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皮鞋發明人

皮鞋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10-11 11:22:25

『壹』 奧斯特皮鞋 發明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資料

『貳』 世界上第一雙皮鞋出自哪個國家

皮鞋的起源 相傳在黃帝的時候,臣子於則就「用革造扉、用皮造履」。這可以說是我國皮鞋的起源了。到了商周時期,製革和皮鞋生產技術已很成熟,許多西周銅器的銘文中都有關於生產皮披肩、皮圍裙、生皮索、鼓皮、鞋筒子皮、染色皮和生皮板等的記載。當時還設有「金、玉、皮、工、石」五種官職。可見製革和皮鞋生產在那時已相當發達,以至在朝廷中要設專職的官員加以管理。 很早以前,我國皮鞋生產就很發達了,世界上第一雙皮鞋就誕生在中國。我國的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臏年輕時與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當了將軍,他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孫臏,就耍陰謀害他。一天,他請孫臏至魏都(今河南開封),借故對孫臏施以刖刑(去漆蓋骨),致成殘廢,並加以軟禁。後來,孫臏得到齊國使臣的幫助,秘密回到齊國。並又齊將田忌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問起兵法,孫臏對答如流,就委任他為軍師。孫臏為報龐涓斷足之恨,親自指揮操練10萬精兵。但苦於雙腳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撐起來,就以原始皮鞋為基礎,設計了有脛甲(鞋幫)和鞋底兩部分的圖樣,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較硬的皮革,照圖樣縫製成一雙「高甬子履」。這雙高腰皮靴,分成幫和底兩個部件,是現代皮鞋的雛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 孫臏穿上這雙皮鞋,依靠較硬的靴幫和鞋的支撐力可以行動了。於是乘車指揮10萬大軍。以「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戰法出奇制勝,大破魏軍,戰勝龐涓。這一戰,發生在公元前353年,歷史上稱為齊、魏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之戰。孫臏創造出第一雙幫底縫合的皮鞋,是製鞋史上的一大創舉。後來的一些製鞋名師為了紀念他,便將孫臏畫像掛在家中,寄託懷念之情。那時侯,凡掛有孫臏畫像的人家,表明是以製鞋為業的。孫臏被後人推崇為「製鞋始祖」。

『叄』 皮鞋是誰發明的

我國製造鞋的文明古國。大約在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在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時,也縫制獸皮鞋子,用以護腳,追尋措物。鞋,是履、靴、鞋、屐的統稱,古時稱鞜(音榻)、靸(音灑)或履,也有稱為履(屨)、屩、屐、鞮(音低)。履、屨為同一物,只是穿著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漢前稱屨,多為由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如春秋時代編撰的《詩•魏風•葛屨》載:「糾糾葛屨」。後漢稱履,它是由麻、絲製成的鞋。屩系草鞋。據東漢劉熙所撰《釋名·釋衣服》記載:「屩,草履也……出行著之,屩屩輕便,因以為名也。」屐也是鞋子的一種,通常指木底,或有齒,或無齒;也有草制或帛制的。《釋名•釋衣服》載:「帛屐,以帛作之,如屩之。不曰帛屩者,屩不可踐泥也,屐可以踐泥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滾之,故謂之屐也。」另據《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古代的「鞮」是指用獸皮做的鞋,高筒稱靴。「靴」是指高到踝骨以上的長筒靴,它是隨胡服的傳入才逐漸普及的,在漢代後才大量出現,到了唐朝才普及。《晉書•劉兆傳》:「嘗有人著靴騎驢,至兆門外。」靴的特點是保溫性強,在泥土、沼澤中行走,便於騎馬等。「鞜」也是指用獸皮做的鞋。據《漢書·揚雄傳下》載:「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靸」則是指拖鞋。《急就篇》卷二載:「靸革是昂角褐襪巾。」顏師古註:「靸謂韋履,頭深而兌,平底者也。今俗呼謂之跣之。」亦名靸鞋。三代皆以皮為之,始皇二年改用蒲制,從晉到唐多甩草制,梁武帝時曾用絲制。據陶宗儀所撰《輟耕錄》卷十八「靸鞋」載:「西浙之人,以草為履而無跟,名曰靸鞋。」此時已提出拖鞋也是鞋的一種。據考證,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人們已開始穿草鞋。在三千年前的《周易》中已有「履」字記載,並明確履就是鞋。東晉時,著名詩人謝靈運發明了「謝公屐」,屐底有齒,上山時用前齒,下山時用後齒,是理想的登山鞋。為此,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下了「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的著名詩句,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登臨高聳人雲的天姥山,盡情享受「神仙世界」綺麗的樂趣。

『肆』 皮鞋是不是蘇美爾人發明

相傳在黃帝的時候,臣子於則就「用革造扉、用皮造履」。這可以說是中國皮鞋的起源了。

『伍』 皮鞋是誰發明的,為什麼發明這個東西

http://ke..com/view/49468.html
自己看看

『陸』 「鞋子」最早是誰發明的

歷史上沒有一雙絕對意義 的鞋。也沒有紀錄某個人發明的。 先秦時期的鞋履 早在仰韶文化時期,我國人民已在著屍非、屨或履了,當時男女鞋飾沒有明顯的差別。到殷商時,初步建立了禮制,已有各種鞋履,可說皮、綿、布、草俱全。據《實錄》中說:「夏商舄履皆以皮為之。」從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的長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證明。其靴長12.7厘米,寬9.4厘米。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細皮條縫制而成。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約19.5厘米,靴尖上翹,並在其上及跟、靴內外兩側各附一銅扣飾。 商代貴族,腹下佩黼或韋革畢,腳穿翹頭船式樣的翹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則是薄底翹尖皮履。從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見已著履,並有鞋翹。其實,在殷商時,人們已熟練地掌握了絲織技術,絲織物和紡織物已普遍流行。當時在貴族階層中,除穿皮履外,並且普遍地穿著各種麻鞋和絲鞋了。周代,在夏商禮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完善了禮制,在服飾制度上更加完備。當時從天子以至卿士,服飾各有等差,並且還專門設「司服」一職,掌管服飾的實施。鞋飾是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被納入「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中不可缺少的表現形式。 在《周禮·天官》中記載:管理鞋履的職官叫「屨人」,他負責掌管正子和王後的服屨,其種類有赤舄、黑舄、素屨、葛屨等,除此之外,當時還有履、、、靴、鞋等形制。在周代,皮製鞋履已經流行。建國後在湖南長沙楚墓出土了一雙用皮縫制的鞋,距今已2000多年,這是我國現存在最早的皮鞋。它採用經過簡單鞣製的皮革作幫底,並以皮線手工縫制而成。鞋面由前蓋、前尖、後尾三塊皮革部件組成。鞋頭呈方型。款式為無帶的套式。另外一雙由塔里木盆地扎洪魯克古墓出的西周革靴,全系革製成,鞋形清晰美觀,鞋頭有皺紋,全鞋經過仔細搭配縫制而成。這說明當時製鞋設計工藝已具較高的水平。在周代,已有「氈靴」之別。《周禮·天官·掌皮》載:「共其毳毛為粘,以待幫事。」氈靴,一般是指北方寒冷地區一種用羊毛氈製成的長筒靴子,保溫性強。踏在地上既輕便又暖和。為了防寒,當時還有一種靴式獨特的連腿皮靴。皮靴出土於吐魯番腹地蘇貝希戰國古墓。全靴 為皮質,呈高筒形,它緊緊套在毛織布褲上,與膝褲、褲裝、鞋履構連成一體的形式,既利保暖,又結實耐用,還可涉水。

『柒』 關於皮鞋的由來

關於皮鞋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還沒有發明出鞋子以前,人們都赤著腳走路,不得不忍受著腳被扎被磨的痛苦。某個國家,有一個太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裡都感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牛皮。眾大臣聽了國王的話都一籌莫展,知道這實在比登天還難。正在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如何勸說國王的主意時,一個聰明的大臣建議說:大王可以試著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拴上一條繩子捆緊,大王的腳同樣能免受痛苦。於是,鞋子就這樣發明了出來。

把全國的所有道路都鋪上牛皮,這辦法雖然可以使國王的腳舒服,但畢竟是一個勞民傷財的笨辦法。那個大臣是聰明的,改變自己的腳,比用牛皮把全國的道路都鋪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種辦法,只要一小塊牛皮,就和將整個世界都用牛皮鋪墊起來的效果一樣了。原來,許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的。

置身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周圍環境不盡如人意:自然條件的惡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工作壓力太大報酬太低……面對這種種煩惱,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就會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沒有能力讓周圍的一切盡如己意。對周圍的環境,我們可以想辦法來改變它,將現實中不令人滿意的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但環境是巨大的,人是渺小的,當現實很難改變的時候,我們則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就像故事中的那位皇帝,可以用牛皮包住自己的腳對付路上的碎石——這是我們很多時候的一種選擇。路還是原來的路,境遇還是原來的境遇,而我們的選擇靈活了,路和境遇所給予我們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生命感悟:路還是原來的路,境遇還是原來的境遇,而我們的選擇靈活了,路和境遇所給予我們的憾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閱讀全文

與皮鞋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