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9世紀裝顏料的鉛管發明以前 畫家外出寫生是用什麼裝顏料
最早的油畫顏料是文藝復興初期誕生的,是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末,通常由畫家本人或助手根據需要直接研磨配製,
作畫時才進行調和。
15世紀初期的尼德蘭畫家凡·愛克兄弟是油畫技法的奠基人。他們在前人嘗試用油溶解顏料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作畫,
後來逐漸有了專門定製顏最初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的作坊,17世紀後畫家自己動手配製顏料的情況已日益減少。
到了18世紀時油畫顏料被裝在用動物膀胱做的袋子里出售,口上用線束緊,使用時用針扎一個眼擠出顏料,這也許是後來鉛錫管顏料的雛形。
19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有過裝在金屬和玻璃注射管中的油畫顏料出現,但這項不很方便的發明尚未普及就很快被更為科學的鉛錫管裝顏料所取代。
1841年,鉛錫管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油畫藝術的普及與發展,但鉛錫管因為以鉛為基本材料,生產或使用都會有鉛污染的危險,現在已開始淘汰而代之以更安全的鋁管包裝。
2. 印染業的發明者
這個行業沒有一個發明者。因為它是從遠古就有的行當,只是不斷地完善而已。大約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起,人類就開始在獸皮上塗抹礦物顏料了。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也就是大約7000年前,開始出現紡織品,之後就開始逐漸出現了植物染、礦物染。到了大約3500年前的周代,已經有了專門管轄染色的官員。
即便你是說現代印染,那也無從談起發明者,因為就是化學染料的使用,一開始也是用一個大缸、兩根棒棒當成設備的。之後一步一步、全世界各國不斷地發明、完善。所以,根本就沒有一個發明者是誰的問題。
3. 在19世紀裝顏料的鉛管發明以前,畫家在外出寫生時用什麼裝顏料 盡量詳細點
最早的油畫顏料是文藝復興初期誕生的,是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末,通常由畫家本人或助手根據需要直接研磨配製, 作畫時才進行調和。
15世紀初期的尼德蘭畫家凡·愛克兄弟是油畫技法的奠基人。他們在前人嘗試用油溶解顏料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作畫,
後來逐漸有了專門定製顏最初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的作坊,17世紀後畫家自己動手配製顏料的情況已日益減少。
到了18世紀時油畫顏料被裝在用動物膀胱做的袋子里出售,口上用線束緊,使用時用針扎一個眼擠出顏料,這也許是後來鉛錫管顏料的雛形。
19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有過裝在金屬和玻璃注射管中的油畫顏料出現,但這項不很方便的發明尚未普及就很快被更為科學的鉛錫管裝顏料所取代。
1841年,鉛錫管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油畫藝術的普及與發展,但鉛錫管因為以鉛為基本材料,生產或使用都會有鉛污染的危險,現在已開始淘汰而代之以更安全的鋁管包裝。
4. 誰知道關於錫管油畫顏料發明及相關知識
畫家,美術老師。
5. 有機顏料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現代顏料的開端
1856年,William Henry Perkin還是一名在皇家化學學院學習的學生。有一次,他在Greenford的臨時實驗室里,正在嘗試著通過化學方法來合成奎寧。然而在一次提純一種紫色染料的實驗中,他意外地通過重鉻酸鉀,製造出了苯胺紫。而這正是歷史上的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有機顏料!而這也直接開啟了在隨後的幾十年間一系列通過碳的提純來製造大量色素的序幕。
苯胺紫作為一種染料,迅速地被流行開來,尤其是為維多利亞家族定製了許多時尚的服裝。
深茜紅
深茜紅是一種非常有爭議的十九世紀最為重要的有機顏料。在1868年,它在德國被首先研發出來,它可以提供一種藍階的茜紅色,同時具備很好的減色能力與透明性。它問世後迅速成為一種重要的核心色別,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它都是最為透明的茜紅色。然而在減色到很淡的顏色時,它會變得容易褪色。而現代的色素則具備更好的耐曬性能。
合成氧化鐵
十九世紀同樣見證了馬斯系顏料的發展。根據生產時不同的潮濕及溫度狀況,這一"土系"顏料可以包含了一個寬泛的范疇,其中有一系列的棕色、紅色、黃色及黑色等。最早時,它們更傾向於不透明的特性,而且色彩的強度遠勝於利用自然的泥土所製成的顏料。而到了二十與二十一世紀,由於天然土壤的日益減少,它們變得更為重要起來。
印象派
在十九世紀,由於大量新型色素的井噴式開發、金屬管的發明與使用、鐵路系統的完善,這些綜合因素給畫家們帶來的出門繪畫的可能性與便捷性。帶著封裝在金屬管中的明亮的新顏色,有很容易就可以實現去鄉下寫生的想法,這直接為我們帶來了這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階段。
二十世紀
新世紀里,色素仍然持續了高速的發展。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裡,Hoechst公司研發出了"漢莎"系列黃。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色素,具有很好的耐曬性能、明亮的色調好很高的透明性。我們現在稱其為檸檬黃,不過這個系列在其基礎上又發展出更多的、更深的黃色系列,至今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顏料系列,只是其化學成分會更加復雜。簡言之,它們的成分中含有帶有乙醯替苯胺的重氮亞硝酸鹽。它們不再像從前一樣成分簡單,可以單純地以化學結構被命名為"鉻系"或"鈷系"顏料了。我們用了一些簡單的新名稱作為替代,比如"溫莎黃"的成分其實就是偶氮中黃。紅色系也與其類似,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許多新的色素成分便開始應用於這一色系了。
本世紀最為重要的色素發明當屬鈦白。雖然這種色素早在1795年便已被認定,不過直到1920年人們才找到一個經濟的方式來提純此金屬氧化物。由於其無毒、色強而且完全不透明,鈦白迅速成為了藝術家們最喜歡的白色。
1936年,英國化學工業公司開發出了酞菁藍,我們現在也稱之為溫莎藍,它可以提供一種透明的深藍色,且價格適中。它最有價值的一點是它的混色特性,而且它即便是在減色之後仍然能保持一種色強度很高的狀態。
另外一組重要的色素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二氫喹吖啶從這一時期開始被用於顏料生產,其中的代表是永固玫瑰和永固洋紅。它們成功地填補上了粉紅與紫色這一部分的色彩區域,而且這個透明的色彩系列具有極高的耐曬牢度。在隨後的50年中,該系列裡大量的其它顏色,從深茜紅到金色,都被開發了出來。這要歸功於化學的功勞,二氫喹吖啶本身被用作為永固深茜紅色。
還能更好么?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許多人工合成的有機色素不斷地涌現出來。二萘嵌苯系列、吡咯系列與芳基系列(如漢莎黃)都投入了生產的使用。同時還開發出了一些新色調,它們為水彩的配方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並可以為其混色或上光提供更好的透明性。還有一些更加耐曬的色素取代了傳統的色素。我們有理由值得慶幸自己生活並繪畫在這個時代,過去的畫家們一定在祈禱能夠活在當今該有多好!
感謝汽車工業!
由於汽車必須要忍受並適應外部的天氣狀況,無論是日曬還是暴雪或者沙漠,這便對其所使用到的色素原材料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畫家們應該慶幸並感激汽車工業,正是由於他們的飛速發展才給我們帶來了今天所使用的各種紅色、黃色和紫色等材料。
當今的藝術家色素
我們當今所使用到的各種顏料可以相對均衡地按照其歷史性分為以下的不同種類型。按照其歷史性,我們可以概括性地將其分為三大類:
1,土系顏料 - 赭,棕,褐,馬斯系列
2,傳統顏料 - 鈷系,鎘系,鈦,群青
3,現代顏料 - 酞菁系列,二氫喹吖啶系列,吡咯系列,芳基系列
從化學角度上而言,顏料可以按照其成分中是否含有碳元素進行歸類。這樣的歸類方式需要更高的技術性,但是也會更加精確。其歸類方式如下(實例用斜體標注):
1,無機系列 - 土系,礦物類(硃砂),合成系列(鈷系)
2,天然有機物(玫瑰茜紅)
3,合成有機物(二氫喹吖啶)
6. 如何製作水彩顏料
1、首先,將小蘇打和醋,攪拌,直到沒有氣泡為止!
7. 油畫顏料還沒有出現之前油畫的前身是什麼繪畫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 蒙娜麗莎的微笑蛋彩畫,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發明油畫顏料。
8. 管狀油畫顏料什麼時候出現的,具體時間
1841年,美國肖像畫家蘭德發明出一種可以擠壓的錫管,管裝顏料的生產隨之成為一門工業。
9. 如果貝多芬出生在鋼琴發明之前,達芬奇出生在顏料發明之前,喬布斯出生在晶體管發明之前
無聊的題目 出題的腦子被門夾了吧
如果貝多芬出生在鋼琴發明之前,達芬奇出生在顏料發明之前,喬布斯出生在晶體管發明之前,那你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