南方,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

若指南車真在黃帝時被發明,那就是黃帝時期最早了.

『肆』 曲柄搖手發明於哪個時期

公元前 2 世紀

『伍』 獨輪車是誰發明的,在哪個朝代

古代獨輪車的創始者據說就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它的前身就是木牛版流馬。這種獨輪車,在北權方漢族與排子大車相比身形較小,俗稱「小車」,在西南漢族,用它行駛時「嘰咯嘰咯」響個不停,俗稱「雞公車」。江南漢族因它前頭尖,後頭兩個推把如同羊角,俗稱「羊角車」。古時候,女子結婚後回娘家時,用的就是這種獨輪車,回娘家時,丈夫推著車子,妻子坐在上面,就這樣兩人雙雙回到娘家。獨輪車在當時是一種既經濟而用得最廣的交通工具,這在交通運輸史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發明

『陸』 搖滾的手勢是誰發明的

什麼手勢???V字型還是6+1還是黃家駒的那種

我也不太清楚那種手勢 是誰發明的,只是那種手勢已被人用濫了

『柒』 編鍾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編鍾的發明者由於年代久遠和文獻、資料的不完整已不可考,但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編鍾在商朝時已出現,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

編鍾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鍾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鍾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鍾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在中國古代,編鍾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曾侯乙編鍾演奏的樂曲《楚殤》。樂曲表現了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被流放時的悲憤之情。

(7)曲柄搖手那個朝代發明擴展閱讀:

編鍾文化:

在中國古代,編鍾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曾侯乙編鍾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

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編鍾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鍾之稱。

最大的編鍾:

一九七八年發掘的舉世聞名的我國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是我國古代最龐大的樂器,它共六十四件,(計鈕鍾十九件,角鍾四十五件)。

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鍾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

最小的一件重二點四公斤,高二十點二厘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點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點四厘米。它們的總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

鍾架通長十一點八三米;高達二點七三米。氣魄宏大,場面相當壯觀。這座墓的下葬年代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餘年。

它的出土引起國內外的重視,被認為是世界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八十年代初,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佛山球墨鑄鐵研究所。

武漢工學院和哈爾濱科技大學等單位上百名科技人員通力協作,採用了激光全息攝影和掃找電鏡等現代技術手段,發現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銅、錫、鉛三種成份的最佳配方。

以獲得優美的音色;掌握了鍾體大小,鍾壁厚薄與音高的嚴格比例,鑄造出不同音高的編制系列;設計了「合瓦式」的獨特鍾形與復雜的鍾腔結構,形成了奇妙的一鍾雙音和優美的旋律。

這套編鍾都能別兩個樂音,全部音域貫穿五個半八度組,高音、低音明顯,中間三個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由於有了完備的中間音,所以能在任何一個音上靈活自如地旋宮轉調。

尤為可貴的是,鍾體和附件上,還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錯金銘文,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系。

這一重大發現,據棄了所謂「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不能旋宮轉調」的說法。為了使這套中華樂器史上珍貴的國寶發揮更大作用,科學工作者將曾侯乙編鍾進行復制。

一九八三年一月六日至九日,中國音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學會、考古學會的學者專家共八十多人,在武漢對復制的編鍾進行了鑒定。

專家通過聆聽和比較原件和復製品每個鍾的音色、音高,並交替欣賞原件的錄音和復制編演奏的《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瀏陽河》、《聖誕夜》等中爍曲。

他們認為復製品確實達到了原件的音響效果,高音區清脆,明亮,悠揚;低音區渾厚,深沉,氣勢磅礴。其中演奏出的大多數音樂與原件的差異小於正負五音分之內,為一般聽眾所難以辨別。

『捌』 曲柄搖手發明於哪個時期

戰國時期,大約公元前100年中國人發明了曲柄。
曲柄搖桿是工農業生產中廣泛採用的一內種技術。按從動桿擺角、容行程速比系數等條件設計曲柄搖桿機構,是機械設計人員經常碰到的課題,也是機械原理課程連桿機構一章中的教學內容。目前,機械原理教材以及各種題解中介紹的方法,大多為圖解法,各種問題的解法缺少聯系,未臻完善。

『玖』 毽子是哪個朝代被發明出來的

毽球俗稱「毽子」,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內拋玉燕」的描容述。中國的毽球運動歷史久源。相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有一種邊跳邊踢的舞蹈,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雛形。1913年山東濟寧喻北屯城南張村一個東漢墓中出土了23塊石畫,上繪八人在表演踢毽子,他們動作和諧舒展、瀟灑自然。

『拾』 搖手指這個動作最早是誰發明的是穆托姆博嗎

穆大叔的全名叫迪肯見·穆托姆博·穆坡倫多·穆坎巴·讓·雅克·瓦穆托姆博,雷吉-米勒稱他為迪肯見-嘰里呱啦-噼里啪啦-稀里嘩啦-滴里咕嚕-穆托姆博,因為他總是在封蓋為對方球員後,一邊搖手指一邊說:「NO、NO、NO。」

閱讀全文

與曲柄搖手那個朝代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