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創造性
心理學解釋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回會價值的產品的答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B. 初中語文怎樣進行創造性教學
在創造性語文教學實驗中,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和影響,全面滲透創造力的教學原理、原則與策略,使他們作為獨立能夠善於發現與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弘揚健康個性,開發創造潛能,在探索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特點及創造力開發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們的收獲和體會是:
1.轉變語文教育觀念
首先要變語文教育是繼承傳統文化知識的事業為在繼承的基礎上推動創新的事業;其次,要從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轉變為追求教育質量的提高,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考試分數,並且要看思想品德、身體素質、社會責任、行為習慣、學習熱情、方法技能、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再次,對知識「定義」的認識要轉變,傳統觀念認為書本上的東西才叫知識,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才家叫知識,其實不然,課堂的時空要無限擴大,樹立「大語文」教育思想。最後應有主動發展的觀念。人的創造能力從本質上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中學生主動發展起來的。傳統語文教育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教師們也常以「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應有一桶水」自勉,一次性學校教育可以應付人一生就業和謀生的需要,教育的實質就是在學校「充電」,回社會「放電」。而創造性語文教育以「教師領學生去找水」來描述更合適,所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地、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只有學生學會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2.善於挖掘創造教育因素
語文教學內容在創造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性因素,需要教師善於挖掘、設計。首先,教師應以自身的創新精神感染帶動學生。如教學《小桔燈》一文時,教師提著一個預先做好的小桔燈走進教室,學生親眼看到小桔燈微弱的光亮、小巧玲瓏的外形、精緻巧妙的做工,不但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課後紛紛效仿,動手做出了蘿卜燈、南瓜燈、蘋果燈等各式各樣的燈。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質疑、改造、組合等,對學生都是一種良好的啟示。其次,教師要捕捉創造教育的契機。還以《小桔燈》為例,「我」拜訪小姑娘一家,故事的過程、小姑娘的媽媽怎麼了、爸爸怎麼失蹤的等,文中都沒有交代,留下一個個迷團,教師就設計想像補充情節的訓練,文末又設計了續寫「十二年過去了」的故事。創造教育的契機有如電光火石,稍縱即逝,需要教師以敏銳的洞察力巧妙捕捉。再次,教師要善於創造有利的切入點。如講讀《驛路梨花》,我們就一反過去單純改變記敘的順序講故事的做法,要求學生轉變角色,以「我」為梨花姑娘或瑤族老人的身份講述故事情節。角色變換,是一種全新的練習,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優秀教師獨到的解讀、點撥往往給人以全新的感覺,說到底就是他們選擇了一個恰當的切入點。
3.大膽改革教學內容
在教材改革還不完善的時候,我們應有膽識改革教學內容,使之與時代要求相吻合。譬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我們將課文處理為「一曲童年時代的戀歌」,教師帶領學生在後部分「三味書屋生活」中挖掘使人懷念的童年生活,結果還蠻豐富;老先生嚴厲,但也不乏善良,從來不罰跪,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時有樂趣,可以折臘梅花、捉蒼蠅、喂螞蟻;讀書乏味,但可以畫畫、做指頭戲……這樣處理合乎初一學生的實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我們已經有了選擇使用什麼版本的自由,那麼也可以說,教什麼內容,哪些課文需要學,哪些課文可以舍棄,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權利,同時,語文教學要吸納最新的人類文明、文化成果。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學科交叉融合越來越在語文學科中顯示出來,我們提倡「網路全書式」的閱讀教學,從而使學生廣蓄知識,開闊眼界,汲取前沿的人類文明文化成果,為創新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4.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語文教學是活生生的,是血肉豐滿的;師生之間的關系應當像大山裡的迴音,是動態的「相互主體漸變的關系」。教學中要注意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教師要加強感情投入,要讓多維互動交往關系貫穿課堂。要相信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安全的心理環境,發揚教學民主思想,使學生心靈開放。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嘗試體驗閱讀、操作、表演、編輯、改造組合等活動。如講讀《聽潮》,將三部分分別以「搖籃曲」、「協奏曲|」、「交響樂」為題,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精選的音樂)的過程中領略大海的美,這樣比傳統教參中將課文劃分為「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架空分析有新鮮感,學生參與時空增大了,而且合乎原文一個「聽」(而非「看」)字。曾有人質疑《聽潮》又不是音樂課,聽那麼多音樂不變了味了嗎?文章裡面多有通感修辭手法,作者一定是在通曉音樂的基礎上才會寫得那麼恬靜優美,只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用文字表達的至情至景,又何妨上成音樂課呢?
5.改革評五價機制。創造性語文教育,需要有全新的評價模式
如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過去我們評價一堂好課往往說這堂課教師講得怎樣,現在我們更多的是看學生學得怎樣。對學生的評價,「惟分數」的排隊做法只能激勵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會把另一部分學生推到厭學、拒學的危險邊緣。我們應看到「孩子的智力差異並不比體力差異小」,樹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注重評價標準的多元性,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我想,如果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能注重創造性教學,那麼,學生的創造能力一定會大大加強。
C.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D. 如何理解教學藝術的創造性特徵
教育教學抄,是責任,也是技法.得會教人育人.教育的路上,盡量將就藝術.就跟人說話一樣,不要太直,要講究方法,用婉轉達到最大效果.就是你可能直給,這樣效果不佳.反而不如迂迴一些,輕重緩急的自己容易控制.但是在教學藝術上,更要講就創造性.創造性就得有自己的想法賦予在教育教學里.總的來說,教學藝術是現在主流的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不注重其創造性特徵,教學藝術的新穎也就不存在了
E. 從概念,培養才能和實施時的要求三點出發,論述什麼是泰勒創造性教學模式
以目標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核心,圍繞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評價而進行課程設計的模式。目標模式是20世紀初開始的課程開發科學化運動的產物。因此,目標模式被看做課程發、課程設計的傳統、經典模式,其主代表是被尊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的拉爾夫·泰勒(R.Tyler)所創立的「泰勒模式」。 泰勒指出,任何課程設計都必須回答以下4個問題:為什麼教(或學)?教(或學)什麼?怎麼教(或學)?如何評價教(或學)的效果?這4個問題構成了著名的「目標」、「內容」、「組織」和「評價」,稱課程開發與設計的永恆范疇,也被認為是課程設計的步驟。目標模式有其他一些類型,但它們都沒有超出泰勒的這4個問題,往往被們認是對泰勒模式的補充。
在實際的運作中,目標模式被細化為以下7步,以便於操作,即診斷需要——形成具體的目標——選擇內容——組織內容——選擇教學活動一—組織教學活動——評價。)
F. 怎樣才算是創造性的學習呢請淺談幾點,謝謝。
所謂創造性學習就是打破教條式的授課方式 讓學生自我發現 把動手能力和思考結回合在一起 而老師只答是在旁邊去激發他的創意激發他的靈感 真理是要靠自己去探索才能印象深刻 所謂學習 沒有習如何談學 ...
學習,一般是指經驗的獲得及行為變化的過程。人類的學習是獲取經驗、知識、文化的手段,知識的繼承和文化的傳承要依靠學習;而學習的重要內容乃是人類文化創造的結果。學習活動能否增加創造性的意義,學習過程能否增加除舊布新的成分,學習者能否有創造性的動機,學習者能否通過學習獲得創造性的人格,進而加快發展為創造性人才等等,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G.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概念創造性教學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造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為創造提供要求,為創造提供成功的可能,為檢驗創造成功與否提供檢驗的標准,因此可以說實踐是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創造的機會進行成功的創造,提高創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力的目的。
H. 如何理解教學藝術的創造性特徵
我是學教育的,我想解釋一下。
僅是個人觀點。
教育教學,是責任,也是技法。得會教人育人。教育的路上,盡量將就藝術。就跟人說話一樣,不要太直,要講究方法,用婉轉達到最大效果。就是你可能直給,這樣效果不佳。反而不如迂迴一些,輕重緩急的自己容易控制。但是在教學藝術上,更要講就創造性。創造性就得有自己的想法賦予在教育教學里。總的來說,教學藝術是現在主流的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不注重其創造性特徵,教學藝術的新穎也就不存在了
I. 如何運用創造性探討教學的五個階段
創造性教學創造性使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創造性教學中促進學生主體發展新教材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成果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總課題工作報告,第二部分為「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總課題研究報告,第三部分為「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部分子課題研究報告。
第一部分 「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總課題工作報告
第二部分「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總課題研究報告
第三部分「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教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部分子課題研究報告
一、研究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新基礎教育高中生物知識呈現模式的探究
二、創造性使用問題探討欄目,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問題探討的創造性使用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的設計與應用的研究
三、創造性使用資料分析欄目,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中資料分析的利用與開發
四、創造性使用實驗和探究欄目,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
基於人教版教材的生物探究式課型研究
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在生物學探究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創造性使用旁欄思考題欄目,培養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探究如何使用旁欄思考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六、創造性使用技能訓練欄目,促進學生生物技能的發展
高中生物教材中技能訓練的創造性使用的研究
七、創造性使用生物科學史素材,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人教版課標教材科學史教育素材創造性使用的研究
生物必修模塊里科學史素材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創造性教學的目的和目標
目的是教學生在實際事物中想到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學生用這樣的公式這樣的步驟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最後的結論,結果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換個實際問題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