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段擊誰發明的

三段擊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10-12 03:50:27

㈠ 令敵人聞風喪膽,沐英所創的三段擊是一種怎樣的可怕戰術

沐英是朱元璋義子裡面最有成就的一位。朱元璋賜沐英姓朱,但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讓沐英恢復原來的姓氏,一再追問他究竟姓什麼,沐英也說不出來,朱元璋鑒於沐英一直沐浴在皇恩之下,就讓其改姓為沐,自此之後變成了沐英。沐英打仗非常兇猛,而且頭腦很靈活,鬼點子很多。

這個問題被沐英用三段擊這一戰術設計完美地解決了。他把火槍手和弓箭手進行混編,分為三個射擊梯隊。敵人進攻時,第一梯隊先進行開槍和射箭,完畢之後,火槍手躲到第二梯隊後面迅速填彈。這個時間,第二梯隊迅速補充上去進行第二輪射擊。火槍手射擊完畢之後,退到第一梯隊後面進行填彈。第三梯隊開始射擊。以此往復。沐英的這種三段擊戰法讓敵人的騎兵沒有可乘的時間空隙,可以給對方連續性打擊。但此時的火器技術上還是有很大問題的,像突火槍、火銃、三眼銃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精準度不高,尤其是穿透力不強。當明軍後來遇到後金鐵騎的時候,這種三段擊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因為後金軍隊他們穿了兩鎧甲,棉甲裡面是鐵甲,明朝的火器是穿透不了的。

㈡ 歐洲最早的三段擊戰術是誰發明的拿破崙還是腓特烈三段擊和腓特烈的線性戰術有啥區別

半回轉戰術是抄人們對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火器騎兵的第一印象,在1562年德魯(Dreux)之戰這種戰術的首次登場中德意志僱傭手槍騎兵就用它給法國天主教方面的瑞士步兵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據西班牙史家阿維托(Avila)記載在施馬卡登戰爭中查理五世的騎兵以縱深「僅有17排」的方陣作戰,這個「僅」字說明了之前的隊形一定更深。在整個16世紀下半葉中,這種大縱隊變得越來越淺,從17排到10排,最後到6排,實際是德式縱隊向法式橫隊妥協而成的折中。
大縱深隊形中只有最外面一兩排的人可以使用他們的武器,這是其另一大缺點,因此為了試圖充分發揮縱隊中所有人的火力,大約在16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半回轉」(caracole)的騎兵戰術動作。在這種動作中,隊列最前排的騎兵在接近敵人發射手槍後向左或右邊轉回到陣型的後方,伺機裝填准備再次發射,然後輪到第二排發射雨轉回,如此往復。

㈢ 朱元璋最有出息的義子發明了什麼戰術呢

沐英是朱元璋義子裡面最有成就的一位。朱元璋賜沐英姓朱,但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讓沐英恢復原來的姓氏,一再追問他究竟姓什麼,沐英也說不出來,朱元璋鑒於沐英一直沐浴在皇恩之下,就讓其改姓為沐,自此之後變成了沐英。沐英打仗非常兇猛,而且頭腦很靈活,鬼點子很多。



這個問題被沐英用三段擊這一戰術設計完美地解決了。他把火槍手和弓箭手進行混編,分為三個射擊梯隊。敵人進攻時,第一梯隊先進行開槍和射箭,完畢之後,火槍手躲到第二梯隊後面迅速填彈。這個時間,第二梯隊迅速補充上去進行第二輪射擊。火槍手射擊完畢之後,退到第一梯隊後面進行填彈。第三梯隊開始射擊。以此往復。沐英的這種三段擊戰法讓敵人的騎兵沒有可乘的時間空隙,可以給對方連續性打擊。但此時的火器技術上還是有很大問題的,像突火槍、火銃、三眼銃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精準度不高,尤其是穿透力不強。當明軍後來遇到後金鐵騎的時候,這種三段擊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因為後金軍隊他們穿了兩鎧甲,棉甲裡面是鐵甲,明朝的火器是穿透不了的。

㈣ 為什麼火繩槍是三段擊而軍艦是齊射

實際上現列時期都有這么打,但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陸地上人比較多,還要涉及更多作戰寬度的問題火繩槍射擊速度很慢,射擊後還要清理火葯渣子或者火星(不然炸你一火葯壺,輕則炸死,重則失去女朋友)這樣的話,梯次射擊的好處就有更多餘量,更好組織,火力持續不斷。

㈤ 幕府將軍2 三段擊有什麼用,除了射速慢

三段擊基本無用,鐵炮這種東西基本都是拉成一條線輸出的。

鐵炮科技是天時地利的後續,引入鐵炮好像享受彈葯加成(其實也沒什麼用,除了守城)

㈥ 日本戰國時代真的發明了三段擊嗎

並沒有
三段擊出現在中國的明朝初期
根據《明史》記載,明朝初期平定南方(雲南)的將領沐英首先在使用火器對付叛軍大象等野獸兵種時有感於火葯裝填速度太慢而改進的一種戰術射擊方式。 具體是由三人為一個小組,先由最前面的火槍手射擊,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原本射擊一次需要一分鍾甚至更久的火繩槍效率提升三倍!近似於歐洲的半迴旋戰術
至於日本戰國時期長篠之戰中的「三段擊」是不存在的,完全是後人對小瀨甫庵《信長記》的誤讀。
《信長記》中的段指的是射擊的位置 並不是交替三段的意思 《信長記》的描述應該是指三塊射擊位置發射 每個位置千挺 並沒有三段交替射擊的意思

㈦ 被象軍攻擊的大將,發明了哪一戰術,成了經典

我們現在看影視劇中出現中古時代火槍戰斗的場面,會發現一個固定的模式,就是最前面有一排士兵拿槍射擊,第二排士兵准備動作,第三排士兵則填充火葯。

這種模式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就如同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然而這種戰術實際上是中國明代一位將領所發明,而他發明這種戰術的契機是因為受到了大象軍團的攻擊。

這位明代的將軍就是沐英,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沐英的故事。



沐英奉命鎮守雲南,他開墾荒地,教授儒家思想,將漢文化傳播到了那裡,為明朝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沐英與太子朱標關系莫逆太子,朱標去世後沐英悲傷過度,48歲便病逝於雲南。

朱元璋聽說後十分悲傷,他下令木氏家族世代鎮守雲南,從此以後300年間黔國公(沐英封爵)家族便是雲南地區實際上的掌權人。

《劍橋中國明代史》這樣說:「沐英封於雲南。實際上是沐氏家族使雲南成為明朝的一個省,並使其成為漢族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家族的聲望一直很高,它的權勢是沒有爭議的,歷代黔國公是明朝唯一持續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勛臣。」

末代黔國公沐天波追隨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在緬甸以身殉國,黔國公與明朝相伴始終。

㈧ 三段擊誰發明的

很多人認為是織田信長首先發明的 其實不然 我國明朝《武備志》一書中早有記載了 這種戰法後來李如松還帶到朝鮮去用了 介於當時火槍的垃圾性能 50M外無視 收效不大 但卻是當時熱火器戰法的一項革新 另外再提下 長條之戰還是冷兵器為主 武田軍不是像游戲里說的那樣不經打 後來竟然基本掌握了戰局 要不是山縣昌景被打死…… 織田每次贏得都有運氣 唉 ……

㈨ 中國發明的火葯竟改變了日本的歷史

中國在1000年前的一項發明,這項發明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公元九世紀遵循黃老之術的道家弟子,通過燒煉礦物來製造長生不老的」仙丹」長生不老之葯,沒有做出來反倒是把1000年後的戰爭局勢改變了。從大刀片子對砍的時代,轉變成了遠距離精準大無畏設計,變成了一種有規模性的屠殺。與長生不老的原則相反了。言歸正傳 煉丹者發現當 硫 、硝、碳按一定比例混合時,就會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


由於戰爭需要,日本自南北朝末期14世紀中葉引進了火繩槍。戰國時代達到了使用的頂峰以後便迅速推廣,並在原先基礎上不斷改進工藝,雖然中國火繩槍引進的也比日本早。但是直到沿海倭寇用上火繩槍時,明朝軍隊才開始批量列裝 。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老劉微信:DJLL66

獲取更多知識可關注中華刀劍公眾號:zhonghuajian

㈩ 為什麼弩箭的時代沒有三段擊戰術弩完全可以採用三段擊

因為沒有必要。

1,弩弓這種武器其實地位挺尷尬的,在冷兵器時代,由於生產技術落後,弩的製造和維護費用都很高;而在生產技術提高後,又出現了熱兵器。這就導致弩這種武器的性價比上不去,一直未能大規模普及。沒有足夠的數量,自然也用不著分段射擊這種戰術。
2,現在的人對弩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認為弩只能平射,不能像弓那樣拋射。其實這是錯的,很多弩其實也可以發射弓用的箭矢,同樣可以拋射,真要集中大量弩弓射擊,換長箭用拋射即可,沒必須用三段射。
3,士兵素質問題,這也是弩這種武器未發展出分段射擊戰術的最根本原因。在弩比較實用的冷兵器時代里,國家生產力都是比較差的,士兵訓練通不足,而三段擊這種戰術對士兵素質的要求是很高的,沒有長期訓練是無法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雖說冷兵器不是沒有精兵,但是精兵多集中於騎兵且大多會用弓,極少有需要使用弩的精兵。而需用用弩的普通士兵大多訓練不足,用不了三段擊這種戰術。

閱讀全文

與三段擊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