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得過癌症的人最長活多少年世界記錄是多少
癌症有可能是由炎症發展而來的,也有可能是那種可近似地認為沒有經過炎症階段直接來的。無論哪種情況,這個病如果發現及時、治療徹底,可以認為好了就是好了,一般認為五年不復發就是好了(但也不排除極少數過了幾十年又復發的)。就好了的來說,壽命長短與得過癌症可能沒多大關系,如宋美齡活了106歲,於藍活了99歲,秦怡現年98歲仍在世,鄭曉英現年91歲仍在世,這些人以前都得過癌症,而最後死不是因為癌症;而常香玉四十歲左右得過癌症,80歲復發,81歲去世;再有李文華60歲左右得了喉癌,後來做了手術,可認為癌症本身好了,但最後去世(二十幾年後)是因為癌症手術引發的其它病造成的。
❷ 患癌症的名人有哪些
羅文死於肝癌,享年57歲、黃沾死於肺癌,享年64歲、趙麗蓉死於肺癌,享年72歲、羅京死於惡性淋巴瘤,享年48歲、陳曉旭死於乳腺癌,享年42歲、梅艷芳死於宮頸癌,享年40歲、沈殿霞死於肝癌,享年62歲、傅彪死於肝癌,享年42歲、文興宇死於肺癌,享年66歲、李鈺死於惡性淋巴瘤,享年32歲、王均瑤死於腸癌,享年38歲、
❸ "癌"這個詞是誰發明滴
名稱由來 希臘文的腫瘤(carcinoma),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定義為從上皮細胞所變化而成的惡性腫瘤。塞爾蘇斯(Celsus)將carcinos翻譯成拉丁文的Cancer,也就是螃蟹。另外蓋倫則使用oncos 描述所有種類的腫瘤,而這也是現代腫瘤學命名的由來。 19世紀起日本人將現代癌症翻譯為「癌腫」。20世紀起中國開始使用這個詞。 其實中文的「癌」字最早出現於北宋1170年東軒居士著《衛濟寶書》:「癰疽五發,一曰癌……」。南宋、楊士瀛著《仁齋直指附遺方論、卷二十二、癌》中,記載了癌的症狀:「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項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癌字從嵒,嵒即山巖,岩為巖的俗體字,古代癌、嵒、嵓、喦、巖、岩通用,癌的本義和讀音均同巖,傳統中醫學常用其本義本字「岩」作為病名,指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腫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今之乳癌)、腎岩(今之陰莖癌)、舌岩(即今之舌癌),多歸類於外科。 在普通話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規則應讀作 yán ,但自1950年代之前開始,生活中「癌」字常讀作 ái。這是為了避免口語中與炎症混淆而更動讀音。在中國大陸1961年編修《新華字典》時為了同「炎症」區別,古時「巖」與「崖」同義,故借用與其互訓同義的崖字為其音,推薦「癌」讀ái。所以今天「ái」的發音是唯一的正確發音。
❹ 第一個發現癌症病毒的人是誰
皇宮御醫告訴你:是勞斯1911年1月7日第一個人在實驗室里發現的!
❺ 為什麼說中國很有可能成為未來能發明出治癒癌症葯的國家
因為我們研究院投入巨額資金研究癌症康復已經5年多了,參與免疫療法攻克癌症研究課題的科學家來自日本、美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這些科學家有很多已經研究了40多年。其次就是中國現在有實力,有資金去發展這些,並且中國是人口大國,對於這方面的需求也會比其他國家大,所以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
6現在的媒體都由於審查制度,沒有人敢報道怕出事,越來越沒有耐心了,因為報道出來沒有利益,還容易擔當責任。
7醫院的管理問題,只要是能研究出治療癌症的人,都應該是絕對的科學家,可是老天是公平的,在癌症方面可以是科學家,但在管理和宣傳方面等其他方面就完全是白痴了,這個估計我一說大家都應該能夠理解。
❻ 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癌症的是誰
應該是扁鵲
❼ 誰是第一位發明了治癌症的葯
長白山野生青核桃皮青龍衣,目前青核桃切片是治療癌症最好的
❽ 改變世界的人 因為癌症而死的人物
你好,是有很多這樣的人,最著名的就是喬布斯了,現在剛剛走的是姚貝娜
❾ 癌症是由哪個國家最早發現(提出)的
英國最先發現的,至於定義 還沒有那一個人確切的定義最早的癌症記錄。
癌症這個詞最早是由希臘的一位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譽為「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來描述非潰瘍性和潰瘍性的腫瘤。
在希臘語中,「carcinos」和「carcinoma」都是指「螃蟹」,之所以用這樣的一個詞來命名這個病,是由於癌症是可擴散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螃蟹那鉗子向四處張開時的樣子。Carcinoma是最常見的一種癌症。 這說明癌症已經發現2000多年了。
癌症的原因是一個廣為人所關注的問題,自從人類開始認識癌症以來,已經有多種假說試圖揭示癌症的本質,例如最早定義癌症的古希臘醫生希普科倫特就認為癌症像所有其他疾病一樣,是體液失衡的結果,是「黑膽汁憂鬱症」的附屬物。
此後,醫學家們提出了很多其他用以替代這種解釋的理論(如體細胞突變、糖酵解作用加劇等等)。但是只有在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以後,我們對癌症才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惡性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較為明確的與癌症有關的因素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外源性因素
1、生活習慣 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
2、環境污染與職業性 空氣、飲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
3、天然及生物因素 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
4、慢性刺激與創傷 創傷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燒傷深瘢痕和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5、醫源性因素 如電離輻射,如X線、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細胞毒葯物、激素、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內源性因素
1、遺傳因素 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只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謂的遺傳易感性,包括染色體不穩定、基因不穩定以及微衛星不穩定。
2、免疫因素 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AIDS(艾滋病)患者惡性腫瘤發生率明顯增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3、內分泌因素 體內激素水平異常是腫瘤誘發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