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鉛筆是誰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版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權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⑵ 鉛筆什麼時候發明
鉛筆的由來
1564年,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由於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那時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受此啟發,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不久,英王喬治二世索性將巴羅代爾石墨礦收為皇室所有,把它定為皇家的專利品。用石墨條寫它既會弄臟手,又容易折斷。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水沖洗石墨,使石墨變成石墨粉,然後同硫磺、銻、松香混合,再將這種混合物成條,這比純石墨條的韌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臟手。這就是最早的鉛筆。直到18世紀末,世界上還只有英、德兩國能夠生產這種鉛筆。因此,拿破崙·波拿巴發動了對鄰國的戰爭後,英、德兩國切斷了對法國的鉛筆供應,因此,拿破崙·波拿巴下令法國的化學家孔德在自己的國土上找到石墨礦,然後造出鉛筆。但法國的石墨礦質量差,且儲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摻入粘土,放入窯里燒烤,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鉛筆芯。在石墨中摻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產出的鉛筆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顏色深淺也不同。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鉛筆上標有的H(硬性鉛筆)、B(軟性鉛筆)、HB(軟硬適中的鉛筆)的由來。給鉛筆套上木桿外套的任務是美國的工匠門羅來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種能切出木條的機械,然後在木條上刻上細槽,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將兩條木條對好、粘合,筆芯被緊緊地嵌在中間,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鉛筆。以石墨或加顏料的粘土做成的筆芯為書寫介質,用於學習、辦公、工程制圖、美術、繪畫、各種標記等的書寫或繪畫工具。古代希臘、羅馬曾有用鉛金屬製成類似鉛筆的鉛棒。這種筆多製成錐形,利用鉛與其他物體摩擦而留下鉛的痕跡,用以劃線做標記。14世紀時,歐洲出現類似現代的鉛筆,荷蘭畫家曾用以在紙上繪畫。義大利人曾使用鉛和錫的混合物製成鉛棒,用於繪畫和書寫。1565年在德國人C.格斯納的藏書上有用鉛筆繪制的圖解,並記載有「為了制圖和筆記,人們用鉛及其他混合物製成筆芯,然後附上木製的把柄,進行劃線……」的文字。同年英國開始以石墨為筆芯手工制出最原始的木桿鉛筆。1662年在德國紐倫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施德樓鉛筆廠。1761年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創建了法泊·卡斯特鉛筆廠,採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製造鉛芯,使鉛筆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1790~1793年,法國N.J.康德首次採用水洗石墨的辦法,使石墨的純度提高,並用粘土將石墨粘結製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鉛筆廠,為現代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中國1932年在香港九龍建立第一家大華鉛筆廠。其後相繼建成北平中國鉛筆公司和上海華文鉛筆廠,均為半成品加工廠。1934年在上海建立中國標准國貨鉛筆廠,開始自製鉛芯和著手研究採用國產原料製造鉛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哈爾濱、北京、天津、濟南、大連、福州、沈陽、蚌埠等10多個城市陸續建成年產 1.5~2.5億支較大規模的鉛筆廠。鉛芯製造和油漆、印花裝飾技術也不斷提高,並開發了全塑鉛筆、樹脂細鉛芯和細芯活動鉛筆。研製成膠板束夾乾燥機、自動上漆機、電隧道燒芯爐、搭板機及各種包裝機等新型設備。
⑶ 鉛筆是哪年發明
1770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說:「我見到一種非常合適於擦去鉛筆筆跡的物質。」
當時,整個歐洲均採用切成小立方體的橡膠粒來擦走筆跡。這種物質遂稱為橡皮擦。
另一位英國工程師 Edward Naime 則被認為是發明橡皮擦的人,時間也是在1770年。在此之前,人們使用麵包屑來擦去筆跡。 Naime 稱他一次在無意之中拾起一塊橡膠當作麵包屑,但發覺它的效果很好,於是開始生產和售賣橡皮擦。
初期的橡皮擦並不算方便,因為未經加工的橡膠容易腐壞。直至1839年,發明家 Charles Goodyear 發現了硫化可以使橡膠的質素提升,橡皮擦才變得可靠。
1858年一位來自美國費城的人因為把橡皮擦嵌在鉛筆尾部而取得了一項專利,但後來這種附有橡皮擦的鉛筆因為被判定為「只是把兩項已有的東西嵌在一起而不是新產品」而被取消專利。
橡皮擦的英文名稱
在英國和澳洲,橡皮擦被稱為 rubber;但是在美國,rubber 是安全套的其中一個俗稱,而橡皮擦的名稱是 eraser。這分別往往被美國人用來開玩笑。
現今的橡皮擦種類繁多,以切合不同需要。
⑷ 如何發明鉛筆的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⑸ 鉛筆是誰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者是美國一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完成的。
1662年在德國紐倫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施德樓鉛筆廠。後來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創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採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製造鉛芯,使石墨鉛筆桿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
法國N·J·康德首次採用水洗石墨的辦法,使石墨的純度提高,並用粘土將石墨粘結製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為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
後來,法國化學家孔德經過反復試驗,改用黏土作增固劑,制出的筆芯比原先還要堅實耐磨,而且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石墨礦,直到2018年仍在使用。美國有一位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條中,嵌一根黑鉛芯,再把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桿。
(5)發明鉛筆的是擴展閱讀:
帶帽鉛筆的誕生:隨著鉛筆的大量使用,傳統鉛筆桿的一系列問題也暴露無遺,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煩惱,例如:使用不衛生、筆尖易折斷、不易攜帶等,都給鉛筆行業的進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而帶帽鉛筆的出現則解決現代鉛筆行業在產品創新上所遇到的發展瓶頸。
鉛筆鉛芯的硬度標志,一般用「H」表示硬質鉛筆,「B」表示軟質鉛筆,「HB」表示軟硬適中的鉛筆,「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間的鉛筆。
排列方式(由軟至硬)9B、8B、7B、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10H等硬度等級。
H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它的鉛芯越硬,顏色越淡。B前面的數字越大,表示鉛芯越軟,顏色越黑。鉛筆桿的分類正是按照筆芯中石墨的份量來劃分。
其中H類鉛筆,筆芯硬度相對較高,適合用於界面相對較硬或明確的物體,比如木工劃線,野外繪圖等;HB類鉛筆筆芯硬度適中,適合一般情況下的書寫,或打輪廓用;B類鉛筆,筆芯相對較軟,適合繪畫,也可用於填塗一些機器可識別的卡片。
比如,我們常使用2B鉛筆來填塗答題卡。另外,常見的還有彩色鉛筆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彩色鉛筆,主要用於畫畫。
⑹ 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是誰發明的
美國有一位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條中,嵌一根黑鉛芯,再把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桿。
鉛筆(Pencil),是一種用來書寫以及繪畫素描專用的筆類,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中,繪畫素描的鉛筆分為諸多類型。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石墨的誕生:此時的「石墨鉛筆棒」還處於僅僅滿足可以書寫的原始階段;
1564年,在英格蘭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石墨。很快,當地的一些牧羊人發現,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受此啟發,人們把石墨塊切成小條拿來寫字和繪畫。但石墨條很容易弄臟手,而且容易折斷。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爾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先把石墨礦石研磨成粉末,用水沖洗去雜質,獲得純凈的石墨粉;接著,他又在石墨粉中摻入硫磺、銻、松香等物質;然後再將這種混合物加熱凝固,並壓製成筆的形狀,這是鉛筆最早的雛形。
第二階段,木製筆桿的誕生:經歷百年的發展後,此時的「鉛筆」進入了其自身演變的初級階段,木製鉛筆桿的出現,成為「鉛筆」的半成品,市場上主要為此類鉛筆桿,使用者需要經過再次削制才能使用;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孔德發明的「鉛筆」實際上還只是鉛筆芯。給鉛筆芯套上木桿「外套」的任務,是1812年,美國一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完成的。門羅發明的機械可以切割出長5至18厘米的標准化細木條,並能在細木條中間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把兩條木條對緊、粘合,這就製成了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鉛筆桿。直到今天,這仍是製造普通筆桿的標准流程。
第三階段,帶帽鉛筆的誕生:隨著鉛筆的大量使用,傳統鉛筆桿的一系列問題也暴露無遺,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煩惱,例如:使用不衛生、筆尖易折斷、不易攜帶等,都給鉛筆行業的進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而帶帽鉛筆的出現則解決現代鉛筆行業在產品創新上所遇到的發展瓶頸。
起源
1662年在德國紐倫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施德樓鉛筆廠。後來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創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採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製造鉛芯,使石墨鉛筆桿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法國N·J·康德首次採用水洗石墨的辦法,使石墨的純度提高,並用粘土將石墨粘結製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為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後來,法國化學家孔德經過反復試驗,改用黏土作增固劑,制出的筆芯比原先還要堅實耐磨,而且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石墨礦,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美國有一位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條中,嵌一根黑鉛芯,再把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桿。
分類
按形態分類
鉛筆類型包括有:「原木筆桿」 、「磨尖筆桿」、「帶帽鉛筆」。
「普通筆桿」,就是鉛筆生產廠家將鉛筆芯用木桿壓住,這種鉛筆需要消費者將筆尖削出後才能使用;另外在普通鉛筆桿的末端有一小塊橡皮,在書寫錯誤時,可以把筆反過來擦除錯誤,較方便,由美國畫家阿曼發明。
「磨尖筆桿」,就是一種將鉛筆桿加工出一定長度筆尖進行銷售的鉛筆半產品。
「帶帽鉛筆」,就是由鉛筆桿和鉛筆帽組合而成。
⑺ 鉛筆是怎麼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回的木匠。哈特答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⑻ 鉛筆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⑼ 最早的鉛筆是誰發明的
1564年,英國坎伯蘭郡波羅谷的一棵大樹被一場暴風雨吹倒,一片像煤一樣黑色的東西在樹根處顯示出來。原來,這里有一個石墨礦。暴風雨過後,幾個精明的城裡人把石墨切成條狀,取名「打號棒」,用它來給貨物做記號。這種長達二十厘米左右的石墨,每支能連續劃出5000米的墨線,至少可以書寫4萬多字。
18世紀中葉,德國業余化學家法貝爾對卡斯貝爾礦山的石墨進行了研究。他把石墨礦石研成粉末,加水進行沉澱,篩選出純石墨,在提取出的純石墨粉里摻進各種物質,用來製作鉛筆芯。
法貝爾陸續將骨膠、蠟等可以做粘合用的物質混入純石墨粉中,想製成鉛筆芯。但是,他做了多次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後來,他在石墨中摻進一定量的硫磺、樹脂和銻,然後予以加熱。結果,鉛筆芯製成了,而且硬度適中,書寫流暢,只是非常容易折斷。
於是,他用紙條裹繞鉛筆芯來進行試驗。但一用力,筆芯仍然容易折斷。他又採用鐵管套,由於技術問題也遭到失敗。
最後,法貝爾把石墨筆芯緊緊夾在兩條木片中間的槽里,外部再進行了適當的加固。他拿起一試,不但書寫流暢,字跡清晰,而且筆芯也不會折斷。
1761年,法貝爾籌建了全世界第一家鉛筆工廠,他生產的鉛筆不僅在國內銷售,同時也銷往英、法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