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節是哪天

創造節是哪天

發布時間:2021-10-13 20:52:56

❶ 如果讓你創造一個節日,你會創造什麼節日,人們在那一天干什麼

地球節,人們在那抄一天不做任何傷害地球的事,因為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到處都是地震、海嘯、核泄漏的問題,這是地球對人類的報復,也因該說是人類把自己慢慢推向滅絕。所以我想建議創造一個地球節。請定在每年的10月10日,10月:其中1代表我們有一個地球,0象徵地球,10日:1代表我們每一個人,0代表擁抱地球,因為0像我們伸出雙手擁抱著地球。

❷ 作文 創造一個節日

發明創造節
提到發明創造,你一定會想到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專迪生,他的一生發明屬了電燈、留聲機、電影、蓄電池等,共2000多種科學發明。所以,我想把2月11日(愛迪生的生日)設為發明創造節。
2月11日那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發明大賽館,位於科技館200樓的發明大廳,一年一度的發明創造節就在這里舉行。館內早已是人頭攢動,參加比賽的產品也是琳琅滿目,真看得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當然,我也帶來了我的參賽作品:汽車隱形保護裝置。這個裝置是由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稀有金屬製作而成的,這種金屬是無色透明的,非常有彈性,它被安裝在汽車的表面,能抗1000000度的高溫和零下273度的低溫,就算發生冰河世紀或是遇到火山爆發也是沒有事的,甚至是被核武器打到也能安然無恙。不一會,我的作品前就被圍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就連評委也都圍了過來,看到這種情形,我真是得意極了。
正當我得意之際,突然有人在拽我,並且還在大聲地喊我「趙翰霆,趙翰霆,起床了,都幾點了,還在睡」,我猛地驚醒了,原來是做了一場夢。
唉,我真希望有這樣的節日呀,這樣我們人類就不用害怕任何災難了

❸ 如果可以在中國創造一個節日,你想創造什麼節

玩耍節,老師沒布置作業還放假6個月,那就是玩電腦或者去旅行。

❹ 創造節日

水果節

活動 種水果 摘水果 曬水果 弄水果汁 制果酒
最好每年設定一個水果為主角
永恆的主題是 健康 快樂
格調 熱情 自然

食物 當然是水果拉
可以最普通的生吃 還可做沙律
甚至煮著吃 弄拼盤什麼的

當然 比較適合在夏天吧
就7.20吧 呵呵

❺ 一年中是中國創造出來的節日都有哪些

有兩個網址,你去看看回,謝謝答.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

❻ 哪些節日是美國創造的

7月4日,美國獨立日肯定是美國創造的

❼ 自己創造一個節日

你好,自己可以創造的節日,一般來說有自己的結婚紀念日,參加工作的日子,大學畢業的日子,等等。

❽ 農民節為哪一天

江蘇常熟11月1日隆重舉辦了農民節。

中國台灣省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設立9月8日為「農民節」。

蘇魯豫皖邊區第一屆農民節於2008年12月29日在蘇魯皖交界處和豫魯皖交界處的兩個三省庄同時隆重舉辦,這是全國第一個以12月29日為舉辦日的農民節,蘇魯皖交界處和豫魯皖交界處的兩個三省庄成為12月29日農民節的發源地。

2016年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東街村黨支部書記宋福如說,他在2012年、2014年分別提交過建議設立農民節的提案,此次提案的提交,已經是就農民節問題所提交的第三份提案。

2014年,農業部就設立農民節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974號建議)做了相應答復。回復稱,該建議對於營造尊重農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推動全社會關心關注「三農」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8)創造節是哪天擴展閱讀:

中國台灣省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在台灣,立春前後是島內一期稻最佳的插秧時刻,秧苗場便會非常忙碌,這就意味著春暖花開的季節即將來臨。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設立9月8日為「農民節」。「農民節」的設立,可以更好地在全社會創造出尊重農民、關愛農民、關注「三農」的良好氛圍,促使全社會都來關心「三農」,做農民的好兄弟,做農村的好親戚,做農業的好幫手,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可以促使各有關部門時時不忘「三農」、關心「三農」,掌握農情,體察民生。可進一步激發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從而讓農民生活得更幸福、更舒心、更殷實。

❾ 創造一個節日,為什麼創造

地球節,人們在那一天不做任何傷害地球的事,因為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到處都是地震、海嘯、核泄漏的問題,這是地球對人類的報復,也因該說是人類把自己慢慢推向滅絕。所以我想建議創造一個地球節。

❿ 急求。。創造一個節日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麼這么叫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歷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後有婦女於此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准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農歷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據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里,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於在這一天烘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陰歷九月初九。我國古代以九為陽,九月九日正是陰月陽日,故名「重陽」。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影,聽到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裡人縫制小代,內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藉以避難。桓景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裡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做茱萸代、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唐代詩人王維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記載了當時的風俗習慣。由於該詩感情真摯,至今膾炙人口。)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歷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交替];「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除」乃除舊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除夕」在古時還有許多別稱,如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等。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是農歷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年:
(人人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很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凶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再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哇,找了好多資料才找出這些傳統節日,自己邊打字邊了解古代節日,原來都是這樣由來的呀。

閱讀全文

與創造節是哪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