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痘術是如何發明的
天花,這名字聽起來挺好聽的,可實際上這是一種凶惡的傳染病。病發時,開始是發高燒、頭痛、嘔吐,繼而全身出現紅色丘疹,然後轉變為疤疹,最後變成膿疤。十來天後,膿疤結成痂,脫落後病人就成了滿臉痘疤的麻子,病重的還會一命嗚呼。
天花病毒曾經橫行一時,十分猖獗,數百萬人因之而喪命。1242~1243年,愛爾蘭約2萬人死於天花;16世紀,墨西哥約350萬人死於天花;1713年,巴黎約2萬人死於天花;1753年,義大利都靈約3.1萬人死於天花;1794~1796年,德國北部和東部約20萬人死於天花,而今自從南非也宣布消滅天花之後,人類就永遠告別了這種兇狠的病毒。
中國古代稱天花為膚瘡、天花斑瘡、豆瘡、百歲瘡等。關於天花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晉代的《肘後方》。預防天花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獨創,據說在公元前中國就有種痘之術,其文字記載曾見於宋真宗時代王旦為其子覓醫種痘的故事。明朝隆慶年間已有通過人體精痂選煉的「寧國府太平痘苗」,這是一種所謂以毒攻毒的人痘接種法。這種方法是在輕症天花病人的身上取出痘漿,接種在健康人的鼻孔內,使健康的人體產生特定的免疫力,以抵抗天花的發生。清朝醫書《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又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即今安徽省太平縣——作者注),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其後隨著各國交往的頻繁,這種鼻苗種痘法先後傳至日本、朝鮮、俄國、土耳其等地。
18世紀初,英國駐土耳其大使的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見到土耳其婦人種人痘,非常感興趣,學著為兒子及女兒種痘,獲得成功。回國後即大力推廣,種人痘預防天花的方法在英國得到普及,並繼而流傳到歐洲其他國家。但這種方法不是十分奏效,有些體質弱的人接種後反而染上天花,並且曾經引起天花的流行。
1749年,愛德華·詹納,一個牧師的兒子,出生於英國格羅斯特郡伯克利教區。他小時候曾接種過人痘,飽嘗了接種的痛苦,還得了耳鳴——接種人痘的後遺症。他看見過不少因接種人痘患了嚴重天花而死去的人,因此他少年時就立志要當一名外科醫生。13歲時,詹納的哥哥將他送到外科醫生盧德洛那裡學醫,由於詹納虛心好學,肯動腦筋,所以很受老師的喜愛。18世紀中期,歐洲天花流行,英國的奶牛群中也流行牛痘,擠奶的人如果手上有傷,牛痘就會由牛傳染到人,而那些患了牛痘的人沒有一個染上天花。詹納經常想:人得了牛痘,就再也不會得天花;染過天花的人也不再得天花,難道牛痘與天花之間有什麼聯系嗎?經過8年的勤奮學習,他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一家私人診所工作,後來又回家鄉辦起了自己的小診所。在他的診所里有些患了天花的病人需要護理,護理人員多數是患過牛痘的擠奶女工,她們都相信自己患過牛痘,就不會再患天花了。通過對大量天花病人的治療,擠奶女工們的信念得到證實,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得到問題的答案,詹納來到牧場,仔細觀察母牛乳房上的膿瘡(即所謂牛痘),與天花病人身上的膿瘡作對比。在牧場他發現擠牛奶的工人們竟然沒有一個人死於天花或患天花變成麻子。「真奇怪,擠牛奶的人為什麼能倖免於難呢?」詹納問女工們:「你們是不是患過天花?你們的奶牛患過天花沒有?」她們回答說:牛痘類似天花,可是牛卻很少死去,只是在皮膚上出現一些小膿瘡,給病牛擠奶的女工們也會患上類似牛痘的病,不過病情很輕微,只是稍稍有些不舒服,沒過多久就會好的。詹納分析女工的話,推測出這種從牛身上傳染的病症是很輕微的。
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詹納終於得出結論:牛痘和天花的膿瘡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得多,牛痘不會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
思考了許久,詹納決定做一次大膽的嘗試:給人接種牛痘,以替代人痘接種,減少痛苦和死亡。1796年5月14日,詹納給一個農場牧工8歲的小兒子——名叫詹姆斯·菲普斯的小孩進行牛痘接種。他小心地用針挑破一個牛痘患者手臂上的膿瘡,沾上少許膿瘡的液體,然後用手術刀輕輕劃破小菲普斯手臂上經過消毒處理的部位,把膿液滴在傷口上。世界上第一例人工接種牛痘的手術就這樣在短短的3分鍾之內完成了。手術後,小菲普斯手臂上的傷口處有些紅腫,接著起了一些水瘡,逐漸形成膿瘡,身體也有些發熱。此後那些疤疹逐漸乾枯結痂,最終脫落,只是在傷口處留下一個小疤痕,小菲普斯便全好了。兩個月後,檢驗牛痘接種效果好壞的關鍵時刻到了,詹納在小菲普斯的手臂上再劃破一道小口子,滴上從天花病人身上獲得的天花膿液,即接種人痘,看看小菲普斯是否已經具備了免疫能力。接下來的幾天里詹納如坐針氈,度日如年,不時觀察小菲普斯的身體反應和變化,擔心萬一發生意外,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幾天過去了,小菲普斯安然無恙,詹納終於找到了戰勝天花的方法。
後來詹納又做了幾次同樣的實驗,均獲得了成功,他這才向社會公布了自己的發現,並將這一成果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但是他的發現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詹納並不氣餒,他一邊行醫,一邊有計劃地在周邊地區實施牛痘接種法。結果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他所在地區天花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這一顯著的事實終於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重視,承認了詹納的重大發現,並為他建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向全世界推廣牛痘接種法。
Ⅱ 炒菜加油是誰發明的
你的這個問題很有爭議,我先說一下,沒有發明人,我這可以提供資料!回
1,早在公元前兩千年,人答類開始有部落與等級制度形成時,就有發現,用火烤制肉類比烤蔬菜香,原因是肉類中有「油」狀物體,後來人們把素菜放入肉類中烤!
2,公元前八百年左右,人類已經可以熟練掌握從肥肉中提煉油,並且用於烹飪!
3,公元前七百年以後,我國已經有秘方從植物中提煉食用油,用於醫療和烹飪。
4,只能說,首先人類發現的食用油是從肉類中提取的。
5,並且古代中國把油用於烹飪的時間遠遠早於歐美國家!
Ⅲ 揚州的獅子頭是誰發明出來的
獅子頭」,即揚州話說的「大斬肉」,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據說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 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千艘船隻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鑒》)。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後,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道菜餚。御廚們在揚州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芽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餚風行朝野。 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開始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韋陟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賓客們嘆為觀止。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巨大的肉團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趁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酒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一呼百諾,從此揚州就添了「獅子頭」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時,把這一佳餚帶入京都,使之成為清宮菜之一。嘉慶年間,甘泉人林蘭痴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詠了揚州的「葵花肉丸」。其序曰:「肉以細切粗斬為丸,用葷素油煎成葵黃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詩雲:「賓廚縷切已頻頻,團此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 隋煬帝楊廣,到揚州觀看瓊花以後,留連江南,觀賞了無數美景。他在揚州飽攬了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以後,對園林勝景,贊賞不己,並親自把四大名景更名為千金山,帽兒墩,平山堂,瓊花觀。回到行宮之後,又喚來御廚,讓他們對景生情,做出四個菜來,以記念這次的江南揚州之行,(古時有用菜餚仿製園林勝景的習俗。)御廚費盡心思,做出了四樣名菜。這四個菜時1松鼠桂魚, 2金錢蝦餅,3象牙雞條,4葵花獻肉。楊廣品嘗以後,非常高興,於是乎,賜宴群臣,一時間成為佳餚,傳遍江南。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有這四個菜為榮,奉為珍品。 到了唐代,更是金盤玉膾,佳饌俱陳。這一天,郇國公宴客,命府中名廚韋巨元做松鼠桂魚, 金錢蝦餅,象牙雞條,葵花獻肉四道名菜,並伴有山珍海味,水陸奇珍。賓客無不嘆為觀止。當葵花獻肉一菜端上時,只見用巨大的肉圓做成的葵花心,美侖美奐,真如雄獅之頭。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賓客勸酒道:「公應佩九頭獅子帥印。」郇國公舉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夕之會,葵花肉不如改為『獅子頭』。」自此維揚名菜,又添一道「獅子頭」,紅燒,清蒸,膾炙人口。
Ⅳ 發明創造的事例
伽利略(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伽利略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人更有資格稱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其與天主教會名聞遐邇的沖突是他哲學的中心事件。這是因為伽利略是作如下論斷最早的人之一:人類有望理解世界是怎樣運行的,而且我們還能通過觀察現實世界來做到這一點。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理論(即行星繞太陽公轉),但只有當他發現了證據來支持這一學說時,才公開表示支持。他用義大利文寫有關哥白尼理論的文章(沒有用普通的學院式拉丁文) ,並且他的觀點很快就廣泛地得到大學界之外的支持。這惹怒了亞里士多德派的教授們,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他,並極力說服天主教會禁止哥白尼主義。伽利略為此而擔心,他趕到羅馬去向天主教權威當面申訴。他爭辯道,《聖經》並未試圖告訴我們任何關於科學理論的東西,通常都是假定,當《聖經》和常識發生矛盾
時,就成為比喻。但是教會害怕這丑聞可能傷害它對新教徒的斗爭,所以採取了鎮壓的 手段。1616年,它宣布哥白尼主義是「虛偽的、錯誤的」,並命令伽利略不準再「保衛 或堅持」這一學說。伽利略勉強接受了。
1623年,伽利略的一位長期朋友成為教皇。伽利略立即試圖為1616年的判決翻案。他失敗了,但他設法獲得了准許,在兩個前提下寫一本敘述亞里士多德派和哥白尼派理論的書:他不能有傾向,同時要得出結論,人類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決定世界是如何運行的,因為上帝會以人類不能想像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人類不能限制上帝的萬能。這本題為《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的書,於1632年在檢查官的全面支持下完成並出版了,並且立刻被全歐洲歡呼為文學和哲學的傑作。不久教皇就意識到,人們把這本書看作是確認哥白尼主義的論證,後悔允許該書出版。教皇指出,雖有檢查官正式批准出版該書,但伽利略依然違背了1616年的禁令。他把伽利略帶到宗教法庭面前, 宣布他終身軟禁,並命令他公開放棄哥白尼主義。伽利略又第二次被迫從命。
Ⅳ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那裡生長著根深葉茂、果實累累的可可樹。在此之前,人們發現的最早的巧克力消費的考古證據屬於公元400年。美國研究人員在1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使用新型分析技術,在陶瓶里發現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特有的化學成分特徵。
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實 磨成粉,與玉米粉、辣椒粉摻和在一起,製成略帶苦澀味的麵糊作成日常食品。到14世紀,墨 西哥人在可可粉里加進糖、香草等調料,配製成一種甜美可口的硬糖,這就是巧克力的雛形。 直至17世紀,巧克力才傳入歐洲。歐洲人不僅學會了如何製作巧克力,並大膽創新,使得巧克 力的口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奠定了歐洲巧克力的卓著聲譽,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巧克力輸 出地。在歐洲眾多的巧克力生產國中,德國巧克力無疑是極具競爭力的。德國人憑借先進的技 術設備、雄厚的資金,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巧克力,並暢銷世界各地。而美可馨巧克力就是其中 最重要的代表,正如德國的另一傑作——大眾汽車一樣,美可馨巧克力以其令人信賴的美好品 質和實實在在的價位,成為世界上銷量位居第六的著名巧克力。 巧克力·德國人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輸出國之一,每年都要向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40萬噸左 右的巧克力。 德國也堪稱巧克力的消費大國。據統計,每個德國人一年要消費巧克力10-15公斤。在德國的 超市中,常常可以看見國內市場少見甚至沒有的500G、1000G裝巧克力排塊。美可馨巧克力充 分體現著日爾曼民族的特徵:傳統、嚴謹、固執的追求完美以及與生俱來的對技術的不懈追求 。美可馨巧克力的創始人英霍夫先生研究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研磨機,大大提高了生產 效率,這一創舉宣告了巧克力「機械化生產」時代的開始,也奠定了德國躋身巧克力王國的基 礎。由於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使得美可心巧克力不僅質優,而且價廉。雖然身為德國原裝 進口巧克力,其價位卻與國內合資廠生產的巧克力不相上下。 巧克力·吃法 巧克力原先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如今的巧克力雖已隨處可見,不再是什麼稀罕 之物,但若不懂其吃法、囫圇吞下,那就只能遺憾的說是暴殄天物了。品嘗巧克力,也講究「 色、香、味」。 色。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自然其顏色是一種棕色。若可可脂含量高,顏色就深一些,正如 美可馨苦味巧克力;若乳製品含量相對高的話,顏色就淡些,就好象美可馨牛奶巧克力。但是 ,千萬記住一點:好的巧克力是有光澤的,那起一塊優質的巧克力,它會在你的手心中閃光! 不信,打開一盒美可馨巧克力試試。 香。正如品上好的凍頂烏龍,喝之前必先聞聞那股香味,那種香味會一下子鑽入你的鼻腔,縈 繞,繼續深入,直至沁人心脾。巧克力也一樣。懂巧克力的人,一定不會放棄這股香味,因為 在巧克力入嘴之前,這已經是一種享受了。
Ⅵ 巧克力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墨西哥
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那裡生長著根深葉茂、果實累累的可可樹。在此之前,人們發現的最早的巧克力消費的考古證據屬於公元400年。美國研究人員在1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使用新型分析技術,在陶瓶里發現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特有的化學成分特徵。
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實 磨成粉,與玉米粉、辣椒粉摻和在一起,製成略帶苦澀味的麵糊作成日常食品。到14世紀,墨 西哥人在可可粉里加進糖、香草等調料,配製成一種甜美可口的硬糖,這就是巧克力的雛形。 直至17世紀,巧克力才傳入歐洲。歐洲人不僅學會了如何製作巧克力,並大膽創新,使得巧克 力的口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奠定了歐洲巧克力的卓著聲譽,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巧克力輸 出地。在歐洲眾多的巧克力生產國中,德國巧克力無疑是極具競爭力的。德國人憑借先進的技 術設備、雄厚的資金,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巧克力,並暢銷世界各地。而美可馨巧克力就是其中 最重要的代表,正如德國的另一傑作——大眾汽車一樣,美可馨巧克力以其令人信賴的美好品 質和實實在在的價位,成為世界上銷量位居第六的著名巧克力。 巧克力·德國人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輸出國之一,每年都要向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40萬噸左 右的巧克力。 德國也堪稱巧克力的消費大國。據統計,每個德國人一年要消費巧克力10-15公斤。在德國的 超市中,常常可以看見國內市場少見甚至沒有的500G、1000G裝巧克力排塊。美可馨巧克力充 分體現著日爾曼民族的特徵:傳統、嚴謹、固執的追求完美以及與生俱來的對技術的不懈追求 。美可馨巧克力的創始人英霍夫先生研究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研磨機,大大提高了生產 效率,這一創舉宣告了巧克力「機械化生產」時代的開始,也奠定了德國躋身巧克力王國的基 礎。由於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使得美可心巧克力不僅質優,而且價廉。雖然身為德國原裝 進口巧克力,其價位卻與國內合資廠生產的巧克力不相上下。 巧克力·吃法 巧克力原先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如今的巧克力雖已隨處可見,不再是什麼稀罕 之物,但若不懂其吃法、囫圇吞下,那就只能遺憾的說是暴殄天物了。品嘗巧克力,也講究「 色、香、味」。 色。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自然其顏色是一種棕色。若可可脂含量高,顏色就深一些,正如 美可馨苦味巧克力;若乳製品含量相對高的話,顏色就淡些,就好象美可馨牛奶巧克力。但是 ,千萬記住一點:好的巧克力是有光澤的,那起一塊優質的巧克力,它會在你的手心中閃光! 不信,打開一盒美可馨巧克力試試。 香。正如品上好的凍頂烏龍,喝之前必先聞聞那股香味,那種香味會一下子鑽入你的鼻腔,縈 繞,繼續深入,直至沁人心脾。巧克力也一樣。懂巧克力的人,一定不會放棄這股香味,因為 在巧克力入嘴之前,這已經是一種享受了。
Ⅶ 酸菜的發明者是誰
東北人家裡,有兩樣東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頭。貧苦人家如此,豪門富戶也如此。當年張作霖的大帥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還是不夠吃。張大帥的兒子,亦即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少將,官拜解放軍海軍參謀長,文革時遭迫害,彌留之際,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酸菜和中國人比較親,山南海北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四川佳餚酸菜魚,所用酸菜即其一。這是一種黃綠色酸菜,其原料為葉用芥菜,學名筍殼青菜,十字花科,兩年生,在東北人眼裡顯得遙遠、陌生、神秘、物以稀為貴、上飯店吃為尊。我斗膽命名為:南酸菜。
東北酸菜,與南方的兄弟相對應,自然成了北酸菜之一種。其原料,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大白菜,秋末冬初,加水加鹽,在缸中腌制。菜頂還要壓一塊大石頭,於寒冷的環境中讓菜慢慢緊縮,發酵,二三十天以後便大功告成。趕上降溫,透過冰碴,從缸中取菜,凍紅了手,嘶嘶哈哈進屋,一聞那黃白色的菜棵,涼絲絲的一股奇香,正宗,爽快,就是這個味!
東北家鄉太冷,從前沒有反季節的大棚作物,不知誰發明(或從關內引進)了酸菜,幫人們貓冬。估計是老百姓自己琢磨出來的。若是蘇軾那樣的名人所為,大家不忘其恩,不掠其美,早就叫東坡酸菜、左宗棠酸菜了。人間大多數好東西,都是由平凡的無名氏所為,或者獨創,或者前仆後繼,你添一瓢水,我加一把柴。光大於民眾,相忘於民眾。
東北酸菜雖然普通,卻很有個性,比較倔,不大喜歡與其它蔬菜為伍。你見過菠菜、韮菜、黃瓜這些嬌滴滴的嫩貨,與酸菜在一個鍋里攪馬勺嗎?
酸菜的倔,自有其道理,冰天雪地的,你們一大幫都躲哪兒去了?剩我哥兒一個扛著!
當然,關外寒季的地窖里,還有幾樣別的看家菜,比如土豆,比如白菜。按說土豆脾性溫順、極富合作精神吧,那又怎樣?東北有句歇後語:土豆燉酸菜——硬挺,說的是土豆在酸菜這倔貨的影響下,難保其傳統美德,想面也面不起來了。
即使對自己的本家——白菜,倔貨也不願聯袂獻演。沒聽說酸菜和白菜伙在一起,是道什麼菜,新老幹部鬥法?小朋友不愛和家長玩?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與酸菜比較合得來的是誰?是不甚高雅、難得吟詠的肉類。東北大姨烹制酸菜時,常慨嘆,這傢伙啊,最喜油了。也難怪,卿本貧寒,理應增點脂肪,增點熱量。肉也怪,一經與酸菜相識,馬上減了肥,去了膩,增了香,猶如花哨女子洗卻鉛華,返樸歸真。
酸菜不但挑夥伴,還挑料理方式。對它,你煎不得,炸不得,溜不得,烤不得,打不得,罵不得。通常,東北人有四種食法:一曰燉;二曰炒;三曰包餃子;四曰生吃。
生吃,是酸菜為東北人民服務的最樸素形式。娘在瓦盆里洗酸菜,見孩子眼巴巴望著,便把菜幫兒劈巴劈巴,露出最精華的菜心兒——給!孩子小手捧著,跑到冷風里,一邊在冰上「打出溜滑」,一邊格格地、快意非凡地嚼。孩子不知冰激凌為何物,酸菜心兒就是孩子的冰激凌。當爹的看著眼饞,炕桌上也弄了一截,蘸醬,下酒。
酸菜最高、最經典的表現形式,是燉,與肉在一起燉,用火鍋砂鍋,或普通鍋,俗稱酸菜白肉、酸菜火鍋,雅稱氽鍋、氽白肉。「氽」,望文知義——入水,因此一定要有湯,往往是寬湯,向「湯加王國」學習。幾口就喝見了底,算什麼豪爽。「氽」,飯館印菜譜,食堂寫黑板,往往誤植為「川」。川就川,又不是考研究生。而且,川即大水,符合多湯原則。其字形,又如三片白肉側立,倒也逼真。
白肉——請允許我冒用烹飪講義的專業口吻——為五花三層肥瘦適中的帶皮豬肉,置於涼水鍋內,煮至六七分熟,撈出,切片,備用。
東北人做菜愛放醬油,但這個例外。於是,肉片白嫩潔凈,故曰白肉。
白肉在東北的歷史很長,滿族皇帝祭祀,就愛用白肉當供品。禮畢,將其賜予寵臣當場食用。皇恩固然浩盪,但那白花花的「御肉」別說放醬油,丁點鹹味皆無,害得文武百官每臨祭典,便叫苦不迭。聰明或「腐敗」一點的,靈機一動,買通端肉的小太監,於袖管中暗捏一撮鹽救急。倘若皇上改革禮儀,用白肉燉一大鍋酸菜,則臣子們的誠信度一定有望攀上一個新台階。
氽白肉用的酸菜,主要是菜幫。腌制精良的酸菜幫兒,本身已經很薄,關東巧婦猶嫌不足,順茬用刀,再片出三兩個層次,薄近透明,為生鮮菜幫所不及。然後,橫切成絲,極細的絲,與白肉和花椒、八角、海米等合燉。燉訖,佐以韭花、腐乳、蒜末等小料,趁熱吃下,頓覺通體舒泰,心境一流,哎呀,做一個東北人多幸福!
如有條件,放入血腸、粉絲、冰蟹、牡蠣,錦上添花,更其幸福。
從前——對不起,又要憶苦思甜了,這道菜只有富人吃得起。湖北人林彪掌兵東北,曾在地主老財家嘗過一次,連連贊頌。過後又連連說:「不能再吃了,不能再吃了」,不知說的是美味不可多得,還是擔心鬥志被美味消磨。
解放後,物質尚未解放,一般人做酸菜,仍是缺油少肉。
有一年除夕,我家張張羅羅,到底做了回氽白肉,十二歲的我哥吃罷大喜,出門便炫耀。鄰人問何菜,我哥憨而粗略,答:「酸菜湯」。
我媽聞之,大為不滿,認為該描述太不到位。
我哥二十一歲那年冬天,患重病住院,臨終前,問他想吃什麼,回答仍是酸菜湯。我媽的眼淚當時就漫上來,二話沒說,跑遍匱乏的沈陽城,終於買了份氽白肉,用飯盒盛著,圍巾裹著,熱騰騰端進病房。
「酸菜湯」的故事,我媽念叨了一輩子。
當知青的我哥,與前面提到的張學思將軍,素昧平生,死期卻很接近。
我在美國北卡州常住的那些年裡,置身漢堡天地、熱狗樂園,十二分地懷念酸菜。上下求索而無獲,舌頭蔫,靈魂愁,一並思鄉。
某次,去華盛頓一對東北籍老夫婦那裡聚會,萬萬沒想到,餐桌上異彩奪目,濃香撲鼻,居然有一盆,酸菜!氽白肉!當時我就愣了,下意識往廚房瞅。開放式的西洋灶間,哪裡有我們那淳樸的大缸、厚重的石頭?我百思不解,得意洋洋的主人偏又賣關子,一餐飯吃得既酣且疑,驚喜交加,彷彿在夢中享用天賜的神品。
吃完飯,老夫婦笑吟吟,拿出一筒罐頭,揭開謎底。原來,那是一種德意志風格的罐裝酸菜。
向萊茵河畔的人們致敬吧,他們的酸菜,與地球另一面的東北酸菜,色澤非常相像,味道非常相像。更令人興奮的是,美國佬見賢思齊,拿來主義,全盤照搬,廣為生產,再將這種酸菜運至大小超市,標上華人費解的生冷單詞,擺在如林的罐頭叢中,靜待你的開發。
賓客撫掌稱奇,自嘲孤陋寡聞,從此得一妙招,外邦接通故園。什麼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個便是。
酸德國,辣回回,甜猶太,德國人的愛吃酸,是出了名的。而且,與中國東北人英雄所見略同,深諳酸菜喜油的本性,創造出一道葷素巧配的德國名餚:酸菜豬肩(東北叫肘子,江南叫蹄髈)。稍感遺憾的是,德國酸菜由甘藍腌制,不如東北酸菜口感脆生,經不起燉,沸湯里滾幾開,就不大支楞了。
但我仍然感謝它,助我一次次解讒蟲,化鄉愁。這還不夠,每逢有東北人新到北美,文化震盪,兩眼一抹黑,我便鄭重推薦該罐頭,使老鄉兩眼放光,暫把他鄉當故鄉。
這種大工業的生產方式,尤其值得效仿。回國後,跟家鄉一位當了公司老總的朋友建議,辦個加工廠,建一條酸菜生產線。老總不屑,認為我呆。沒過幾年,批量生產的東北酸菜面世了,滾滾商機盡由別的好漢把握。
在法國民間,也有類似德國那樣的酸菜,用甘藍切絲,一層菜一層鹽,交替平鋪於專用陶器,另加一種杜松子調味,緩緩發酵而成。配以熏肉豬蹄,銀刀銀叉,堂而皇之充任法式大菜。
據說,這種腌製法是從中國學來的。
又據說,當年修萬里長城,役工就是靠著酸菜補充營養,維持體力,嘿喲嘿喲,流血流汗,成就了偉大而悲壯的建築。
我願意相信這「據說」。
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腌漬酸菜的多種方法。東北不消說了,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等地,都有酸菜香飄千家,恩澤萬戶。在中國版圖上,沿著古老的長城走向,我們甚至可以畫出一條寬廣的「酸菜帶」。如果算上南方喜食酸菜的眾多地域,這神奇的「酸菜帶」將延伸擴展,愈益壯觀。巍巍華夏,處處酸菜皆養人,養了古人養今人。
大白菜是中國原產,腌。甘藍(即洋白菜)是外來的,照腌不誤。雁北農戶腌酸菜,與德法洋人暗合,恰恰也用甘藍做原料。其中一種「爛腌菜」,恰恰也是先切絲,後腌存。只是,無從尋求洋氣十足的杜松子。老鄉因地制宜,另有良策,他們摻加芹菜絲、胡蘿卜絲。腌得酸菜,水津津夾出幾筷子,就小米稠粥,就山葯蛋,悶頭猛吃。放下碗,扛起钁頭,哼兩口北路梆子,入田間勞作。
酸菜,酸菜,你真是我們中國人的好朋友。漫長的歲月里,你伴陪我們,由辛酸而甘甜,由羸弱而強健,度過了多少難關。
市場經濟雄起,時尚新潮遍地。小兩口成婚,家裡置微波爐、電飯煲,不再備缸與石。男娃娃玩數碼,大閨女練開車,不再學腌漬本領。但他們和父兄一樣,仍然愛吃酸菜。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情結、胃中的酶,不是大風一吹,就吹得掉的。
南酸菜,北酸菜,都是酸菜。昔日無緣會面,今日你來我往,保守性漸弱,適配性漸強。遇有新奇菜料,酸菜誠懇協作,合則存,不合道聲珍重,再試別的。有專家擔憂,酸菜致癌;另有專家宣稱,酸菜防癌。言之鑿鑿,抵牾矛盾。老百姓不以矛喜,不以盾悲,你說你的,我吃我的,冬天吃,夏天也吃,居家吃,上館子也吃。世界千變萬化,酸菜,你能與我們走向永遠嗎?
酸菜又稱泡菜、漬菜,是選用大元白菜或圓白菜及其他調料等,經過漬泡,在乳酸桿菌的作用下進行發酵而成。
營養功效:
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澤鮮亮,香氣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不但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酸菜發酵是乳酸桿菌分解白菜中糖類產生乳酸的結果。乳酸是一種有機酸,它被人體吸收後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同時,白菜變酸,其所含營養成分不易損失。
適者如斯:老少皆宜。每餐30克左右。
特別提示:酸菜只能偶爾食用,如果長期貪食,則可能引起泌尿系統結石。另外,腌制酸菜過程中,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C,會使抑制腎內草酸鈣結晶體沉積和減少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食用含亞硝酸鹽過多的酸菜,會使血液中血蛋白變成失去帶氧功能的高鐵血紅蛋白,令紅細胞失去攜帶氧功能的能力,導致組織缺氧,出現皮膚和嘴唇青紫、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等中毒症狀,嚴重者還能致死。霉變的酸菜有明顯的致癌性,不可食用。
Ⅷ 巧克力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發明的。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專: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屬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8)豆哥發明者擴展閱讀:
巧克力作為高熱量高糖的美味食品,食用時應注意:
1、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巧克力。
2、有心口痛的人要忌食巧克力,特別是吃了巧克力後心口感到灼熱的要停止食用。
3、孕婦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對孕婦有一定危害。
Ⅸ 陶瓷的發明人是誰啊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漢族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百年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陶瓷品種。它們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長石、石英等傳統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擴大到非硅酸鹽,非氧化物的范圍,並且出現了許多新的工藝。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文獻已將「Ceramic」一詞理解為各種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的通稱。因此陶瓷的含義實際上已遠遠超越過去狹窄的傳統觀念了。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漢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漢族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歷史陶瓷燒制的地方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夏朝以前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嘆為觀止。相傳堯傳天下於舜,舜傳天下於夏禹,禹則傳給其子,開始了所謂的 「家天下」。夏傳至桀,暴虐無道,商湯將之放遂,自立為帝,所以以征討得天下者,自湯開始。商得天下後統治達六百餘年(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前後),一直到紂王。後被武王征伐,紂王自殺,於是天下歸於周。周朝的統治時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事實上的有效統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結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稱為戰國時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統之中國開始,但秦王朝只持續到公前206年,就被漢朝所取代。在這千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
漢朝
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在這一時期,燒造技藝有所發展,較為堅致的釉陶普遍出現,漢字中開始出現「瓷」字。同時,通過新疆、波斯至敘利亞的通商路線,中國與羅馬帝國開始交往,促使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從此一時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來影響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時傳入我國。
六朝時期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鑒測標准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唐末大亂,英雄竟起,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朝代爭奪局面,即五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連年戰亂中卻出現了一個陶瓷新品種——柴窯瓷(蕭窯),質地之優被廣為傳頌,但傳世者極為罕見。
宋朝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由於東北的(遼)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統治者被迫南遷,再後則被蒙古族所滅。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生產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朝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磁州窯也都以各自風格迥異的優質陶瓷蜚聲於世。隨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自殺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從吳三桂召滿清大軍入關到1911年清室覆滅,滿清統治垂二百餘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認為是整個清朝統治下陶瓷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工藝技術較為復雜的產品多有出現,各種顏色釉及釉上彩異常豐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敗,國運衰落,人民貧困,中國的陶瓷製造業日趨退化。
民國時期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民國初,軍閥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曾特製了一批「洪憲」年號款識的瓷器,這批瓷器在技術上不可謂不精,以粉彩為主,風格老舊。由於內戰頻仍,外國入侵,民不聊生,整個陶瓷工業也全面敗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前,未出現過讓世人注目的產品。
編輯於 2015-12-07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鈞瓷盛世國禮,坪山鈞瓷非遺傳承基地
如何能買到好的鈞瓷,找到有價值的作品呢?鈞瓷禹州坪山鈞瓷用心做瓷,鈞瓷創新代表企業,好口碑,坪山制
禹州坪山鈞窯有限公司廣告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有哪些?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實力..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內外兼修,處處細節,精益求精,不一般的廚具不一般的生活!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評論
留下評論,萬一火了呢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工業陶瓷加工_專業陶瓷解決方案_值得信賴!
方寸智造廠家直銷,多年專注於非標准先進陶瓷及其它超硬脆材料的工業精密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一站式滿意解決方案,歡迎咨詢
廣告2019-11-08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9)豆哥發明者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參考資料:網路-陶瓷
5贊·4,109瀏覽2019-08-27
瓷器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20贊·253瀏覽2019-01-2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瓷窯遍及南北各地,名窯迭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燒制出大型瓷器,並成功地燒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紅及樞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金時戰亂後遺留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仍然繼續生產,其中龍泉窯比宋時更加擴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200多年來燒制出許許多多的高、精、尖產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窯廠的存在也帶動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等品種,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保持中國瓷都的地位。康熙時不但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的品種,並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技術,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雍正朝雖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藝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緻,成為與號稱「國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種。 乾隆朝的單色釉、青花、釉里紅、琺琅彩、粉彩等品種在繼承前新的基礎上,都有極其精緻的產品和創新的品種。 乾隆時期是我國制瓷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到嘉慶以後瓷藝急轉直下。尤其是道光時期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力衰竭,制瓷業一落千丈,直到光緒時稍微有點迴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壽終正寢。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並至此落
25贊·1,114瀏覽2016-03-10
瓷器的發明人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16瀏覽2020-04-0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瓷不是某個個人發明的,它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無意發現的產物,人類學會了用火來防禦、用火來燒烤食物,在用火過程中發現了火周圍的黏土燒後變得堅硬,即用這種方式燒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這就誕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兩碼事,陶是用黏土燒制出來的,瓷是用瓷土(石)燒制出來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誕生距今約12000年(國外考古發現),原始瓷的誕生距今3000年(國內考古發現),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義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它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生產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現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42贊·562瀏覽
瓷器的種類有哪些?瓷器的種類價格?區別
瓷器的種類,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嚴重危害瓷器,不利於瓷器的種類長久保存特別是瓷器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種類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