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毒品是誰發明的
具體如下:
1807年德國化學家澤爾蒂納在鴉片中提取出了嗎啡,在1859年奧地利化學家提取出了可卡因。隨後,在1925年,德國的幾家化學公司合並成了超級巨頭法本化學公司,這個公司實現了技術突破,可以廉價生產可卡因。
一戰過後,大家普遍厭世,於是德國的毒品大受歡迎,世界各國人都慕名前往德國吸食毒品,後來納粹上台之後,就搞起了禁毒,本來是挺好的,可是後來納粹自己又開始大量造毒了。
事情得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使用笨丙胺(也就是冰毒)說起,當時運動員吸食笨丙胺還不算犯規,而且吸食的運動員成績顯著提高,德國人覺得這是好東西啊,就是有點貴。後來德國在赫爾曼.威廉.戈林的授權下開始研究這種葯物,後來在短短一年時間化學家們從非常便宜的材料里提取出了笨丙胺,起名帕丁飛。
成本降下來了,葯物效果又這么好,人吃了之後不疲勞,還沒副作用,那得大力推廣呀。於是德國就開始在國家大力推廣帕丁飛,只是後來副作用慢慢凸顯了出來,大家才開始避而遠之。
毒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及精神葯品品種目錄》中列明了121種麻醉葯品和130種精神葯品。
根據中國禁毒網權威發布,毒品分為傳統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質(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麻醉葯品類中的大麻類、鴉片類和可卡因類。
2. 是誰發明鴉片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希望採納
3. 鴉片是如何被人發現的
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
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鴉片,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4. 鴉片最早是由( )人傳入中國的
鴉片最早是從印度等西域國家於公元七八世紀傳入中國的,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已經傳到了中國。中國人把「阿」音發了「鴉」音。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鴉片母體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
(4)鴉片的發明擴展閱讀
19世紀的清朝書籍這樣記錄鴉片吸食的痛苦:
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léi,二聲)奄奄若病夫初起。——俞蛟:《夢廠雜著》
在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台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台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獨占。由於阿片吸食者減少,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
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台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於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報紙《台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坊間多稱《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言論有:「台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
5. 鴉片最早是由那個國家傳入中國的
鴉片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歐洲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就發現了鴉片的身影,而且屬於人工雜交總之的品種。而兩河流域,早在公元前3400年,就已經大面積種植鴉片了,並且開始吸食鴉片,並且將鴉片命名為「快樂植物」。
對於鴉片的危害,國人也非常了解,雍正皇帝就頒布了《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明確禁止鴉片的銷售和使用。當時,治理鴉片問題,其實是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就是全面禁止,畢竟傷害國民的事情,不是皇家該乾的事;還有一種觀點就是不禁止鴉片,全面允許種植鴉片,並且對外銷售,不僅可以獲得銀子,還能佔領世界市場。不過,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大清國選擇了前者,所以才有了鴉片戰爭。
6. 吸毒是誰發明的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發現了野生罌粟,青銅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500年)傳入埃及,公元初傳入印度,6、7世紀傳入中國。
從很早時候開始,人們就把罌粟視為一種治療疾病的葯品,因而便有意識地進行少量的種植與生產。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才會有鴉片的出現。作為一種商品,它既有使用價值也具有經濟價值;作為一種葯品,它既有醫療使用的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積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賴、病魔的作用。
明朝末年,罌粟花仍是名貴稀有的佳花名木。明朝萬曆年間,大文學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對罌粟花大加贊賞,他寫道:「芍葯之後,罌粟花最繁華,加意灌植,妍好千態。」崇禎年間,旅遊家徐霞客在貴州省貴定白雲山下看到了一片紅得似火的罌粟花,大為驚奇,嘆為觀止。他在《徐霞客游記》中寫道:「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朵甚巨而密,豐艷不減丹葯。」
鴉片的葯用價值,宋朝以來歷代醫書多有記載,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葯。宋徽宗時中醫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指出:「罌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王磟在《百一選方》中清楚地記錄了罌粟治痢疾的處方。他把罌粟當作治療赤白泄痢的特效葯,為此專門將罌粟子、殼炒熟研末,加蜜製成葯丸,患者服食30粒後即病癒。此外,宋代中醫們還發現罌粟的其他功效,如治嘔逆、腹痛、咳嗽等疾病,並有養胃、調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罌粟子、殼也被當成了滋補品。蘇軾的詩:「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即反映了這種情況。他的兄弟蘇轍的《種葯苗》詩,更詳盡地說明了罌粟的滋補作用:「苗堪春菜,實比秋谷。研作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幽人衲僧,相對忘言。飲之一杯,失笑欣然。」
元朝時,中醫對罌粟的巨大副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建議慎用。如名醫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勤;濕熱泄瀝者,用之止澀。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然而,世人並未記住朱氏的勸告,元朝時,已有人開始服食鴉片了。
元朝人所服食的鴉片,並非中國本土所製成的,而是從征服印度等地的戰爭中掠奪而來。作為戰利品的鴉片,在當時還頗受歡迎。到了明朝時,中國人才逐漸懂得了鴉片的生產、製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當時採收生鴉片的方法,他寫道:「阿芙蓉(即鴉片)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勿損裡面硬皮,或三五處,次晨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陰干用之。」但是,這種方法,並未普及,李時珍也是道聽途說,並未看到或親自採集製造過鴉片。當時中國境內的鴉片,還大都是從海外輸入的。據《明會典》記載,東南亞之暹羅(泰國)、爪哇、榜葛賴(馬六甲)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並不時作為「貢品」葯材貢獻給明朝皇帝,如泰國即一次入貢300斤鴉片。直至成化時,鴉片進口還相當有限,因此市面上鴉片價格昂貴,竟然與黃金相等。其後,鴉片進口逐漸增加,明朝正式對鴉片徵收葯材稅。萬曆十七年(1589),鴉片首次被列入征稅貨物清單之中。萬曆四十三年(1615),明廷規定,鴉片每十斤徵收稅銀一錢七分三厘。這表明,鴉片輸入增多了,食用鴉片的人,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富紳地主已經為數不少了。
清朝初年,仍沿用明朝的方法,將鴉片視為葯材,徵收入口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規定:每進口百斤鴉片,征銀三兩。清初進口的鴉片數量每年約二百餘箱(每箱約100斤),這個進口數量表明,鴉片吸食者不是很多。但是,四十餘年後,即雍正七年(1729)以後,鴉片進口大量增加,乾隆三十二年(1767)達一千箱,嘉慶五年(1800)達四千箱,道光初年達八千餘箱,至鴉片戰爭(1840)前夕,每年進口的鴉片多達四萬余箱,約四百萬斤了。這時,鴉片已是一種吸食者甚眾的毒品了。至此,罌粟已由來自域外的美麗的花朵,演化成害人的毒品。
鴉片進口數量的激劇增長,有著眾多的原因,就鴉片本身而言,吸食方法的改進有著極大的關系。如上所述,鴉片最初是作為靈丹妙葯進入中國的,有權力享用的人很少。作為葯物,是將罌粟的子、殼炒熟,研成粉末,加上蜂蜜,製成蜜丸服用,或者用罌粟子、殼煮水服用。作為滋補品,宋朝時又將罌粟製成「魚餅」和「佛粥」食用。魚餅是將罌粟子洗凈磨乳,去渣後煮沸收聚,製成小塊,服食時以紅曲水酒蒸後取出,製成魚鱗狀的小薄塊,這種罌粟餅即為魚餅。佛粥,也是用罌粟子和竹酒煮成。這時,人們只是服用罌粟的子、殼,還沒有掌握刺取罌粟毒汁製成鴉片的技術。
元朝時,印度已經盛產鴉片,蒙古人遠征印度時,掠取了大量戰利品,鴉片就是其中的一種。一般認為,元朝時,中國人還沒有自製鴉片,明朝時才開始自製鴉片。其提取汁液、製作鴉片的技術,名醫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此時,人們提取了罌粟汁液,陰干成生鴉片,吞服。由於其毒性很大,吞服過量的生鴉片,便會中毒身亡,危險性很大。因此,服食鴉片並不普遍。
如同罌粟由海外傳入的一樣,吸食熟鴉片的方法也是由海外傳入的。據記載,在17世紀上半葉,東南亞熱帶地區的蘇門答臘人首先發明了服食熟鴉片的方法。他們將提取的鴉片漿汁煮熟,再濾掉殘渣,與煙草混和成丸,放在竹管里就火吸食,或者僅用熟鴉片製成丸子吸食。這種吸食方法很方便,又能品嘗到鴉片煙的芬芳香味,很快就流傳開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國的東南沿海的某些地區,尤其是廈門、台灣等海外貿易較發達的地區,也開始使用吸食法享用鴉片毒了。到了乾隆年間,中國已流行竹管吸食鴉片,即煙槍吸食鴉片了。
吸食法的流行,將鴉片由葯用徹底推到了毒品的行列。首先,由於吸食法方便、易於仿行,使吸食者大大增加,全國每年消費的鴉片數量逐年增加。其次,用吸食法食用鴉片,使鴉片中的毒素更易深入人體,刺激大腦,產生自我麻醉、忘卻煩惱、昏昏欲仙的感覺,加重了吸食者的成癮性,從而更加離不開鴉片了。吸食法,使沉迷於其中的癮君子充分領略了鴉片的「功用」,在煙毒的熏陶下,自覺不自覺地稱頌鴉片的「妙處」。清朝時的癮君子們即對鴉片交口稱譽,他們認為:「(鴉片)其氣芬芳,其味清甜,值悶雨沉沉,或愁懷渺渺,矮榻短檠對卧遞吹,始則精神煥發,頭目清利,繼之胸膈頓開,興致倍佳,久之骨節欲酥,雙眸倦豁,維時拂枕高,萬念俱無,但覺夢境迷離,神魂駘宕,真極樂世界也。」其實,這種感覺就是鴉片的麻醉作用,耽於這種吸食之中,很快就形成了難以戒除的成癮性,自身受到的毒害越發嚴重了。
7. 鴉片是怎樣誕生的
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葯。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葯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中國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一詞。
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
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到中國鴉片,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在日治時期後期,由於台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台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獨占。由於阿片吸食者減少,台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陳明道2003)。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台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於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報紙《台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坊間多稱《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言論有:「台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8. 鴉片是誰發明的
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9. 誰發明的毒品
毒品分好多種類,並無確切的某個人發明了毒品。
● 從毒 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 品、 半合成毒 品和 合成毒 品三大類。天然毒 品 是直接從毒 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 品,如鴉片。半合成毒 品 是由天然毒 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 毒 品 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製造,如冰 毒。
● 從毒 品 對人 中 樞 神 經的作用看,可分為抑 制 劑、 興 奮 劑和 致 幻 劑等。抑 制 劑 能抑 制 中 樞 神 經 系統,具有鎮 靜和放 松作用,如鴉 片類。興奮劑 能刺 激中 樞 神經 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如苯丙胺類。致幻劑 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
● 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葯品 和 精神葯品。麻醉葯品 是指對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葯品,如 鴉片類。精神葯品 是指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葯品,如 苯丙胺類。
●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分為 傳統毒品和 新型毒品。傳統毒品 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 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 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 冰毒、 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 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在我國主要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在歌舞娛樂場所中流行。
10. 鴉片起源
鴉片的歷史 鴉片,是罌粟的初級產品。而罌粟確實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個大家族:它有28屬,250多種;主要生長在北半球幾乎整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而這個地方幾乎是全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葯品。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Galen),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鬱症、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總之一句話:鴉片幾乎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製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一種葯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我們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鴉片。文字的記錄是貧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張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一個"粟"當蒴果解。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一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葯佳品。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台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斗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幀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台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