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諾曼底號的創造者

諾曼底號的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10-11 22:26:05

Ⅰ <<諾曼底號遇難記>>作者是誰出自哪裡

<<諾曼底號遇難記>>作者是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Ⅱ 諾曼底號的詳細資料

諾曼底號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還有一個技術難題。自從茅利塔尼亞和盧西塔尼亞號之後,大型郵船都用更經濟、馬力更大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但是蒸汽輪機是單向轉動的。結果這些郵船為了倒車,還需要安裝一套小型的輔助動力。諾曼底號獨有創新,仍然採用大功率蒸汽輪機,但是不由它來帶動螺旋槳,而是帶動一套發電—電動機,然後由電動機來驅動這80000噸鋼鐵。由於電動機可以反向運轉,困擾郵船設計師們20多年的一個難題解決了。 技術難題解決了,但是經濟難題到來了。1929年10月29日,大蕭條爆發了。這個時期,正在建造或籌建的長度超過1000英尺的郵船有三條。其中只有英國白星公司的大洋號在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硬著頭皮建造下去。但是這種愚蠢的行為使白星公司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它在1934年被英國卡納德公司收購。大洋號最後也變成了廢船殼出售掉了。而卡納德公司正在克萊德班克建造的大船,則奉命擱置,等待經濟狀況好轉。這一等待就是3年。這條擱置期間代號「534號船殼」的巨無霸,就是後來的瑪麗王後號。 由於經濟結構與英國和美國不同,法國在大蕭條中比較幸運。但是幸運是暫時的,相對的。在全球經濟蕭條中,法國不能獨善其身。1931年1月,CGT的新船開工後不久,大蕭條的陰影就悄悄地光臨了法蘭西。CGT被迫向法國政府請求財政支持。以法國政府獲得對公司的執導權為代價,CGT得到了資助,挺過了難關。 代號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為諾曼底號(這個名字是從拿破崙、林德伯格、本傑明·富蘭克林、海王、美麗的法蘭西等眾多名字中挑選出來的)。1932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發生3周年之日(呵呵,似乎不是個好兆頭),新船下水。沿岸有20萬名觀眾觀看法蘭西的超級巨輪下水,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蘭也出席了下水儀式。沿著塗抹了43噸肥皂和2.5噸豬油的滑道,諾曼底號的船體緩緩地滑入盧瓦爾河。 由於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根據船東的命令,諾曼底號下水之後的舾裝工作比較緩慢。船內被裝上一塊塊的地毯、鑲板和藝術品。CGT召集了船舶裝飾設計大師。給法蘭西島號設計了宏偉的三層門廳的荷蘭人范·德·鮑揚、設計了大理石餐廳的法國人保羅·巴圖,都被再次邀請裝飾這艘海上宮殿。 法國人可能真的是要將它建設成一座宮殿。 許多前所未有的豪華裝置都在諾曼底號上首次出現——第一和第二煙囪間的運動場和網球場;第一個郵船上的劇場,可以演出電影和輕歌劇;第一個大型室內游泳池;第一個採用柔光照明和室內廣播系統;第一個在全體旅客艙室普及冷暖空調…… 不僅在當時,甚至直到今天,諾曼底號也被國際客船界評價為歷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華的郵船.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代的大型巡航遊船已經是游覽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它們很多細節上的裝飾裝潢比不上諾曼底號)。 1935年5月29日,最隆重的一天到來了。5萬人擁擠在勒哈弗爾碼頭上,觀看諾曼底號首航紐約儀式。樂隊奏起了《馬賽曲》和《星條旗》。無數的飄帶和彩色紙屑漫天飛舞。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諾曼底號起航了。處女航當中,它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達到了29.76節。根據它抵達紐約港之後的統計,平均時速達到了29.98節。新的橫渡大西洋記錄誕生了。在緩緩駛進紐約西50街法國郵船碼頭的時候,它驕傲地升起了一條長30英尺的藍飄帶——一英尺代表一節的時速,宣布法國參與爭雄藍飄帶時代的到來。 嶄新而豪華的諾曼底號很快就在郵船界贏得了好評。西行處女航6天之後,諾曼底號又以4天3小時28分鍾的記錄,抵達英國南安普敦港,以30.31節的時速破了德國的不萊梅號於1929年創造的東行速度記錄。 這個時候,卡納德公司的「534號船殼」正在加緊施工,於1935年9月下水,命名為瑪麗王後號。英國人驕傲地宣布,81000噸的瑪麗王後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郵船。法國人自然不甘心落後。CGT公司在同年將諾曼底號進行改造,增加到了83423噸,超出瑪麗王後號差不多2000噸。瑪麗王後號決定在速度上超過它,為英國奪回藍飄帶,盡管它的船頭不如諾曼底號漂亮。1936年7月1日,從紐約返航的瑪麗王後號勝利在望。但是南英格蘭海岸的一場大霧耽誤了它。瑪麗王後號上的乘客們頓足捶胸,但是船長胸有成竹,於1936年8月以30.14節的記錄贏得了西行藍飄帶。之後,藍飄帶的爭奪戰就在這兩條豪華巨船中展開。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58節,東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節。事實上,在戰前的這場和平競賽中,諾曼底號雖然是速度的贏家,但是在經營上卻輸給了穩重的英國人。它那豪華而時髦的內部設施和裝潢,嚇走了許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為覺得那是一艘給電影明星和皇親國戚坐的船而自覺地遠離它。諾曼底號為名所累,載客量很少有超過60%的時候。 瑪麗王後號則不滿足於相對「大眾化」的角色。它在1938年發起了新的沖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節,東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節。法國人決定另闢途徑。也在這一年,鑒於搭乘諾曼底往返於北大西洋旅客的數量少得可憐,善領時尚之先的諾曼底號開始了所謂「巡遊航行」——到世界風景名勝地區的巡遊旅行。1938年冬季的時候,它滿載興高采烈參加巴西狂歡節的遊客開到了里約熱內盧,成為有史以來跨越赤道的最大船隻。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諾曼底號停靠在了紐約哈得遜河88號碼頭。由於歐洲戰爭的爆發,CGT通知諾曼底號,暫時不要在有可能滿是德國潛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它旁邊的90號碼頭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瑪麗王後號。隨著德國戰爭機器不斷轉向高速運轉,諾曼底號越來越變得前途未卜。 諾曼底號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1940年3月,剛剛建成的伊麗莎白王後號也從英國秘密駛來,停泊在它和瑪麗王後的旁邊——它下水太晚,內部裝潢都沒完工,在蘇格蘭的克萊德河待命時,差點挨了多尼爾們、亨克爾們和容克們的炸彈 。1940年6月,普魯士鷹戰勝了高盧雞。法國求和。美國立即宣布羈押諾曼底號。海岸警衛隊負責擔任保護和警戒任務,防止蘇聯特務或德國特務的破壞。對於美國來說,這艘船說不定另有用處. 1941年12月7日,用處來了。珍珠港被炸。美國參戰。諾曼底號被美國海軍徵用。三色旗被降了下來。美國海軍將其改名為拉法耶特號,准備作為運兵船使用。但是,紐約和新澤西的港口沒有那麼大的船塢能容納下這條80000噸的船。於是改造工作就地在88號碼頭進行。數千名工人登上這艘法蘭西的驕傲、浮動的海上璇宮,剝掉它的豪華裝潢,拆掉它的娛樂設施,將其變成艙內光禿禿的運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給國防部。預計在二月開始執行首次任務,向太平洋諸島,尤其是夏威夷群島增援兵力。2月9日,災難發生了。由於計劃不久之後就出發,大批的糧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設施被送上了船,四處堆放在原先豪華的船艙內。在頭等艙沙龍,工人們正在切割原來用於支撐玻璃噴泉的鋼柱。火花濺到了旁邊堆放的一堆木棉救生衣上(這是官方調查的說法。根據 FBI 老大哥埃德加·胡佛自己的秘密調查,這是黑手黨命令他們的工人故意放的火,以警告胡佛,在戰時不要觸動紐約的義大利裔黑手黨勢力)。大火忽地一下著了起來。 巧合的是,這天船上消防栓里沒有水。更「巧合」的是,紐約消防局12分鍾後才接到報告。迅速趕到碼頭的紐約消防隊員開始向船內灌水,以撲滅大火。但是隨著船身內積水的增多,消防隊員們恐懼地發現,船身正逐漸地向左翻過去。 它的設計師尤科維奇趕到了現場,因為熟悉諾曼底號的內部構造,他要求指揮滅火工作,以便讓船身平穩地坐沉在哈得遜河泥濘的河床上,方便今後的打撈。但是他被消防局和海軍的人轟到了一邊。 大火依然,人人都束手無策. 2月10日凌晨2點45分,它以79度角向左傾覆在哈得遜河中。12天之後,船內的余火終於被撲滅。經過一年半的打撈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諾曼底號被撈起扶正,交給美國海軍.不過這艘船到這個時候已經用處不大了。扶正後便一直棄置在88號碼頭.11月3日,仍然向左傾斜兩度的諾曼底號殘骸被拖到了布魯克林海軍基地。美國人提出了各種恢復計劃。甚至還有人建議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但是經過反復權衡計算,改造的費用將比新建一艘航母還要高。至於羅斯福總統本人,則傾向於在戰後將其修復,交還法國人。但是最終美國海軍還是決定將其解體. 1946年10月,諾曼底號船殼以16萬美元價格出售給新澤西州一家拆船公司。一年之後,它變成了一堆堆,一車車的廢鋼鐵,曾是世界上最豪華的郵輪,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Ⅲ 諾曼底號簡介

「諾曼底」號長達1029英尺,僅比英國的「伊利莎白皇後」號短2英尺。「諾曼底」號的設計師魏德米.亞克維奇(Vladimir Yourkevitch)甚至認為,該船是有史以來建造的船隻里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

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00公里。連綿數百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1944年初夏,蘇聯軍隊在東線戰勝德軍已成定局,盟軍為履行美、英、蘇首腦在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上達成的關於在西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協議,決定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向納粹德國的軍隊發起反擊。

6月6日凌晨,以美國為主的盟軍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下,以2萬多空降傘兵為先導,近16萬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下,從朴茨茅斯啟航,橫渡英吉利海峽,一舉突破了德軍防線——「大西洋壁壘」,置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這次登陸作戰,盟軍出動1200艘戰艦、1萬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數以百計的坦克和15.6萬名官兵(7.3萬名美軍,8.3萬名英國和加拿大軍),分五路向諾曼底海灘發起猛烈的攻擊並開始登陸。登陸的海灘從奧恩河的河口灣延伸到科唐坦半島東南部。12日,盟軍的登陸點已連成一片。7月5日,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人員已達100萬。7月24日戰役結束時,盟軍共投入288萬人,5300多艘戰艦和13700多架戰機。德軍投入的兵力達51萬人。戰役中,盟軍共消滅德軍11.4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方面有12.2萬將士獻身疆場。此後,盟軍繼續向歐洲腹地推進,在3個月的時間里相繼解放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並攻入德國本土。盟軍的勝利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這場戰役也被稱為「霸王」戰役。諾曼底登陸規模之大、戰斗之殘酷都是人類戰爭史上罕見的。

為讓人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1984年,下諾曼底首府卡昂市決定建立諾曼底戰役紀念館。1988年6月,紀念館正式開館。館內用各種資料向觀眾再現了44年前那一幕幕驚心動魄和感人肺腑的歷史畫面。紀念館的設計者頗具匠心地為其取名「和平紀念館」。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50509/n225482076.shtml

Ⅳ 諾曼底號的介紹

S.S. Normandie,諾曼底號遊船是劃時代的有史以來最豪華的巨型郵船,至今仍然給人一種懷疑其是否確實存在過的如同夢幻一般的感覺。噸位83423噸,流線型球鼻艏,電力推進,全船空調,從巴黎克里榮飯店聘請的頂級廚師,溫水循環的室內游泳館,現代化音響設備的歌劇院,大理石牆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藝術裝飾……被譽為「震驚世界的最豪華最漂亮的遊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滅的名望」。

Ⅳ 「諾曼底」號資料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上,這些老冤家對頭也在爭誰更大、更快、更豪華。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諾曼底」號長達1029英尺,僅比英國的「伊利莎白皇後」號短2英尺。「諾曼底」號的設計師魏德米.亞克維奇(Vladimir Yourkevitch)甚至認為,該船是有史以來建造的船隻里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 。

「諾曼底」號在1870年3月17日也就是它7歲的時候,與瑪麗號相撞,最後,哈爾威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動不動地和他的諾曼底號沉入大海

《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記敘了在從南安普敦到思恩西島的航線上,「諾曼底」號輪船被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瑪麗」號撞破,情況十分危急。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船長哈爾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於他機智、果斷,結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卻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現了船長在危難之時,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質。

《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出自語言大師雨果之手,語言看似簡單實則蘊意非淺,字字句句都滲透著船長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Ⅵ 《諾曼底號遇難記》它的作者是法國的維克多雨果體載的是什麼

維克多雨果,還寫過長篇小說《悲慘世界》,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Ⅶ 諾曼底號的資料

諾曼底號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還有一個技術難題。自從茅利塔尼亞和盧西塔尼亞號之後,大型郵船都用更經濟、馬力更大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但是蒸汽輪機是單向轉動的。結果這些郵船為了倒車,還需要安裝一套小型的輔助動力。諾曼底號獨有創新,仍然採用大功率蒸汽輪機,但是不由它來帶動螺旋槳,而是帶動一套發電—電動機,然後由電動機來驅動這80000噸鋼鐵。由於電動機可以反向運轉,困擾郵船設計師們20多年的一個難題解決了。 技術難題解決了,但是經濟難題到來了。1929年10月29日,大蕭條爆發了。這個時期,正在建造或籌建的長度超過1000英尺的郵船有三條。其中只有英國白星公司的大洋號在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硬著頭皮建造下去。但是這種愚蠢的行為使白星公司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它在1934年被英國卡納德公司收購。大洋號最後也變成了廢船殼出售掉了。而卡納德公司正在克萊德班克建造的大船,則奉命擱置,等待經濟狀況好轉。這一等待就是3年。這條擱置期間代號「534號船殼」的巨無霸,就是後來的瑪麗王後號。 由於經濟結構與英國和美國不同,法國在大蕭條中比較幸運。但是幸運是暫時的,相對的。在全球經濟蕭條中,法國不能獨善其身。1931年1月,CGT的新船開工後不久,大蕭條的陰影就悄悄地光臨了法蘭西。CGT被迫向法國政府請求財政支持。以法國政府獲得對公司的執導權為代價,CGT得到了資助,挺過了難關。 代號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為諾曼底號(這個名字是從拿破崙、林德伯格、本傑明•富蘭克林、海王、美麗的法蘭西等眾多名字中挑選出來的)。1932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四發生3周年之日(呵呵,似乎不是個好兆頭),新船下水。沿岸有20萬名觀眾觀看法蘭西的超級巨輪下水,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蘭也出席了下水儀式。沿著塗抹了43噸肥皂和2.5噸豬油的滑道,諾曼底號的船體緩緩地滑入盧瓦爾河。 由於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根據船東的命令,諾曼底號下水之後的舾裝工作比較緩慢。船內被裝上一塊塊的地毯、鑲板和藝術品。CGT召集了船舶裝飾設計大師。給法蘭西島號設計了宏偉的三層門廳的荷蘭人范•德•鮑揚、設計了大理石餐廳的法國人保羅•巴圖,都被再次邀請裝飾這艘海上宮殿。 法國人可能真的是要將它建設成一座宮殿。 許多前所未有的豪華裝置都在諾曼底號上首次出現——第一和第二煙囪間的運動場和網球場;第一個郵船上的劇場,可以演出電影和輕歌劇;第一個大型室內游泳池;第一個採用柔光照明和室內廣播系統;第一個在全體旅客艙室普及冷暖空調…… 不僅在當時,甚至直到今天,諾曼底號也被國際客船界評價為歷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華的郵船.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代的大型巡航遊船已經是游覽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它們很多細節上的裝飾裝潢比不上諾曼底號)。 1935年5月29日,最隆重的一天到來了。5萬人擁擠在勒哈弗爾碼頭上,觀看諾曼底號首航紐約儀式。樂隊奏起了《馬賽曲》和《星條旗》。無數的飄帶和彩色紙屑漫天飛舞。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諾曼底號起航了。處女航當中,它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達到了29.76節。根據它抵達紐約港之後的統計,平均時速達到了29.98節。新的橫渡大西洋記錄誕生了。在緩緩駛進紐約西50街法國郵船碼頭的時候,它驕傲地升起了一條長30英尺的藍飄帶——一英尺代表一節的時速,宣布法國參與爭雄藍飄帶時代的到來。 嶄新而豪華的諾曼底號很快就在郵船界贏得了好評。西行處女航6天之後,諾曼底號又以4天3小時28分鍾的記錄,抵達英國南安普敦港,以30.31節的時速破了德國的不萊梅號於1929年創造的東行速度記錄。 這個時候,卡納德公司的「534號船殼」正在加緊施工,於1935年9月下水,命名為瑪麗王後號。英國人驕傲地宣布,81000噸的瑪麗王後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郵船。法國人自然不甘心落後。CGT公司在同年將諾曼底號進行改造,增加到了83423噸,超出瑪麗王後號差不多2000噸。瑪麗王後號決定在速度上超過它,為英國奪回藍飄帶,盡管它的船頭不如諾曼底號漂亮。1936年7月1日,從紐約返航的瑪麗王後號勝利在望。但是南英格蘭海岸的一場大霧耽誤了它。瑪麗王後號上的乘客們頓足捶胸,但是船長胸有成竹,於1936年8月以30.14節的記錄贏得了西行藍飄帶。之後,藍飄帶的爭奪戰就在這兩條豪華巨船中展開。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58節,東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節。事實上,在戰前的這場和平競賽中,諾曼底號雖然是速度的贏家,但是在經營上卻輸給了穩重的英國人。它那豪華而時髦的內部設施和裝潢,嚇走了許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為覺得那是一艘給電影明星和皇親國戚坐的船而自覺地遠離它。諾曼底號為名所累,載客量很少有超過60%的時候。 瑪麗王後號則不滿足於相對「大眾化」的角色。它在1938年發起了新的沖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節,東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節。法國人決定另闢途徑。也在這一年,鑒於搭乘諾曼底往返於北大西洋旅客的數量少得可憐,善領時尚之先的諾曼底號開始了所謂「巡遊航行」——到世界風景名勝地區的巡遊旅行。1938年冬季的時候,它滿載興高采烈參加巴西狂歡節的遊客開到了里約熱內盧,成為有史以來跨越赤道的最大船隻。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諾曼底號停靠在了紐約哈得遜河88號碼頭。由於歐洲戰爭的爆發,CGT通知諾曼底號,暫時不要在有可能滿是德國潛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它旁邊的90號碼頭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瑪麗王後號。隨著德國戰爭機器不斷轉向高速運轉,諾曼底號越來越變得前途未卜。 諾曼底號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1940年3月,剛剛建成的伊麗莎白王後號也從英國秘密駛來,停泊在它和瑪麗王後的旁邊——它下水太晚,內部裝潢都沒完工,在蘇格蘭的克萊德河待命時,差點挨了多尼爾們、亨克爾們和容克們的炸彈 。1940年6月,普魯士鷹戰勝了高盧雞。法國求和。美國立即宣布羈押諾曼底號。海岸警衛隊負責擔任保護和警戒任務,防止蘇聯特務或德國特務的破壞。對於美國來說,這艘船說不定另有用處. 1941年12月7日,用處來了。珍珠港被炸。美國參戰。諾曼底號被美國海軍徵用。三色旗被降了下來。美國海軍將其改名為拉法耶特號,准備作為運兵船使用。但是,紐約和新澤西的港口沒有那麼大的船塢能容納下這條80000噸的船。於是改造工作就地在88號碼頭進行。數千名工人登上這艘法蘭西的驕傲、浮動的海上璇宮,剝掉它的豪華裝潢,拆掉它的娛樂設施,將其變成艙內光禿禿的運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給國防部。預計在二月開始執行首次任務,向太平洋諸島,尤其是夏威夷群島增援兵力。2月9日,災難發生了。由於計劃不久之後就出發,大批的糧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設施被送上了船,四處堆放在原先豪華的船艙內。在頭等艙沙龍,工人們正在切割原來用於支撐玻璃噴泉的鋼柱。火花濺到了旁邊堆放的一堆木棉救生衣上(這是官方調查的說法。根據 FBI 老大哥埃德加•胡佛自己的秘密調查,這是黑手黨命令他們的工人故意放的火,以警告胡佛,在戰時不要觸動紐約的義大利裔黑手黨勢力)。大火忽地一下著了起來。 巧合的是,這天船上消防栓里沒有水。更「巧合」的是,紐約消防局12分鍾後才接到報告。迅速趕到碼頭的紐約消防隊員開始向船內灌水,以撲滅大火。但是隨著船身內積水的增多,消防隊員們恐懼地發現,船身正逐漸地向左翻過去。 它的設計師尤科維奇趕到了現場,因為熟悉諾曼底號的內部構造,他要求指揮滅火工作,以便讓船身平穩地坐沉在哈得遜河泥濘的河床上,方便今後的打撈。但是他被消防局和海軍的人轟到了一邊。 大火依然,人人都束手無策. 2月10日凌晨2點45分,它以79度角向左傾覆在哈得遜河中。12天之後,船內的余火終於被撲滅。經過一年半的打撈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諾曼底號被撈起扶正,交給美國海軍.不過這艘船到這個時候已經用處不大了。扶正後便一直棄置在88號碼頭.11月3日,仍然向左傾斜兩度的諾曼底號殘骸被拖到了布魯克林海軍基地。美國人提出了各種恢復計劃。甚至還有人建議將其改造為航空母艦!但是經過反復權衡計算,改造的費用將比新建一艘航母還要高。至於羅斯福總統本人,則傾向於在戰後將其修復,交還法國人。但是最終美國海軍還是決定將其解體. 1946年10月,諾曼底號船殼以16萬美元價格出售給新澤西州一家拆船公司。一年之後,它變成了一堆堆,一車車的廢鋼鐵,曾是世界上最豪華的郵輪,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Ⅷ 關於諾曼底號的資料

有史以來最豪華的郵船——諾曼底號

30年代大西洋兩岸各國建造大型郵船的熱潮爆發之後,面對英國的不列顛女皇號、不列顛尼克號,德國的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尤其是墨索里尼的驕傲——國王號,法國人也未能免俗。猶如主力艦建造問題上,英美法德意等國的軍備競賽一樣,在橫渡大西洋郵船上,這些老冤家對頭也在爭誰更大、更快、更豪華。這個時期,大西洋上最大的郵船是56000噸級(英國的庄嚴號、伯倫加利亞號),法國人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噸位上的競賽——建造一艘80000噸級的郵船。法國郵船界的首席設計師,曾經給沙皇陛下海軍設計戰列艦的俄國人弗拉基米爾·尤科維奇,被邀請擔當這一光榮的任務。

給尤科維奇的硬性指標有三條:噸位超過80000噸;長度超過1000英尺;航速超過30節。在考慮多種線形之後,尤科維奇決定採用漂亮的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謂「clipper bow」。這可以減少高速航行時的阻力。歐洲的大輪船公司在造船業都有自己的關系網,比如卡納德的輪船多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白星公司的輪船多由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北德的輪船多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CGT的老搭檔,聖納澤爾的Penhoet船廠承擔諾曼底號的建造任務。
參考資料:http://www.no1190.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57&topic=47

Ⅸ 諾曼底號的建造概況

自從茅利塔尼亞和盧西塔尼亞號之後,大型郵船都用更經濟、馬力更大的蒸汽輪機作為動力。但是蒸汽輪機是單向轉動的,這些郵船為了倒車,還需要安裝一套小型的輔助動力。諾曼底號獨有創新,仍然採用大功率蒸汽輪機,但是不直接帶動螺旋槳,而是帶動一套發電機--電動機,然後由電動機來驅動80000噸的郵船。由於電動機可以反向運轉,困擾郵船設計師們20多年的一個難題解決了。
1932年10月29日,有20萬名觀眾到場觀看這艘法蘭西的超級巨輪下水,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蘭也出席了下水儀式。諾曼底號的船體沿著塗抹了43噸肥皂和2.5噸豬油的滑道緩緩地滑入盧瓦爾河。由於經濟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諾曼底號下水之後的舾裝工作比較緩慢。船內被裝上一塊塊的地毯、鑲板和藝術品。CGT召集了船舶裝飾設計大師——給法蘭西島號設計宏偉的三層門廳的荷蘭人范·德·鮑揚、設計大理石餐廳的法國人保羅·巴圖——都被再次邀請裝飾這艘海上宮殿。許多前所未有的豪華裝置都在諾曼底號上首次出現——第一和第二煙囪間的運動場和網球場;第一個大型室內游泳池;第一個郵船上的劇場可以演出電影和輕歌劇;第一個採用柔光照明和室內廣播系統;第一個在全體旅客艙室普及冷暖空調……不僅在當時,甚至直到70年後的今天,諾曼底號也被國際客船界評價為歷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華的郵船(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代的大型巡航遊船已經是游覽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很多細節上的裝飾裝潢比不上諾曼底號)。

Ⅹ 《諾曼底號遇難記》作者資料

《「諾曼底」號遇難記》(法國: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了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與1901年,但雨果死於1885年,所以盡管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可還是無緣諾貝爾。
【大事記】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即《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附: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寫給當時參與焚毀北京圓明園的法軍上尉巴特萊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高度贊美了圓明園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怒斥英法侵略軍的罪行。其實我們通過這份資料,可以理解一段法國與中國的歷史。讀來不禁使人心潮波海洋,久久不能平靜。 信的一開始,他寫道:先生,您問我對這次遠征中國的看法,您覺得這次遠征值得稱譽,幹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氣,相當重視我的感覺。近照您的高見,這次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崙皇帝的雙重旗幟下對中國的遠征,是英法兩國的光榮;您想知道我參英法兩國的這一勝利究竟贊賞到何等程度。既然您知道你的看法,那麼我答復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藝術有兩種淵源:一為理念-------從中產生歐洲藝術;一個近乎超人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市匯集於圓明園。圓明園是規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能有原型的話,只要想像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築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像力之大成的燦爛寶窟,以宮殿廟宇的形象出現,那就是圓明園。為了建造圓明園,人們經歷了兩代人長期勞動。那麼這座像城池一般規模巨大,經過幾世紀營造的園究竟是這誰而建的呢?為人民。因為時光的流逝會使一切都屬於全人類所有。藝術大師,詩人,哲學家,他只都市知道圓明園。伏爾泰曾談到過它。它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竟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它彷彿在遙遠的蒼茫暮色中隱約眺見的一件前所未知的驚人傑作,宛如亞洲文明的輪廓崛起在歐洲的地平線上一樣。這個神氣的世界現在已經不見了。 有一次,兩個強盜撞如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異常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這一切所作所為,均出自額爾金之名。這不禁使人油然想起巴特農神廟的事。他們把對待巴特農神廟的手法搬來對待圓明園,但是這一作得更是乾脆,更是徹底,一掃而光,不留一物。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又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收藏在這個東方博物館里的不僅有接觸的藝術品,而且還保存有琳琅滿目的金銀製品。這真是一樁了不起的汗馬功勞和一筆十分得意的外快!有一個勝利者把一個個的口袋塞得滿滿的,至於那另外的一個,也如法炮製,裝滿了一個個箱子。之後,他們雙雙才手拉著手榮歸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一段經歷。 我們歐洲人,總認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們眼裡,中國人是野蠻人。然而,文明卻竟是這樣對待野蠻。在將來交付歷史審判的時候,有一個強盜就會被人們叫做法蘭西;另一個——叫做英吉利。對他們我要提出抗議,並且謝謝您給了我抗議的機會。絕對不能把統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們統治的人們的過錯混為一談。作強盜勾當的總是政府,至於各國人民,則永遠不會。 雨果站在歷史的高度,在怒斥踐踏人類文明的侵略者的同時,曾經預言:法蘭西帝國侵吞了一半寶物,現在,她居然無恥到這樣的地步,還以所有的身份把圓明園的這些美侖美奐的古代文物拿出來公開展覽。我相信總有這樣的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洗刷干凈了的法蘭西,將會把自己的贓物交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我暫且就這樣證明:這次搶劫就是這兩個掠奪者乾的。先生,您現在總算知道了這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贊賞。
文章引用自: 【名言】
人生至福,就是確信有人愛你,有人為你的現狀而愛你,說得更准確些,有人不問你如何就愛你。——《悲慘世界》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人的兩只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
不認識痛苦,就不是一條好漢。

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閱讀全文

與諾曼底號的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