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葯是誰發明出來的
麻醉,據史料記載和後世的考察,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用來手術的人,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開始時的麻醉葯品是麻沸散,經過逐漸的演變,才有了現在的各種麻醉的方式,麻醉的發明確實是非常偉大的。
到了19世紀初,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為麻醉葯發明奠定了基礎。英國化學家戴維,一次很偶然的機遇,猜想氧化亞氮有麻醉作用。
後來,威爾士的學生摩頓對老師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和研究,又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發,採用乙醚進行麻醉,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846年10月獲得成功。
麻葯的發明經過
華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他醫術高明,能妙手回春,被人們譽為「神醫」。
在那時候,華佗就能給病人做手術。但病人常因劇烈的疼痛,拳打腳踢,華佗只好把病人捆起來,可這樣還是不行,病人看見華佗手中的刀,常常嚇得大聲慘叫。看到病人們痛苦的樣子,華佗十分心疼,然而又有什麼辦法呢?
一天,幾個人抬著一個受傷的漢子來求醫。華佗一看,病人的腿摔斷了,人已昏迷。於是立即給他動手術。
因病人傷勢嚴重,華佗來不及像往常那樣捆住病人,就開始了手術。起初,華佗怕病人亂動,叫護送人使勁按住病人的四肢,可沒想到病人毫無掙扎的意思,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
華佗做過不少手術,這種現象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是怎麼回事呢?
華佗細細觀察,聞出漢子一股酒味,頓時恍然大悟:人醉了就會失去知覺,給他動手術,他竟一點兒感覺都沒有,當然也不知疼痛啊!等他醒來知道疼時,手術早做完了,這真是太妙了!如果製造這樣一種葯,手術前讓病人吃下去,病人馬上爛醉如泥,再動手術,不就可以減輕痛苦嗎?
想到這,華佗高興極了,恨不得立刻配出這種葯。後來,他搜集許多種草葯,配成各種葯方,經反復試驗,終於發明了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從此,手術室里再也聽不到哭叫聲了。
華佗發明麻醉葯比西方早16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⑵ 麻醉葯是誰發明的
麻醉葯是華佗發明的。
麻醉劑用葯物或非葯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於手術或某些疾病治療的葯劑。「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所創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
(2)麻醉手術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麻醉葯用於那些在人體的限定范圍內能暫時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斷神經傳導,即在意識未消失的狀況下使人體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覺,以便於外科手術進行的葯物。普遍應用於口腔科、眼科、婦科和一些外科小手術中,用於暫時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葯和全身麻醉葯根本區別在於:局部麻醉葯與神經膜上的鈉離子通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結合後,通過鈉離子通道的鈉離子減少從而改變神經膜電位,導致神經沖動的傳導被阻斷,最終實現麻醉效果;而全身麻醉劑則是通過影響神經膜的物理性狀,比如膜的流體性質、通透性等起到麻醉的作用。
局部麻醉葯按結構類型可分為對氨基苯甲酸酯類、醯胺類、氨基酮類、氨基醚類、氨基甲酸酯類。
⑶ 麻醉手術是誰發明的
三國時期,傳神抄醫華佗的兒襲子誤食了一種名為蔓陀羅的植物果實而不幸身亡,華佗悲痛之餘,研究了蔓陀羅果實,又在其中加入幾味中草葯,製成了服用後讓人麻醉的葯物,他給這種葯物取名為——麻沸散,它由此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麻醉葯。
⑷ 世界上第一個做麻醉手術的人是誰
華佗發明麻醉手術的神醫——華佗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安徽人。他一生在民間行醫,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體育保健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關心人民疾苦,治病救人,深受人民愛戴。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個「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描寫了關雲長一面下棋,一面讓華佗(?—208)切肉刮骨解毒。表面上看是關雲長忍痛治病,實際上是華佗在手術前用了「麻沸散」(即麻醉葯)。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手術的人,深受人民的愛戴。 所以說第一個做麻醉手術的人應該是華佗給關雲長做的。
⑸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術是誰發明的
據文獻記載,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術就是我國神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
早在公元2世紀,華佗就應用中葯「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進行全身麻醉剖腹手術,使中國醫學在麻醉學和腹腔手術方面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後來無人繼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科醫生施行手術是在沒有麻醉情況下進行的,病人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當時為了能使病人忍受手術的疼痛,一般在手術前先在病人嘴裡塞上一團布,讓病人在難以忍受的痛若中,用咬碎布團來分散或減輕手術時的疼痛。也有的採用放血、壓迫頸部血管,造成腦部缺血昏迷等辦法進行手術。這不僅使病人對手術產生恐懼,還常常在慘痛中死去,就是醫生也感到可怕。疼痛直接阻礙了外科手術的發展。
19世紀初,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為麻醉葯的發明奠定了基礎。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次走進一間充滿氧化亞氮的房間,他的牙痛突然消失。氧化亞氮這種作用引起了美國牙科醫生威爾士的興趣,猜想氧化亞氮有麻醉作用。經過幾次試驗後,他在波士頓一家醫院里作了有關氧化亞氮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的表演,可惜因麻醉不足而失敗,威爾士被當作騙子趕出醫院。後來,威爾士的學生摩頓對老師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和研究,又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示,採用乙醚進行麻醉,經過反復實驗,終於在1846年10月獲得成功。它的成功為外科手術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
⑹ 麻醉葯是誰發明的
這個問題比較范范,三國時期的華佗發明 麻沸散,是最早單位麻葯。而現代醫學上使用的麻醉,本身是一門學科,不存在發明一說。
⑺ 麻醉劑是誰發明的呀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他曾經成功地做過腹腔腫瘤切除術,腸、骨部分切除吻合術等。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笑氣」等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可惜「麻沸散」後來失傳了。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天,他牙疼得厲害,當他走進一間充有「一氧化二氮」氣體房間時,牙齒忽然不感覺疼了。好奇心使戴維做了很多次試驗,從而證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為戴聞到這種氣體時感到很爽快,於是稱它為「笑氣」。由於戴維不懂醫學,沒有把這個發現公布於世。
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頓在研究了笑氣對人體的催眠作用後,帶著笑氣到各地演講,作催眠示範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場觀看錶演的一名牙科醫生威爾士的重視,激發了他對笑氣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設想。經幾次試驗後,1845年1月,威爾士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公開表演在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手術。由於麻醉不足,表演失敗。但是,了解他全部過程的青年助手威廉摩頓卻仍對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摩頓研究發現,一氧化二氮雖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較小,他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乙醚來進行麻醉。1846年10月,他成功地進行了近代世界上第一例麻醉下的手術。
1842年,北愛爾蘭丁堡大學的婦科學者辛普森首次嘗試使用氯仿作為麻醉劑為病人進行手術取得了成功。1880年,威廉.梅斯文改進了辛普森的麻醉方法,他使用導管使氯仿氣體直接輸入病人的氣管。這一方法被今天的乙醚、氯仿全身麻醉術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