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價值創造對商業模式變革的影響

價值創造對商業模式變革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10-13 19:41:27

『壹』 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含義

要理解什麼是商業模式創新,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商業模式,雖然最初對商業模式的含義有爭議,但到2000年前後,人們逐步形成共識,認為商業模式概念的核心是價值創造。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價值創造的基本邏輯,即企業在一定的價值鏈或價值網路中如何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並獲取利潤的,通俗地說,就是企業如何賺錢的(Timmer,1998;Linder等,2000;Rapper, 2001)。商業模式是一個系統,由不同組成部分、各部分間連接關系、及其系統的「動力機制」三方面所組成(Afuah等,2005)。商業模式的各組成部分,即其構成要素,如下表所示,大體有9個,可歸為5類。有些要素間密切關系,如核心能力和成本是企業內部價值鏈的結果或體現,客戶關系依賴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及提供渠道。每個要素還以更為具體的若干維度表現出來,如市場類的目標客戶要素,從覆蓋地理范圍看,可以是當地、區域、全國或者國際;從主體類型看,可以是政府、企業組織或者一般個體消費者;或者是根據年齡、性別、收入、甚至生活方式劃分的一般大眾市場或細分市場等等。
商業模式創新是指企業價值創造提供基本邏輯的變化,即把新的商業模式引入社會的生產體系,並為客戶和自身創造價值,通俗地說,商業模式創新就是指企業以新的有效方式賺錢。新引入的商業模式,既可能在構成要素方面不同於已有商業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間關系或者動力機制方面不同於已有商業模式。 Chesbrough等(2002)、Osterwalder等(2005)、Morris等(2005)。

『貳』 互聯網發展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互聯網商業模式就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整合傳統商業類型,連接各種商業渠道,具有高創新、高價值、高盈利、高風險的全新商業運作和組織構架模式,包括傳統的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和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

相關鏈接:

http://www.xzbu.com/2/view-6164061.htm

http://wenku..com/link?url=-

『叄』 企業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是什麼關系

一、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聯系:

1、商業模式與戰略具有相同的本質

Elliot(2002) ,Magretta(2002) 和
Chesbrough(2010)等認為商業模式與戰略是不同的,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業模式是「價值創造」導向,戰略是「建立競爭優勢」導向。然而,從商業模式概念的遞進過程可以看出,這兩種導向應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認為,從經濟層面到運營層面再到戰略層面,定義的綜合性是遞進的。目前來看,國外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大部分屬於戰略層面。

「價值創造」導向是基於經濟層面和運營層面的定義而對商業模式的定位,其中經濟層面描述的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來源),運營層面描述的是對顧客價值的創造。這兩個層面的定義未強調所創造的價值必須具有獨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於缺乏這三個特點的價值是不可持續的,這樣的商業模式無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業模式的概念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即商業模式是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邏輯,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可見,戰略層面的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描述(經濟邏輯、運營邏輯、戰略方向分別描述了價值活動開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戰略原則)。盡管Mansfield
and Fourie後來又提出了整合性定義,但其與戰略層定義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在內容描述上顯得更飽滿些。

戰略是通過對企業行為的謀劃獲取競爭優勢(希特,2009),而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波特,1985),這些環節能夠創造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價值,可以看出,戰略的本質是通過對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商業模式和戰略的本質是相同的,從價值活動實施前的角度定義,它們都是對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價值創造活動的規劃或設計;從實施後的角度,它們就成了對帶來了競爭優勢的價值

2、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與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商業模式的內容可以通過其構成要素或三個邏輯層面來描述,構成要素和三個邏輯層面是完全一致的,它們可以歸入不同的邏輯層面。

(1)、商業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

將價值鏈上的價值活動方式作為中介(中間變數),來對商業模式和戰略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價值活動方式包含了價值創造過程中所有的價值活動、結構及價值璉中的夥伴關系。

首先,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它們是等價的。價值鏈各環節由企業的各種職能構成,職能戰略是對價值鏈上所有價值活動的具體規劃,實施後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直接表現為企業價值璉上的價值活動方式。根據商業模式的定義,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所以它們實際上就是對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圖1所示,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從已實施的戰略措施體系(價值活動方式)中歸納而來,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說明的是,經濟邏輯描述了企業在價值璉環節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實際上是對企業價值的體現或回報,所以經濟邏輯可以看做是對企業價值的創造過程。經濟邏輯和運營邏輯包含了企業價值和顧客價值創造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們是等價的。

其次,(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描述了戰略原則。因為商業模式來自於對價值活動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業模式中的戰略方向必然從價值活動方式中得到。盡管價值鏈活動方式是對戰略措施體系的直接體現,但企業戰略、業務戰略、核心競爭力又體現在戰略措施體繫上,所以可以通過可視的價值鏈活動來察覺這些戰略原則。通過對價值活動的分析可能無法察覺所有戰略原則,但這並不影響戰略方向與戰略原則的高度一致性。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內容上高度一致

因為商業模式是對戰略的描述,兩者在內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Morris, 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經過對19個文獻中提到的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匯總分析,認為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包含三個方面的八個要素:價值定位(產品或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價值創造和傳遞系統(資源和能力、價值創造過程、價值鏈中的定位);價值獲取(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根據前面的案例,國美電器的采購、供應、銷售、人力資源管理等職能戰略措施,都屬於價值活動方式,它們構成了「價值創造過程」。國美在「價值鏈中的定位」是通過控制終端而占據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產品和服務內容、目標顧客、基本市場競爭戰略、資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國美的戰略定位、低成本戰略、核心競爭力等戰略內容中完全體現;「收入來源、企業經濟」指國美在財務上的收入和運作方式。可以看出,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與戰略內容一一對應且高度一致。

3、商業模式理論屬於戰略理論范疇

既然商業模式與戰略在本質和內容上是一致的,商業模式理論必然屬於戰略理論范疇。明茨伯格等(2002)將戰略理論歸為十大學派。其中學習學派將戰略視為一種模式,模式是對已實施的戰略的描述。學習學派認為戰略無法提前設計,只有根據變化的環境及不斷的試錯,即經歷持續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一個有效的模式。這些觀點,將商業模式理論與學習學派聯系了起來。由於競爭的強化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業模式,不斷的試錯或學習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理論的發展,更多的戰略理論,如核心競爭力,市場定位等被其吸納了進來,這些都是為了設計具有競爭優勢的商業模式的需要,在直觀的經濟邏輯、運營邏輯基礎上增加的。這使得商業模式理論與設計和定位學派等更多的學派產生了聯系,並逐漸顯示出與這些學派的理論的趨同。總之,所有商業模式理論內容均可從戰略理論中尋蹤溯源。

二、商業模式與戰略管理的區別

商業模式與戰略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於它們的理論側重點的不同。

1、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由於新技術(如互聯網)、新觀念(如價值網路)的不斷涌現,企業在制定戰略措施體系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於是很多別具特色的(職能)戰略措施體系出現了。這引起了人們對戰略措施體系及其所呈現的商業模式的研究的興趣,商業模式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或側重點就是這些別具特色的戰略措施體系。

商業模式理論從戰略制定的結果處開始研究,著重於對特定(屬於某個企業的)戰略措施體系的分析,歸納出其包含的各種內在邏輯特別是價值創造邏輯,不同的邏輯呈現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所包含的邏輯關系對企業構建具體的戰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這是戰略理論所欠缺的。戰略理論從戰略制定的源頭開始研究,主要研究戰略制定方法及形成過程,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的研究。

因為戰略理論缺少對具體戰略措施體系內在邏輯的研究,人們並沒意識到運營邏輯和經濟邏輯是戰略措施體系本身所包含或應該包含的,所以往往認為商業模式和戰略是兩回事。

2、商業模式和戰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

由於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造成它們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業模式從戰略措施層面著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戰略方向,還包含從戰略措施體系中得到的經濟、運營邏輯,這與戰略的概念表述區別很大。特別是經濟層面或運營層面的商業模式定義,不包含戰略方向,讓人覺得商業模式無任何戰略意圖。

3、商業模式理論擁有戰略理論所不具備的特點

由於難以歸類,商業模式常常通過案例來描述,比如國美模式、京東模式等,這賦予了商業模式理論的具體性和形象性特點。這些特點使商業模式理論對管理者更具指導性,更易於接受和產生興趣。企業可以借鑒這些具體的模式來構建自己的戰略措施。另外,由於商業模式的直觀性,基於對商業模式的分析和創新可以更好地尋找企業核心競爭力來源。

4、戰略理論的很多重要內容是商業模式理論所不具備的

比如波士頓矩陣、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並未出現在商業模式理論中,另外很多戰略學派的重要戰略理論或觀點也是商業模式理論所未涉足的。

由於以上區別,戰略制定過程中,應將商業模式理論與戰略理論相結合。理論側重點的不同,並不影響商業模式與戰略在內容上的一致,只是內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肆』 「大數據」的根本是為了價值創造

「大數據」的根本是為了價值創造

前面什麼是「大數據」我就很快的過一下,我們看到了「大數據」的一些想法。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待「大數據」,怎麼影響到業務模式的變革,我們也會提到一些案例,我們看到我們的客戶在整個「大數據」的變革中會做一些什麼東西。在當中最重要的,剛剛吳老師也提到,不但是獲取數據,而是如何用它,不管是組織、流程、能力各方面怎麼做很好的准備,怎樣去挖掘這樣的一個機會。
首先剛才大家也提到了,現在進入到了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如果大家看我們這里做了一個很快的統計,在全球幾百個主要的媒體上面,看到在一些標題,或者是在一些主要的段落裡面,談到「大數據」的這個字的話,其實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了,但那時候還不是太多。其實在比如說2005、2007年的時候,看最火的字可能是電子商務,看得更加多。2001年時候看到的最多的字是雲計算。看最近兩三年,「大數據」就突然間增長的非常快了。當然不是說電子商務、雲計算已經落後了,這些還是經常看到的自眼,但「大數據」會看到非常高的比例。
「大數據」剛才大家都談到了一些不同的定義,「大數據」是什麼東西,剛才也提到了,其實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們就已經會挖掘客戶的信息了,會做分析了。但是究竟「大數據」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首先在量上面,是海量的數據,是本來一些的方法、工具,這些是分析不了的,是做不了的,這個量是非常多的。給大家一個概念,現在世界上所有的數據,90%是在過去兩年產生出來的,所以你會看到,我們的時間再過一年的話,信息量的增長完全是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比如說另外一個,可能剛才談到視頻分享網站,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比如說你現在坐在一個電腦面前一直看這個視頻的話,可能需要一兩千年才能夠看完。這些數據量這么多,當中對你有用的不一定會太多,怎麼挖掘海量的數據,這個量是一個很大的重要的一點。
除了以外,另外一點就是現在不同種類的數據,以前的話,可能在網上你看到了一些文字的資料,現在找東西的話,你會找圖片,會找不同的視頻,有時候還會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比如說你的PUO這些東西,或者是其他的很多不同的種類的信息,這個也越來越多。
其實很多時候,剛才已經提到了,我們要分析,客戶分析的數據不但是分析自己的數據,很多時候是要把怎麼樣和外部的數據結合起來。比如說大家一直可能會談到沃爾瑪,怎麼樣挖掘沃爾瑪自己的客戶,他買了什麼東西,對未來會買什麼東西做一個預期,或者是對未來的什麼折扣感興趣。但是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沃爾瑪不但看自己的數據,還會把這些數據和天氣的數據放在一起看。比如說下雨的時候哪些貨品要多做一點,或者是有台風的時候,客戶會來多買什麼東西。把不同種類的數據和不同來源的數據做一個很好的分析的話,這個也是「大數據」時代的一個挑戰。
另外一點,在媒體裡面常常談到的「大數據」是實時,這個是很重要的,不但是量、種類,要實時的應對,比如說十年前客戶做調研和客戶細分,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做分析,來做出結果怎麼服務好客戶。但是現在客戶的需要已經不一樣了,怎麼實時給出應對是重要的一點。
其實我們對「大數據」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定義,就剛才提到的,其中首先一點是怎麼樣收集,怎麼樣去分析,怎麼樣去理解這些大數據,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不單單是獲取,因為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客戶可能覺得浪費時間,外面有那麼多的數據,怎麼多拿一點進來,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怎麼用這個數據,這個能力非常重要。
這裡面提到兩個另外的點,一個是「大數據」不是為了獲取分析來做,更重要的一點是對於公司價值的創造,如果到最終這個數據你拿到了很多,分析了很多的數據,根本影響不了你的業務的話,這個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價值創造是根本的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信「大數據」對業務的模式是一個很大的變革。所以我們在後面也會提到。
這裡面我們隨便看不同行業裡面的經驗。今天早上和一些同事聊的時候,大家也在談,其實「大數據」究竟對什麼行業有最大的影響呢?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客戶一直問我們「大數據」對他們有什麼影響,電子商務對他們有什麼影響。這裡面不單單是消費者的公司,或者是B2B的公司,或者是醫葯的種種的公司,主要是看怎麼應用「大數據」,一方面是他們的數據量,數據的來源越來越多了。還有就是剛才提到的,就是怎麼和外部的數據結合起來,做到對你業務有價值的幫助。現在價值創造往往上上億美元的收入,或者是成本方面的增長。
剛剛提到其實不同的行業裡面會有不同的應用,這一頁是我們幾個月之前做的,這上面可能有一些還沒有做「大數據」的公司現在已經開始做了,這個變化是非常快的。舉一個例子,一個保險(放心保)方面的,過去可能看不同人的年齡,以前開汽車有沒有遇到過意外,然後決定你的保險要付多少錢。現在是有一個儀器放你車裡面,看你開車是否安全,這個就可以給不同客戶更加個性化的定價。這個就是一個「大數據」的應用。另外一種,我覺得也很有趣的例子,大家知道現在是歐債危機,很多政府都遇到了這樣的挑戰,比如說義大利政府,義大利政府不但是考慮有沒有人逃稅,不但是要看報上來的數據,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結合了很多消費的帳單、電話費的帳單,比如說你有沒有去外地旅遊等等,你沒有那麼高的收入,為什麼可以有這么高的消費,把這些數據和他們報上來的收入比較,發現20%納稅人是高風險的逃稅人。這個也是一個「大數據」的應用,不但是在業務裡面、商業裡面,也在政府裡面,很多行業裡面都會有不同的應用。
這裡面談一下背景,因為很多客戶常常問我們,什麼叫做商業模式,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的定義。這個也是我們很多客戶比較接受和認可的定義。商業模式,在這裡面有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價值主張,比如說從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究竟是什麼東西,目標客戶群是誰,收入的模式,比如說定價、商業模式怎麼樣在裡面賺錢的,收入是怎麼樣來的,這也是一部分,我們叫做價值主張。
另外一方面是在運營模式方面,比如說在整個的價值鏈當中,怎麼控制這個價值鏈,或者我們在價值鏈的哪個部分去玩,其中組織的架構,也會影響到商業模式,最終也有成本的模型、成本了模式。我們對於商業模式的變革,商業模式的改造裡面,定義在這六個模式裡面至少有兩個是在改變,才叫做商業模式的改變。比如說你只是改變了目標客戶群,其他沒有什麼改的,這個只是客戶群的改變,如果只是多了一點服務和產品,在其他方面也沒有改的話,這個也不是根本的商業模式的改變。但是我們後面談到例子中就會看到,很多客戶在運用「大數據」的時候,有兩方面的改變和影響,這個就是根本上的商業模式的變革。
「大數據」如何影響到商業模式的變革。這裡面有幾個大的方面,首先是數據的來源,根據提到數據越來越多,在中間怎麼樣影響總體的經濟鏈,或者是總體價值鏈。右邊是結果了,剛才提到,可能是六個方面影響我們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大家看一下左邊的數據方面,其實數據來源,或者是量越來越多,這個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剛才吳老師和殷總也提到,獲取數據的成本,或者是儲存數據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個是使得大家願意越來越多的使用「大數據」。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有越來越先進的分析工具,來幫助大家做這些分析,不然的話,如果還是用十年前,十五年前的工具,雖然數據多了很多很多,但是也做不住很好的結果。比如說我們自己內部,過去5年也建立了一個團隊,專門看地理方面的數據,全球不同地方的地理數據,比如說中國國內,什麼地方有餐廳,什麼地方有零售店,其實現在有很好的數據做分析的,十幾年前沒有這樣的資料庫,現在有了,我們也有這樣的能力。我們也有團隊,比如說看全球零售方面的數據分析。比如說幾年前我們用很簡單的工具來做分析,因為數據少,很容易做。而現在我們自己的咨詢公司也會建立這樣的能力。
最後當然是客戶他們,這些消費者也很願意的和大家分享這些數據,當然在隱私這些方面可能還是一定的挑戰,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貢獻的這種數據,獲得了這種便利,比如說在亞馬遜上面可以提供書的建議,或者我到沃爾瑪裡面,有特價的折扣給我,比較個性化,這些是他們比較願意用他們的數據來換取一些價值。這些種種方面就是為什麼現在數據越來越多,怎麼樣影響到業務模式的變革。
在當中,我們一會兒會談到比較大的一點,就是中間談到怎麼樣真正的影響價值鏈。比如說現在有了那麼多的數據,而且流通性那麼好的話,大大增加了在交易、客戶、產業之間的透明度。其中還談到了交易成本都有一定的降低。比如說以前一家公司要做針對性的營銷的話,以前可能是很難做的,以前做營銷,打一個廣告,面對很大的受眾,但是不一定很有針對性。而現在用比較低的成本,你有了這個能力,有了這個數據,就可以給客戶很個性化的優惠和產品。這個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價值鏈不同部分的規模變革,或者是客戶的期望值,這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為什麼這些公司要根本的改善業務模式,很重要的一點是客戶的期望值在改變。大家覺得現在有那麼多的數據,我只看到競爭對手做了那麼多的東西,但是我們對於公司的期望會越來越高。
剛才談到業務模式的六大方面。
我在這裡面就不多提這些例子了,我後面會比較仔細的談在企業和「大數據」當中怎麼樣去競爭。
在這個方面,首先我們很多時候當客戶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從幾個大的方面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上面的,就是整個他們對「大數據」方面的整體的定位,或者是戰略是怎麼樣的。這個是很重要的。剛才也說了,不是為了獲取數據而獲取數據,不是為了分析數據而分析數據,最終希望你怎麼樣去使用,這個在你的業務裡面是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個整體的方向,高層、領導層方面的一些大力的資源方面的支持之外,下面我們會從幾個大的緯度看。
第一個,怎麼樣利用這些數據。這是很重要的部分。數據的用途在哪裡。
第二個,我們叫做數據的引擎,其實就是數據基礎的建設。
第三個,生態的系統,整個生態系統怎麼樣去看。
這裡面很快把每一點說一下。首先在上面怎麼樣利用這個數據,我們這裡面看到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在機會方面,一個是信任方面。機會方面就是要了解用這些數據會達到什麼目的,會有什麼樣的機會,比如說要挖掘一點對業務方面的洞察,還是希望對整個公司的流程有更加好的完善,更加好的改進呢,還是說你希望給客戶提供一些新的產品,以前可能是沒有辦法提供的,比如說你本來有不同的業務,本來是獨立的提供業務,現在不同單元可以分享提供業務,提供新的數據。怎麼樣利用這些數據,就是要看機會方面,有哪些機會。第二方面叫做信任。這裡面其實有兩大部分,一個是剛才提到的數據是不是也願意的提供一些數據給你,就是說讓你獲得一定的便利,獲得一定的優惠,然後客戶能夠信任你,讓你收集這樣的數據。另外一部分就是你怎麼樣建立這個形象,就是在整個的過程中,客戶願意給你,但是慢慢的你要建立一個可信任的形象,就是大家覺得給你這個信息是安全的,就是這個信任。所以怎麼樣利用和獲取信任是很重要的部分。
第二個部分是數據的引擎。第一個是在技術方面,怎麼樣建立這個平台,這個當然很重要。右邊是組織的架構,內部的話,你的組織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比如說組織架構,比如說剛才殷總提到在一個公司裡面有一個CBO,除了這個之外,有一群人在總部,可能對「大數據」分析比較了解。但是在每一個業務單元裡面,是不是也要有人確定這些數據怎麼用,怎麼獲取這些數據,日常和客戶的溝通過程中,怎麼收集和利用這些數據,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個是第二個部分。
第三個部分是數據的生態系統了,其實看到了很多的公司,他們不單單是看自己的數據,他們是很好的怎麼樣確保和他們整個生態系統,或者是第三方的夥伴,他們怎麼樣分享這些數據,這個總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過去好幾年做了有上百個不同行業的「大數據」的項目之後,總結出來我們客戶常常遇到的問題,可能都是這樣,很多時候客戶一開始來談的時候,可能都談上面的機會,究竟什麼是大數據,給我們什麼樣的機會,但是他們慢慢了解之後,知道了這個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有了系統和做分析的人,這些都OK了,但是更多是在組織、流程、生態系統方面是更加的挑戰。
在其中,我這里准備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谷歌,大家也是比較知道的,在運用數據方面是一個比較大、比較領先的公司。在當中會看到我也會從剛才提到的六個方面,怎麼樣使用數據,裡面是怎麼樣挖掘不同的機會,怎麼樣得到客戶的信任。第二個方面是數據引擎方面、平台方面、組織方面是怎麼樣做的,最後是怎麼樣參與生態系統,建立和不同夥伴的關系。
谷歌也很有戰略,看到了很多大家還沒有看到的機會,他們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先做了,這個也是客戶裡面現在比較大的改變,現在有很多東西你要嘗試的,因果關系你還沒有看到很清楚,但是看到了關聯性,雖然看不到因果關系,但是看到了就要嘗試。谷歌是比較領先的一個。在當中會看到,在數據用途方面,比如說左邊這里,他們常常有很多不同的應用,不管是地圖,不管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說視頻種種方面,有很多不同的應用,有上百種不的應用,就一直在試。它的資料庫並不一定有很多,可能是有單一的資料庫,在這個資料庫裡面可以讓你做很多不一樣的東西,這個就是客戶在想的,其實更加重要的不是要獲取更加多的數據,其實很多時候客戶已經有太多的數據了,甚至有時候他們覺得自己的數據不夠,一定要到外面找,其實他們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數據怎麼用,單一的資料庫已經可以讓你做很多不同的東西出來,讓你嘗試不同的東西。
另外一方面,和客戶怎麼建立信任,比如說一個方面,客戶要慢慢的、很快的感受到他們在這些數據方面裡面獲得的一些好處在哪裡。另外一方面,他們收集了這些數據,谷歌這方面做得挺好的,比如說社會責任、社會形象、捐款,這方面他們做得也是很多的,這是為公司建立起比較正面的形象,這方面讓客戶覺得和你分享這些數據,你也是比較可信的公司。在怎麼獲取,怎麼使用方面,其實很多客戶是會考慮非常清楚的。
第二個方面是數據引擎,在整個基礎建設方面。首先是技術方面,技術方面我當然不是懂很多。首先是要有統一的自己的資料庫,然後在當中擴充性也是比較大的,剛才提到,拿了那麼多的數據,怎麼把資料庫擴充、擴容,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一點是在組織方面,比如說這裡面提到,當然你需要一些,我們這里說到數據的工程師,在很多公司裡面,這個量不一定很多的,不是一家公司可能有上萬人,就要有幾百個這樣的數據工程師,很多時候有十幾個人的小的團隊,但是能力都是比較強的,知道怎麼進行數據挖掘,怎麼把系統建立起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一個是在當中右下角,吳老師提到的一點,不是說要根因這方面的東西,其實他們挖掘這個東西的時候,最重要是看關聯性,兩個動作有一定的關聯,然後就知道要去嘗試這個東西,然後慢慢的看究竟為什麼有這個原因,這個是和傳統做一些商業決定是很不一樣的。
對生態系統,這個也都不用說了,這裡面比如說谷歌通過參與不同生態系統裡面,和很多第三方夥伴一起來合作。有一些,比如說上面的是整個搜索的生態系統,下面可能地圖也有生態系統,不同裡面,和不同的很多人在合作,在工作。
後面我很快的說另外一個例子,這個是寶潔。也是從剛才的六個緯度看一下,怎麼使用這些數據,基礎怎麼建立起來,最終怎麼樣建立很好的生態系統。這個是剛才提到的上面的三角形,對於大數據整體的戰略和定位是怎麼樣的,可以看到在過去可能幾十年的歷程中,很多時候,比如說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不但是寶潔,很多公司都在想生產力怎麼提升,流程怎麼做得更加好,或者是比較根本的業務方面的東西,但是會看到在過去幾年,有很多大的投入,都是在「大數據」、運用電子商務的機會等,在公司的高層是有很大的決心要做這個工作。所以你會看到,在數據的用途方面是有很多不同的例子,這裡面只是有幾個例子而已。第一個是在社交媒體方面,其實有一些不單單是他自己的數據,還有外部的數據,他們進行分析,分析之後看到不同客戶群的趨勢,客戶在看什麼品牌。後來看到了一個客戶很認同的品牌,買了進來這個品牌,然後客戶增加了10倍,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流感方面的葯,剛剛第一個是談到客戶端的數據,第二個是在庫存上,怎麼樣提供給零售商足夠的庫存。這個葯可能30%的存貨的機會,就是你買這個產品,很多時候是70%的時間是缺貨的,但是慢慢經過所有數據的挖掘,就把線下的庫存做得更加好了,所以會看到是不同緯度來做「大數據」。第三個方面是怎麼挖掘這些「大數據」。每一天收到的電郵,或者是服務中心收到的電話大概是15萬個,每天都挖掘這些信息,這些人打電話進來到底是問什麼問題,發郵件來到底是問什麼東西,把這些理念灌輸到不同的業務單元裡面。右邊也是,要給消費者一個很有信任的感覺,大家才會比較信任的願意分享和讓你使用這些數據。
另外總體的引擎,左邊談到了平台,前面談的比較多的是技術平台方面,但是也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在管理的平台上怎麼樣去做。比如說這裡面提到一個例子,首先要有統一的數據展示的方式,每周一全球的經理開會,就是要把統一資料庫裡面的發現、展示做一定的使用和研究。然後影響力,在大數據的分析等方面都為高層做很透明的信息平台。
在右邊,就整體的組織方面,首先是很清晰的,在集團領導的層面,他們把重要性放得最高的,剛才聽到,過去可能是流程提升、效率優化等,現在「大數據」和電子商務這塊最重要,這個是組織方面。
剛才也提到,在中央,在集團的層面有一個小的團隊,這些可能都是最聰明的PHD、MBA,然後讓他們主導在數據方面的戰略,是同一時間不但是在集團的層次,在不同業務層面,有專門人談數據挖掘和談「大數據」的。
最後是生態系統,雖然以為寶潔是很大的公司,他們有很多的資源和數據,但是要看到和外部,不管是零售商還是經銷商,有很多方面的配合是他們要做的。內部有很多的合資公司,怎麼樣把他們的系統、數據和零售商等做一個聯系,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右邊也是有一些,和主要的合作夥伴,比如說谷歌,還有零售終端,比如說沃爾瑪等,這些也是要分析的合作的夥伴。整個的生態系統裡面,究竟要做什麼東西,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有了數據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把生態系統打造起來。

『伍』 商業模式指的是創造價值、轉移價值並獲得價值的過程,為方便描述和使用商業模式,請用商業畫布模式框架來

顧客讓渡價來值的定義源:是指企業轉移的,顧客感受得到的實際價值。
顧客在選購產品時,往往從價值與成本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中選擇出價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顧客讓渡價值」最大的產品作為優先選購的對象。
公式:顧客讓渡價值=顧客購買總價值-顧客購買總成本

『陸』 價值創造的理解

稻盛和夫運用阿米巴經營模式,創造了經營上的神話;美國全食超市的發展也給出例證;海爾「人人是創客」的組織變革實踐,把6萬多名員工轉變為自動自發的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並使每一個經營體就像一家自主經營的公司,讓每個人變成自己的CEO。

這些領先企業的實踐表明,今天企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邏輯,而其帶來的核心變化,就是獨立個體的價值創造。

然而,任何價值創造的過程都必然伴隨著失敗。管理者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學會接納創新失敗。

2016年12月29日,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交流對話的內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交流從姚老師談他一個朋友新進入一家跨國企業——華為談起。

姚老師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技術專家,他覺得最開心的是,華為對他沒有進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讓他安心研究。姚老師關注地問道: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會得不到研發結果?

01 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任正非說,在華為,研發創新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華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讓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許大家犯錯誤,給予研究人員時間和空間安心去做。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能夠做出來,那華為就獲得了天才;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做不出來,華為就得到了人才。

因為能夠成功的項目非常少,所以做出來的就是天才。而項目失敗的研究人員,經歷過失敗,知道失敗的滋味,同時努力過、奮斗過,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總結過去,不重復犯錯誤,繼續前進,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錯,哪會有創新?創新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創新都會成功,那也就不是創新了。所以,能夠創新成功的項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員一旦成功也就可以稱為天才了。

我們鼓勵創新,就要接納創新失敗,如果一旦失敗或者犯錯,就淘汰並給其貼上標簽,那麼就不會有人敢去創新。華為會包容創新上的失敗,不會因為失敗而否定大家。

02 華為「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的啟發
如果寬容失敗,是否在創新上的嘗試太過發散呢?

任先生回答說不會。華為是一家有戰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由戰略做出界定。所有創新項目的選擇,已經通過戰略做出篩選。任先生將張開的雙手慢慢收攏,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廣泛納入到戰略框架下,然後篩選出與戰略相適應的項目。這些篩選出來的項目才會進入公司創新項目集群中,組合各種資源付諸實施

閱讀全文

與價值創造對商業模式變革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