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稱為交響樂之父的人是誰
貝多芬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後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
B. 請問世界上哪個音樂家創作的交響曲最多(不是海頓,莫扎特)
第一海頓有102首交響曲,一生共創作樂曲400餘首;第二莫扎特創作交響曲41首,一生共創作樂曲626首;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舒伯特有不到二十首交響曲。不過也是第三了。。。
C. 世界上寫出最長交響樂的作曲家是誰
英國作曲家海弗格爾·布萊恩(Havergal Brian)《d小調第一「哥特」交響曲》,該交響曲使用八管編制的樂隊加上管風琴,另外附加四個銅管和定音鼓組成的樂隊,包含1000人的混聲合唱團、獨唱家、童聲合唱團(分男女),以及雷聲機等各種音效,包含六個樂章,演出時間為110分鍾以上,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紀錄公認的最長的也是編制最大的交響曲。這部交響曲作於1919~1927年,屬於晚期浪漫主義風格,但是因為記譜不嚴謹不規范,以及樂器某些音符演奏存在一些問題,加上曲式結構不嚴謹,這部作品也飽受爭議。
英國作曲家凱克豪斯魯.沙帕吉.索拉布吉《第一管風琴交響曲》,該作品僅使用管風琴演奏,由三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的長度都相當於一個古典交響曲的長度,演奏時間在120分鍾左右。此外該作曲家的另一部為鋼琴而作的《交響夜曲》分為兩個樂章,演奏時間在130~140分鍾。
D. 交響樂之父是誰
交響樂之父——貝多芬,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 http://..com/question/68261925.html?si=2
E. 求著名交響樂(及介紹,誰的最多就把分給他)
http://nanhaosijia.blog.tianya.cn
上這個地址,資料很詳細的
1、比才《卡門》序曲
2、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
3、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4、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
5、蘇佩《詩人與農夫》序曲
6、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7、威爾第《茶花女》前奏曲
8、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序曲
9、斯美塔納《被出賣的新嫁娘》序曲
10、柴科夫斯基《1812庄嚴序曲》
11、莫扎特《魔笛》序曲
12、蘇佩《輕騎兵》序曲
13、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
14、羅西尼《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序曲
15、威柏《自由射手》序曲
16、瓦格納《湯豪瑟》序曲
17、德沃夏克《狂歡節》序曲
18、勃拉姆斯《學院節慶》序曲
19、門德爾松《芬格爾岩洞》序曲
20、舒曼《曼弗雷德》序曲
1、《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2、《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3、《春之聲圓舞曲》
4、《藝術家的生涯》
5、《皇帝圓舞曲》
6、《南國的玫瑰圓舞曲》
7、《維也納的氣質》
8、《晨報圓舞曲》
9、《美酒、女人和音樂》
10、《加速度圓舞曲》
11、《一千零一夜圓舞曲》
12、《如同在家圓舞曲》
13、《美麗的五月圓舞曲》
14、《愛之歌圓舞曲》
15、《維也納糖果圓舞曲》
16、《歡樂人生圓舞曲》
17、《天籟圓舞曲》(約瑟夫.施特勞斯)
18、《奧地利的村燕圓舞曲》(約瑟夫.施特勞斯)
1、《多瑙河之波圓舞曲》楊.伊萬諾維奇(羅)
2、《溜冰圓舞曲》瓦爾德退費爾(法)
3、《花之圓舞曲》(選自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柴科夫斯基(俄)
4、《睡美人圓舞曲》(選自同名芭蕾舞劇)柴科夫斯基(俄)
5、《b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肖邦(波)
6、《乘風破浪圓舞曲》洛賽斯(墨)
7、《金與銀圓舞曲》雷哈爾(匈)
8、《快樂寡婦圓舞曲》(選自同名輕歌劇)雷哈爾(匈)
9、《邀舞》(原為鋼琴曲)威柏(德)、柏遼茲(法)改編
10、《杜鵑圓舞曲》約納森(挪)
1、《塔索》李斯特(匈)(「交響詩之父」當排在首位)
2、《沃爾塔瓦河》斯美塔納(捷)(交響詩及民族性標題音樂中的翹楚)
3、《芬蘭頌》西貝柳斯(芬)(史詩般的佳作)
4、《在中亞細亞草原上》鮑羅丁(俄)(俄羅斯風情音畫)
5、《小巫師》杜卡斯(法)(一譯《魔法師的弟子》,浪漫主義「另類」的發揮)
6、《大海》德彪西(法)(印象派之代表作)
7、《骷髏之舞》聖桑(法)(一譯《死之舞》,奇思妙想和浪漫主義作曲手法相結合的產物)
8、《唐璜》里查.施特勞斯(德)(成名作,也是德國音樂史中承前啟後的標志性作品之一)
9、《荒山之夜》穆索爾斯基(俄)(「瘋僧」的驕傲)
10、《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格什溫(美)(交響爵士樂的代表)
11、《馬捷帕》李斯特(匈)
12、《羅馬的噴泉》雷斯庇基(意)
13、《羅馬的松樹》雷斯庇基(意)
14、《羅馬的節日》雷斯庇基(意)
15、《梯爾.埃倫施皮格爾愉快的惡作劇》里查.施特勞斯(德)
16、《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查.施特勞斯(德)
17、《死與凈化》里查.施特勞斯(德)
18、《彼得與狼》普羅科菲耶夫(蘇)(交響童話)
19、《波西米亞的平原與森林》斯美塔納(捷)(與《沃爾塔瓦河》同選自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
20、一些具有交響詩的特徵標題序曲也可收列於此,見本文序曲版
1、《海頓小夜曲》(奧)(選自《F大調弦樂四重奏》,器樂曲)
2、《舒伯特小夜曲》(奧)(選自聲樂套曲《天鵝之歌》,聲樂曲)
3、《古諾小夜曲》(法)(聲樂曲)
4、《德里戈小夜曲》(意)(一譯《愛之夜曲》,選自舞劇音樂《百萬富翁的丑角》)
5、《德爾德拉小夜曲》(捷)(小提琴曲)
6、《托賽利小夜曲》(意)(一譯《嘆息小夜曲》,聲樂曲)
7、《布拉加小夜曲》(意)(一譯《天使小夜曲》,聲樂曲)
8、《小星星》(墨)(一譯《墨西哥小夜曲》,龐賽,聲樂曲)
9、《西班牙小夜曲》(法)(謝米娜德,女,鋼琴曲)
10、《莫什科夫斯基小夜曲》(德)(鋼琴曲)
11、《皮爾納小夜曲》(法)(小提琴曲)
12、《格拉祖諾夫小夜曲》(俄)(大提琴曲)
13、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奧)
14、德沃夏克《E大調弦樂小夜曲》(捷)
15、蘇克《弦樂小夜曲》(捷)
16、柴科夫斯基《弦樂小夜曲》(俄)
1、《第九「合唱」交響曲》貝多芬
2、《第五「命運」交響曲》貝多芬
3、《第三「英雄」交響曲》貝多芬
4、《第六「田園」交響曲》貝多芬
5、《第六「悲愴」交響曲》柴可夫斯基
6、《第五交響曲》柴可夫斯基
7、《第四交響曲》柴可夫斯基
8、《第九「自新世界」交響曲》德沃夏克
9、《第八「未完成」交響曲》舒伯特
10、《第四十一交響曲》莫扎特
11、《大地》馬勒
12、《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
1、《納布科》威爾蒂
2、《茶花女》威爾蒂
3、《阿伊達》威爾蒂
4、《卡門》比才
5、《圖蘭多特》普契尼
6、《藝術家的生涯》普契尼
7、《托斯卡》普契尼
8、《蝴蝶夫人》普契尼
9、《尼伯龍根的指環》瓦格納
10、《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
11、《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羅西尼
12、《魔笛》莫扎特
1、《降E大調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2、《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貝多芬
3、《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
4、《第二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
5、《降E大調第三圓號協奏曲》莫扎特
6、《「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維瓦爾蒂
7、《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
8、《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門德爾松
9、《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
10、《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
11、《大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
12、《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李斯特
13、《第一鋼琴協奏曲》肖邦
14、《第二鋼琴協奏曲》肖邦
1、《「布蘭登堡」組曲》巴赫
2、《「水上音樂」組曲》亨德爾
3、《「焰火音樂」組曲》亨德爾
4、《「動物狂歡節」組曲》聖桑
5、《「卡門」組曲(歌劇)》比才
6、《「阿萊城姑娘」組曲(歌劇)》比才
7、《「培爾.金特」組曲(舞劇)》格里格
8、《「鵝媽媽」組曲》拉威爾
9、《「行星」組曲》霍爾斯特
10、《「大峽谷」組曲》格羅菲
11、《「天鵝湖」組曲(芭蕾舞劇)》柴科夫斯基
12、《「胡桃夾子」組曲(芭蕾舞劇)》柴科夫斯基
13、《「睡美人」組曲(芭蕾舞劇)》柴科夫斯基
14、《「舍赫拉查達」(一千零一夜)組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F. 交響樂之父是誰
交響樂之父是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
(6)交響樂創造最多de是誰擴展閱讀
海頓的早期作品寫自於晚巴洛克風格(巴赫和亨德爾的音樂就是這種風格)過時之際,當時的海頓還沒能寫出使用新式語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個學習和風格不穩定的時期,而海頓(在18歲時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個當代音樂研究者。海頓也承認巴赫的次子、前輩卡爾·菲利普·艾曼紐爾·巴赫對自己的作品影響很大。
細心分析海頓創作的1749到1802這50年,可以看出海頓的作品逐漸開始變得復雜和細膩,這是海頓從自己的經驗和同儕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風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頓進入所謂的狂飆運動時期,作品充滿尖銳的和弦,突兀的轉句,少見的小調和聲。35到55號之間的交響曲大都是這樣的作品。這段時間海頓專心研究對位法,並嘗試寫賦格,不過這種賦格和巴赫的賦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於義大利的維也納傳統賦格,例子就是寫於1772年的六首「太陽」弦樂四重奏Op. 20的終樂章。
1781年,海頓發表了6首弦樂四重奏Op. 33,並敬告聽眾,這將是一批「全新的、另類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經說過,這並不是炒做,而是認真的。他指出了許多在這些作品裡體現的海頓作曲風格的重要進步。
比如樂句之間流暢的過渡、後句的主調非常自然的不間斷地從前句衍生出來、嫻熟的將陪襯部分從主調部分發展出來,以及注重所有樂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貝多芬所所說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這些里程碑式的風格轉變影響到海頓其後創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從1781年及1782年起,海頓開始經常與莫扎特切磋技藝。兩位音樂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斷加深。在音樂界有海頓的前莫扎特和後莫扎特時代的定義。
在18世紀90年代,由英國之旅的激發,海頓發展出所謂的「大眾風格」,就是迎合廣大聽眾口味而導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學院派的嚴謹的風格。
海頓借鑒了奧地利和克羅埃西亞的民間音樂素材,並將其融合到作品中。民樂的作用在於加強了作品的穩定性,尤其在結構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為突出。在其後期作品中人們經常能品位到海頓的這種大眾風格,比如12首倫敦交響曲和其後來的兩出清唱劇的鋼琴三重奏。
G. 維也納古典音樂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們當中誰的交響樂音樂作品數量最多
說起古典音樂,人們很自然的會想起被稱為「維也納三傑」的三位古典樂派代表人: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古典派音樂是十八世紀下半葉與十九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一種音樂流派.這種音樂的風格與以前的巴羅克音樂有很大的差別.巴赫和亨德爾所慣用的數字低音的復調寫作方法,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就已經變成了過時的東西,在古典派音樂中則是主調音樂處於絕對優勢.音樂從簡單旋律發展到復調音樂,又從復調音樂發展到突出主旋律,和聲為輔的歷史階段.這並不是元古簡單音樂的反復重現,而是更高水平.古典音樂的主旋律曲調有著級其重要的地位,低音往往用主音或屬音反復演奏,或用簡單的分解和弦.在和聲上行成以主,屬,下屬為中心的功能體系.這一時期,人們不想聽沉重的音樂,而要求更明朗更輕快的東西.這也可以說是啟蒙精神要求的一個方面.因而可以說,情緒明快,結構嚴謹,音樂語言清晰,音樂手法精煉,是這一時期音樂的重要特點.此時的奏鳴曲體裁得到高度發展.交響樂的發展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
H. 交響曲音樂之父是誰
交響樂之父是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8)交響樂創造最多de是誰擴展閱讀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地利東部的小村莊羅勞。他的童年充滿了音樂,經常與家人或鄰居們一同歌唱。在海頓很小的時候,他爸媽就發現了他的音樂天分,並接受了約翰·馬提亞·弗蘭克校長兼唱詩班指揮的意見,同意將弗朗茨培養成一位音樂家。
海頓在青年時期,離開了合唱團,開始成為一名自由音樂家,隨時隨地有空的時候他便作曲。當擁有一支私人交響樂隊的匈牙利人埃斯特海王子僱傭海頓為宮廷曲作家時,海頓作曲的大好時機就來了。海頓在當這位王子的御用曲作家30年間,創作了許許多多的的交響樂以及一些其他的作品。
1809年5月31日,海頓結束了他愉快的一生,成為了一名受人喜愛的曲作家。海頓被公認為是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曲作家之一,因此也被賦予「弦樂四重奏之父」和「交響樂之父」的稱號。
I. 「交響樂之父」是誰
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頓)
約瑟夫·海頓(1732一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貧困,從小在很艱苦的條件下學習音樂,作曲主要靠自學,成年後長期任樂隊隊長,至九十年代初,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1791、1794年他曾兩度赴英,備受歡迎。他主要從事主調音樂的創作,是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和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以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進行配器,為近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一生共創作了一百多部交響曲,其中較著名的交響曲有《告別》、《時鍾》、《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頓》等,故他被稱作「交響樂之父」。他的音樂語言樸素、簡潔、平易近人,感情明朗,樂觀。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戲劇性刻畫,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常用「說話原則」,進行世態風俗性的表現。他的主要作品還有弦樂四重奏《雲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劇《創世紀》、《四季》和一些歌劇、歌曲等。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看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
J. 貝多芬一生創作最多的是什麼,其中最著名的是什麼
貝多芬晚復年作品比較成熟。
他最著制名的應該是幾部交響曲,如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歡樂頌);接下來是鋼琴奏鳴曲,月光,黎明,熱情(列寧的最愛,也是我的~),離別,以及著名的華恩斯坦。還有不少鋼琴協奏曲,比如第三和第五。《庄嚴的彌撒》我沒聽過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