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巨作發明家

巨作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10-12 02:11:10

『壹』 老師要求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立意還要有依據,幫幫忙吧.

失敗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開篇首先擺出生活中的各種事實,當你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會怎樣呢?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所以作者才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用生活中普遍的感受,重申我們經常會遇到失敗)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緊接著以偉人之所以成功來說明正是因為他們正確對待失敗)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以愛迪生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論證「失敗是成功之母」)一生的成功不計其數,一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一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進一步排除對論點的誤解,即「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謬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一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用波里埃和羅巴切夫斯基的事實對比,說明「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關鍵是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貳』 達芬奇生平及成就介紹

中文翻譯:列昂納多·達·芬奇(台灣人讀作「達文西」)
英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在世時間: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注意:達·芬奇並不是姓,而是表示芬奇鎮出身之意,全名列昂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的意思是芬奇鎮迪·塞爾·皮耶羅之子——列昂納多·達。
國籍:義大利
星座:白羊座
智商:220
習慣:左撇子
家庭狀況:父: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
母:卡特里娜
注意:達·芬奇的生母卡特里娜因出生卑微不能和其父結婚,從達·芬奇出生後的洗禮記錄來看,她生下達·芬奇後不久就和同村的另一人結婚,達·芬奇從小在祖父的田莊中長大。
婚姻狀況:終身未婚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列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作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的昂布瓦斯城堡,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生母為中東女奴。他14歲來到佛羅倫薩,學藝於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達·芬奇入畫家行會,在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他一直住在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岩間聖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的逝世是對全世界的一個傷害。其代表作還有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和肖像畫《蒙娜麗莎》。
編輯本段個人生平
天才少年
達·芬奇誕生在義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奇亞諾村,芬奇鎮靠近佛羅倫薩。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七弦琴和吹奏長笛。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皮耶羅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當時,皮耶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美杜莎。這幅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妖怪,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你把畫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
韋羅基奧的作坊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絆——對生活的不可知性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
科學巨匠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1、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2、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3、醫學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4、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建造的。
5、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6、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7、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8、達·芬奇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9、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10、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
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5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11、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藝術巨匠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達·芬奇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絕高的繪畫藝術,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聖母子與聖安娜》等。
《蒙娜麗莎》的繪制前後歷時四年。據說模特是佛羅倫薩人,剛剛喪嬰,為解除她的痛苦並露出自然的微笑,列昂納多便請人來為她奏樂。她的微笑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時似乎嚴肅有時又很溫柔,有時略含憂傷有時又顯譏諷。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溘然長逝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並時不時地去請教。後來,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最後一口氣。
編輯本段創作歷程
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達·芬奇形象基本上來自於他那幅著名的自畫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納多,我們總是想到一個哲學家般的睿智長者。其實,達·芬奇年輕的時候可是義大利托斯卡納區佛羅倫薩聞名遐邇的美男子呢!他的老師韋羅基奧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銅大衛像據說就是以年輕的達·芬奇為模特。達·芬奇藝術生涯發展得最順利的時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蘭。達·芬奇的七弦琴拉得不錯,他首先是作為一個音樂家而不是畫家或者發明家出現在米蘭出名的。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其無與倫比的才能卻極受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青睞。1499年為躲避戰亂達·芬奇在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旅遊並進行一些科學研究。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並開始創作《蒙娜麗莎》。這之後達·芬奇再去米蘭,並繼續服務於米蘭宮廷。1513 年移居羅馬,羅馬對於列昂納多來說並不是很討人喜歡的地方。他在那裡做了短暫的停留,見到了米開朗基羅和其他當時在羅馬的藝術家,但並沒有顯露他任何的藝術天才。他在那裡基本上是研究一些類似於魔法的小把戲,以至於羅馬人當他是巫師一類的人物。1515年達·芬奇移居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早期創作
當他在的作坊學藝時 ,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制《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達·芬奇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視畫法來構思的。後來位於歐利維特峰的聖巴托羅梅歐修道院還訂購了這幅作品。稍後創作的《吉內薇拉·班琪》,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志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陰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請繪制祭壇畫《岩間聖母》。這幅畫現藏於盧浮宮。《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它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布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勢,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達·芬奇開始為蘭則塔大教堂的主祭壇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安吉里之戰》,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後成為《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礎 。其藝術理論散見於他的5000多頁手稿和未完稿的《繪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論研究的重大成果。
達·芬奇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痛心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青銅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達·芬奇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籌到的青銅後來都被軍隊用於戰爭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跡。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達·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達·芬奇在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里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達·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可是達·芬奇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由於他一直致力於解剖學的研究,破壞了天主教的基本教義,觸怒了當時的羅馬教皇。教皇的不理解和對他的冷漠令達·芬奇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達·芬奇赴法國並應聘他為宮廷畫家。達·芬奇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梅爾茲是達·芬奇最鍾愛的學生,他是義大利倫巴第區出生的貴族青年,達·芬奇臨終前將所有繪畫作品和大量手稿都託付給了他)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這樣的天才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列昂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編輯本段藝術精品
現存作品
油畫
《蒙娜麗莎》
《吉內薇拉·班琪》
《音樂家肖像》
《抱銀鼠的女子》
《額飾女郎》
《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
《拈花聖母》
《哺乳聖母》
《柏諾瓦的聖母》
《加羅法諾的聖母》
《岩間聖母》
《紡車邊的聖母》
《聖母子與聖安娜》
《受胎告知》
《博士來拜》
《基督受洗》
《施洗者聖約翰》
《酒神巴卡斯》
《莉妲和天鵝》
壁畫
《最後的晚餐》
《安吉里之戰》
不朽畫作
《蒙娜麗莎》蒙娜麗莎

『叄』 作文 介紹四大名著的一個人物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即《草廬對》)。劉備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出師為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姦犯科
欲擒故縱
鞠躬盡瘁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7496686.html?si=2

『肆』 作文題目:逆水行舟,求一篇大作!謝謝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傷仲永》。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五歲時,就會做出頗有文採的詩,成名後,父親為了貪圖名利,讓方仲永放棄了學習,帶著他到處拜訪、題詩,最後因為他不再努力學習,最終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讀了這篇文章,我既替一個有著極好天賦的人沒有成才感到惋惜,又受到了深深的觸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一個有著輝煌成就的人,他們無一不是通過刻苦學習才取得成就的。如果你從小就有著非常聰明的頭腦,可仗著自己有這么一個與眾不同的優點而不去努力學習,最後你不會比普通人強到那兒。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寫出了告戒我們努力學習的句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又有多少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學校,被老師稱為笨小孩,最後退學。可他沒有放棄學習,最終成了大發明家。一個人不一定小時候學習好,就可成為名人;也不一定小時候學習不好,就成為普通人。只有你在不斷努力地刻苦學習,才有可能達到輝煌的頂點,方仲永、愛迪生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方仲永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要向那些有成就的偉人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刻苦精神。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利用好時間,奮發努力,掌握本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伍』 如果你是司馬遷,在被宮刑之後還能完成史記這本巨著嗎

其實我個人覺得,我還是可以的。因為雖然說在古代被宮刑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但是,寫出這樣一本歷史巨著是司馬遷的理想,而我覺得,在那種被眾人嘲笑的情況下,我可能需要一些事情去告訴我自己,我不應該被嘲笑,而這一切都是個錯誤,。我可能需要一點信念活下去。 而這本書會成為那個信念。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會繼續把書完成的。

『陸』 史詩巨著《三國演義》,小說中主要講了那些主要人物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國,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蜀國主要人物: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關羽留守荊州。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4: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吳國主要人物:
1: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與周瑜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4: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謚號「文」。

『柒』 科幻片————現在有什麼科幻片是很好看的啊

最近的科幻電影好的沒有,不過打擦邊球的也有幾個
博物館之夜

簡介: 自然歷史博物館絕不是枯燥乏味的,它的珍藏是驚人的:有眼神猙獰的史前生物、兇猛的古戰士,有早已消失的族裔、非洲叢林的動物,還有歷史上傳奇的英雄人物。這些都被凍結在一個時刻,無論時間怎樣流轉,它們都不會改變。
賴瑞(本·斯蒂勒 飾),一名時運不濟的夢想家,他有很多夢想卻都無法實現。賴瑞相信總有一天他能成就一番驚人事業。當然,這一切只是夢想,現在擺在眼前的是他必須在聖誕節之前找到工作。否則,他的小兒子就將判由前妻撫養。賴瑞不願讓兒子失望,於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找到了一份工作——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夜間警衛。
工作的第一個晚上,他拿著一個超大手電筒和一本詳盡的指示手冊,被孤單地留在安靜得詭異、龐大的博物館里。博物館的老守夜人告訴賴瑞,他的任務就是「確保在晚上沒有任何東西能進出博物館」。賴瑞覺得這個守夜人是老糊塗了,整個博物館除了他一人之外,還有什麼活物呢?
等等!那是什麼聲音?讓賴瑞難以置信的是,那些史前生物和只有故事書里才活蹦亂跳的人物,竟一個一個活起來了……

出場人物

1、新來的夜間警衛
本片的主角是個有點魯莽,但卻擁有一種英雄特質的小人物。製片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斯蒂勒。斯蒂勒有豐富的幽默感,最擅長表現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讓簡單的角色一點都不呆板。他是飾演賴瑞的最佳人選。
[理解角色〕斯蒂勒這樣理解他所扮演的角色:「賴瑞是那種沒有一件事可以做得很順利的人,他總有新的點子出來,可都無法實現。他很擔心失去與兒子的聯系。而現在,就在聖誕節之前,他必須找到一份工作。然後,就是到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當夜間警衛。他想這一定是個很糟的工作,卻沒想到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2、老警衛們:三個老頑童
賴瑞謀得自然歷史博物館夜間警衛的職位,取代了原來博物館的三名老警衛的職位。這三名老警衛可以算是博物館的古董了。為了生動地演繹這三個角色,劇組選了三位老牌喜劇演員,他們都有相當的知名度,包括難以模仿的狄克·戴、很有觀眾緣的米基·洛尼和在舞台劇、電視與電影都有很好成績的比爾·寇伯。

3、博物館講師蕾貝卡
[關於角色] 博物館講師蕾貝卡正在研究薩卡加維亞,並以此做為她的論文題材。她對賴瑞『博物館正上演活的歷史』這一非常「另類」的想法深感興趣。

4、博物館主管麥菲博士
[關於角色] 麥菲博士是賴瑞的主管。麥菲博士既保守又狹窄,不希望任何事情出錯,所以這個新來的警衛讓他很傷腦筋。飾演麥菲博士的是知名的英國喜劇明星瑞奇·葛維。

5、活過來的博物館「居民」
▲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蠟像)
▲ 印第安婦女
▲ 埃及王
▲ 中南美卷尾猴
http://ent.sina.com.cn/m/f/museum/index.html

潘神的迷宮
簡介: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包括西班牙在內的廣大南歐國家已經在盟軍的控制之下。不過飽受弗朗戈領導的叛軍蹂躪了長達幾年之久的西班牙卻仍然有不少地區尚未平息戰亂。但是在西班牙北部納瓦拉的山區,依然有一小伙叛軍仍在負隅頑抗。與此同時,充滿夢想的小女孩奧菲麗婭(伊凡娜·巴奎羅)和身體虛弱且已懷有身孕的母親卡門(阿里亞德娜·吉爾)無奈之下也隨她的繼父維達爾上尉(瑟奇·洛偑茲)一同搬到了納瓦拉地區。因為維達爾已經授命率軍到這里執行清剿叛軍的殘余。然而,這位駐扎在一個磨坊中的殘暴軍官,卻對繼女和妻子毫不關心。因為,在他腦海里只有即將出生的「兒子」才是自己的最愛。在孤獨中迷戀上童話故事的奧菲麗婭,在磨坊後面發現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巨大迷宮。在迷宮中心,她遇到了古老的森林之神「潘」。這個頭長羊角、半人半獸的怪物宣稱他知道奧菲麗婭的真正身份和她神秘的命運。原來,小姑娘是一個神秘的地下王國遺失已久的公主。並且,小女孩只要在月圓之前,她能夠完成三個特定的任務,「潘神」就可以讓她回到那個神秘的王國,繼承她父親至尊無尚的王權……

主創陣容

早在四年前,導演阿倫諾夫斯基就邀請布拉德·皮特主演這部《源泉》,然而,在兩人達成口頭和書面的一致之後不久,眼看著影片就要開機,皮特卻因故退出。關於皮特和導演不和的傳聞也一時四起。雖然,導演並沒有責怪布拉德·皮特的意思,但不可否認,由於皮特的退出,給這部影片帶來了很多麻煩--當時影片已經全部准備就緒,片場也搭建完備,皮特的退出不但令這些工作幾乎全部付諸流水,也導致原定的女一號人選凱特·布蘭切特最終因懷上了身孕而隨即退出了劇組。但他們的退出並不是一場災難。在經歷了如此重大「創傷」之後的阿倫諾夫斯基開始尋找一種全新的方式,既能保留自己的想像力和對這部影片最初的激情,又能在各種變故之後節省開支以應付本片最終能順利的面世。於是,在兩個星期後,他便拿出了自認「更好」的一個全新劇本。如此以來,經過修改了部分情節之後,使得影片最終的預算大大地降低。由此,阿倫諾夫斯基便開始對片中的主要角色進行了重新的選演員工作。劇本變了,心情變了,自然選擇演員的標准也產生了變化。「我只想要跟那些真正了解這個劇本,能夠完成它的人一起合作,而不希望它再次成為一個被明星驅動的項目,我想要把它當成一部純粹的獨立電影進行製作。」 阿倫諾夫斯基更加堅定了走獨立路線的信心。於是,更加具有「知性魅力」的體·傑克曼理所當然地第一個進入了阿倫諾夫斯基的視野。事實上,除了「金剛狼」那剛猛的形象之外,導演並沒有看過傑克曼其它的作品。不過,後來休·傑克曼在百老匯出演的《澳洲男孩》則給了阿倫諾夫斯基非常深刻的印象。實際上,傑克曼在這部影片中的三個不同的身份……

幕後花絮

事實上,拍攝該片的靈感,導演大多是來自對文學和油畫作品的獨到鑒賞和高度推崇。墨西哥人吉勒莫·德爾托羅也曾主動承認,他一直以來都深受西班牙藝術風格的影響,尤其是戈雅的黑色系列油畫,對他來說,那是其一生中最美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德爾托羅為了營造一個完美的迷宮環境,他和他的設計隊伍在細節精緻的裝飾結構和色彩的選擇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影片的藝術指導尤金諾·卡巴勒羅更是為每個房間的設計都精緻到了無微不至的細節。實際上,由於影片中大部分景緻都是非自然的,從前期准備的最初開始,德爾托羅就開始了跟卡巴勒羅緊密配合。墨西哥人甚至把自己的辦公室都安置到了卡巴勒羅的設計製作車間當中。結果他們共製作了多達三十四個形態各異的裝飾品,每一個都擁有豐富的細節,用德爾托羅的話說:「尤金諾的作品達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而跟德爾托羅分享著同一個名字的默契老友、攝影指導吉爾摩·納瓦羅,則承擔起了為影片創造適宜的色調的任務。同時,德爾托羅還特意強調了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的不同:現世世界更加冷酷無情,而幻想世界則更熱烈一些,其色彩也十分豐富且充滿美感。為了創造出小女孩兒奧菲麗婭尋求安慰的幻想世界,德爾托羅拉還請來了業內著名的設計高手威廉·斯托特,他曾經是迪斯尼和夢工廠影業的中堅……

影片簡評

《驅魔人》的一炮打響,《刀峰戰士II》和《地獄男孩》相繼「走紅」,才使得墨西哥人吉勒莫·德爾托羅順利殺入好萊塢這所巨大的娛樂工場。生平最偏愛黑色故事的他更是在成功完成了《魔鬼銀爪》和《鬼童院》之後,順理成章地將其心目中的「黑色三部曲」最後一個故事《潘神的迷宮》成功上馬。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願。在古希臘神話中,「潘」是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具有預言的能力,象徵著創造力、音樂、詩歌與性愛,同時也是恐慌與噩夢的標志。德爾托羅對潘神和迷宮的偏愛,源於他最喜歡的作家們對這個神話形象和迷宮符號的研究。而且,被信仰天主教的祖母拉扯大的德爾托羅,本身對宗教符號就有著一種特別的青睞。從小,他就有試圖將這些頗引他注目的符號和神靈們混合到一起的沖動。下水道、地下墓穴等等,都錯綜復雜,但是真正的迷宮本身在他的心目中則具有更多神秘的象徵意義,因此,德爾托羅決定用這部電影來嘗試著膚淺地來詮釋這一切。至於影片劇本的靈感,則來自於亞瑟·萊克漢姆、凱·尼爾森、愛德蒙·杜拉克等插畫家對童話故事的重現,還有那些把童話和恐怖混合到一起文學作品。事實上,這部影片也非常符合《魔鬼銀爪》和《鬼童院》的基調,並沒有任何商業上的渴望……

http://ent.sina.com.cn/m/f/pan/index.html

『捌』 近年來著名的發明家有誰

愛因斯坦是科學家,但不是發明家,他是搞理論科學的,沒有發明過什麼東西。

我覺得近幾年來影響最大的發明莫過於個人PC、iphone、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了。

『玖』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發明家是誰都發明了一些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發明家是北宋時的沈括。

沈括(約1033~1097)

中國北宋科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沈括以父蔭入仕,任海州沭陽縣(今屬江蘇)主簿 。修築渠堰 ,開發農田,頗有政績。治平三年(1066),入京編校昭文館書籍。熙寧年間,宋神宗趙頊用王安石為相,銳意改革,沈括也參與了當時的許多活動。八年夏,遼人意欲侵佔宋朝河東路沿邊土地,引起邊界糾紛。沈括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奉使交涉。到遼廷後,據理力爭,先後6次辯論,遼人不能屈,獲成而還。他在出使途中繪記了遼國山川險阻及風俗人情,成《使虜圖抄》,上於朝廷。元佑二年(1087),他完成了在熙寧九年即已奉命編繪的「天下郡縣圖」,定名為《守令圖》。元佑三年,沈括移居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將他以前購置的園地,加以經營,名為「夢溪園」,在此隱居8年後去世。其間,寫成了他的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以及農學著作《夢溪忘懷錄》(已佚)、醫學著作《良方》等。沈括所著詩文,在南宋時編成《長興集》41卷,今殘存19卷。沈括資質聰穎,勤於思考,並能夠向各行各業能者學習,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學、生物醫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貢獻,在化學、工程技術等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此外,沈括在文學、音樂、藝術、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科學家,1979 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 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編號2027)命名為沈括。

沈括治水

沈括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和興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時期任沭陽縣主簿的時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組織幾萬民工,修築渠堰不僅解除了當地人民的水災威脅,而且還開墾出良田七千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那時他只有24歲。在任寧國縣令的時候,他積極倡導並且主持在今安徽蕪湖地區修築規模宏大的堅固的萬春圩,開辟出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頃,同時還寫了《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設。為了治理汴河,沈括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他採用「分層築堰法」,測得開封和泗州之間地勢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這種地形測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許多段,分層築成台階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內,然後逐級測量各段水面,累計各段方面的差,總和就是開封和泗州間「地勢高下之實」。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個創舉。僅僅四五年時間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萬七千多頃的顯著成績。在對地勢高度計算時,其單位竟細到了寸分,可見,沈括的治學態度是極其嚴肅認真的。

傑出的天文學家

沈括還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負責汴河水建設時,沈括還負責領導司天監,在任職期間,他先後罷免了六名不學無術的舊歷官,不計出身,破格推薦精通天文歷算、出身平民的准南人衛朴進入司天監,主持修訂新歷的重要工作。沈括和衛朴治學態度認真,對舊歷官憑借演算湊數的修歷方法非常不滿,主張從觀測天象入手,以實測結果作為修訂歷法的根據。為此,沈括首先研究並改革了渾儀、浮漏和影表等舊式的天文觀測儀器。

渾儀是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經過歷代的發展的演變,到宋朝,渾儀的結構已經變得十分復雜,三重圓環,相互交錯,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沈括對渾儀作了比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環,把儀器簡化、分工,再借用數學工具把他們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省去月道環,其侯月之出入,專以歷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變一些環的位置,使它們不擋住觀測視線。沈括的這些改革措施為儀器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後來元朝郭守敬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制的新式測天儀器——簡儀,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漏壺是古代測定時刻的儀器,由幾個盛水的容器裝置成階梯的形式,每一容器下側都有孔,依次往下一容器滴水漏水。最下面的容器沒有孔,裡面裝置有刻著時間標度的「箭」,隨著滴漏水面升高,「箭」就慢慢浮起,從顯露出來的刻度可以讀出時刻。沈括對漏壺也進行了改革。他把曲筒銅漏管改做直頸玉嘴,並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壺體下部。這樣流水更加通暢,壺嘴也堅固耐用多了。

此外,沈括還製造了測日影的圭表,而且改進了測影方法。

沈括在《渾儀議》、《浮漏議》和《景表議》等三篇論文中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詳細說明改革儀器的原理,闡發了自己的天文學見解,在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括和衛朴的一系列革新活動遭到守舊勢力的攻擊和陷害。在沈括和衛朴的堅決斗爭下,衛朴主持修訂的奉元歷終於在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修成頒行。但是,由於守舊勢力阻撓和破壞,比較先進的奉元歷只實行了十八年就被廢止了。但是沈括並不因此而灰心,在晚年又進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氣歷」代替原來歷法的主張。我國原來的歷法都是陰陽合歷,而「十二氣歷」卻是純粹的陽歷。它以十二氣作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個月,並且按節氣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驚蟄算二月一日,依此類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間,即使有「兩小相並」的情況,不過一年只有一次。有「兩小相並」的,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沒有的,一年共三百六十六天。這樣,每年的天數都很整齊,用不著再設閏月,四季節氣都是固定的日期。至於月亮的圓缺,和寒來署往的季節無關,只要在歷書上註明「朔」、「望」就行了。沈括所設計的這個歷法是比較科學的,它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於農業活動的安排。他預見到他的這一主張必定會遭到頑固守舊派的「怪怒攻罵」,極力阻撓,而暫時不能實行,但是,他堅信「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果然,近八百年後,偉大的農民革命政權——太平天國所頒行的天歷的基本原理和沈括的「十二氣歷」是完全一致的。現在世界各國採用的公歷,也就是陽歷,其實在分月上還不如沈括的「十二氣歷」合理。

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

沈括對物理學研究的成果也是極其豐富而珍貴的。《夢溪筆談》中所記載這方面的見解和成果,涉及力學、光學、磁學、聲學等各個領域。特別是他對磁學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第一次明確地談到磁針的偏角問題。在光學方面,沈括通過親自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象、凹凸鏡的放大和縮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動的論述。他對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所謂「透光鏡」(一種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圖案花紋的銅鏡)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較科學的解釋,推動了後來對「透光鏡」的研究。此外,沈括還剪紙人在琴上做過實驗,研究聲學上的共振現象。

在化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時候曾經考察研究漉延境內的石油礦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燒而生成炭黑的特點,首先創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製造煙墨的工藝。他已經注意到石油資源豐富,「生於地中無窮」,還預料到「此物後必不行於世」,這一遠見已為今天所驗證。另外,「石油」這個名稱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名稱都貼切得多。在《夢溪筆談》中有關「太陰玄精」(石膏晶體」的記載里,沈括形狀、潮解、解理和加熱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區分出幾種晶體,指出它們雖然同名,卻並不是一種東西。他還講到了金屬轉化的實例,如用硫酸銅溶液把鐵變成銅的物理現象。他記述的這些鑒定物質的手段,說明當時人們對物質的研究已經突破單純表面現象的觀察,而開始向物質的內部結構探索進軍了。

沈括在數學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從實際計算需要出發,創立了「隙積術」和「會圓術」。沈括通過對酒店裡堆起來的酒壇和壘起來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體積的研究,提出了求它們的總數的正確方法,這就是「隙積術」,也就是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方法。沈括的研究,發展了自《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問題,在我國古代數學史上開辟了高階等差級數研究的方向。此外,沈括還從計算田畝出發,考察了圓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我國數學史上第一個由弦和矢的長度求弧長的比較簡單實用的近似公式,這就是「會圓術」。這一方法的創立,不僅促進了平面幾何學的發展,而且在天文計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並為我國球面三角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理學家+醫學家

沈括在地學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論斷,反映了我國當時地學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他正確論述了華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布,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沉積而形成的。當他察訪浙東的時候,觀察了雁盪山諸峰的地貌特點,分析了它們的成因,明確地指出這是由於水流侵蝕作用的結果。他還聯系西北黃土地區的地貌特點,做了類似的解釋。他還觀察研究了從地下發掘出來的類似竹筍以及桃核、蘆根、松樹、魚蟹等各種各樣化石,明確指出它們是古代動物和植物的遺跡,並且根據化石推論了古代的自然環境。這些都表現了沈括可貴的唯物主義思想。在歐洲,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達.芬奇對化石的性質開始有所論述,比沈括晚了四百多年。沈括視察河北邊防的時候,曾經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製成立體地理模型。這個做法很快便被推廣到邊疆各州。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編繪《天下州縣圖》。他查閱了大量檔案文件和圖書,經過近二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我國制圖史上巨作《守令圖》。這是一套大型地圖集,共計二十幅,其中有大圖一幅,高一丈二尺,寬一丈;小圖一幅;各路圖十八幅(按當時行政區劃,全國分做十八路)。圖幅之大,內容之詳,都是以前少見的。在制圖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這和西晉.裴秀著名的制圖六體是大體一致的。他還把四面八方細分成二十四個方位,使圖的精度有了進一步提高,為我國古代地圖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沈括對醫葯學和生物學也很精通。他在青年時期就對醫學有濃厚興趣,並且致力於醫葯研究,搜集了很多驗方,治癒過不少危重病人。同時他的葯用植物學知識也十分廣博,並且能夠實際出發,辨別真偽,糾正古書上的錯誤。他曾經提出「五難」新理論;沈括的醫學著作有《良方》等三種。現存的《蘇沈良方》是後人把蘇軾的醫葯雜說附入《良方》之內合編而成的。

唯物主義者

沈括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發展變化的觀點。他認為「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並指出,「陽順陰逆之理,皆有所從來,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就是說,自然界事物的變化都是有規律的,而且這些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而且這些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他還認為事物的變化規律有正常變化和異常變化,不能拘泥於固定不變的規則。正是這些比較正確的思想觀點,促使他取得了那個時代在科學技術方面達到的高度成就。沈括曾提出已知的知識是有限的,人的認識是無限的觀點,對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唯物主義的思想傾向,還表現在沈括十分重視勞動群眾的實踐經驗和發明創造上,他不斷地從勞動人民那時汲取智慧和力量。他曾說:「至於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黃蒼赤,豈能盡出於聖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預焉」。為了探求醫葯知識,他「所至之處,莫不詢究,或醫師,或是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隱者,無不求訪」。在《夢溪筆談》中,他以敬佩的態度記載了宋朝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許多卓越貢獻。例如布衣畢(上日+下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民間匠師喻皓的建築成就和編著的《木經》,河工高超創造的合龍堵口的先進方法,平民天文數學家衛朴修歷的事跡,以及河北工作煉鋼、福建農民種茶等許多無名英雄在生產斗爭中取得的寶貴經驗,等等。正是由於沈括的詳細記述,才使得不少作出貢獻的勞動人民的業績得以保存流傳下來。

唯物主義的思想傾向,決定了沈括對於自然現象和科技成就的記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他觀察和描述事物非常細致、具體、准確,沒有封建時代一般文人虛詞浮誇的壞習慣。因此,通過他的記述,我們能夠明確地判斷他那個時期生產技術和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例如,沈拓有關雷電、海市蜃樓、龍卷風、地震以及隕鐵等自然現象的記載,非常細致貼切而生動形象,使人們彷彿親臨現場。

沈括能夠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研究客觀事物,得出正確的結論。他在論述有關數學、氣象、醫葯等許多問題的時候,多次強調要因地因時制宜。例如古代規定二月和八月是采葯的季節, 是沈括指出,草葯生長由於受自然條件和栽培情況的影響,同時采葯又有取根、取葉、取芽、取花、取實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據不同情況選下采葯時間,不可死板地「拘以定月」。沈括的這一見解是十分合理的。

沈括對一些自然現象並不停留在表面的觀察上,他還努力探求它的科學道理,提出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性的解釋。象對雁盪山諸峰和華北平原的形成原因、二十八宿的位置、化石的形成等許多問題的說明,是符合近代科學原理的。為了弄清陽燧(凹面鏡)成像的道理,他觀察空中飛鳥的影子情況,並親自移動自己的手,來比較成像的區別,終於作出了比較正確的解釋.這些都是他在科學事業上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文武雙全

沈括文武雙全,不僅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且為保衛北宋的疆土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北宋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遼和西夏貴族統治者經常侵擾中原地區,擄掠人口牲畜,給社會經濟帶來很大破壞。沈括堅定地站在主戰派一邊,在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擔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和軍器監長官期間,他攻讀兵書,精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略戰術等軍事問題,編成《修城法式條約》和《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應用在軍事科學上。同時,沈括對弓弩甲胄和刀槍等武器的製造也都作過深入研究,為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量做出了一定貢獻

『拾』 達分奇與恩格斯共同譜寫了什麼巨作

兩個人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所以不能共同譜寫什麼巨作。
1、達芬奇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piero Da Vinci),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公歷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歲。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刻、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2、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馬克思逝世後,將馬克思遺留下的大量手稿、遺著整理出版,並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完全不能低估的功績是他們把我們從哲學行話中解放出來,這種哲學行話曾盛極一時,但在(一些)馬克思主義者(指教條主義者)的著作中就顯得是完全陳腐的東西了——那就會完全像海涅在歌德之後用高特舍特的語言寫詩一樣。」

閱讀全文

與巨作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