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珠算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

珠算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0-14 07:49:00

Ⅰ 珠算最早起源於什麼時期:(

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顆﹐每珠當一。可見當時「珠算」與現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葯店櫃台上放者一把算盤,明朝時逐步傳入日本,朝鮮,泰國的地.元代劉因(1248~1293)《靜修先生文集》中有題為《算盤》的五言絕句。元代畫家王振鵬《乾坤一擔圖》(1310)中有一算盤圖。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1366)卷二十九「井珠」條中有「算盤珠」比喻。元曲中也提到「算盤」﹐由這些實例﹐可知宋代已應用珠算。
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在商業發展需要條件下﹐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逐漸取代了籌算。現存最早載有算盤圖的書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閩建(福建建甌縣)徐心魯訂正的《盤珠演算法》(1573)。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則是明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目前,國務院以將「算盤」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珠算四則運算皆用一套口訣指導撥珠完成。加減法﹐明代稱「上法」和「退法」﹐其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訣﹐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應用。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卷十八中介紹「增成法」時說:「唯增成一法稍異﹐其術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後來變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後來變為「八一下加二」等口訣。可見「增成法」就是「歸除法」的前身。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中﹐敘述了「九歸」﹐他在當時流傳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訣三十二句﹐與現今口訣接近。元代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卷上)載有九歸口訣三十六句﹐和現今通行的口訣大致相同。14世紀中丁巨撰演算法八卷(1355)﹐內有「撞歸口訣」。總之﹐歸除口訣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了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了下來。
中國珠算﹐從明代以來﹐極為盛行﹐先後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近年在美洲也漸流行。由於算盤不但是一種極簡便的計算工具﹐而且具有獨特的教育職能﹐所以到現在仍盛行不衰。

Ⅱ 算盤的發明時間大約是在哪個時期

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

算盤,又作祘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徐岳(?~220)字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東萊(今萊州市)人。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漢獻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Ⅲ 珠算出現在哪個朝代

萌於商周。珠算珠做計數元件用定式排列用表示數字根據五升十進制原理進行計算我至遲3000前商代已完備10進制記數系統目前發現早用計算圓珠便西周期陶丸珠算萌芽遠溯至3000前商周期
始於秦漢。早現珠算詞東漢徐岳所著《數術記遺》書共記載我漢代前十四種算及算具即積算、太、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籌、知、數、、龜算、珠算、計算其珠算記載原文:珠算:控帶四經緯三才種珠算稱游泳算板與現所使用算盤所同其計算原理已五升十進制所視現代算盤前身 三、於唐宋現今所使用種算盤何始現呢根據現史料推斷至遲宋代已現現所使用種算盤

Ⅳ 珠算是什麼朝代發明的,肯定是先有十進制,再有珠算,十進制又是什麼年代產生的

一、萌於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計數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數字,然後根據五升十進制原理進行計算。我國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備的10進制記數系統。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用來計算的圓珠便是西周時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遠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
二、始於秦漢。最早出現「珠算」一詞的,是東漢徐岳所著《數術記遺》。書中一共記載了我國漢代以前的十四種演算法及算具,即積算、太一、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籌、了知、成數、把頭、龜算、珠算、計算。其是對「珠算」方法的記載原文為:「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種「珠算」被稱為「游泳算板」,它與現在所使用的算盤有所不同,但其計算原理已是五升十進制,所以可視為現代算盤的前身。 三、成於唐宋。現今所使用的這種算盤何時開始出現呢?根據現有史料推斷,至遲在宋代已出現現在所使用的這種算盤。

Ⅳ 算盤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於近日不同 。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 算盤
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Ⅵ 珠算起源那個朝代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顆﹐每珠當一。可見當時「珠算」與現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Ⅶ 中國最早的珠算是誰發明的

徐岳早在(15 )世紀,(徐岳)就發明了算盤。

算盤是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在加減乘除的運算里,熟練掌握算盤的人比起現代化的電子計算器速度差不多,加減的運算使用算盤還比電子計算器快。 關於算盤的發明,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在《古算衍略》中說珠盤之法,始於明初郭伯玉。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七《算盤》條,據陶南村《輟耕錄》有走盤珠、算盤珠之喻,證明元代已經有算盤。宋代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裡面一家葯店的櫃台上放著算盤,可見宋代社會上算盤已經普遍使用。我國珠算的發明很早,東漢數學家徐岳在《數術紀遺》里就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說:「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已有算盤,只是製作的形狀與今天的算盤有些不同,但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以下各珠當一,這種結構還是同現在的算盤一樣。明朝程大位《演算法統宗》是專講珠算的書,卷末載有《盤珠集》、《走盤集》,說是元豐(1078-1085)、紹興(1131-1162)、淳熙(1174-1189)以來的刻本,這些都是北宋南宋時的珠算書,可見北宋時珠算已有專書。以上這些說法,是根據清朝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三十二《書程大位(演算法統宗)後》之說。英國李約瑟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數學》關於「珠算盤」一節也採取了凌廷堪的說法。 現在看來,我國珠算的發明很早,也不始於徐岳。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的天目先生,天目先生為他講了十四種古演算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珠算的發明最晚也在東漢時代。我國古代用籌算,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發明了比籌算更方便的珠算,這是勞動人民的創造和進步。漢以後,對算盤和計算方法又不斷有所改進和發展,現在的算盤和計算方法在宋朝時代已經有了。

Ⅷ 算盤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算盤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珠算盤也是漢族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目錄

釋義
簡介
外型結構
種類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起源之迷
算盤的傳說
加法口訣表
減法口訣表
乘法九九口訣
珠算除法
珠算乘方和開方
珠算常用術語釋義
簡介
外型結構
種類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起源之迷
算盤的傳說
加法口訣表
減法口訣表乘法九九口訣珠算除法珠算乘方和開方珠算常用術語展開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 算盤
算盤 拼音:suànpán 基本解釋 1. [abacus]∶中國使用的一種計算用具,一木框中嵌有細桿,桿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桿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她們那快樂的心裡便時時閃過了這樣的算盤:夾衣和夏衣都在當鋪里,這可先得贖出來;過端陽節也許可以吃一條黃魚。——《春蠶》 2. [thinking]∶比喻計劃,打算 如意算盤 詳細解釋 1. 一種計算數目的工具。其形長方,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演算法。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算盤》:「古人布算以籌,今用算盤,以木為珠,不知何人所造,亦未審起於何代。案 陶南村 《輟耕錄》有走盤珠、算盤珠之喻,則 元 代已有之矣。」 2. 比喻計劃。 《紅樓夢》第五三回:「我心裡卻有個算盤,還不至此田地。」《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所以 周老爺 打了這個算盤,認定主意一直叫他。」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六章:「 趙雄 所以願意這樣做,是有他自己的算盤的。」
編輯本段簡介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是世 算盤
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算盤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梁和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 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演算法則。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用時,可依口訣,上下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珠算計算簡便迅捷,在計算器及電腦普及前,為我國商店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限制,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盤。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編輯本段外型結構
算盤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 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5檔。檔中橫以梁,樑上1珠,這珠為5;梁下4珠,每珠為1。
編輯本段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 算盤
類。 ①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 ②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運算元」)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運算元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現在的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 ③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著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編輯本段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關於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於近日不同 。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 算盤
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15世紀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演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說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演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用又簡單方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 ,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 算盤
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 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Ⅸ 算盤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演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其根據是,元代的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中,曾引用當時的諺語形容奴僕:「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日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這說明當時的算盤在民間已經很普及。而宋末元初時期的劉因在《靜穆先生文集》一書中也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有力證明。此外,在《元曲選》「龐居土誤放來生債」一節中也曾提到「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到明朝時,永樂年間編纂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算盤式:一尺二寸長,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線上二子,一寸一分;線下五子,三寸一分。長短大小,看子而做。」此外還出現了徐心魯的《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的《直指演算法統宗》、柯尚遷的《數學通軌》、朱載堉的《算學新說》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地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其依據是,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而且1921年,在我國河北巨鹿縣曾經出土了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雖然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的算珠毫無二致。

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況且那位寫《算盤》詩的劉因也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人,他的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

但如果據此認為算盤起源於宋代,其中似乎還有疑問。因為從形制上來看,宋代的算盤已經較為成熟,絲毫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代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因此將使用了2000年的籌算演變為珠算,算盤在唐代被發明是極有可能的。

算盤_網路

Ⅹ 珠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珠算如何出現,算盤究竟由何人發明,無從考證,但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關算盤的起源問題主要有三種說法:

1、東漢、南北朝說。清代數學家梅啟照認為算盤起源於東漢、南北朝時期,依據在於東漢數學家徐岳《數術記遺》中記載了十四種演算法,其中第十三種既珠算,後來北朝數學家甄鸞對珠算做出了詳細的註解。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珠算只是一種簡單的加減演算法,與我們後來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2、元明說。清代學者錢大昕認為算盤起源於元朝中葉,在明朝時期使用已經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已經有關於使用算盤場景的記載,明朝的很多書籍中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可見在這個時期算盤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了。不過算盤是否是出現於這個時期,部有些學者認為有待商榷。

3、唐宋說。隨著對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認為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依據一,在於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之中,在一家商鋪的櫃台上就已經出現了算盤,宋元的很多書籍之中的記載的算盤使用已經非常純熟。大唐盛世,經濟已經非常發達,算盤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但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桿,桿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桿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10)珠算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擴展閱讀:

算盤的使用方法:最常見的算盤有分布在不同欄中的兩排珠子。在每一欄的上面一排,每排是一個珠子,而下面一排每排都會有四個珠子。開始計算時,所有的珠子都必須歸位到下面那一排。上面一排的珠子代表數字5,下面一排的每個珠子代表數字1。

作為一種現代計算工具,每一欄珠子代表一個數位的值。因此,從右數第一欄應該是個位 (1-9),第二欄是十位(10-99),第三欄是百位(100-999)等等。

根據計算,可以指定需要記錄的小數的位置。比如若要表示123456.7,7應該在第一欄,6在第二欄,5在第三欄,以此類推。當做這些計算時,只需要記住小數的位置在哪裡,用鉛筆在算盤上面標出來,或者如果能幫記憶的話,挑一排空出來也是可以的。

閱讀全文

與珠算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