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郵票是誰發明的
集郵愛好者可能都熟悉羅蘭·希爾這位「郵票的發明者」。其實關於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問世,曾流傳有一則小故事:
一天,羅蘭·希爾在鄉間散步,看到一個郵遞員正在把一封信交給一個年輕姑娘,那姑娘接過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下就把信塞回給郵遞員,執意不肯收下。希爾走到跟前,問她為何不收下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訴他,這是她遠方的未婚夫的來信,因郵資昂貴,她付不出這筆錢,只好原信退回。
這一偶然的事件,使希爾下決心要改革郵政制度,於是他向英國政府建議:今後凡寄信,須由寄信人購買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
1840年1月10日英國政府決定採取希爾的建議,實施新郵政法。信函基價規定為每半盎司(相當於14克)收費1便士。所謂「1便士郵政」就此開始。
1840年5月1日,在羅蘭·希爾的提議和促進下,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正式發行,5月6日開始使用。郵票的圖案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們稱為「黑便士郵票」。這枚郵票,除不具齒孔外,已經大體上具有今天郵票的特徵,選用帶水印的紙張印刷,塗有背膠,並標有「郵政」字樣。第一枚郵票發行後,由於使用方便,郵資低廉,深受歡迎,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竟重印11版,售出6800萬枚。爾後,或改變印色,或增添齒孔,但圖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變,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這在郵票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由於希爾一生為改革和發展郵政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近代郵政之父」。1850年被任命為英國郵政大臣,1860年獲爵士稱號,1879年被授於倫敦市名譽市民稱號,同年在倫敦逝世,享年85歲。
『貳』 郵票的發明人是誰
1840年5月6日來,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自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郵票的創始人是羅蘭·希爾(Rowland Hill ,1795-1879),英國人。19世紀初,英國的郵政收費方式非常復雜,而且很不合理。羅蘭·希爾在1837年寫了一本題為《郵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和實用性》的小冊子,提出一系列改革郵政制度的建議。圖案為維多利亞女王十八歲登基時的側面頭像,郵票背面刷有背膠,但沒有齒孔,面值一便士(ONE PENNY),采黑色印製,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正式郵票——黑便士郵票,希爾參與設計了這套郵票,因此世人稱羅蘭· 希爾為「郵票之父」。
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逝世百年紀念郵票
發行日期:民國68年08月27日
台灣地區郵政發行的
『叄』 郵票的發明人
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羅蘭.希爾 !
望您採納!
『肆』 郵票的發明人是英國發明家阿切爾嗎
不是阿切爾,阿切爾是發明郵票打孔機的。發明郵票的應該是羅蘭.希爾。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伍』 郵票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精彩紛呈的郵票世界——青少年集郵知識600題》 林衡夫編著
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規定郵資費由收信人支付,錢的多少按路程的遠近和重量計算。一封遠方的來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貴的郵費,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個偏僻的鄉村,美國的艾麗絲·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一封遠方親人的來信。她滿面羞紅地匆匆從郵遞員手中拿過信件,看了片刻,沒有將信拆開,又立即還給郵遞員。她靦腆地說:「對不起,我沒有那麼多錢付郵費,請你把信退回去吧?」說完就要回走,郵遞員不同意,兩人發生爭執。於是,許多人圍了上來,大家都很同情這位美麗而貧窮的姑娘。當時正巧有一個叫羅蘭·希爾的國會議員經過這里,見此情景,好奇心頓生,趕忙走上前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羅蘭·希爾明白這位姑娘是由於付不起郵資而拒收信件時,便主動要代姑娘交付郵費,但艾麗絲姑娘卻說:「先生,謝謝你的好意,我不需要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郵資,又拒絕別人的幫助,郵遞員只好收回信件走了。這時,羅蘭·希爾好奇地問道:「姑娘,遠方親人的來信,字字千金,為何拒絕收下?」艾麗絲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說:「信雖沒有收下,但是我看見信封上畫有一個小小的圓圈,便知道了親人的近況很好。」「為什麼?」希爾又追問了一句。姑娘接著答道:「是這樣的,事先我們已經約好,通信時,只在信封上作一種暗號——劃個圈,表明親人在遠方平安健康。其實信封內什麼內容也沒有,這樣,既可以不付郵資,又可以互通音訊了」。「哦,」羅蘭·希爾感觸很深地點了點頭,同時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憶:當他還是孩提時,一天,媽媽收到一封郵資很高的信,因沒有錢,媽媽叫他去賣掉了一包舊衣服來付清郵資。昂貴的郵資對人們確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強烈要求改革現行的郵政制度。於是,他及時向國會提出:將郵費由收信人支付,改為寄信人購買憑證,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在這項建議中,他還主張郵資應當低廉,不論路程遠近,信件郵資一律為一便士(一英鎊合240便士)。他認為這一改革的實施,就不會發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現象,增加郵政收入。英國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委託他付諸實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規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費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羅蘭·希爾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枚郵資憑證——郵票,就這樣在英國誕生了。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像為圖案,面值為1便士,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
有關希爾的情況請看
http://ke..com/view/962792.htm
『陸』 郵票的發明者是誰
1840年的某一天,羅蘭·希爾爵士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他看見一位郵差正與版一位姑娘為一封信的權郵費而爭執。原來,郵差把信送到姑娘手中時,姑娘只是看了一眼信封,便把信件退還給郵差,而拒付郵費。羅蘭·希爾看到這一情景,便為姑娘支付了昂貴的郵費,之後,他問起姑娘拒付郵費的原因。原來姑娘為了免付如此昂貴的郵費,又可與在外的丈夫互通音訊,便約定如果丈夫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畫個小圈,妻子只要看到這個標記就放心了,而不必把信留下。姑娘的一番話以及她的行動使羅蘭·希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經過認真思考,希爾覺得有必要向英國政府建議,廢除郵件與郵資付費分開郵寄的操作方式,應該發行一種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實行了新郵政法。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誕生了,這枚郵票的圖案是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頭像,它的底面為黑色,面值為一便士,是英國早期發行的著名的「黑便士」郵票。另一種是面值為兩便士的「藍便士」。希爾爵士雖然沒有直接設計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郵票,但因他的構想得到世人的認可,因而希爾被公認為是郵票的發明人。
黑便士
『柒』 郵票的發明者是
郵票的發明者是羅蘭希爾
『捌』 郵票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精彩紛呈的郵票世界——青少年集郵知識600題》 林衡夫編著
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規定郵資費由收信人支付,錢的多少按路程的遠近和重量計算。一封遠方的來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貴的郵費,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個偏僻的鄉村,美國的艾麗絲·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一封遠方親人的來信。她滿面羞紅地匆匆從郵遞員手中拿過信件,看了片刻,沒有將信拆開,又立即還給郵遞員。她靦腆地說:「對不起,我沒有那麼多錢付郵費,請你把信退回去吧?」說完就要回走,郵遞員不同意,兩人發生爭執。於是,許多人圍了上來,大家都很同情這位美麗而貧窮的姑娘。當時正巧有一個叫羅蘭·希爾的國會議員經過這里,見此情景,好奇心頓生,趕忙走上前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羅蘭·希爾明白這位姑娘是由於付不起郵資而拒收信件時,便主動要代姑娘交付郵費,但艾麗絲姑娘卻說:「先生,謝謝你的好意,我不需要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郵資,又拒絕別人的幫助,郵遞員只好收回信件走了。這時,羅蘭·希爾好奇地問道:「姑娘,遠方親人的來信,字字千金,為何拒絕收下?」艾麗絲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說:「信雖沒有收下,但是我看見信封上畫有一個小小的圓圈,便知道了親人的近況很好。」「為什麼?」希爾又追問了一句。姑娘接著答道:「是這樣的,事先我們已經約好,通信時,只在信封上作一種暗號——劃個圈,表明親人在遠方平安健康。其實信封內什麼內容也沒有,這樣,既可以不付郵資,又可以互通音訊了」。「哦,」羅蘭·希爾感觸很深地點了點頭,同時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憶:當他還是孩提時,一天,媽媽收到一封郵資很高的信,因沒有錢,媽媽叫他去賣掉了一包舊衣服來付清郵資。昂貴的郵資對人們確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強烈要求改革現行的郵政制度。於是,他及時向國會提出:將郵費由收信人支付,改為寄信人購買憑證,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在這項建議中,他還主張郵資應當低廉,不論路程遠近,信件郵資一律為一便士(一英鎊合240便士)。他認為這一改革的實施,就不會發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現象,增加郵政收入。英國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委託他付諸實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規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費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羅蘭·希爾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枚郵資憑證——郵票,就這樣在英國誕生了。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像為圖案,面值為1便士,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
有關希爾的情況請看
http://ke..com/view/962792.htm
『玖』 誰發明了郵票
十八世紀初葉,英抄國郵政襲制度極其復雜,郵資也
很昂貴,郵政事業落後於經濟的發展,
要求郵政進行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1824年,英
國的一位下院議員曾提交一份文件,建議以一
便士作為郵寄普通信件的郵資。1827年,英
國人羅蘭·希爾在報刊上發表了題為《郵政制度的
改
革———其重要性與實用性》的文章,建議在英
國本土對重量在二分之一盎司以內的普通信件
收取一便士的預付郵資。
希爾的文章受到廣泛好評和重視,英國議會的郵
政改革特別委員會對此進行了討論,並於
1939年通過了以羅蘭·希爾的建議為主要內容
的郵政改革提案。
羅蘭·希爾的方案規定,信件必須裝在帶有面值的
特製信封內寄出。該方案雖然解決了郵
資問題,但給使用者帶來許多不便,於是有人建
議在普通信封上使用粘貼式的郵票,即方便又
表示已付郵資,希爾採納了這項建議。隨後,他
親自動手設計了郵票。他以維多利亞女王的肖
像為基礎,畫了兩副郵票的畫稿交給查爾斯和弗
雷得利克父子雕刻,並由帕金斯·培根公司承
印。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誕生了,當時的郵
票是無齒的。直至1847年發明了齒孔機,才
有今天這樣帶齒的郵票
『拾』 郵票的發明人是誰
羅蘭·希爾
羅蘭·希爾(Rowland Hill1795——1879) 英國郵政改革家、郵票創始人。曾任教師、政府職員和編輯。1837年提出減低和均一郵資的主張,提議在英國境內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論距離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還提出預付郵資的方案。在小冊子《郵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實行辦法》(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中提出了郵票最早的概念:「以一大小恰與郵戳相等的紙片,背面塗以膠液,略蘸水後即可粘於信件背面」。
郵票的誕生,源於一起拒付郵資的事件。1838年的某日,一輛郵政馬車停在英國的一個小村莊,車上跳下一位郵差,他的手裡舉著一封信,嘴裡不停地喊道:「愛麗斯·布朗,快來取信。」一位秀麗的姑娘應聲推開門,接過信,看了看,便把信退還給郵差:「對不起,我付不起郵資,請把信退回去吧!」「這,這……哪有這樣的道理!信都送到你手裡了卻不付錢。」郵差心懷不滿地說。
兩人的對話聲使路過這里的數學家羅蘭·希爾駐足觀望,他問清事情的原委,便替姑娘付了郵資。姑娘拿到信,對羅蘭·希爾說:「先生,謝謝你!不過這封信我也不用拆開了,它裡面沒有信。」「為什麼?」「因為我家裡窮,沒有錢,付不起昂貴的郵資。我和在軍隊服役的未婚夫事先約定,在他寄來的信封上,畫個圓圈,表示他身體安康,一切如意。這樣,我就不用取信了。」
希爾聽了布朗的回答,既為她的家境難過,同時也感到郵資的交付方式有問題。當時英國的郵政管理局規定:郵資由收件人一方給付。如果收信人拒付,信便退給寄信人。
希爾決意要擬定一個科學的郵政收費辦法。經過反復思考,他提出由寄信人購買一種「憑證」,然後將「憑證」貼在信封上,表示郵資已付。1839年,英國財政部採納了希爾的建議,編制了下一年度郵政預算,並經維多利亞女王批准公布。
1840年1月,英國郵政管理局開始實施新的郵政收費方式,即信函基價規定為每半盎司(相當於14克)的重量,收費為一便士。 1840年5月6日,英國郵政管理局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上印著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面浮雕像。它選用帶水印的紙張印刷,塗有背膠,並標有「郵政」字樣。一便士一張的票面是黑色的,二便士一張的票面是藍色的,它們被人們通稱為「黑便士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