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機槍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6年7月,英法聯軍發動了後來在戰爭史上極為著名的索姆河戰役。它的著名,不僅僅由於其血腥——雙方激戰4個月,共死傷130萬人,還由於該戰役使用了兩種對20世紀的戰爭影響極大的新式武器。其中一種的亮相是在戰役發動的第一天。
7月1日,10萬名精銳的英軍躍出塹壕,高聲吶喊著越過彈坑累累的開闊地帶,向德軍撲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德軍陣地竟一片寂靜。可這令人產生不祥之感的寂靜並未持續多久,突然,「噠噠噠」,清脆的槍聲炒豆般地響了起來,一時間,就像有無數的人同時點燃了中國人過去時放的鞭炮,幾乎要將戰場上每個人的鼓膜震破。
啊,太悲慘了,英軍士兵一排排倒了下去,進攻被徹底瓦解了。事後統計,在這一天之中,英軍傷亡官兵竟達57000餘人。
機槍是一種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續擊發射擊的自動槍械。它與步槍、手槍不同,它一出世就是自動武器,可以說是一切自動槍械的鼻祖。
步槍在戰場上出現以後,人們為了加強射擊火力,曾想過各種辦法,其中之一是採用增加槍管的辦法。有人將好幾支槍管排起來裝在一起,叫做排槍,但使用起來頗不方便。
拿美國人加特林發明的加特林排槍來說吧,它有10根槍管,利用手柄和鼓輪使槍管轉動,鼓輪轉動時,傳動機構完成打開槍機、裝彈、閉鎖和擊發動作,緊張操作時,一分鍾可發射數百發子彈,有較大的威辦。但是,雖說日本人在日俄戰爭中曾用這種排槍給俄國人以重大殺傷,可它既大又笨,需要配備4名射手用手拚命搖動才能射擊,這當然要影響到它的使用。不過,加特林排槍日後也給馬克沁發明理機槍以很多啟發。
在兵器發展史上有一個有趣現象:許多重大的發明或突破,往往不是由武器專家,而是由一些「外行」來完成和實現的。重機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海勒姆·馬克沁出生於美國一個貧困的家庭,14歲就輟學進廠當了學徒,但他勤奮好學,一邊做工掙錢,一邊堅持自學,後來成為電氣機械發明家。馬克沁是在無意中加入到武器發明者行列之中的。在一次去歐洲考察的時候,馬克沁看到軍人在操作多管排槍,這種武器的威力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但這種武器的笨重和操作不便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能不能用一支槍管連續發射子彈來獲得密集火力呢?」馬克沁認為,用人工操作的多管排槍來實現連續射擊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理想的是用一支槍管來連續發射子彈。
為什麼不試一試呢?電機工程師馬克沁是個喜歡給自己出難題的人,他決心在武器這個陌生的領域里試試自己的身手。
可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項工作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新的動力,以便迅速把槍膛里的彈殼退出,又不斷壓上新的子彈。一天,馬克沁在用步槍射擊後,發現自己抵槍托的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原本是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能產生這么大後坐力的火葯氣體為什麼不能加以利用呢?
於是,馬克沁循著這個目標摸索起來。這個對武器結構陌生的門外漢盡管工作條件差,沒有人指導,又缺少專門設備,但他埋頭苦幹,克服了許多困難。經過兩年的反復試驗後,他終於在1883年製造出了一支單管槍,這支槍以子彈發射時的火葯燃氣為動力,可以自動連續進行子彈的裝填和發射。這支槍除了槍管是購置的以外,其餘零件全是自製的。這支後來被人稱為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就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槍。
馬克沁原想將他的重機槍給美國軍隊使用,可是他們並不相信這位同胞——「這位仁兄完全是武器原門外漢,怎麼可能有成功的發明呢?」不得已,馬克沁只能去歐洲尋找知音。
1887年,馬克沁帶上他的重機槍到俄國彼得堡進行表演。開始時人們並不在意,可射手扣動扳機後,槍口就「噠噠噠」地冒出火舌,子彈帶像流水似的進入槍膛,半分鍾時間竟發射了300發子彈,把靶子打得像個馬蜂窩。這一來,觀摩的人個個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相信親眼看到的這一切竟是真的,待槍聲停息後許久,才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馬克沁重機槍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中初露鋒芒,但大顯身手卻是在前述索姆河戰役中,這時人們才真正認識到了它的價值。以後,機槍很快地普及和發展起來了。
② 排槍戰術是誰發明的,我只記得是中國明代一個人,求他的名字
戚繼光,二列排,不像日本那樣的是三段擊
而且不成規模,後世被稱為鴛鴦戰法的就是這個排槍戰術
③ 介紹下世界槍械發展史
1、1259年中國製成的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
2、14世紀出現火門槍,15世紀出現火繩槍,16世紀出現燧石槍(又稱燧發槍)。
3、19世紀初出現擊發槍,19世紀中葉出現金屬彈殼定裝彈後裝擊針槍,19世紀下半葉出現彈倉槍,19世紀末出現自動槍械。在這長達60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槍械本身由前裝到後裝,由滑膛到線膛,由非自動到自動,經歷了多次重大的變革。
4、19世紀中葉以前,槍械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提高點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紀末開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槍械的品種由少到多,重量逐漸減輕,口徑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遠,射速也逐漸提高。
(3)排槍的發明擴展閱讀:
槍械分類:手槍、步槍、卡賓槍、沖鋒槍、機槍、 霰彈槍、其他。
1、手槍
單手持的小型槍械,其他槍械一律可稱為長槍。
左輪手槍(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轉動彈倉,但不具退殼功能,一次可以裝填約五至八發子彈的手槍。
單發手槍:指沒有供彈具的手槍,子彈只能預先裝在膛部。
單管單發手槍,擊發一次後必須重新裝填的手槍,通常用於競賽或狩獵。
多管單發手槍,雖然膛室都只能預裝一發子彈,但有兩個或以上的槍管,所以仍然是多發式手槍,通常用於特殊目的如狩獵、自衛和暗殺。
中國的警用轉輪手槍
手動手槍:安裝多發子彈,但必須手動退殼的手槍。
半自動手槍(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動裝填,但只能單發射擊的手槍。
全自動手槍(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發點放、全自動射擊的手槍。部分型號被認為是沖鋒槍。
2、機槍
本來泛指連發的槍械,現代專指較大的適應持續連發槍械。
輕機槍:可由單兵操控的輕型機槍。
通用機槍(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當作輕機槍與中型機槍使用的槍種。
中型機槍(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於輕機槍與重機槍之間的槍種。
重機槍(英文:Heavy Machine Gun):擁有固定角架、大口徑的機槍。
高射機槍(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裝高射專用腳架,用以射擊低空飛行目標的重機槍。
加特林機槍(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擁有多個槍管的機槍。最早期的加特林機槍擁有十個槍管,以手搖方式射擊。經改進後,旋轉能源來自於電動機(外力)或彈葯氣體壓力(內力)。外力方式多為西方國家軍隊使用,內力方式多為當時前蘇聯陣營國家軍隊使用。
④ 排槍列隊戰術什麼時候結束的有什麼標志性事件代表了這種戰術的結束!
應該說是在美國獨立戰爭到拿破崙時期起頭,普法戰爭和南北戰爭結束的,沒有什麼特別標志性的事件,或者說這2次戰爭本身就是標志性事件
在美國獨立戰爭(177x-178x)中排槍戰列首先暴露了很大的不足,戰爭之初美國人的戰術主要是游擊戰,彼時英國兵還排成戰列線穿著紅衣服找揍,而美國民兵則穿著和環境類似的服裝並都喜歡找掩護,英國人被狠狠的教訓了
然後在差不多時間的拿破崙首先使用了散兵戰術(179x-1815),足見拿破崙同學的戰爭才華,很可惜的是,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由於槍械性能的限制,散兵戰術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密集陣型的排槍戰列再次統治了歐洲戰場
隨著火器的逐漸發展,到了19世紀後期,後裝線膛槍得到廣泛使用,武器的殺傷力大為提高,採用密集隊形的縱隊戰術已不適應戰斗需要。而在1861年開始的美國南北戰爭中,受到獨立戰爭時期的影響美軍開始使用散兵戰術,也出現了早期的散兵坑和戰壕,戰爭手段開始進入新的時代
到了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普軍在法軍的火力威脅下,為減少傷亡,疏開成散兵線隊形進行戰斗,取得成功,散兵線戰術從此徹底取代了密集戰列。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散兵線戰術為各國軍隊所效法並得到發展。何其可笑啊,拿破崙發明的戰術被用來打法國(說句題外話,二戰德軍閃電戰的理論來自於戴高樂寫的一本書...)
到了更之後的戰爭,隨著機槍的出現,戰壕戰成了一戰的主要方式,再之後就有了坦克,二戰中裝甲沖突就成了重頭戲
⑤ 求歷史大佬簡單介紹一下 排槍時代 是一段怎樣的歷史時代,謝謝了
那個時代基本上是1800年左右。那個時候還沒有工業革命,所以火槍比較差,無論是命中率還是發射速度還是射程都不好,所以多人並排齊射這種戰術就應運而生了。
因為當時的火槍命中率是在太感人,基本上你往左邊發射而彈丸能飛到右邊去,到後來甚至還有人索性朝地下開火,然後靠彈丸從地面上反彈打中人的方法呢。
排槍隊列在當時也叫做紳士隊列,因為當時指揮者基本都是格外好面子的貴族,而且這種紳士隊列能夠有效的彌補射擊精度的不足。
但是這種紳士隊列對士氣、訓練要求很高,因為戰場上的人很容易恐懼,如果沒有好的指揮官和高昂的士氣,那麼基本上就是潰敗。
所以排槍時代中小兵穿的精美的服飾(相對而言)、行進時的軍樂都是提高士氣的辦法。
基本就這樣了,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⑥ 熱兵器的發明是不是使人類越來越膽小了,熱兵器可以遠距離攻擊敵人,可以最大程度和敵人拉開距離,而
恰恰相反
熱兵器不再要求個人的勇武,而是強調吞對協作。排隊槍斃的年代,除非敵人沖到20米之內,否則不許開槍,這對士兵是個多大的挑戰啊
在七年戰爭時,英國和法國爭奪加拿大,當時英軍就是冒著法國的彈雨巋然不動,直到對手距離自己不到15米才集中開火,被稱為最恐怖的排槍
南北戰爭時期,皮克特沖鋒也是這樣,南軍在北軍的炮火下前進了將近2公里,還完美地完成了隊形變化,直到傷亡比率超過80%才潰敗
在冷兵器時代,這是根本做不到的
區別在於近代軍隊將嚴格的紀律灌輸給每一個人,通過機械的操練,消除了士兵的獨立意識,他們只知道服從,用腓特烈大帝的話說,要讓士兵恐懼班長的棍棒更甚於敵人的的子彈
到了現代軍隊,則是灌輸給士兵理想,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戰
⑦ 近代突擊步槍發展史
1884年在法國研製成功了無煙火 葯,1886年法國首先研製了發射無煙火 葯槍彈的勒貝爾步槍。而德國發射無煙火 葯槍彈的1888年式7.92毫米毛瑟步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步槍。
自動槍的產生與發展
在戰場上,槍的射速是活力強弱的重要因素。開始,人們是從簡化裝填過程來提高射速的。後來,又採取增加槍管數量的方法。在15世紀和16世紀,有些國家把多枝槍管聯結在一起,有的排成一行,叫多管排槍;有的平行排位數列,叫風琴槍;有的數排槍管排列的在數個方向,叫作鼓輪槍。16世紀時,曾經出現過一種叫做「連發噴筒的槍」,它是在一支館內,一次裝上多組火 葯和彈丸,然後以租借一組地順序點燃,逐次發射的。與此原理相同的還有「多裝火繩槍」。
定裝式槍彈出現以後,槍械中的開關槍機,重新裝填,機針成待擊狀態和擊發等動作
都可以使新機械操縱,提高槍械發射速度的問題才算初步得到了解決。19世紀中葉以後,出現了很多機械化的連發槍如1862年美國人R.J.加特林發明的首搖式連發槍(加特林連發槍又幾種口徑,6至10根槍管,按圓周排列在轉輪上。射手搖動曲柄,通過機構傳動,十個槍管依次發射。美國在南北戰爭後,裝備了口徑為12.7毫米的M1865加特林連發槍。最好的手搖加特林連發槍射速可達1200發/分,而以電動機帶動的現代加特林式轉輪管機構射速高達6000發/分。)和1873年瑞典人H.帕姆克朗茲發明的諾等菲爾特多管排槍(諾等菲爾特排槍有多種口徑,帶2到2根槍管,各種槍機的形狀和集鎮的帶機都射手獎側方的疾病向後凡扳動實現的。當機柄相反方向運動時,上方彈倉中的槍彈靠重力送進槍膛,然後發射機構使各槍管進行齊射,射速每管100發/分)。
在槍械發展史上,真正的自動槍是英籍美國工程師H.S.馬克沁完成的。他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於1883年設計試驗成功了第一支自動機槍,使槍的理論射速達到每分鍾600發,1884年取得了機槍的發明專利權。該槍一膛內火 葯燃氣作為機構運動的動力,通過曲軸式機構完成開閉鎖和待擊,用布料彈帶供彈,水冷槍管,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槍身重27.2千克,夾在專用槍架或炮架上射擊。根據馬克沁機槍的原理,自動槍,自動步槍,沖鋒槍,輕機槍等相繼問世。槍的大家族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代槍械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槍族化。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作戰方式的改變,武器的彈葯的種類日益增多,使後勤補給日趨復雜。在許多國家中,槍械的改革首先從致力於彈葯的通用化開始。前蘇聯在二戰後首先解決了班用槍械彈葯通用化問題。1953年12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選定了通用的標准彈。前蘇聯於60年代設計出卡拉什尼科夫班用槍族,從而達到了既統一不同槍種的結構的目的,又照顧到槍族內各種槍的特殊性要求的目的。
其次小口徑化。1985年美軍首先開始試驗發射5.56毫米槍彈的小口徑自動步槍AR15,1963年定名為M16步槍並列裝部隊,從而開始了班用槍械小口徑化的歷程。由於該槍彈頭初速高,且命中目標後容易翻轉,在有效射程內殺傷威力較大。繼美國之後,許多國家都研製了小口徑步。蘇聯於1974定型了口徑為5.54毫米的班用槍族。1980年10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選定5。56毫米為槍械的第二標准口徑。
槍族在小口徑步槍出現以後,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德國HK公司研製出的三種槍族,其中前兩種口徑為7。62毫米,而第三種是使用美國5。56毫米M193槍彈的HK33槍族。三種都是由突擊步槍,短突擊步槍和突擊槍組成的獨立槍族。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現代戰爭對槍械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發展新型槍械的途徑,主要是探索新的工作原理和新型結構的槍和槍彈。例如德國於1969年開始研製的G11無殼彈和4。7毫米無殼彈槍,已經取得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美國研製的發射箭形彈和雙彈頭但的先進戰斗部前,已研製出樣品,投入試驗。在新材料的應用方面,主要是合理利用情致高強度合金材料,以及纖維增強工程塑料。在槍械設計方面總的趨勢是件小尺寸,減輕重量,以提高機動性;在性能上提高獲利密度,增強殺傷威力或加大彈頭的侵徹力,以及更好地保證工作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研製適於乘車戰斗的步槍和極強;提高大口徑極強的反裝甲,凡空襲能力。研製先進的夜視器材,以提高槍械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有些國家還在探索非火 葯能源,如高壓電能,聲能或激光等。
像我以前看過的架空類小說,比如《特工之回到清朝》主角還在184幾年呢,就製造出AK了,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⑧ 排槍戰術持續到什麼年代
我個人覺得排槍戰術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排槍戰術初步成型是在十八世紀初即西班牙王位爭奪戰,逐漸成熟是在七年戰爭,而發展到極致是拿破崙時期,江河日下是在克里米亞戰爭,行將就木則是普法戰爭(一說是美國南北戰爭),最後退出歷史舞台是在日俄戰爭。排槍戰術因刺刀的發明而盛行,方陣的發明而變得實用,卻被中期火炮的進步壓制,最終因為裝填較為方便線膛武器的出現走向沒落。
⑨ 排槍時代,英國和普魯士的步兵在訓練和運用上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刺刀,射擊精度,射速,紀律,意志怎麼比
這個不能說哪個國家側重哪一點。
例如列兵是軍隊主力,就是排隊槍斃的主演;散兵類似現代狙擊手和游擊隊;也有身體素質過人,近戰特別強悍的擲彈兵;還有特別精銳的近衛軍或者某某軍團這些的。
那個時期的軍隊訓練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普魯士應該比較出色一些。有克勞塞維茨寫的戰爭論(雖然並不是軍隊訓練手冊),還有普魯士也率先為軍隊裝列了後膛槍,創立了參謀本部,大規模鋪設鐵路等等都綜合的提高了普魯士軍隊的戰鬥力。
刺刀這個東西,近現代的軍隊里可能只有近代日本才會側重訓練它。畢竟功夫再好一槍撂倒,刺刀最初的發明就是為了防禦騎兵。
射擊精度的話涉及到了軍隊工業水平,這個英普差距應該都不大。
紀律我個人感覺還是普魯士更好一點,英國紳士一般都是處於榮譽感吧。。
意志的話我個人同樣認為是普魯士更強,看看之前的條頓騎士團和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吧。
⑩ 誰知道排槍時代的戰爭電影。。。求推薦。
時代他的戰爭電影我覺得還是非常多的,並且真的電影有助於幫助我們大家的使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