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關注
地球,我們居住的家園,有一個5.1億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無邊無際的大海。古往今來,環游世界和與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一直是人們難以實現的夢想。然而,今天,現代科學創造的奇跡已經輕易地實現了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那就是互聯網。
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在他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中講述了十九世紀英國人八十天環游世界的故事。八十天內環游地球是一個奇跡。八十天,多麼漫長的一天,我們可以看到通訊距離如此之長。然而,今天,與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只需要一秒鍾、八十天和一秒鍾。多麼時差啊!互聯網創造了新世紀的奇跡——它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線,形成了一個蛛網狀的網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廣闊的空間里連接著全世界的人。互聯網不僅創造了交流和溝通的奇跡,還創造了一個虛擬世界——網路世界。打開電腦,點擊寬頻連接,進入互聯網,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新世界——網路世界。在這里,無論多貴或多便宜,無論多大或多小,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各種論壇,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玩網路游戲,享受無盡的樂趣。雖然是虛擬的,但是這種虛擬給了人們靈魂的真實!
互聯網的作用不僅僅是這些,它甚至可以取代電視、報紙,成為新一代傳播信息的工具。網路新聞,成千上萬的新聞聚集在屏幕上,國內外的一切,讓你無法閱讀;看網路電視,不僅電視上有頻道,電視上還有許多頻道不可用,還有,一個頻道播放數千萬個節目,點擊即可觀看,非常方便。...互聯網,你太神奇了,在這里,
② 如何進行小學美術製作課程研究課後反思
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准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准備 美術課的准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准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准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准備之外,更要准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像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准,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准。「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准」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
③ 如何以科學的人生觀和核心價值觀引領自己的人生新生活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3)科學創造新生活美術課件擴展閱讀:
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真正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不斷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養分的同時,切實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在感悟當代中國人奮斗追求的同時,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傳承著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
只有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科學部署,統籌謀劃,在滋養中國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觸動心靈,滌盪靈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領精神、導航人生的羅盤。
④ 小學生科學幻想畫圖片怎樣畫
基本簡介
科幻簡單的解釋是,以科學為基礎的幻想。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 ,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其中最廣義的一種,認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現實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正統科幻迷所持的標准則較嚴格,主張至少要包含一個科幻因素──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或許正是科幻藝術的最佳寫照。
科幻畫是科學幻想的內容,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通過繪畫的手段,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繪畫形式。具體講就是我們在理解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科幻畫是真實反映孩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種藝術形式。 少兒科幻繪畫,是少年兒童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應用繪畫語言創造性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出的繪畫作品。少兒科幻繪畫,是真實反映孩子們童心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孩子們對周圍世界面向未來最直接,最樸素,也最深刻的一種感受的反映。
相關區別
科幻畫有別於兒童畫 我們通常講的兒童畫,往往是以年齡為界的,凡是未成年的孩子畫,統稱兒童畫。兒童畫是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觀察、體驗、記憶描繪出來的繪畫。
其中也不乏孩子們的大膽的幻想,這些畫中常有美麗的神話故事,以寄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孩子們的「到月亮上找嫦娥姐姐」之類的圖畫,他的畫只是一種傳說,不是科幻畫,又如孩子經常把月牙兒畫上小姐姐的五官,把太陽畫成老爺爺,這些都只屬於童話,不是科幻畫。
科幻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幻想,它是富有時代理念,有一定前瞻性、科學性和技術內容含量的幻想作品,它必須以科學的知識和科學規律去幻想。「今天的幻想,將會成為明天的現實。」至於實現這個幻想,需要多少天,多少年,也許會很長,也許會很短……
科幻畫有別於科普畫
「科普畫」是用繪畫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一些科學知識,圖文並茂,形象化的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工作,所以一般科普畫比較寫實,科幻畫則要求寫意。科幻畫的功能又局限於科普宣傳,而是力求充滿探索精神和想像力,去創造新事物,建設新生活、新天地。
積極意義
科幻畫是引導學生接觸科學、探索科學、熱愛科學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少年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的很好的途徑, 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體現兒童對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樹立起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同時對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想像力、創新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怎樣畫好
要畫好科幻畫,其中並不難。平時注意多讀一些科學幻想方面的書籍,
多參加科學講座和科技創新活動,把科幻畫和發明創造,科學論文、工藝設計等科技結合起來。還要注意觀察和收集身邊的新事物、新信息,對天文、地質、海洋、環境、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納米技術、遺傳工程都可以有一定的關注。對已了解的知識信息進一步去想像、構思和創作。另外,同學們可以把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不順手」「不合理」「不舒服」「不方便」的一些小事物,動一動腦,動一動手變成了「順手的」「合理的」「舒服的」「方便的」新事物,也可用繪畫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只要有大膽豐富的科學想像力和有個性的繪畫形式有機結合,就是好作品。
評判標准
評獎標准可概括為兩個性:藝術性、科學性
評獎標准可概括為兩個好:內容好、形式好
應收集並掌握相關的宇航、環保信息,在畫科幻畫之前,開闊視野,使能畫之有物,異想天開。也可以給一些提示:如,因為地球上人太多,就在海底造房子,畫張《海底家園》吧。再如把圖片、影像資料展示,也可課前去查找有關宇航、環保資料。當擁有相關材料後,才會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好的解決辦法,通過草圖表達意思,最後進行想像創作直至完成。
在技巧上適當指導。如畫得大些,構圖的飽滿,所畫形象的生動以及線條流暢、色彩等。可由想像構思——畫草圖——繪制完成三大步驟進行。可以利用已有的同齡人的好作業加以引導,也可以借鑒畫家作品,途徑是多樣的。
⑤ 創新大賽科幻畫草稿如何畫
你是說方法還是題材?我都給你吧: 是要圖片的話: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m=result&fr=&sf=1&fmq=132557454998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B%B7%B1%A3%BF%C6%BB%C3%BB%AD&s=0 是要題材的話:http://ajxx.xhe.sh.cn/cms/data/html/doc/2009-03/27/34503/ 要方法的話:少兒科普美術作品怎麼進行創作?作為美術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參加科普美術活動?我自1994年起在區少科站參加此項工作,通過參加一系列的科普美術活動(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賽)從自己的角度闡述了一些觀點與想法。
一、 少兒科普美術創作的重要性:訓練青少年用繪畫來表達科學技術是青少
年科技活動的任務之一。探索未知世界是科學活動的核心,青少年包括幼兒也不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活動,而孩子們對於科學實踐活動的創造最好表達手段之一就是:繪畫,即科普美術的創作,這里包括科幻畫的創作。
二、 科普美術創作前指導教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一,作品創思恰當,
符合年齡階層;第二,創作方向明確,鼓勵學生大膽創意;第三,要用童心來理解、看待青少年的科幻畫創作。
三、 少兒科普美術作品的三大基本要素:第一,科學性,它包括三方面的因
素。首先是真實性,包括構思創意的真實及內容的真實,即唯物性。其次是准確性,即內容的准確性,包括一系列科學原理的運用。如何引導孩子們准確的掌握所描繪對象的科學依據及原理是創作的難點。第二,創意性,首先確定一個正確的創作意圖,通過創意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次,選定恰當的題材與選題,科幻畫首先應表現人類尚未發現及近期努力實現的科學創意和發明;第三,藝術性,它包括用各種繪畫技巧與藝術造型,沒有藝術性的作品,談不上是科普美術,充其量只能算科技圖紙。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國家教育部,科技部等十個部、委、辦共同主辦的一項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的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科幻畫賽是其中主要的系列賽之一。我區少科站今年共組織全區30多所學校參與此項競賽,經過區、市、全國層層選拔,共獲得全國二等獎2名,市一等獎2名,市二等獎9名,其他等第獎若干。初次組隊,成績尚可,經驗不少,特在此談談自己對於此項競賽及相關科普美術活動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訓練青少年用繪畫來表達科學技術,是青少年科技活動的任之一。
我們生活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信息高速變幻,在物質生產中, 知識被當作思想工具;在科學生活中,獲得知識也成為了主要目的。探索未知世界是科學活動的核心,青少年包括幼兒則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探索他們的未知事物,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活動,而孩子們對於科學實踐創造的最好表達手段就是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達,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科普美術作品的創作。而作為科普美術作品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科幻畫更是成為世界各國青少年喜歡參加的一項有益的科普活動,它為少年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插上了科學想像的翅膀,對於活躍孩子們的身心,激發創作的靈感,培養創新思維,嘗試手腦並用,以及倡導科學和藝術的融合與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畫家達.芬奇,他同時就是一個科學發明家(輪胎、直升機的草圖設計)。
當然在科普美術創作的同時,作為指導教師首先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作品創作的構思一定要恰當。適用於科幻創作的內容很多,創作的技法又各異,因此無論什麼樣的創意及技法對各階段的青少年來說都要切合他們的知識水平,符合他們的已掌握的科技程度,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當然要求的程度可略高一些,以發掘他們的創造才能;第二,要相信青少年的創造力,指導教師在布置創作要求時,一定要方向明確,同時又不墨守陳規,鼓勵他們為達到既定的畫面效果,多方面、大膽地去設想,去創造,對於初稿設計的作品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中肯的分析,對於那些構思大膽,獨辟蹊徑的佳作更應當予以充分的肯定;第三,要用童心來看待青少年的科幻畫創作,對於創作初期孩子們即興完成的初稿作品,要求指導教師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出發,以純真的童心去審視作品,因為初稿的作品中往往都凝結著青少年對科學領域的初步暢想和理解,對於那些極小的成功和點滴的創意都應予肯定和進一步的啟發。
二、 科普美術作品創作的三大基本要素:
1、 科普美術作品的科學性
在科普美術作品的基本要求中,首先是作品的科學性,少兒科普美術作品也不例外。它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真實性,科普美術作品的內容無論是構思或創意都必須有一定的真實性,科普美術的生命在於真實,絕不能弄虛作假,無中生有。這里的真實性,實質就是唯物性,既同*****之類的偽科學劃清界限,從這層意義上講,科幻畫的科學性應當是真實、可行的,這說明科幻畫的幻想與假定應當基於科學的幻想和假定,同時幻想的假定與境界也必須體現出科學性,這樣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才能使觀摩者通過科學的形象和意境來揣摩未來的科技世界;第二,准確性,這里所提到的准確性既包括科普美術作品內容的准確性,也包括一系列科學原理運用的准確性,在科幻畫的創作過程中因為要涉及許多許多方面科學幻想的內容,如何引導孩子們更准確的描繪對象的科學原理是少兒科幻畫作品創作的難點之一。
在今年創新大賽科幻畫賽中,我區閔行二中陳一煒同學的參賽作品《高空閃電收集器》,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翻閱了相關的科技書籍,在運用能量轉換定律的基礎上,大膽預測未來的人類如何通過科技手段發明科技產品,將雷雨天中的閃電能量收集起來,使得時常危急人類,造成物質和生命損傷的閃電變成造福於人的資源。此幅作品在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賽中獲全國二等獎,市一等獎。
綜上所述,對於未來的預測和科學幻想,是少兒科幻畫的重要題材,而這種作品的基本依據應建立在准確的真實的科學基礎上,偽科學的和不科學的幻想會使人誤入歧途,歷史上永動機的設想便是明例。
2、 兒科普美術作品的創意性
科幻畫作為科普美術的一項重要形式,其實質就是在一定正確原理的基礎上大膽的預測和發展新的科學內容,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意的過程,那麼如何正確的指導青少年選擇作品的創意內容呢?我認為第一,要指導學生確立一個正確的創作意圖。每一個寫文章的人,都要自覺不自覺的回答問題:「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這就是作者的初步創意,因此作為指導教師必須首先樹立這么一種觀念:科幻畫是由孩子們自己創作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創意來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追求科學的真知,反之則會陷入偽科學的泥淵,在今年的參賽作品,其中的一幅作品《瓶栽人》,作品由於在創作上背離了科學原理,違背了基本的倫理道德,受到了全國評審委員會的一致批評;第二,要指導學生選定恰當的題材和主題,作為科幻畫它首先應表現人類尚未實現包括近期正在努力實現的一些科學創造和科技發明,應具有新穎性;其次應具有一種針對性,對於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通過孩子們正確的創意加以解決,這是科幻畫創作的關鍵,例如,在新的世紀,環境保護急需引起社會的重視,今天的青少年長大後都要面臨許許多多更嚴重、更能威脅到人類的環境問題,選取這方面的題材自然會增加作品的創意空間,在今年的創新大賽中,獲獎作品基本上集中在環保題材上就是一個明例,我區碧江小學陳運華同學設計的《太空垃圾收集器》,則把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原理引向了最深的、最遠的層次。當然在題材的選擇過程中還應進一步挖掘孩子們的童趣,並通過孩子們豐富的創意性的聯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出現創造性的效果。《太空垃圾收集站》據說原思路是教師所定,但小作者能主動發揮自己熱愛航天及其相關科技產品的特點,通過豐富的遐想於與大膽的創意設計出了這艘結構清晰、功能明確的太空清潔船。這幅畫同時獲得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賽全國二等獎,市一等獎。
3、少兒科普美術作品的藝術性
少兒科普美術作品是運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科學技術的內容,它包含著科普美術作品應是運用造型藝術來表現科技作品,並運用色彩、明暗、線條、構圖等技巧,通過美術手法(包括繪畫、雕塑)來表現科學技術的形象,科幻畫也一樣……,沒有藝術性的作品就談不上是科普美術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作科技圖紙。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說:「科學和藝術是同時起跑的」科普美術的藝術性就是要求我們運用藝術創作的規律去表現科學技術的美,去體現人類從事科技活動的美,這就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藝術性強的科普美術作品能給青少年以美的熏陶,美的感受,並進一步體現了科學技術的內在的美。
以上是我近八年來從事少兒科普美術創作工作以及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賽後逐步積累的一些經驗和感受,不足之處望指正。
⑥ 我正在做《科技創造未來》手抄報,有什麼好內容
從基因工程「讓人活到一千歲」的夢想,到納米技術「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諾言;從人工智慧「送你一隻可愛機器狗」的溫馨,到轉基因技術「讓老鼠長出人耳朵」的奇觀。不斷有新的科技在誕生,每一個新科技的發現都會讓人們欣喜若狂,因為,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就近期而言,中國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全基因組測序,非典現在是全球公認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是為什麼別的國家不能首先完成,而我們國家就偏偏完成了呢?很簡單,這說明了我們國家不比別人落後,不比別人差,回頭看看我們祖國的過去,從曾經一個剛剛起步的改革開放的國家到現在的擁有領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國,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多少的困難與坎坷,但是我們的祖國還是挺過來了,因為我們的祖國堅信——科技不僅改變命運,還可改變未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對社會的普遍感覺是競爭意識強了,學習勁頭足了。科普知識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愛因斯坦、霍金、比爾·蓋茨是我們心目中的明星,計算機科學、現代物理和化學動態更是無時不牽動著我們。我們已經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科技的普遍性。
雖然科技創造新生活的前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但是歸根結底是要靠我們共同的努力實現的。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肩上的擔子的確不輕,新的機遇總是伴著風險與挑戰,但是,我們不會輕易地說放棄,我們用我們的青春向前輩們發誓:決不辜負前輩們對我們的希望。
回望文明的歷程,是科技之光掃盪了人類歷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學之火點燃了人類心靈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撐了文明,科技創造著未來,而未來在我們手中。讓我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讓我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遊,讓我用我們的創造力將我們居住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查看全部4個回答
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攜手麻省理工基隆管理學院,打造科學家與企業家的深度對..
pbcsf.tsinghua.e.cn廣告
國家科技創新公司有哪些?邁科技技術...
邁科技匯聚了中國科研力量與企業需求,搭建全國對接體系...
maikeji.cn廣告
⑦ 新課改後,美術教師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教育觀念的改變
在本人的學習生涯中,教師就是將知識像流水一樣從高處流向低處傳遞給學生,其特徵就是韓愈所說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主宰者和闡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和儲存者,沒有教師對知識的輸出,學生就接受不到知識,學生根本沒有自由選擇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而在新課程實施和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再是課程的傳授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
1.合理加工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是教學內容的提示,並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由於地區、學校、班級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水平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一套統一的教材是不可能適應於所有學生的。對於這些,教師大可放開手腳,根據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刪減、加工和再創造。六年級《建築與環境》,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中外著名建築的不同風格特徵和文化歷史內涵,學會欣賞建築藝術,並用文字、寫生畫和想像建築創作設計畫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建築藝術的感受。新課程給了我很大的拓展空間,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視野也較開闊。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建築的風格特徵外,在學生的作業中,可用一節課讓學生對景寫生學校的建築,然後又拓展一節風景寫生課,教師沒有強行灌輸某種構圖方法,而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改變視覺角度,特意改變空間層次關系,變化透視關系,引導學生嘗試去沖破這種固定的構圖模式,努力去創新,學生熱情高漲,作業形式多樣,這堂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表現能力。
2.重新組合教材
現行的教材是以單元形式出現的,每個單元中又可以分為好幾個小標題,單元中的每一課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獨立的。和以往教材不同,新課程單元中的每一課內容都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所安排的課程順序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相應的調整。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產品造型設計》,第九單元《變廢品為藝術品》,運用廢舊材料的形狀和特徵進行立體創作,然後從作品中發現設計問題,尋找到產品設計的切入點,對產品進行有條理的分析,再畫出草圖,並製作出立體造型作品。教材的整合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授課的內容。
3.跨學科整合教材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也是「單一型」的,不涉及其他學科知識。面臨新課程。既強調藝術學習領域內相關課程間的整合,又強調本領域課程與人文、科學和技術等其他學習領域的整合。在《紙的利用與裝飾》單元中,僅讓學生進行平面、立體構成製作,還不能達到絕佳的效果,教師讓學生收集廢舊紙張、報紙、掛歷紙,包裝紙等製成服裝,穿在身上,體現紙的創意造型設計,在生活中的藝術應用。然後讓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或學生根據服裝特點自己配音樂進行時裝表演,這節課加入了音樂、戲劇、舞蹈、甚至化妝等,會達到很好的課堂效果。再如六年級《尋找奇妙的點》一課,我巧妙地結合語文學科,以一句詩,成語等創作一件點的作品。
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了解其他學科知識,這樣才能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
二、教學方式的改變
1.組織形式的改變
傳統教學的「教材+黑板+粉筆+范畫」的手段為主,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新課改後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人們提供了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再局限於有形的教室中,教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得到了擴展。教師可以運用電腦指導學生進行標志、海報、賀卡、封面等設計作業,還可進行電腦繪畫,就要求教師有熟練地使用各種電教設備和製作相關課件的能力把語音、圖像處理和視聽技術集成在一起。
2.教學模式的改變
教學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教師把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開啟知識的大門,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做;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講,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創造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六年級《體會線的韻律》一課,我請學生上黑板畫自己喜歡的線,並說出理由。學生爭先恐後地上來畫出各種不同韻律的線。教師再導入課題,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的內容。課堂作業寫生花卉,更是大飽眼福。引導學生人人參與,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出來。
三、評價形式的改變
傳統的美術作業評價都是教師說了算,學生總以為美術作業有好與差之分,在新課改中美術作業的評價是多樣性的,可以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等許多種。教師在評價中該注意:
1.多鼓勵
學生之間的作業差別一定比較大,因為他們自身的動手能力、理解接受能力就存在著差異,不論是好與壞,我們都應採取鼓勵的辦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老師盡可能多發現作業中的優點,給予引導、啟發,對學生好的表現應及時鼓勵和支持,這樣就容易讓學生對美術課產生興趣。
2.多形式
美術作業大概有三種形式:思考作業、繪製作業、手工作業。對於各種形式應具體對待。評價思考作業時,老師要求不要太高,因為中學生受知識面和年齡層次的影響,解答問題時能夠表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評價繪製作業時,老師應多動手在存在問題的地方做記號,或適當改一下,這樣比空洞的說教要實際得多。評價手工作業時,應多表揚做工精細有創意的作品。
⑧ 幫忙構思一下有關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幻畫或者節能減排的科幻畫。 好的加分
我又一次畫的是,最後一株綠色植物在吸收從各個地方收集過來的新鮮氧氣。背景是一棵很大的枯樹 上面掛著形形色色的垃圾袋,風沙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