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磚五國怎麼不提了
「金磚五國」仍然存在,只是近年來的聲音稍微小了一些。
之所以不提,用一些國際專家的話來說,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這個「真金」被保留了下來,其他金磚國家的發展似乎都不盡人意,可以說很難再稱之為「金磚五國」了。特別是自去年的特殊事件後,這些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的國家甚至至今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巴西的GDP下降4.1%,這也是自1996年以來巴西的最差數值。而俄羅斯GDP也下滑了3.1%,印度下滑的幅度更大,甚至達到了7.7%,南非也是如此,下滑了7%。
如今,我國被稱為「金磚國家」可以說完全是名副其實的,而其他四國則就不一定。
「金磚五國」概念的提出
「金磚五國」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個新興國家,縮寫為BRICS,因其讀音與磚的英文單詞「BRICK」相似,故而合稱為「金磚五國」。
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出,認為這五個國家是世界新興市場,分別是其所在區域的最強力量,在政治、經濟、軍事、貿易、文化等領域都有強大的影響力,是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
㈡ 金磚國家的合作
2001年
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金磚」》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磚」的概念,「金磚國家」進入公眾視野已有十年時間。原來的「金磚(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與英文的「磚(Brick)」類似,故稱「金磚國家」。2003年,高盛公司在有關報告中預言,上述四個「金磚國家」將於2050年獨領世界經濟風騷。事實證明,該預測還是保守了一點。21世紀頭十年,「金磚國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應對史無前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力量,變成名副其實的「金磚」。
2006年
從舉行首次外長會晤算起,「金磚國家」合作已走過五年歷程。經過五年的發展,「金磚國家」初步形成以領導人會晤為主渠道,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外長、常駐多邊組織使節會議為輔助,以智庫、工商、銀行等各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多層次合作架構。
2010年
南非正式提出加入四國峰會。年底,中國以輪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員國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金磚國家」實現首次擴員。發展中的「金磚國家」從投資概念到國際合作。
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輿論認為,南非的加入將使「金磚國家」的地域覆蓋囊括亞、非、歐、美四大洲,進一步提升了金磚國家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中國是非洲的真誠朋友,由中國出面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可謂正當其時,恰如其分。
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案,「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大幅增加至13.1%,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將達到14.81%,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 。
奧尼爾在創造「金磚」這個名詞時,恐怕沒有料到它會發展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機制。人們可能要問,「金磚國家」散布於亞、非、歐、美四大洲,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到一起?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國際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金磚國家」的發展導致世界經濟增長點多元化,成為國際經濟關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動力。「金磚國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有相同的關切和主張,加強協調、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也成為新世紀以來國際關系的新特點。換句話說,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反映。
㈢ 金磚四國是誰提出來的他是哪國人
金磚四國」來源於英文BRICs一詞,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因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其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非常相似,故被稱為「金磚四國」。
㈣ 「金磚四國」是誰提出來的
「金磚四國」來源於英文BRICs一詞,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因四個國家英文名稱首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其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非常相似,故被稱為「金磚四國」。BRICs一詞最早由高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在2001年11月20日發表的一份題為《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該公司在題為《與BRICs一起夢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經濟報告中預言,BRICs將於2050年統領世界經濟風騷,其中:巴西將於2025年取代義大利的經濟位置,並於2031年超越法國;俄羅斯將於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越德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可能會在2041年超過美國從而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過日本;BRICs合計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過西方六大工業國(G7中除去加拿大),這樣,到2050 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高盛的這份經濟報告,使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四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和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世界更多的關注,由此BRICs(譯稱 「金在2003年首創「金磚四國」(BRIC)稱謂的高盛公司調查顯示,預估至2027年, 「金磚四國」的GDP總和將超7大工業國(G7),時間比原先的預估提前將近10年。西方國家在2008年開始的金融風暴中受挫嚴重,相對讓「金磚四國」的GDP佔世界經濟的比重上升速度很快,四國的地位也日益看漲。中、俄、印、巴四國都是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共同的利益和關切,也促進了共同的發展。後來由於南非的經濟發展強勁,因而「金磚四國」(BRICs)變為「金磚五國」(BRICS),加南非(South Africa)的稱謂便風靡世界。
㈤ 金磚國家那個創造的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特指新興市場投資代表。「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俄羅斯(Russia)、中國(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2008年-2009年,相關國家舉行系列會談和建立峰會機制,拓展為國際政治實體。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後,其英文單詞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
㈥ 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金磚國家: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特指新興市場投資代表。「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2008年-2009年,相關國家舉行系列會談和建立峰會機制,拓展為國際政治實體。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後,其英文單詞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的標志是五國國旗的代表顏色做條狀圍成的圓形,象徵著「金磚國家」的合作,團結。
2015年1月1日,俄羅斯開始擔任金磚國家機制輪值主席國。俄總統普京表示,將利用主席國身份進一步提高金磚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合作:
2001年
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金磚」》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磚」的概念,「金磚國家」進入公眾視野已有十年時間。原來的「金磚(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與英文的「磚(Brick)」類似,故稱「金磚國家」。2003年,高盛公司在有關報告中預言,上述四個「金磚國家」將於2050年獨領世界經濟風騷。事實證明,該預測還是保守了一點。21世紀頭十年,「金磚國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應對史無前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力量,變成名副其實的「金磚」。
2006年
從舉行首次外長會晤算起,「金磚國家」合作已走過五年歷程。經過五年的發展,「金磚國家」初步形成以領導人會晤為主渠道,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外長、常駐多邊組織使節會議為輔助,以智庫、工商、銀行等各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多層次合作架構。
2010年
南非正式提出加入四國峰會。年底,中國以輪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員國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金磚國家」實現首次擴員。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發展中的「金磚國家」從投資概念到國際合作。
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輿論認為,南非的加入將使「金磚國家」的地域覆蓋囊括亞、非、歐、美四大洲,進一步提升了金磚國家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中國是非洲的真誠朋友,由中國出面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可謂正當其時,恰如其分。
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案,「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大幅增加至13.1%,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將達到14.81%,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 。
奧尼爾在創造「金磚」這個名詞時,恐怕沒有料到它會發展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機制。人們可能要問,「金磚國家」散布於亞、非、歐、美四大洲,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到一起?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國際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金磚國家」的發展導致世界經濟增長點多元化,成為國際經濟關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動力。「金磚國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有相同的關切和主張,加強協調、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也成為新世紀以來國際關系的新特點。換句話說,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反映。
㈦ 金磚四國是什麼時候建立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金磚」》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磚」的概念,「金磚國家」進入公眾視野已有十年時間。原來的「金磚(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與英文的「磚(Brick)」類似,故稱「金磚國家」。2003年,高盛公司在有關報告中預言,上述四個「金磚國家」將於2050年獨領世界經濟風騷。事實證明,該預測還是保守了一點。21世紀頭十年,「金磚國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應對史無前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力量,變成名副其實的「金磚」。
目前,「金磚國家」國土面積佔世界領土總面積的27%,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43%。據有關國際組織計,2009年五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量的16%,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13%。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案,「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將大幅增加至13.1%,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將達到14.81%。奧尼爾在創造「金磚」這個名詞時,恐怕沒有料到它會發展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機制。人們可能要問,「金磚國家」散布於亞、非、歐、美四大洲,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到一起?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國際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金磚國家」的發展導致世界經濟增長點多元化,成為國際經濟關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動力。「金磚國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有相同的關切和主張,加強協調、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也成為新世紀以來國際關系的新特點。換句話說,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反映。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互利共贏的選擇。五國雖國情各異,稟賦不同,但所處發展階段相近,都面臨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的艱巨任務。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都會遇到調結構、護環境等相似的挑戰或難題。「金磚國家」合作為他們交流發展經驗、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寶貴平台。同時,「金磚國家」各具優勢,經濟互補性很強,既有開展廣泛合作的堅實基礎,也有促進共同發展的現實和戰略需求,加強合作順理成章。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與七國集團等發達國家合作機制不同,「金磚國家」不是新的大國集團,不是政治同盟,而是發展夥伴。該機制討論的問題集中於經濟、金融和發展領域,無論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普遍關心。可以說,「金磚國家」是全球發展夥伴關系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是南北對話與合作的一座橋梁。
㈧ 創造與魔法金磚有什麼用
你說的金磚就是金錠,是製造大船的一個材料,也可以製造黃金全套裝備。這個裝備是需要20個金錠,還有20個魔晶,也可以用來製作金斧鎬刀,還有一些歐式傢具也同樣需要金錠,用途范圍雖然不廣,但是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