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存款創造乘數和貨幣創造乘數
貨幣創造乘數指中央銀行創造一單位的基礎貨幣所能增加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存款創造乘數它衡量了商業銀行體系內增加貨幣供給的數量。為了控制這個體系創造的貨幣量,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設置嚴格的准備金比例,中央銀行只允許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的一部分用於放貸,這也稱作現金准備比例。
② 乘數原理的發生過程及其實現條件
1,凱恩斯在消費傾向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乘數原理,乘數原理的經濟含義可以歸結為,投資變動給國民收入帶來的影響,要比投資變動更大,這種變動往往是投資的變動的倍數。
2,通過乘數原理,凱恩斯得到了國民收入(Y)與投資量(I)之間的確切關系,將其經濟理論導向經濟政策,並指導經濟實踐。
(1)所謂乘數,是指在一定的邊際消費傾向條件下,投資的增加(或減少)可導致國民收入和就業量若干倍的增加(或減少)。收入增量與投資增量之比即為投資乘數。以公式表示為:K=△Y/△I。
(2)其中,K表示乘數,△Y表示收入增量,△I表示投資增量。
3,同時,由於投資增加而引起的總收入增加中還包括由此而間接引起的消費增量(△C)在內,即△Y=△I+△C,這使投資乘數的大小與消費傾向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用數學公式推導如下:
K=△Y/△I=△Y/(△Y-△C)=1/(1-△C/△Y)
其中,△C/△Y為邊際消費傾向。
由上式可見,邊際消費傾向越高,投資乘數越大,反之則投資乘數越小。
乘數原理的定義:
乘數原理又稱倍數原理。指由於連鎖反應,某一變數的變化引起另一相關變數成倍變化的經濟理論。
乘數原理在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主張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現代經濟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工具。乘數原理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有不同的乘數概念,如投資乘數、財政支出乘數、貨幣創造乘數和外貿乘數等。
③ 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條件是什麼
非現金結算
部分准備金制度
這兩者是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的前提條件
④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前提條件是:
一是實來行完全的信用貨自幣流通;
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
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4)存款創造倍數實現的前提條件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同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之間具有此消彼長的關系。超額准備金越多,可貸資金就越少,商業銀行存款派生的能力就越小;超額准備金越少,可用於貸放的資金就越多,商業銀行存款派生能力就越大。
可見,超額准備金和存款派生能力之間是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對貨幣供給量會產生重要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將力求比持有較少的超額儲備;但超額准備過少又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因此,商業銀行確定超額准備金率時需要進行綜合權衡。
⑤ 什麼是乘數乘數在經濟中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一、乘數的定義
1、乘數是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
2、例如,k=2,那麼,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說投資持續增加,將導致每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增量為投資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數包括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等。
二、乘數在經濟中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1、首先,經濟中存在沒有充分利用的資源。這樣,總需求的增加才會使國民收入增加,否則,國民收入的增加將會受到資源條件的限制,總需求起不到刺激經濟的作用。應該指出,有時經濟中大部分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於某一種或幾種重要資源處於 「瓶頸狀態」,也會限制乘數發揮作用。這種資源的「瓶頸狀態」使利用其他閑置資源不可能。
2、其次,要假定投資和儲蓄相互獨立,否則,乘數作用將減弱。因為增加投資所引起的對貨幣資金需求的增加會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會鼓勵儲蓄,削弱消費,從而部分地抵消由於投資增加引起收入增加進而使消費增加的趨勢。
3、第三是貨幣供給量增加要能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貨幣供給受到限制,投資和消費增加時所增加的貨幣需求就得不到貨幣供給相應的支持,會導致利率上升,則會抑制消費和投資。
(5)存款創造倍數實現的前提條件擴展閱讀:
乘數理論的意義
1、按照對投資乘數理論的一般理解,以為擴大消費就能帶來國民收入的增加。這是極為有害的,它只能導致指導思想上的失誤,將人們引向重消費、輕生產,盲目提倡高消費的歧途。事實上,消費的對象——消費品是靠生產提供的,只有通過生產才能創造出國民收入,消費是不能直接生產出哪怕是微小的國民收入來;消費只能為國民收入的創造提供適當的經濟環境,影響國民收入的創造。
2、提高國民收入的主要視野,應該放在生產建設領域。如僅把目光投向消費領域,那是本末倒置,結果只能使國民經濟蒙受損失。
⑥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和制約因素是什麼
1、銀行部分准備金制度。商業銀行庫存的現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銀行。實行准備金的目專的是為了確保商屬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
這個制度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吸收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銀行,或以庫存現金形式自己保持。
2、非現金結算制度。通過銀行將款項從付款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直接劃轉到收款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轉賬結算不動用現金。
(6)存款創造倍數實現的前提條件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同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之間具有此消彼長的關系。超額准備金越多,可貸資金就越少,商業銀行存款派生的能力就越小;超額准備金越少,可用於貸放的資金就越多,商業銀行存款派生能力就越大。
可見,超額准備金和存款派生能力之間是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對貨幣供給量會產生重要影響。在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將力求比持有較少的超額儲備;但超額准備過少又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因此,商業銀行確定超額准備金率時需要進行綜合權衡。
⑦ 存款貨幣創造的基本條件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回商業銀行的存答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往來通過轉賬結算,無須有現金。這樣,銀行可以通過記帳的方式發放貸款,從而進行信用擴張。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簡單理解就是銀行把存款(一般是定期存款)扣除法定準備金後發放貸款,提高了流通貨幣的利用效率,如果流轉速度越快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越大,所需的流通貨幣量就越少,銀行通過信用杠桿創造了比實際流通中更多的貨幣量,這就是存款貨幣的創造。
⑧ 存款創造乘數的法定準備率與存款創造乘數
法定準備率在銀行存款創造中起著控制器的作用。較低的法定準備率對應著一個較大的存款創造乘數,活期存款總額就較多;較高的法定準備率則對應著一個較小的存款創造乘數,活期存款總額就較少。這是因為,rd的值越大,每一輪可用於貸款的金額越少,也就是每一輪「漏出」的金額越多,因而每一輪由存款創造的金額越小,從而各輪派生存款之和越小,所以乘數之值越小。這也就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提供了一個可能。中央銀行提高或者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就能控制商業銀行創造活期存款的倍數,從而控制貨幣的供給。因此人們把貨幣供給看成是由中央銀行或政府的政策決定的。
還要注意兩種特殊的情況:例如rd=100%,這就是說銀行必須留存的存款准備金等於它吸收的存款,此時存款創造乘數等於1。也就意味著在這個場合,由於銀行新增存款全部用於准備金,因而沒有新的貸款,從而沒有派生存款。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如果法定準備金為零,即銀行新增存款可以全部貸出,即每一輪貸款所「漏出」的金額為零,在這種場合下,存款創造乘數為無窮大,即派生存款將無限擴大。好在現實的生活中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人們出於各種目的而需要持有現金,從銀行貸出的貨幣也不會再全部存回銀行,銀行的法定準備金率也不可能為零,所以銀行不可能創造出無窮大的貨幣供給。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