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藏文網名怎麼寫
網名
翻譯成藏文是:डोमेन नाम
標記發音:domen naam
中文發音:杜米娜
② 藏文是由誰創造的如題 謝謝了
公元七世紀是唐朝盛世,當時吐蕃也處在它的鼎盛時期。當時吐蕃跟中原、特別是唐朝之間還有鄰邊的一些民族和地區,比如說跟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來往非常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吐蕃的國王,也就是藏族的第二十七代贊普松贊干布就感覺到這樣一種沒有文字的煩惱,覺得要是沒有文字,和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交流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他就決定要創制文字。那麼這個文字是誰來發明的?現在普遍認為是一個叫吞彌桑布扎的、當時最智慧的一個人,是當時吐蕃王室里最聰明的一個人,由他來完成。 被人們稱做藏文之父的吞彌桑布扎是西藏尼木縣人,尼木縣位於拉薩以西二百公里處,現在的行政區劃歸拉薩市管轄。這里地處藏北草原的南沿,平均海拔三千七百米,是一個水草豐美的高原牧場。 尼木縣吞巴鄉的吞巴村,是一個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寨。這里雖然離拉薩只有二百公里,但是交通卻不是很方便,信息也沒有其它地方那麼暢通。它靜靜地依傍在雪山腳下,清澈的雪山融水匯成的條條小溪從村中穿過。
③ 藏族語文的藏文的創制
關於藏文的創制,許多藏文史籍均把它歸功於吐蕃王朝的大臣吐彌桑布扎。據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吐彌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學、拜師。返藏後,仿梵文「蘭札體」,結合藏文聲韻,創制藏文正楷字體,又根據「烏爾都體」創制藏文草書。但這一傳統觀點已受到許多學者的懷疑。他們以為創造藏文的並不是被人們一再頌揚的吐彌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贊干布時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來記錄原始宗教經典的。甚至有的學者傾向於認為「藏文是依據象雄文創制的」。無論吐彌桑布扎以前有無藏文,至少這位傑出人物對藏文或進行了改造,或進行了另外的創造,其貢獻同樣是巨大的。
④ 藏文來自於梵文不
最普遍的說法是改良自梵文,但那所指的是現代流通的藏文而已,在那之前有古藏文,至於古藏文與現代流通的藏文是否有甚麼關系,學者們還在研究當中
關於藏文的創制,許多藏文史籍均把它歸功於吐蕃王朝的大臣吐彌桑布扎。據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吐彌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學、拜師。返藏後,仿梵文「蘭扎體」,結合藏文聲韻,創制藏文正楷字體,又根據「烏爾都體」創制藏文草書。但這一傳統觀點已受到許多學者的懷疑。他們以為創造藏文的並不是被人們一再頌揚的吐彌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贊干布時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來記錄原始宗教經典的。甚至有的學者傾向於認為「藏文是依據象雄文創制的」。無論吐彌桑布扎以前有無藏文,至少這位傑出人物對藏文或進行了改造,或進行了另外的創造,其貢獻同樣是巨大的。
⑤ 藏文的藏文創造者
吞彌.桑布扎(7世紀時人),藏文創造者。
公元7世紀時期,吞彌.桑布扎誕生於雅魯藏布江南岸的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隆子縣(也有說是出身於尼木縣吞彌家族中)。父親吞彌阿魯,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吞彌·桑布紮成年之後,時值吐蕃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戎馬馳騁青藏高原,經略吐蕃王朝,宏展其雄心抱負之時,松贊干布在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吐蕃之後,他一方面與周邊諸國,如尼婆羅、唐王朝建立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生產,制定嚴密的各項制度。由於民族間的交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贊干布深感缺乏文字的痛苦,遂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派遣了其在治下幾百名中認真挑的吞彌·桑布扎等16名聰穎俊秀青年,帶了許多黃金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字。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干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制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據載,吞米·桑布扎創制藏文時,從34個梵文輔音字母中取出23個,從16個母音字母中取出5個,以構成藏文字母。同時,又根據藏語語音增加了6個輔音字母。
吞彌·桑布扎創制藏文後又著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論》即《文法根本三十頌》 、《文字變化法則》即《文法性別用法》等語言文法著作8種,今倖存《三十頌》和《性入法》兩種,既是最早的藏文文法經典,又是今天必讀之教科書。吞彌·桑布扎不僅在語言學、文字學和文法學上頗有建樹,獨樹一幟,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他翻譯了《二十一顯密經典》 、《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能頌》、《寶雲經》、《寶篋經》等二十多部梵文經典,開了藏譯佛經的先河。有很多譯經後來被人收入在《大藏經·甘珠兒》中。譯自天竺、漢地、尼婆羅、克濕彌羅和於填等地的佛教經典著作和各種文化論著被譯成藏文,使之成為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知識。
史載,吐彌創制藏文後,藏族地區開始掀起學習藏文的熱潮。連松贊干布也拜他為師,在瑪如宮潛心學習藏文,同時也翻譯、學習、借鑒許多印度和漢地的文化,開啟吐蕃人的智慧,同時哺育造就像噶爾東贊等一批傑人志士,松贊干布也因此有可能創立 「三十六制」等國家大法。
⑥ 最早發明藏文的是
藏文的發明者 - 吞彌·桑布扎 吞彌·桑布扎是藏文的創制者和藏文文法學家。也稱通密·散布刺或土彌·桑布札。生年卒不祥,無法可考。公元七世紀,他降生於涅地(雅魯藏布江南岸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也有說是出生於尼木縣吞彌家族中)。吐彌為地名,(也有說吐彌為氏族名,原名阿努)桑布扎是梵音,意為西藏賢哲,是印度人對他的尊稱。其父親叫吞彌阿努,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根據藏族史籍記載,吞彌·桑布扎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617—650)時七賢臣之一。官至御前 大臣。曾奉命帶領16名藏族青年,攜許多黃金,途經異國的奇禽猛獸禁區,克服熱帶氣候的不適,堅 持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受業於天智獅子和婆羅門利敬,學習古梵文和天竺文字。敬重佛法,精研佛 學。 吞彌·桑布扎在天竺學業期滿返藏後,根據藏語實際,從梵文的26個母音中挑出(i)(u)(e)(o)4個創制了符號式的藏文母音字母。又從梵文34個輔音字母中,取掉了5個反體字和5個重疊字,又在輔音字母中補充了母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哈、稼、夏、恰、阿(音譯)等6個字,制定出4個母音字母及30個輔音字母的文字。又根據梵文蘭查字體創制藏文正楷體,又根據烏爾都字體創制草書體,被藏族人民奉為「字聖」。藏文史料記載,吞彌·桑布扎創制藏文後,即獻藏文頌詞一首給吐蕃王松贊干布。他很高興,贊賞不止。為了帶動全臣民們學習文字,贊普首先拜他為師,在瑪如宮閉門不與外界接觸,潛心專習藏文聲明學與其它文化三年之久,松贊干布十分崇敬吞彌·桑布扎,但有些大臣則認為贊普不應該如此敬重他,於是吞彌·桑布扎反言道:「在雪域之地,除我外還有誰是首位宿學造字?」從而說服了某些大引導的不滿情緒,使在全藏區上下掀起學習藏語文之高潮。 吞彌·桑布扎創制藏文後又著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論》即《文法根本三十頌》、《文字變化法則》即《文法性別用法》等語言文法著作8種,今倖存《三十頌》和《性入法》兩種,既是最早的藏文文法經典,又是今天必讀之教科書。吞彌·桑布扎不僅在語言學、文字學和文法學上頗有建樹,獨樹一幟,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他翻譯了《二十一顯密經典》、《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能頌》、《寶雲經》、《寶篋經》等二十多部梵文經典,開了藏譯佛經的先河。有很多譯經後來被人收入在《大藏經·甘珠兒》中。譯自天竺、漢地、尼婆羅、克濕彌羅和於填等地的佛教經典著作和各種文化論著被譯成藏文,使之成為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知識。
麻煩採納,謝謝!
⑦ 藏族有屬於自己民族的語言,藏文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不同的民族,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都有著自己獨有的語言與文字,就像維吾爾族,會有自己的語言,雖然是方言,但是並不是漢字,而是特有的文字,也就是維吾爾文,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少數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民族語言,藏族也不例外,那麼藏族的文字和語言又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呢,今天就得大家來看一看。
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是為了溝通交流才會去學習,如果沒有自己的語言,那麼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因為語言的出現也是信息傳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此語言不僅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一環。
⑧ 1藏語是什麼時候創造的
藏文(བོད་ཡིག),指藏族使用的藏語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適用地區主要有:中國境內的藏族人,以及尼泊爾、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內的一部分人。藏文屬於音位文字類的母音附標文字,[1] 關於藏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引用梵文字母創制的。雍仲本教則認為藏文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
據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大臣吐彌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學、拜師。返藏後,仿梵文「蘭扎體」,結合藏文聲韻,創制藏文正楷字體,又根據「烏爾都體」創制藏文草書。但這一傳統觀點已受到許多學者的懷疑。他們以為創造藏文的並不是被人們一再頌揚的吐彌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贊干布時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來記錄原始宗教經典的。甚至有的學者傾向於認為「藏文是依據象雄文創制的[2] 」。
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轉寫梵文字母。認為藏文改造自梵文者認為這種改造關系就是「能一一轉寫」的原因;而認為藏文自起自象雄文者則認為這種能力是藏人為了能不有損地誦讀佛咒而改添定製的。不過,即便藏文字母能一一地轉寫梵文字母,藏、梵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文,藏文雖能毫不有損地復述出梵文的語音,卻對其意思仍毫無辦法,還是只能倚靠翻譯。另外,在漢藏語系諸語中、同時也在中國各族文字中,藏文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於漢文。
⑨ 西藏藏文誰創造的
吞彌.桑布扎(7世紀時人),藏文創造者
⑩ 藏文的創造藏文
在松贊干布的治理下,吐蕃經濟一天比一天發達,實力一天比一天雄厚。不過有一個大問題讓他非常惱火,就是吐蕃人當時有文字,但沒有統一的文字,沒有辦法發布政令,沒有辦法書寫法律,沒有辦法翻譯佛經,也沒有辦法和周邊鄰近的邦國進行書信聯系。不少國家派來使節,送來豐厚的禮品,還有用各種文字寫的書信。吐蕃王臣們也給他們准備了回禮,不過沒有辦法寫回信,只好通過翻譯口頭回答幾句,就把使節們打發走了。
其實,松贊干布從繼位開始,就想創制吐蕃人自己的文字,先後派出過幾批大臣,帶著大量的金砂、金粉,到南亞、西亞學習文字的創制方法。去的人,有的在途中被強盜殺害,有的在森林中被老虎吃掉,有的中暑得熱病死亡。剩下幾個,都是兩手空空地回來了。
後來,松贊干布想起了一個能人,名叫吞米·桑布扎。他從小聰明伶俐,又有吃苦精神。松贊干布特意把他召進紅山宮,鼓勵又鼓勵,囑咐又囑咐,說我們吐蕃沒有文字,好比一個人沒有眼睛,一個武士沒有刀劍,走夜路沒有燈。你一定要把造字的方法學回來,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情。他給吞米滿斗金砂和金粉,讓他帶著作為拜師求學的禮金;又給他充足的龍腦、冰片、檀香木等葯片,准備在途中祛暑防病。
吞米·桑布扎出發以後,松贊干布特意在吉雪沃塘北面的娘熱溝口修築了一座9層樓的宮堡,取名叫工噶瑪如,准備吞米·桑布扎學成歸來後,住進裡面安心創制藏文。
再說吞米·桑布扎和他的同伴,離開了吉雪沃塘,經歷千辛萬苦,翻過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騎著大象走出了老虎出沒的森林,走遍南亞各地,最後找到了精通聲明和文字學的大師婆羅門李敬,獻上金砂金粉,恭恭敬敬地提出了創制文字的請求。婆羅門李敬被他的熱誠和意志所打動,答應收他為徒。吞米·桑布扎在李敬身邊整整3年,學會了梵文、烏爾都文等南亞文字,又學習了文字的創制方法,最後帶著寶雲經、寶篋經、大悲蓮花經等經書佛典回到了吐蕃。
松贊干布熱烈歡迎吞米·桑布扎學成歸來,親自把他送進北郊的工噶瑪如宮堡,讓他在里邊集中精力創制文字。吞米·桑布扎住進去以後,從此閉門不出,像喇嘛修禪一樣,獨自一人在里邊待了很多個夜晚和白天。終於有一天早晨,他派人報告:藏文已經創制出來了!松贊干布像撿到馬頭那樣大的金子一樣高興,立刻帶領各位大臣騎馬趕到北郊。吞米·桑布扎已經把創制好的藏文字母大楷、小楷、大草、小草,書寫在周圍的岩石上。他說,我仿效蘭扎文創制了藏文楷書體,仿效烏爾都文創制了藏文草書體,藏文字母共有30個輔音字母,4個母音符號,能拼寫出藏人所有的語音,表達藏人所有的意思。松贊干布說,感謝大臣吞米·桑布扎,他為我們吐蕃立了大功,他給我們吐蕃人民帶來了大恩大德。不過,文字只有吞米一個人會寫會念會使用不行,它要在我們整個吐蕃范圍里流行,特別是我和大臣們要帶頭熟悉和使用。今天我當著大家的面,拜吞米·桑布扎為師,第一個學習和掌握藏文。
從此以後,松贊干布把王政委託給幾位大臣處理,自己住進工噶瑪如宮堡跟吞米學習文字,據說這一學就是整整4年。在這期間,松贊干布不但學會和精通了藏文,還和吞米·桑布扎一起制定了十善法,這是用吐蕃文字寫成和頒布的第一個法律條文,也就是所有藏人都要遵循的道德規范。
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吐蕃臣民百姓歡聚在吉雪沃塘,表演各種歌舞戲曲,慶祝藏文的創制和十善法的誕生。松贊干布親自把吞米·桑布扎介紹給全體臣民百姓,稱贊他是吐蕃了不起的賢臣。藏文古史《賢者喜宴》中這樣寫道:
藏人之中七賢人,
吞米高為第四賢,
七賢絕非一般高,
首位當推大譯師,
藏人總抱大恩情,
焚香頂禮理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