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教育抹殺創造力

中國教育抹殺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10-12 14:13:39

㈠ 中國教育埋葬了孩子想像力,創造力,行動力的例子

作家楊大俠(HeroYang)指出應試教育弊端:把小小年紀的徒弟變成練武機器,就成了師父們的教育行為,並且還將所做的一切都冠以愛的理由。其實,這樣的愛不是有智慧的愛。

㈡ 都說中國的教育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這在心理學上有依據嗎

創造力就是基於已有知識和技能創造新價值的能力,除了需要知識,還需要創造的主觀積極性。我認為中國教育存在這些問題扼殺創造積極性:(1)中國傳統文化推崇「聽話」的孩子,家長以威權讓孩子遵命而不解釋為什麼,從來都反對孩子異想天開,從不肯定孩子的創新,口頭禪是:這是不成熟的想法;(2)應試教育下一切以分數為最高目標,灌輸標准答案世界觀——沒有質疑、沒有發散;(3)絕對順從教育尤以「政治」這門奇葩課程為甚,裡面經不起推敲的理論到處都是卻不容任何人質疑——用孩子實現政治目的,內幕很可怕不細說;(4)沒有、也不給孩子灌輸積極的人生觀——什麼是自我實現,什麼是幸福——總說好好讀書以後賺很多錢,總問分數多少收入多少而不問是否開心。畸形的價值觀,讓中國企業總喜歡耍小聰明佔小便宜而不是光明正大創造價值。完全同意——盡管不是故意的,但中國教育毀掉一代又一代,這不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除了教育,還有諸如社會不公平、法制不健等問題都會毀滅創新。當然還是有很多學生長大後能發揮所長,但我見到更多是創造力被消磨干凈的年輕人。中國人的創新能力遠弱於發達國家,教育問題居首。
滿意請採納

㈢ 中國教育失去創造力了嗎創造力缺失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來,創新一直是引發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創新的時代,要回答「錢學森之問」,就要找到中國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方法出路。
給予學生自由開放的發展空間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很多老師忘了,教育活動是讓學生理解原理,「記住就能過關」 的應試教育讓很多學生失去創造力。應通過招生制度和教學觀念的變革,讓教育活動回歸其本來目的。
學業負擔阻礙創新偽命題
講到創新,最具象徵意義的就是諾貝爾獎,這是我們民族長期以來的一個「心病」。截止到2014年,日本拿了20個諾貝爾獎,今年又有人得獎。巴基斯坦也拿過一次諾貝爾獎,在科技領域的獲獎數量和中國相同。這確實很讓中國人著急,大家都在追問:中國的教育是哪裡出了問題?
某些專家認為,中國孩子創造力低,是因為負擔太重,怎麼可能有創造力?這種負擔是高考導致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減負」,要改革高考。
但是,「減負」解決不了培養創新人才問題。一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行為應該受到鼓勵,孩子學得多我們應該高興,怎麼成為了負擔?實際上,學業負擔是一個虛假的問題。知識多了不可能是創造力減弱的原因。
中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不一樣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有個明顯的差異,就是學習方式不一樣。中國的孩子認為筆記太重要了,記筆記,背筆記,考筆記,如果這樣學,大學何必上四年呢? 美國學生似乎不認真,不但不認真記,還不斷地舉手,說教授,這個地方我跟你理解得不一樣啊。
課後的情況截然相反。美國的老師,每堂課上完都要給學生開一百多條書目,裡面既有論文又有專著。我當時發現,很少中國孩子在圖書館里看書,中國孩子告訴我,我們不去看書,看那個幹嘛,考試又不考那個。
談到中國人對於美國學生的印象,美國學生反問到:誰告訴你美國人不認真學習啊?我們不認真學畢不了業,不認真學找不著工作!所以只有一條路,拚命學。
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我們發現,學習目標不一樣。中國孩子學習目標非常明確:考試過關,答辯過關,不管我以後能做什麼。美國公司僱主可不在乎這一套,他們只有一個標准,能幫我掙錢,我就聘用你。中國孩子學一門考一門丟一門,美國人卻在學習中不斷討論為什麼要學這個,這個要怎麼用。
多元課程與開放的發展空間才能培養創新力
慢慢的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很多創造力高的孩子,他們中小學都來自非公立學校,如私立學校,特許學校,教會學校等。當我們看到私立學校的課程的時候,我們震驚了。我下載了一份普通私立高中的課表,用A4紙列印下來,竟然一共印了111頁。
微積分這門課,中國80年代下放到高中,因為太難曾被取消過一段時間,現在拿回來,又被學生抱怨太難。這是因為學校讓班上每個學生都學微積分,它就難,只讓班上的數學尖子去學,它就簡單。美國高中一些數學天才在高中階段就可以繼續學大學的數學課程,高中老師不能教,就送學生去旁邊的大學去學,將來去任何一所美國大學,這個學分有效,不用再修了。
一個美國私立高中,會開地球與空間科學這門課。美國的高科技實力絕對不是「減負」減來的,能造出太空梭、宇宙飛船,是靠美國人從小拚命學來的。思科微軟證書是我們大學計算機系學生畢業要考的證書,美國高中生就可以考。
這些課程給了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和完全開放的教育支持。什麼是開放,就是上不封頂,而且給學生豐富的選擇。我們的課程設置,我們的教學,將那些有應試科目之外的天賦的孩子排除在外,我們能說中國教育是公平的嗎?

㈣ 中國教育方式淹沒了我們的創造力

「填鴨式」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高考、升學率為教學的最高尺度。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我們沒有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想像能力,更沒有足夠的質疑與思辨的能力。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我們被培養成「順民」,被當成背書機器。我們從這種教育中獲得的除了一紙成績單外,就是呆板的思維方式和順良的道德與政治情操。

㈤ 為什麼中國教育出來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少之又少

網友一:

1.事實是,就算我們的教育沒有創造出你們想像中那麼多的創造性人才,我們目前也可以過得很好。我們「借鑒」別人的就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不要?你說「借鑒」是不恥不思進取的,錯!「借鑒」本身就是思進去的表現。

2.教育能不能產生創造性人才?能肯定是能的,只不過這個問題放在社會大背景下來看會更好,因為前者可能過分誇大了教育對創造性培養的作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也可以反過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社會還沒有「進化」出那麼多的創造性人才-----以教育培養的形式體現,那是因為這個社會還沒有一個需要迫切孕育「創造性人才」需求的大環境。

網友二:

我認為這與教育方式和社會形態有關,應試教育讓很多優秀的學習者最終變為考試的奴隸與機器,為了學習而學習,已經背離了初衷,而現在大部分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也都是以學歷為前提,所以,我們專注於局限的科目考試,而忽略了其他才藝和創造的可能性,導致現在具有創造性的人少之又少。

從小就沒有人會推崇你除了學習考試之外的任何一件事,你踢足球,別人會認為你玩物喪志,你喜歡音樂,別人會覺得你是個壞小孩,只有本本分分學習、考試、晉升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贊揚和欣賞,所以,這種意識造就我們從小就認為創造性與我們無關,那是不正確的事,不應該去涉獵的領域。

網友三:

從小學到離開大學,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中小學的教育就是聽話,老師管幹部,幹部管同學,孩子們都學會了等級制、成人化的處世思維。所以從小就學會了討老師(上級)喜歡為目的。

從教育內容來看,每一項知識的傳授演變成一種不容置疑的信仰行為,即教師永遠是對的,教師的言行不容置疑,從不能懷疑知識的正確性。老師不可能犯錯,如果老師犯錯也不能提及而是要視而不見,從尊重知識轉變為尊重老師。例行的考試題只准備有一種答案,沒有變通和改變、超越的可能,只要記住答案就能及格、聽老師的話就能得三好學生。

網友四: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知半解而又假裝博學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呢?也即是說,數量確實有不少,然而質量低劣者也確實大有人在。在中國,這兩三年裡自稱大學的機構,有如西式菜和咖啡一樣一窩蜂似地冒出來了,酒吧和西餐館到處都是。然而,在這種大學里都是怎樣開展教育的呢?這種大學的畢業生,也即在這類大學里接受了教育的學生們,許多人都是一知半解而並未真正成熟。」這段話是100年前,一位偉大的中國人對當時的評價。100年過去了,中國好像沒有變化。

網友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已不在僅僅因為溫飽的問題而局限於必須要付出某種勞動力才能換來生存的前提,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更是給了現在年輕人更多的選擇和更寬廣的視野,讓我們開始像精神領域的富足而邁進,而這一切都需要一種寶貴的能力,那就是創造力。

沒有創造力,我們不會發明飛機和電話,創造力是生活進步的重要能力,它能讓我們精神世界更加富足,生活更加自由和不被束縛,所以,現在的孩子,我認為應該

網友六:

或許我們不是缺少創造性人才,只是對於身邊「驚為天人」的存在太過熟視無睹。我們喜歡爭先,總拿自己不好的領域去和發達國家發展了幾十年的領域比較,然後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這其實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誠然,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就中國的人口基數來說,創造性人才確實不夠多,但們也要看到中國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與成長,多一些自信,也多一些耐心。

㈥ 現在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嗎>

現在的教育還是有多種的,各有利弊。
應試教育給部分孩子一個光明版的將來,但一定程度權上的確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與學習興趣,並對另一部分更適合其他方面的孩子造成很大影響;素質教育能夠更全面地發掘孩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但有時候卻讓孩子敗在高考這個門檻前。個人比較傾向於素質教育,在保證孩子的興趣的前提下,大部分孩子還是能通過自己的愛好發展出自己的空間。

㈦ 中國的教育真的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了么

這個不能說沒有,但是只要是教育,肯定會扼殺創造力的,無論多自由的教育環境都一樣。。

所以國外教育機構基本都不提倡過早進行教育,一般建議幼兒園以玩樂為主,初小基本不做書本教育,只有到了十一二歲才開始基礎教育。。。

而我國的家長是急不可耐的把小孩送去讀書,巴不得一出生馬上就能上小學。。。

㈧ 現在的中國的考試制度,教育制度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創造力和天性,教出來的孩子是那麼的死板 就像個機器人

某種程度上是的,但是目前來看這是比較適合中國的,只有這種方法能普遍提高中國人的文化素質

㈨ 為甚麼中國教育出來的學生沒有創造力

因為中國教育是以過去為參照,以分數定英雄,沒有創造性。

㈩ 為什麼中國學生缺乏創造性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缺乏創造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撰文稱,未來中國的GDP將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國,但創新能力可能很難與美國匹敵。因為創新需要思想競爭與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釋一個人口四倍於美國的國家(假設中國人才也應是美國的四倍)沒有很高的技術突破?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除了體制及基礎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模式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至於我們在思想競爭方面大大滯後於美國。
中國人的高智商是公認的,但中國孩子卻被普遍認為想像力、創造力缺乏。幾年前,一個國際教育評估組對21個國家的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學生的想像力排在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在倒數第五。每年,中國學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但獲得的一致評價卻是「中國學生的想像力貧乏」。
絕不是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天生就弱,這個結果是中國家長和學校聯手提供的教育環境造成的。學校嚴格的紀律和統一的標准壓制了孩子的個性,「好孩子」、「優秀孩子」都以好成績為導向,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學習只是為了獲得外界認可,內在興趣和動機都很弱。中國採用「標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極大地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發展,這些都使中國孩子的創造潛能被過早地扼殺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教育抹殺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