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毒是誰發明的
怕中毒 或者被木馬入侵的話 下載個騰訊電腦管家把
管家擁有有16層防護 殺毒采專用的是「4+1」芯引擎屬
「4+1」芯引擎:「4」指的是騰訊電腦的雲查殺、金山毒霸、小紅傘以及趨勢科技的四種病毒檢測查殺技術,「1」指的是此次新推出的因木馬損害而造成系統文件崩潰從而實現自主修復功能。
.16層防護:一共分為三大部分,上網安全保護、應用入口保護以及系統底層保護。每個部分中都包含了更詳細的保護項目,並且可以分別進行開、關控制。
2. 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是什麼是誰發明的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回件值得慶賀的事)。一答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3. 最早發明病毒的人是哪位
您好:來
公認的第一個源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C-Brain)病毒,編寫該病毒的是一對巴基斯坦的兄弟,兩兄弟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以出售自己編制的電腦軟體為生。當時,由於當地D版軟體猖獗,為了防止軟體被任意非法拷貝,也為了追蹤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們的軟體,於是在1986年年初,他們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
本回答如有不清楚或其他疑問,請繼續追問。。
如果你還有其它電腦問題,歡迎你在電腦管家企業平台提出,我們將盡力為你解答。?
4. 病毒誰發明的
起先是許多編程頂尖人士聚在一起編出來的,原來沒有什麼用處,現在的病毒都是第一個變異的~~~~~~
5. 世界第一個病毒是誰發明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貝爾實驗室里,三個年輕的程序員編寫了一個名為「磁芯大戰」的游戲,游戲中通過復制自身來擺脫對方的控制,這就是所謂「病毒」的第一個雛形。
20世紀70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計算機程序,並第一次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1982年,elk cloner病毒出現在蘋果電腦中,這個由rich skrenta編寫的惡作劇程序,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電腦病毒。當elk cloner發作時,電腦屏幕上會現出一段韻文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它會佔領你所有的磁碟)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潛入你的晶元) yes it』s cloner! (是的,它就是克隆病毒!) it will stick to you like glue(它會像膠水一樣粘著你) it will modify ram too(也會修改你的內存) send in the cloner! (傳播這個克隆病毒!)
1983年11月,在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計算機專家首次將病毒程序在vax/750計算機上進行了實驗,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病毒就這樣出生在實驗室中。
20世紀80年代後期,巴基斯坦有兩個編軟體為生的兄弟,他們為了打擊那些盜版軟體的使用者,設計出了一個名為「巴基斯坦智囊」的病毒,該病毒只傳染軟盤引導。這就是最早在世界上流行的一個真正的病毒。
1998年11月2日美國發生了「蠕蟲計算機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蠕蟲計算機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並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台聯網的計算機停止運行,並造成巨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美國6000多台計算機被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Inter net不能正常運行。這一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入侵計算機網路的事件,迫使美國政府立即作出反應,國防部成立了計算機應急行動小組。此次事件中遭受攻擊的包括5個計算機中心和擁有政府合同的25萬台計算機。這次計算機病毒事件,計算機系統直接經濟損失達9600萬美元。
這個計算機病毒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Internet傳播的計算機病毒。它的設計者羅伯特-莫里斯正是利用系統存在的弱點編寫了入侵Arpanet網的最大的電子入侵者,從而獲准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設計,並獲得哈佛大學Aiken中心超級用戶的特權。他也因此被判3年緩刑,罰款1萬美元,還被命令進行400小時的新區服務,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製造計算機病毒受到法律懲罰的人,從而揭開了世界上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計算機病毒問題的新一頁。
6. 病毒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1982年,Elk Cloner病毒出現在蘋果電腦中,這個由Rich Skrenta編寫的惡作劇程序,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電腦病毒。當Elk Cloner發作時,電腦屏幕上會現出一段韻文: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它會佔領你所有的磁碟)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潛入你的晶元)
Yes it's Cloner! (是的,它就是克隆病毒!)
It will stick to you like glue(它會像膠水一樣粘著你)
It will modify ram too(也會修改你的內存)
Send in the Cloner! (傳播這個克隆病毒!)
2.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貝爾實驗室里,三個年輕的程序員編寫了一個名為「磁芯大戰」的游戲,游戲中通過復制自身來擺脫對方的控制,這就是所謂「病毒」的第一個雛形。
20世紀70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一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計算機程序,並第一次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1982年,elk cloner病毒出現在蘋果電腦中,這個由rich skrenta編寫的惡作劇程序,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電腦病毒。當elk cloner發作時,電腦屏幕上會現出一段韻文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它會佔領你所有的磁碟)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潛入你的晶元) yes it』s cloner! (是的,它就是克隆病毒!) it will stick to you like glue(它會像膠水一樣粘著你) it will modify ram too(也會修改你的內存) send in the cloner! (傳播這個克隆病毒!)
1983年11月,在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計算機專家首次將病毒程序在vax/750計算機上進行了實驗,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病毒就這樣出生在實驗室中。
20世紀80年代後期,巴基斯坦有兩個編軟體為生的兄弟,他們為了打擊那些盜版軟體的使用者,設計出了一個名為「巴基斯坦智囊」的病毒,該病毒只傳染軟盤引導。這就是最早在世界上流行的一個真正的病毒。
1998年11月2日美國發生了「蠕蟲計算機病毒」事件,給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罩上了一層陰影。蠕蟲計算機病毒是由美國CORNELL大學研究生莫里斯編寫。雖然並無惡意,但在當時,「蠕蟲」在Internet上大肆傳染,使得數千台聯網的計算機停止運行,並造成巨額損失,成為一時的輿論焦點。美國 6000多台計算機被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Inter net不能正常運行。這一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入侵計算機網路的事件,迫使美國政府立即作出反應,國防部成立了計算機應急行動小組。此次事件中遭受攻擊的包括 5個計算機中心和擁有政府合同的25萬台計算機。這次計算機病毒事件,計算機系統直接經濟損失達9600萬美元。
這個計算機病毒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Internet傳播的計算機病毒。它的設計者羅伯特-莫里斯正是利用系統存在的弱點編寫了入侵Arpanet網的最大的電子入侵者,從而獲准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設計,並獲得哈佛大學Aiken中心超級用戶的特權。他也因此被判3年緩刑,罰款1萬美元,還被命令進行 400小時的新區服務,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製造計算機病毒受到法律懲罰的人,從而揭開了世界上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計算機病毒問題的新一頁
7. 病毒最先是誰發明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木馬 又叫特洛伊木馬 古希臘傳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訪問希臘,誘走了王後海倫,希臘人因此遠征特洛伊。圍攻9年後,到第10年,希臘將領奧德修斯獻了一計,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馬腹內,放在城外後,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為敵兵已退,就把木馬作為戰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間,埋伏在木馬中的勇士跳出來,打開了城門,希臘將士一擁而入攻下了城池。後來,人們在寫文章時就常用「特洛伊木馬」這一典故,用來比喻在敵方營壘里埋下伏兵里應外合的活動 特洛伊木馬沒有復制能力,它的特點是偽裝成一個實用工具或者一個可愛的游戲,這會誘使用戶將其安裝在PC或者伺服器上。 「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簡稱「木馬」,據說這個名稱來源於希臘神話《木馬屠城記》。古希臘有大軍圍攻特洛伊城,久久無法攻下。於是有人獻計製造一隻高二丈的大木馬,假裝作戰馬神,讓士兵藏匿於巨大的木馬中,大部隊假裝撤退而將木馬擯棄於特洛伊城下。城中得知解圍的消息後,遂將「木馬」作為奇異的戰利品拖入城內,全城飲酒狂歡。到午夜時分,全城軍民盡入夢鄉,匿於木馬中的將士開秘門游繩而下,開啟城門及四處縱火,城外伏兵湧入,部隊里應外合,焚屠特洛伊城。後世稱這只大木馬為「特洛伊木馬」。如今黑客程序借用其名,有「一經潛入,後患無窮」之意。 完整的木馬程序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伺服器程序,一個是控制器程序。「中了木馬」就是指安裝了木馬的伺服器程序,若你的電腦被安裝了伺服器程序,則擁有控制器程序的人就可以通過網路控制你的電腦、為所欲為,這時你電腦上的各種文件、程序,以及在你電腦上使用的帳號、密碼就無安全可言了。 木馬程序不能算是一種病毒,但越來越多的新版的殺毒軟體,已開始可以查殺一些木馬了,所以也有不少人稱木馬程序為黑客病毒。 詳解木馬原理 介紹特洛伊木馬程序的原理、特徵以及中了木馬後系統出現的情況…… QUOTE: 特洛伊木馬是如何啟動的 作為一個優秀的木馬,自啟動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保證木馬不會因為你的一次關機操作而徹底失去作用。正因為該項技術如此重要,所以,很多編程人員都在不停地研究和探索新的自啟動技術,並且時常有新的發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把木馬加入到用戶經常執行的程序 (例如explorer.exe)中,用戶執行該程序時,則木馬自動發生作用。當然,更加普遍的方法是通過修改Windows系統文件和注冊表達到目的,現經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Win.ini中啟動 在Win.ini的[windows]欄位中有啟動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況下 "="後面是空白的,如果有後跟程序,比方說是這個樣子: run=c:\windows\file.exe load=c:\windows\file.exe 要小心了,這個file.exe很可能是木馬哦。 2.在System.ini中啟動 System.ini位於Windows的安裝目錄下,其[boot]欄位的shell=Explorer.exe是木馬喜歡的隱藏載入之所,木馬通常的做法是將該何變為這樣:shell=Explorer.exefile.exe。注意這里的file.exe就是木馬服務端程序! 另外,在System.中的[386Enh]欄位,要注意檢查在此段內的"driver=路徑\程序名"這里也有可能被木馬所利用。再有,在System.ini中的[mic]、[drivers]、[drivers32]這3個欄位,這些段也是起到載入驅動程序的作用,但也是增添木馬程序的好場所,現在你該知道也要注意這里嘍。 3.利用注冊表載入運行 如下所示注冊表位置都是木馬喜好的藏身載入之所,趕快檢查一下,有什麼程序在其下。 4.在Autoexec.bat和Config.sys中載入運行 請大家注意,在C盤根目錄下的這兩個文件也可以啟動木馬。但這種載入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戶與服務端建立連接後,將己添加木馬啟動命令的同名文件上傳到服務端覆蓋這兩個文件才行,而且採用這種方式不是很隱蔽。容易被發現,所以在Autoexec.bat和Confings中載入木馬程序的並不多見,但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 5.在Winstart.bat中啟動 Winstart.bat是一個特殊性絲毫不亞於Autoexec.bat的批處理文件,也是一個能自動被Windows載入運行的文件。它多數情況下為應用程序及Windows自動生成,在執行了Windows自動生成,在執行了Win.com並加截了多數驅動程序之後 開始執行 (這一點可通過啟動時按F8鍵再選擇逐步跟蹤啟動過程的啟動方式可得知)。由於Autoexec.bat的功能可以由Witart.bat代替完成,因此木馬完全可以像在Autoexec.bat中那樣被載入運行,危險由此而來。 6.啟動組 木馬們如果隱藏在啟動組雖然不是十分隱蔽,但這里的確是自動載入運行的好場所,因此還是有木馬喜歡在這里駐留的。啟動組對應的文件夾為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在注冊表中的位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 Folders Startup="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要注意經常檢查啟動組哦!
採納哦
8. 冰毒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
冰毒最早是由日本發明的。
冰毒成分復雜,來源眾多,各國各地區,甚至不同時期都有各自的名稱。如在此系列毒品出現的早期,曾根據它的直接興奮作用和主要成分稱它為興奮劑或苯胺類興奮劑,日本人將其稱之為「覺醒劑」。民國時期中國按其音譯稱之為安非他明(也有譯為安非它明或安非他命)。
隨著該系列葯物純度的提高和該葯品確實在少量使用時具有短暫的興奮、抗疲勞作用,港台地區稱其為「大力丸」,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也曾短時間使用這個稱呼。冰毒成品出現後,毒販們根據其外觀稱其為「Ice」,直譯為「冰」,外界則通稱為冰毒。
(8)病毒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早期制備一般用麻黃素還原法,現今多採用全化學合成法,制備工藝較為簡單,有「廚房毒品」之稱。
作為正式毒品的冰毒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90年代進入中國。被認為是新型毒品的代表,現今對其成癮機制等的認知相對缺乏,治療手段也極為有限。但其危害程度並不亞於傳統毒品,聯合國禁毒署的統計數字表明冰毒類毒品吸食者人數已經列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