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朋友說溪滿州的風雅金花黑茶是有國家發明專利的,茶葉也會有專利的嗎
茶葉也是會有專利的,在茶葉的配方和製作上都是有科研研究的,溪滿州的發明專利我聽朋友說還有三項,品牌是國家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對產品配方有論證。。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接著問
㈡ 黑茶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黑茶肯定是中國發明的
做為茶葉的故鄉,六大茶類均為中國發明的!
㈢ 六大茶類發展過程
茶類最早是綠茶,其次是黃茶和黑茶,再次是白茶和紅茶,最後是青茶。
炒青到六版大茶類時期:公元1368至1700年前權後,自明朝到清朝。這個階段,雖然也只有三百多年,但發展很快。自炒青綠茶發展到六大茶類,無所不有。由於炒制烘青綠茶的實踐,要求高香的品質,認識到烘乾香氣不如炒干。通過炒乾的實踐,發明了炒綠茶的製法。
通過實踐,認識是無數往復的循環,制茶技術逐步變革,新的發明創造也隨之不斷推陳出新。制茶花色就越來越多。如松蘿、珠茶、龍井、瓜片、毛峰等等名茶先後出現,都屑於炒青綠茶, 各有特點,豐富多彩。由此推進又發明黃茶、黑茶、白茶、青茶、 紅茶等五大茶類。
從量變到質變,由簡單到復雜的認識,按照製法系統性和品質系統性,排列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等次序,分別敘述起源。其起源歷史則錯綜復雜交叉,不能分先後。
㈣ 六大茶類齊全於哪個朝代
六大茶類齊全於清朝。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
「黑茶」二字,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後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徵,實為黑茶無疑。
(4)黑茶發明擴展閱讀: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㈤ 黑茶發明於什麼時候
黑茶生產始於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㈥ 我國六大茶類分別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一、綠茶
綠茶是我國最早創制的茶類,自茶葉正式作為飲料後,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當時加工方法較為簡單,通常是把野生茶樹上的芽葉採回後,稍微輕揉,曬干後即為飲用。
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綠茶製法開始。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製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製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製作。
綠茶炒青製法的精細工藝是在明代形成的。關於炒青綠茶製作方法,雖有唐代「旋摘旋炒」的記載,但炒青綠茶的製法起源於12世紀末葉,在明代形成。利用乾熱來發揮茶葉的香味,從此綠茶品質有了更大提高。精細的炒青工藝在明代顧元慶《茶譜》、許次紓《茶疏》中都有評述。這種炒青加工工藝,一直沿襲至今。
二、黃茶
現行黃茶的全套生產工藝,約於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
關於黃茶起源,據史料推測,它在公元七世紀就已有生產了。但當時黃茶不同於現在我們說的黃茶,它是由一種自然發黃的黃芽茶樹品種的芽葉製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而現在所說的黃茶類,是指經過改進,在綠茶製作程序中加入「悶黃」工藝逐漸演變而來的。在綠茶炒青製造實踐中,鮮葉殺青後若不及時揉捻,或揉捻後不及時烘乾或炒干,堆積過久,都會變黃;炒青殺青溫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過長,也都會發黃。所以在炒制綠茶的實踐中,就會有意或許無意地發明出了黃茶類茶。這一全套生產工藝,是在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的。如黃茶類中產量最高的條形黃茶之一黃大茶,即創制於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歷史。
三、黑茶
黑茶當是在明末清初開始製造的,比黃茶為遲。
「黑茶」兩字在宋神宗熙寧年代(公元1068-1077年)就出現了,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官茶易馬,商茶給賣。」《明會典》亦有載:「穆宗朱載垕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令買茶中馬事宜……收買真細好茶,勿分黑黃正附,一例蒸曬……運至漢中府辨驗真假黑黃斤篦。」但16世紀以前的這些記載中的「黑茶」是指由綠毛茶經過加工作色得來的,與我們現在所說「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產地始於安化,安化黑毛茶創制於公元16世紀末期,製造上經殺青、揉捻後再渥堆,而後再烘乾;雲南普洱熟茶,要經過殺青、揉捻、曬干製成曬干毛茶,而後再經適度潮水渥堆、曬乾等工藝程序,加工技術已經相當復雜,當於黃茶之後。
四、紅茶
「紅茶」一名,始見於明代劉基所撰《多能鄙事》一書(15-16世紀間),陳椽《茶業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魯茲神甫於1556年到達中國,1560年左右回國後著書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紅色。」呈紅色即指紅茶湯。可見1560年以前,就有紅茶了。1607年荷蘭東印度海船首次運銷歐洲的紅茶就是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星村生產的小種紅茶。故可結:福建武夷山首創小種紅茶,時間是在16世紀末與17世紀初之間。
首先創制的是小種紅茶,由炒青發展而來。日曬代替殺青,當是在炒青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揉捻後發現葉色變紅更快,於是逐漸認識了變色的規律。後在揉捻結束堆放片刻,使其發紅更明顯,質的變化更大,而後炒和烘,則色香味完全改變。工夫紅茶是在小種紅茶基礎上演變而來,清朝董天工《武夷山志》(公元1751年)載有小種和工夫的茶名。小種紅茶是鮮葉加工復雜,毛茶加工簡單;工夫紅茶則相反,簡化鮮葉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紅茶。
五、白茶
「白茶」一詞,有多重含義。現在我們所說白茶一般是指微發酵茶,以「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為加工工藝,不揉不炒,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約起源於明代中期,清嘉慶年間(1792-1821年)開始其工藝不斷發展,咸豐年間(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據宋子安在公元1064年前後所著的《東溪試茶錄》中記述,白茶宋代已有,但是當時白茶是指由一種叫白茶茶樹品種製成的白茶,其製法與綠茶製法大體相同,並蒸壓成團茶。直到明代,以「日曬」為主的白茶製作方法開始出現。明代田藝蘅所著《煮泉小品》(公元1554年)中有載:「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這就類似於現代白茶的加工工藝中「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
據《福建地方誌》和茶葉專家張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中記載,白茶早先由福鼎創制於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壯芽為原料,製成銀針,但芽頭瘦小白毫不顯。約在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選育出大白茶茶樹良種後,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白毫銀針。白牡丹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制於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開始創制白牡丹。
而陳椽在《茶業通史》根據相關史料認為,白茶是在19世紀50--60年代創制的。
六、青茶
青茶種類很多,製法繁簡差異很大,故關於青茶的起源,學術界尚有爭議。程啟坤等(2004年)認為,武夷茶的加工工藝,在《王草堂茶說》中有詳細的記載:「茶采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此著作成書於清代前期(註:確切年代不可考,一般認為是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因此武夷茶這種獨特工藝的形成,在此時間之前。茶學專家陳椽有考,安溪青茶是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創制的,烏龍青茶是在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開始生產的。
青茶製法是從綠茶結合紅茶發展而來,先日光萎凋而後炒青、揉捻及烘乾。當時工夫紅茶品質下降,綠茶遭到印度紅茶沖擊,銷路都不好,影響人民的生活,這就推動了制茶技術的革新,青茶隨之出現。
㈦ 黑茶獲得國家那12項專利
你這么一問我第一反應就是湖南農業大學的劉仲華教授的那十二項發明專利~~
一種版湖南權黑毛茶醇化方法
一種黑毛茶機械烘焙方法
一種黑毛茶加工新方法
http://www2.soopat.com/Home/IIndex剩下的上這個網站搜吧,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
㈧ 誰能列舉出來幾大茶類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次序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茶葉大國,茶葉是華夏民族日常生活中第一部分。無論是茶葉的製作還是茶文化,在世界上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我國的茶葉按照茶性的分類可以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烏龍茶)、紅茶等,喝了這么久茶,你知道哪種茶類是最早出現的呢?
青茶(烏龍茶)的起源——1000多年歷史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烏龍茶的葯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㈨ 紅茶製法的發明地
紅茶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紅茶在世界上有多受歡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以這樣的問題也就有著很多種答案,筆者的說法也不會一定對,但是就這題給大家說說筆者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參考建議,如有不妥不周之處,希望批評指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