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早茶誰發明的

早茶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0-12 14:48:38

A. 廣州早茶文化

早 茶

廣州人把飲早茶稱為「嘆茶」(即享受之意)。至今仍流傳著「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清早起來,口帶澀味,飲杯香早茶,清凈口腔,提提精神,喚起食慾,再食點心,更能品嘗到各款點心的美味,確實是一種享受。

廣州人飲早茶,別有一番情趣。經紀人談生意,藝人切磋交流,文人論作品,親人敘家常,友人相聚,男女談戀愛,或有朋友自遠方來,茶樓、酒家都是飲茶的好地方。離退休人員更是把上茶樓、酒家飲早茶作為享受晚年的一項生活樂趣。近年來,青年男女為了交結朋友、鬆弛緊張的情緒、舒緩工作壓力,越來越多的加人到飲早茶這個行列,使廣州茶風日盛。

廣州人飲茶很講究,既講茶靚又求沖茶技巧及水的熱度,以煮到剛冒氣泡叫做「蝦眼水」的為最佳。

廣州的茶樓、酒家講究飲茶的環境,有單間有雅座,有輝煌的大廳,有雅緻的中廳;有中式的,西式的;有日本式,東南亞式。在高檔的茶樓酒店,裝修極盡豪華,無論是大堂還是雅座,夏天涼風陣陣,吹盡身上暑氣,冬天暖氣融融,驅去三九寒氣,還有悠悠的樂曲,一邊聽音樂,一邊「嘆茶」,真是「樂在其中」。

茶樓、酒家的點心講究精、美、新、巧。早茶市供應的點心,普遍都有五六十款之多,有的達八九十款甚至百多款。既有傳統的,也有創新的,更有時令的,真可謂多姿多彩,琳琅滿目。

廣州名點

倫教糕 [07-15 15:35]
干蒸燒賣 [07-15 15:34]
馬蹄糕 [07-15 15:25]
叉燒包 [07-15 08:51]
粉果 [07-14 17:00]
魚包 [07-07 10:22]
榮華麻香酥 [07-07 10:06]
雞仔餅 [07-07 09:59]
蝦餃 [06-20 15:58]
咸煎餅 [06-20 15:45]
鮮蝦荷葉飯 [06-11 11:04]
中秋月餅 [06-11 11:03]
煎蘿卜糕 [06-11 11:01]
綠茵白兔餃 [06-11 10:51]

廣州名小吃

順記椰子雪糕 [08-02 10:13]
伍湛記及第粥 [07-11 10:13]
銀記豉油皇牛腸 [07-04 11:09]
鮮蝦腸 [06-15 04:08]
炒田螺 [06-11 11:09]
蒸腸粉 [06-11 11:09]
沙河粉 [06-11 11:09]
果蒸棕 [06-11 11:07]
和味牛雜蘿卜 [06-11 11:07]
艇仔粥 [06-11 11:06]
南信雙皮奶和薑汁撞奶 [06-

B. 廣式早茶的歷史

簡介
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每逢周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與其他娛樂活動並無二致。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於消化。常見的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發展
廣東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展迅速是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交換信息,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抒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而廣州著名的茶樓「陶陶居」三樓也有一副對聯寫道: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飛,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陰。」 想來應是絕大部分廣東人喝早茶時的心理寫照吧。

茶點
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後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教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製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慾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後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慾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說到這里,看客諸君也許已經按捺不住,想要一嘗廣東早茶的美味了。但是且慢,各位對廣東早茶的禮節可有了解呢?其實說來也並不復雜,廣東人在別人替自己倒茶時,習慣以右手食指與中指微屈,叩擊桌面以表謝意。這個簡單的動作,原來源於一個饒有趣味的傳說。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次扮作僕人,給扮作主子的隨從倒茶。隨從受寵若驚,若是在皇宮里,此等待遇當跪拜叩頭謝之。但是這是在宮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於是隨從靈機一動,便發明了以上手勢代替跪拜叩頭之禮,並流傳沿襲至今。

精髓
消耗時間是消極的,消遣時間是積極的,廣東早茶,不是消耗時間,而是消遣時間,時間因此變得有滋有味,呈現出生命的趣味與豐富。 吃早茶就是吃時間的滋味,你必須有這份優哉游哉的閑情。不同於一般茶樓,純粹喝茶,廣東早茶則豐富得奢侈,茶,只是個借口,更廣泛的是廣式點心菜餚粥品。 喝茶、看報、會友、聊天、想心思、談生意。時間原來是空空盪盪的,需要內容填充,你可以選擇吃早茶,吃早茶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是動賓搭配不當的病句,但在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標題裹不住佳餚的美味

C. 茶葉的歷史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D. 江蘇人的早茶文化是在哪個朝代什麼情況下誕生的

江蘇人吃早茶的傳統主要起源於清朝中後期,那時江南屬於漁米之前,人們的生活都比較富足,大家也都比較會享受,一大早就喜歡醒了之後到街上溜溜鳥,然後和熟人在茶館一坐,一面吃早茶,一面聊天,生活很是愜意。

我一直覺得到一個地方遊玩,不能只是走馬觀花,看看景點,照照相,買點紀念品,發發朋友圈,如果這樣還不如在網上搜幾張圖片看一看就可以了。到一個地方就一定要深入地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在揚州就要吃這里的早茶,還要去當地居民經常吃的地方去吃,這樣才能感受到這座千年名城的獨特韻味。

E. 廣式早茶歷史

廣式早茶歷史

廣式早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

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

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

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

(5)早茶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茶點在廣式早茶中的地位也很重要。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

其中又以干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後輕輕一咬。

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製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

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慾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後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慾罷不能。

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F. 喝早茶這一風俗是廣東什麼人發明的

飲早茶是廣東人獨特的喝茶習俗。清晨起床以後,在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點(早點),一盅兩件,既解決了早餐,也是一種絕妙享受。

茶點,即是茶水與點心。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種類,點心的種類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各種包子,諸如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以及其他各類干蒸燒賣,各種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生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等等。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這里,緊張的人們開始鬆弛下來,清閑地談著人生,談著故人,講著故事;在這里,人們揮灑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們在茶樓里沏上一壺好茶,點上幾道美味點心,有的自斟自飲,有的與朋友海闊天空地大侃一陣,豈不悠哉!

茶樓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使得茶樓不再只是人們閑談,打發時光的悠靜場所。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正是人在茶樓飲茶的心理寫照。

G. 早茶的文化

早晨起來,買一份報紙,輕輕鬆鬆地走進茶樓,要一壺茶,買兩樣小點心,邊吃邊看。或者約一兩個好友,叫幾樣點心,邊吃邊聊。特別是老人,不用著急上班,晨練過後,一壺早茶就可以喝到九十點鍾,然後順路到街上轉一轉,買點兒魚、肉、蔬菜什麼的,再慢慢地走回家去。
茶樓是廣東有代表性的、最傳統的吃早餐的地方。茶樓里的點心有的幾十種,有的上百種,比如蝦餃、咸粽子、魚片粥、米粉以及各種各樣的小菜,等等,非常豐富。這些東西放在一個推車里,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隨意選擇。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麼忙碌的廣東人,怎麼捨得把早晨的大好時光消磨在茶樓上呢?其實,上茶樓也是一種社交活動,無論是會友聊天,還是去談生意,這種場合都會讓人感到非常從容,非常自在。現這種文化在上海也越來越流行。
由於海外華人中廣東人特別多,廣東的早茶很早就傳到了海外。在紐約、舊金山這樣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廣東茶樓,可以到那裡去喝廣東早茶。就連偏遠的南太平洋小島上,也經常看到中餐館的門前掛著「天天早茶」「全天供應早茶」的牌子。在這里,早茶其實是一種廣東的風味小吃,同時也是一種文化。
進到茶館里,首先是服務小姐給你一張記錄卡,先問清楚有多少人並在卡上作記錄(這叫茶位,每人一個茶位;每個茶位費要一到幾塊錢不等)。選好桌子坐好,先來兩壺茶。茶葉是任選的,有烏龍、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倒茶時也有學問: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須從別人開始,最後一個才是自己。別人給自己倒茶時為了表示謝意,應該用手指頭在桌子上敲幾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這個簡單的動作,來源於一個饒有趣味的傳說。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次扮作僕人,給扮作主子的隨從倒茶。隨從受寵若驚,若是在皇宮里,此等待遇當跪拜叩頭謝之。但是這是在宮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於是隨從靈機一動,便發明了以上手勢代替跪拜叩頭之禮,並流傳沿襲至今。還有就是不管別人的杯子里是否滿了,都應該點滴幾下以示尊重。
點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館有專門的服務人員推著小車輪流在大廳裡面轉悠,車上放著各色點心和風味小吃,只要小車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就盡管拿就是了,服務小姐會主動把賬記在記錄卡上。這里要說明一下,所有的點心分為六等:小點,中點,大點,頂點,特點,超點,價格不用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啦。如今小點一般三五塊錢,超點就要十七八塊了。小姐知道各類點心的等級,用一個小章在記錄卡的相應的等級上蓋一個小印,最後結算時就憑這些小印來付錢。
專門為了吃而來的茶客當然是上下其手,獅子大張嘴了;只是想聊天的茶客三五一堆,桌上一兩碟小菜,悠閑地喝著茶,偶爾才下筷夾一口。兩者各得其所,彼此是毫不相乾的。
吃早茶就是吃時間的滋味,你必須有這份優哉游哉的閑情。不同於一般茶樓,純粹喝茶,廣東早茶則豐富得奢侈,茶,只是個借口,更廣泛的是廣式點心菜餚粥品。
喝茶、看報、會友、聊天、想心思、談生意。時間原來是空空盪盪的,需要內容填充,你可以選擇吃早茶,吃早茶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是動賓搭配不當的病句,但在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標題裹不住佳餚的美味。
吃早茶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而不是純粹的消耗時間。
除了廣東早茶,揚州泰州兩地的早茶也是非常有名。
揚泰兩地的早茶,不只是光喝茶,而是要吃包子點心的。茶葉倒並不十分講究,但吃茶的程序卻是不可顛倒。因為包點需現做現蒸等上半個時辰,茶客們總是先點上當地特有的「泰州干絲」,悠悠地邊喝、邊吃、邊聊、邊候。這「泰州干絲」,選用當地上好的「百葉」,全憑廚師的精細刀功,切成如絲線狀,再用青蒜、香菜、葯芹、茶干絲、花生瓣、醬制生薑、蝦米等應時菜蔬為輔料;若要講究色調,亦可用青紅椒絲點綴其中,經開水反復沖燙,瀝盡水分,在盤中堆成寶塔狀,再淋上麻油、醬油,加糖拌勻即成。
講究一些的,點上一盆「煮干絲」。這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餚。煮干絲用去了油的雞湯來煮,雞湯要多,灶火要旺。裝盤時,須小心翼翼地將干絲和各式配料撈出,瀝去湯汁,先放在一隻不大的碗里以成形,再將碗中干絲倒扣在一個淺淺的湯盆里,掀去小碗,再將鍋中原來的湯汁淋上,待盆底湯汁有一指多深,襯以燙熟的小青菜葉,點綴上芫荽等。上桌時,只見盆中細如棉線的百葉絲,夾雜著白的嫩筍尖,紅的火腿片,橙的海蝦米,綠的香菜葉相陪襯,真是十足地誘人。淺嘗一口,鮮香撲鼻,湯汁的鮮味充分地滲入到極細的干絲中,絲絲入扣,然而卻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

H. 廣式點心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面點發展到明清,出現了第三個高潮。其表現一是製作工藝的深化。不僅出現質地優異的「飛面」和澄粉,發酵方法與油酥面團完善,發明肉凍等特殊餡料,而且成型方法多達30餘種,並採用混合加熱法成熟。二是花式繁多,新品迭出。一方面舊有品種不斷擴充花色(象面條就推出抻面、刀削麵、五香面、八珍面、伊府麵、擔擔面、油潑面、鵝面、魚面等40多個花色),相繼載入各種筆記或食譜;另一方面,地方小吃脫穎而出,以特色風味獨領風騷(如金陵薄皮包、淮揚三丁包、蘇杭湯團、閩粵土筍等凍、湘鄂豆腐乾、馬蜀紅油水餃、雲貴餌絲、松滬南翔饅頭、徽贛鳥飯團、冀豫四批油條、甘寧泡兒油糕、京津狗不現包子、秦晉羊肉泡饃、冀豫四批油條、甘寧泡兒油糕、內蒙哈達餅、西藏的推、新疆的抓飯等。三是節令點心定型和筵席的點心的規范化。在節令點心中,幾乎二十四節,節節有食,月餅有幾十種,臘八粥各地不同;在筵席點心中,祭筵有供點,婚筵有喜點,壽筵有壽點,茶果席有茶占,滿漢全席有套點,東南西北,各成章法;特別是在民族酒筵中,民族點心五光十色,風情濃郁。

在這種情勢下,中國面點體系初步形成。面點有京式、蘇式、廣式三大流派;小吃有北京、天津、山東、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廣東眾多分支;點心有北京宮廷御點、山西民間禮饃、蘇州市肆粉點、無錫太湖船點、揚州富春茶點、上海南翔花點、廣州早茶細點、杭州靈隱齋點、回民開齋節點、滿族敬神供點、蒙古氈房奶點、藏胞標花酥點等著名的系列,百花齊放,五彩紛呈。

閱讀全文

與早茶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