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太奇這一名詞的創造者是
創造來者,我不知道,真對不起自 ,我只知道這些。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
望採納,O(∩_∩)O謝謝
Ⅱ 百度百科兩個詞條合並了,那個詞條創造者是誰
跳轉後的頁面顯示的是標准詞的創建者。
例如:
標准詞:網路蝌蚪團http://ke..com/view/881001.htm
創建者:了了嗎
來源詞:蝌蚪團http://ke..com/view/882609.htm?reforce=%B0%D9%BF%C6%F2%F2%F2%BD%CD%C5&hold
創建者:eastonline
跳轉後的頁面:http://ke..com/view/882609.htm
創建者:了了嗎
Ⅲ 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的創造者是誰
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的創造者是倉頡。
Ⅳ 新體詩歌——"楚辭"的創造者是誰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並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並且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Ⅳ 中國漢字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文字的創作人是倉頡。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回記載倉頡是黃帝答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Ⅵ 首先創造出輿論這個詞的學者是誰
有些詞在古代漢語中原本只有兩個分開的字或已有的詞,在漢唐兩代被日本從中原借入吳音、唐音用借詞的手段組成了新的片語用來記錄日文某一意義的語音,而在近代中國五四時期中國學習日本新思想,又從日本語言里借回漢文以表達新現象。比如「思想 具體哲學社會……」等。實質上這屬於語言里不成系統的借詞現象非要說是誰第一個使用的,還很難弄清楚
輿論這個詞的意義和形式在古代漢語里早已存在 輿論的 輿 指車 顧名思義就是 車邊路人的議論 但這個詞使用不廣,直到五四時期現代民主科學意識的萌發,從日文里流傳到中國的 輿論 一詞為當時的知識分子所接納(古語本來就有,只是通過借回的形式使其煥發生機)
Ⅶ 創造者都有什麼英語單詞。
「創造者」 的英文有以下幾種:
inventor 發明出新東西的人
creater 第一個製作出特殊事物的人
author 創作作品的人
coiner 詞語最早的創造人
Ⅷ 一個詞語:和先驅、創始者的意思差不多
濫觴
Ⅸ 「「對聯」一詞源於何時何人
從網上看到陳樹德教授一篇文章《「對聯」說》,文中提到:「2008年10月,筆者在運城參加喬應甲楹聯學術研討會期間,也曾發現,明代的對聯大師喬閣老,在八卷本的《半九亭集》中集錄的對聯多達四五千副,但他在撰寫對聯時,只說『對』,不說『對聯』。針對這個問題,我曾請教劉太品先生,太品先生說,在明代,應該還沒有『對聯』這個術語。」「『對句』是漢字對偶修辭的產物,是中國對聯文體之源;『對聯』是獨立的文學作品,它已經從詩詞駢賦中脫化出來。」「『對聯』一詞,《辭源》不列,許多早期的詞典也不列。《辭源》收錄的詞條截止於1840年,說明至少在1840年之前,還沒有『對聯』。」
那麼,「對聯」一詞究竟源於何時何人呢?聽說清代李漁有《笠翁對聯》,立刻查閱《李漁全集.楹聯卷》,可看到的幾乎全是「聯」字,難見「對」字,更找不到「對聯」二字。只能在「李漁簡介」中看到日本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中,看到有「笠翁對聯」一書,想必是後人輯錄冠名,未必是李漁本人實用。李漁是1611——1680間人士。再往前查到擔當(1593——1673),有門人弟子輯刊的《罔措齋對聯》一書,書中有擔當的題詞,這應當是實實在在的「對聯」了。從騰越李根源記的序中,可知成書於共和壬子冬十月。這就是說,最遲在公元1672年已開始用「對聯」二字冠書名。再往前追,有李開先(1502-1568)的《中麓山人拙對》、《中麓山人續對》,遍查二十多篇序文與後序,可見「對」72、「聯」10、「對句」9、「對語」4、「作對×聯」9、「春對×聯」4、另有「春貼」3、「春對」1、「春聯」1,卻找不到一例「對聯」。說明在李開先時代,即公元1568年以前,尚無「對聯」一詞用法。
其實,「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隨手翻閱中華楹聯巨匠喬應甲的對聯專著《半九亭集》,除了「想對一聯」、「吟對幾聯」、「句聯」、「春聯」等提法外,在第一卷第三頁「心學」中,就明明白白提到:
「余仿趙清獻焚香告天之意,每白日看書得料,夜間想為對聯,次早書於格,三閱月矣。」
言之鑿鑿,語之確確,說明,至少在《半九亭集》成書的明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之前,喬應甲就已在使用「對聯」這一詞語了!
筆者孤陋寡聞,手頭資料又有限,只能說,在沒有其他充分證據之前,似應認定中華楹聯巨匠喬應甲正是最早使用「對聯」一詞的先行者、創造者!在明代末期就已經有了「對聯」這一術語了!
誠如陳教授所言:「『對聯』是獨立的文學作品,它已經從詩詞駢賦中脫化出來。」 這就再一次證實了筆者在《楹聯創作中的藝術思維—賞讀明代喬應甲〈半九亭集〉》一文中的斷言:「喬閣老第一個把對聯作為文學藝術進行全方位創作,第一次把對聯文學藝術創作推向前無古人後傲來者的高峰。」對於中國楹聯發展史來說,「對聯」一詞的起源,實實在在應該重重地記上一筆。
編輯:李瀛慧
Ⅹ rumer 應該是這個單詞,是什麼製造者
造謠者.
rumer adj.古怪的,奇特的
n.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