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人在企業中需要創造多少價值
這要看工作性質來決定。
比如一個服裝廠的女工,老闆在回她身上獲得的利潤大概在5%左右,即她答每創造1000元財富,她自已收得950元工資,老闆凈賺50元。當然老闆是投資者,風險自擔。
再比如一個業務員,假設他的提成是3%,底薪2000,他所推售的產品凈利率是15%,月任務是10萬。那麼他每月為老闆創造的財富是1.5萬,減去工薪所得,老闆在他身上賺了1W元。也就是百分之二百。3倍!
總之打工者能力越高,待遇越厚,能為老闆帶來的利益比率就越大。百萬甚至數百萬年薪的CEO,為公司帶來的利益更是以億計。算之些實在沒什麼意思。
當然也有吃白食的打工者,一些人回單位游游盪盪,看看報喝喝茶反而能領高薪。但就算吃白食的打工者也必須要有其存在的價值,老闆會請一個閑人,但不會請一個廢人。
② 老闆喜歡的不單是老實 還要有智慧 總之為老闆創造利益 有價值才會喜歡你 沒有價值在老實也只能當雜工
這個社會你老實,沒有實力和價值,就啥也不是
③ 一年工作360天,每天工作12小時,一個人為老闆創造150萬純利,應該拿多少錢
要看你跟老闆怎麼談的,勞動合同怎麼簽的。這種事情最好事先說好,事後再來扯很麻煩。錢都到他手裡了,給多少他說了算,你很被動。你可以參照他公司的薪酬制度來,要麼按勞動時間,多的時間給加班費。但是需要你有完整的考勤記錄證明你工作了360天,每天12小時。要麼按照提成,看公司提成點子多少,按150萬乘。
④ 當老闆問你能為公司創造什麼樣的價值時該咋說
直說
把你曾經的工作業績說一下*(不論是為這個公司,還是為其它公司);
以及你有什麼能力和才智,如果發揮出來,可以為公司干成什麼!
⑤ 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有多少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領袖的這句話說的太好了,只要是做事,特別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事,就很難有意見統一的時候。
張三有張三的立場,李四有李四的態度,水平不一樣,看法也不一樣,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強勢能服眾的人物拍板下決策,那一定是吵吵鬧鬧,結果一點正事都沒干。
.
工作也是如此。
一個公司里,由於經驗、立場、職位、態度的不同,也容易造成對同一件事也會各有不同心思的情況,一不如意,就牢騷滿腹,抱怨不已。
沒有絕對的平衡,也沒有絕對的公平,人越多越是如此。
能力不一樣,貢獻不一樣,待遇怎麼會一樣?一起吃大鍋飯的結果,一定會讓勞動積極性和生產力下降。
.
發牢騷是人性,很難完全避免。自詡買賣人的馮侖說,我20多歲的時候,也像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熱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
有一天,一個很大的領導找我談話。他說,聽說你思想很活躍,我要跟你談談。領導要找我談話,這事兒多了不起啊,進去以後我就開始說,說了大概一個小時。最後,這個領導說了兩句話,從此我就踏實了。
他說:第一,你說了這么多社會問題、這么多現象,我告訴你,你知道,我比你還知道,因為我是領導,我看到的信息、聽到的信息比你多;
第二,你著急,我比你還著急,因為我是領導,出了問題,我遭受的損失比你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你教我怎麼干,你跟著我干就完了。
馮侖一想,這個邏輯也對啊。後來他就明白了,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想得到很多的社會評價是比較難的。
.
員工對公司對老闆的不滿和抱怨大都也是如此。
你都能看到的問題,難道站在高處,統領全局的老闆會看不到嗎?是你了解的信息多,還是老闆了解的信息多?出問題是你損失大,還是老闆損失大?
所以,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一個問題背後往往還有問題,如果根本問題不解決,那表面問題就會源源不絕。比如,公司要做一個項目,產生了一些資金浪費,這本可以避免的,但對老闆來說,用最快的時間完成這個項目才是第一目標,才符合公司的利益。為此,過程中的適度浪費是難免的,也是必要的,而因此造成的時間浪費是老闆所不能容忍的。
.
老闆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讓你告訴他哪種電鑽又省錢又顏色好看。
與其糾結在具體問題的看法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面。畢竟,你說的對有什麼用,如果問題依然存在的話。
對員工來說,提出問題很容易,但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能為此負責才是老闆看重的。
公司,就是一個用結果和價值說話的地方。所以,不要說公司怎麼不好,先問問自己創造的價值有多少。
.
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工作本就是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的。
作為執行者,員工可以對老闆不滿,但如果你不是確定要換家公司的話,最好是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水平來。
一旦你聚焦在自己的工作當中,就往往會發現你原來糾結的那些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
猶如盲人摸象,象是會動的,原來你自認摸到的腿和長鼻子是大象,實際上是你只觸碰到了一部分而已。
.
抱怨,往往是來自比較和差距。
你認為自己乾的多乾的辛苦,工資卻比別人拿的少,心裡不平衡。但有本事提升自己能力和貢獻超過工資幾倍啊,不然,你就是換一家公司也還是拿不到高工資。
不是老闆給你一萬塊工資你就創造一萬塊的價值,而是你創造一萬塊的價值才有一萬塊的工資。
一定不要把順序搞混了。大肚包子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抱怨出來的。只要你有價值,就不會這么多的牢騷,因為你到哪裡都會有不錯的飯碗。
.
記住,能力和價值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公司亦然。
和馮侖一樣,另一個做房地產的大佬潘石屹說過,「你永遠要加快步伐,走在時代最先進的20%里,不要在擠在後面80%里跟人競爭,後面是無謂的競爭。」
人和公司都是一樣的道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根本停不下來。
.
任何一個行業趨勢來臨的時候,都是有一個時間窗口的,錯過了,就很難進入最先進的20%里。
這考驗的就是公司的綜合能力和價值創造的水平。
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沒有一個分工明確、團結一致的團隊是不可能的。
人這一輩子,就是做人和做事。做人是不斷的提升自我價值,做事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要相信,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不逃避,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對公司還是對員工,都是這個道理。
⑥ 如何為老闆創造利益
尋找共贏途徑,
要想利益最大化
就要多為企業創造利潤
自己才能有收獲
⑦ 員工的創新、改進的價值再大,就算比普通工人多十倍百倍,但薪水也不會有成倍差距,這是中國的基本現狀
別忘了是老闆創造的平台讓你有了發揮的平台,所以就算創新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你不可能發明一個東西讓老闆就覺得你高人一等,給你超過他的工資。這是常情。
⑧ 以"要公司承認我的價值,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為核心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你的工資從哪裡來:每一個員工都要弄明白的工作理念 作者:呂國榮 編著 2008-04-25 11:02
一個企業要想贏利,惟一的途徑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
企業如此,企業員工的價值也同樣如此。無論是生產車間里的普通工人,還是活躍在市場第一線的銷售人員,或者是一名總經理,他們都是憑借自己的價值來獲得報酬的,而提供報酬的是他們的老闆。因此,員工們必須把目光多放在如何為老闆創造價值、增加收益上。
當向老闆提供價值並讓其受益時,員工們是在為公司和老闆創造財富,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創造財富。如果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對老闆不負責,最終只會使自己一事無成。
價格由老闆決定,價值由自己創造
在公司工作,幾乎都脫離不了薪水問題,尤其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雖然大部分人嘴上總是以遵照公司規定來迴避,但是在心理上,鮮少有人不在乎薪水高低,何況在一個以收入衡量能力的社會。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上有一篇「價格由老闆決定,價值請自己創造」的文章,說的是:
一家公司應征業務人員,其中有一個人資歷顯赫,對於公司來說,有點小廟容不了大和尚的狀況,因此公司與他面談時,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面談的時候,公司老總很誠實地跟他說,依據公司規定,並不能給予太高的薪水。原本想就此打住,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沒想到他竟然接受不到他原來工作薪水一半的條件,讓公司喜出望外。
開始上班之後,他也沒有任何出身大企業一些不好的習慣,准時上班,報表填寫清楚,勤跑客戶。過了不久,他的業績遠遠超乎原本的預期,於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首度破格晉升,而且大幅度地加薪。自此,他也更加的賣力,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業績。
原來他在前一個公司已做到一級主管,工作相當順手,薪水十分滿意,原以為可以就此衣食無憂地過一生,沒想到公司的一次海外投資失敗,老闆避走國外,讓大家連帶受累,哭訴無門。
其間,他也曾經因為薪水無法與自己所要求的相符而怨天尤人,總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別的老闆都不識貨,但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挫折與沉澱之後,他選擇重新出發,重新體認到價值與價格的差異點。
他認為,價格是別人給的,隨時可以拿走;價值卻是自己創造的,任誰也無法帶走。
這些話讓人受益匪淺,尤其他也用實際的行動創造自己的價值,雖然公司只能付出部分的價格來僱用他,不過這已是公司能給的最高限度。但他所帶給公司的價值,絕對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一個人的價值是靠自己創造的。一個員工能否創造得了價值,創造價值的多少,老闆其實心中是有數的。一個員工不要動不動就想老闆給你薪水,而是在工作中讓老闆看到你的價值,主動給你加薪。
多給老闆創造價值
有一個員工,每當老總分配給他任務的時候,他經常會半開玩笑地說:給多少錢干多少活!
如果你是老闆,聽了這話可能也會感到挺不舒服。這種很怕多付出一點點的思想沒人會贊同,多付出一點點就吃虧了嗎?老闆既然雇你,自然會付你報酬。不用說,他付給你的價值肯定要比你創造的價值少些,這是很正常的,他也需要一部分價值用於自己的生活和公司的其他方面,不然大家都別開公司了!
在21世紀,僅有「物有所值」是不夠的,你一定要「物超所值」。什麼叫「物超所值」?就是你所做的工作超過老闆付給你的錢。
松下幸之助曾問他公司的一個員工:「如果公司付給你1 000元錢的話,你應該做多少事情才對?」
這個員工回答說:「你給我1 000元,我就給你做1 000元的事。」
松下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公司是要開除你的,因為給你1 000元錢,你就做1 000元的事,公司就沒有利潤,是在賠錢,所以公司不會要你,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領不到了。」
⑨ 員工為老闆工作,老闆支付報酬,員工為老闆創造剩餘價值嗎
剩餘價值這個概念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里是有點不恰當的,哈哈·
員工付出勞力,老闆給予報酬予以肯定,這是互利的商業行為。
但是,畢竟這個是商業行為,老闆肯定是要賺錢的,賺的是他提供平台上的盈利。
籠統的理解為剩餘價值就有點太偏激了~
⑩ 如果想拿一萬工資做什麼事情,然後想讓老闆創造什麼價值,老闆想賺多少錢,這個問題請幫忙回答一下
你的思想要正確。不是你想拿多少工資,給老闆創造多少價值,而是你能給老闆創造多少價值,老闆才會給你多少工資,不要本末倒置,因為你有能力了,老闆自然而然會給你高工資,如果你沒有能力,空想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