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發明家的名字和他們的發明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歷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升墓碑。
㈡ LOL金屬大師和大發明家哪個好
目前版本大頭比金屬大師強悍.推薦使用大發明家.
望採納
㈢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事跡
一、愛迪生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二、阿基米德
公元前218年,敘拉古和羅馬帝國之間發生戰爭,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時候,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馬塞拉斯率領羅馬軍隊包圍了他所居住的城市,還佔領了海港。
阿基米德雖不贊成戰爭,但又不得不盡自己的責任,保衛自己的祖國。阿基米德眼見國土危急,護國的責任感促使他奮起抗敵,於是阿基米德絞盡腦汁,日以繼夜的發明御敵武器。
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一種叫作石弩的拋石機,能把大石塊投向羅馬軍隊的戰艦,或者使用發射機把矛和石塊射向羅馬士兵,凡是靠近城牆的敵人,都難逃他的飛石或標槍······阿基米德還發明了多種武器,來阻擋羅馬軍隊的前進。
根據一些年代較晚的記載,當時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將敵人的戰艦吊到半空中,然後重重地摔下使戰艦在水面上粉碎。
三、陳景潤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四、鄧稼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
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五、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想到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的東西。
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頭,問道:「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
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
㈣ 國際上都有哪些知名的創意大師
愛迪生是知名的創意大師,因為他發明了電燈。給世界帶來了光明,我覺得這是一項最偉大不過的設計,我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同樣又是一個創意家,因為他的發明給世界帶來了最大的創新,因為他的這項發明給世界帶來了活力,所以我覺得它不僅是一個知名的發明家,還是一個最偉大的創意大師
㈤ 著名發明家有哪些
1、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發明家、 醫學家、 生物學家 、 地理學家 、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多頁,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2、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他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並因主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系統而最為人知。
3、亞歷山德羅·朱塞佩·安東尼奧·安納塔西歐·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義大利物理學家。
因在1800年發明伏打電堆而著名。後來他受封為伯爵。
4、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5、 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哥哥是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12日),弟弟是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㈥ 中古的四大發明家是誰
中古時代---
這個名辭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約從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間一千年來的歐洲歷史。中古時代的開始,標示著西羅馬帝國的衰落,咸信古典時期的古代歷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時代的結束,則指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的重生)的開始。有幾件大事情可作為中古時代結束的記號,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的淪陷、1456年首次使用印刷機、歐洲人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馬丁路德在1517年帶領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以及藝術在義大利的繁盛等。而中古時代就在古代與現代歷史之間的中間時段落幕。
從羅馬陷落(公元 455 年)時起,到教皇西爾威斯特二世(公元 999 - 1003 )西方第一次學術復興,這一段時間稱之為歐洲的「黑暗時代」,傳統上都認為是歐洲文明史上比較貧乏的時期。這在自然哲學的領域內確是如此,但是在幾個世紀里都出現了若干根本性的工藝革新,為多數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個優於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物質基礎。條頓蠻族侵入四分五裂的羅馬帝國之後,帶來了許許多多為我們今天還熟悉的事物:諸如褲子代替了古羅馬式的長袍,牛油代替了橄欖油,毛氈的製造方法改進了,以及雪橇和木桶、木盆的製造。更重要的是這些蠻族傳來了裸麥、燕麥、小麥和蛇麻草(現亦稱為「啤酒花」)的種植,騎馬用的腳蹬,尤其是為發展農業三圃制提供了條件的重輪犁,奠定了中世紀地主庄園生活的基礎。
古代使用的舊式犁從青銅時代起,基本上就沒有怎樣改變過,只有犁嘴從公元前十世紀起一般用鐵代替了木頭。由於缺少輪子,老式的犁在耕田時就得由犁田人提到一定的高度,這種操作需要相當大的氣力,犁出來的溝壟既不怎麼直,也不怎麼深。土地僅僅劃了一下,因此要犁過兩遍,在犁第二遍時要和第一遍的方向形成直角。在實行二圃制的地中海地區又松又乾燥的土地上,一年種地,第二年休息,舊式犁照理還是合用的,但是在土壤比較厚實和潮濕而且肥沃的北方,就不適合了,而新式犁就顯出它的長處。
這種新式犁,蠻族在公元前一世紀就已經使用。它有個輪子控制犁地的深度,這就使犁地的人省力。新式犁有面犁刀劃土和一個模板翻土,這樣犁出來的溝就又深又整齊,使得南方採用的十字犁田法變得多餘了。由於上述原因,新式犁就使人們按照北方的三圃制把土地耕成許多長條田,而不按照阿爾卑斯山腳和盧瓦爾河流域所採用的二圃制把土地耕成一塊塊方田。這個革新於公元 765 年第一次被人提到時,是在按照傳統辦法冬季播種之外,再在春季播一次種。一個典型的循環是第一年冬季種一次小麥,第二年春季種一次燕麥、大麥或者豆類,而在第三年讓土地休息。因此如果土地單位面積的生產量是同樣的話,北方的三圃制就比南方的二圃制的生產多出三分之一。
新式犁比舊式犁要重,拖起來需要相當大的力氣,因此一個村子裡的農民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通常用馬耕田之前,都合夥用牛來犁地。古代很少用馬耕地,因為當時知道的挽具形式要使馬浪費一半氣力。古代駕馬的挽具是根據駕牛的頸軛製造的,使得馬在最需要用力時不能用雙肩來拖犁。扼駕在馬的頸背上,用一根皮帶繞過前頸栓著。這樣一來,馬只要一使勁向前拖,就會把自己勒得透不過氣來。再者,古代人也不懂得一前一後的駕馬方式以增加馬的拉力,而且不知道採用馬蹄鐵,其結果是馬時常在石頭多的田裡踏傷蹄子。
到了九世紀和十世紀時,北歐用馬耕田的方法已經使用得相當有效了。馬頸圈可能是從亞洲傳過來的,因為馬頸圈的條頓語和斯拉夫語,即英語 hames 一詞來自中亞西亞。串聯挽具和馬蹄鐵也傳進來了,其結果是使馬的有效拉力比在古代時要大三、四倍。這時人就用馬來耕地,不過一般只是用在三圃制的歐洲北部,因為那裡有多餘的稻穀可以飼馬。在產量比較差的南部地區,大體上還是用牛,因為牛可以用稻草飼養。牛吃得省,而馬則節省時間和勞力。
另一個節省人力的設計是水輪,這在黑暗時代被廣泛用來磨穀子。羅馬人 維特魯維斯( Vitruvius )約在公元前 16 年曾經記述過一種立式水輪,而卧式水輪可能更早就已經有了。但是古代磨穀物一般都用人或者牲畜推磨或拉磨,水磨坊只在黑暗時代才通行起來。到了中世紀,歐洲多數的農村都有自己的磨坊了。公元 1086 年的《輿地誌》列出當時英國的磨坊有五千個左右,表明英國人口中每四百人差不多就有一座磨坊。在十二世紀時,風車出現了。第一次見於記錄的是公元 1180 年諾曼底的一個風車,這種風車有一個卧式的主動軸和垂直的帆翼,所以很可能和十世紀有垂直主動軸的東方風車無關,而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
這種創新的結果,是大多數勞動人民在這時擺脫掉一些體力勞動上的粗活,象在古代所要求於他們的那樣,而且能生產一部分超出養活庄園人口所需要的多餘糧食。這些多餘糧食使城鎮和城鎮的手工業與商業有了發展的條件,並為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間那些著名的創舉,如十字軍遠征、教堂的建築和大學的建立,提供了財富。大城市裡手工業者和學生藉以養生活命的多餘糧食來自當時交通條件極為困難的地區。那些建築教堂的工人也是如此,一個美國作者估計過法國人在公元 1170 年至公元 1270 年的一百年間建造的八十座教堂,所花費的人工和材料按照現在的價值等於十億美元。
黑暗時代引進的技術革新的另一個後果是,文明的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歐洲北部來了,因為許多進步技術在歐洲北部利用得較有成效。在十一世紀和十三世紀間,多餘糧食和手工業產品的貿易發展特別顯著,尤其是在歐洲北部,通過波羅的海和北海進行的商業交易在數量上和地中海可以抗衡。這種發展可以從公元 1241 年各商業城市成立的「漢撒同盟」這事件上看得出來。當時的主要漢撒城市是呂貝克(德)、科隆(德)、布雷斯勞(波)和但澤(波),不過這個同盟還有特約城市,遠到諾夫哥羅德(俄)和倫敦。
伴隨著貿易擴展的是航海技術上的新發明,諸如船尾舵和牙檣。據說這些在歐洲第一次出現在十三世紀漢撒同盟的那些商船上。古代歐洲人駕駛船是靠在船尾旁邊的一隻槳來劃,就象用槳劃獨木舟一樣。再大船上用這種方法駕駛,效果不是大的,這就限制了大船的航行動作,特別是當逆風行駛時更要把船駕駛得很靈活。船尾舵克服了這種限制,而牙檣則容許主帆的前下角拉倒船頭外面,使船舶可以逆風行駛。縱帆裝置本身就是黑暗時代的產物,它使船舶可以迎風轉向。這種縱帆裝置的最早形式即三角帆,先是在南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教堂的壁畫上發現的,後來又在九世紀一個拜占庭的彩飾畫上看到。
這類航海術上的發現也有助於節省人力,例如節省囚禁在船上劃槳的船奴的勞動力,而且大大擴大了海運的范圍。現在可以打造較大的船舶,駕駛自如,橫貫大洋行駛,而不需要象早期那樣沿海岸航行。在十三世紀,磁針羅盤在歐洲出現,船舶在陰天飄洋過海時,非靠它來測定方向不可,因為這時既看不見天體,也望不見陸地。在這方面,北方又一次搶在前頭,因為在地中海里瞭望還是容易的。到了十五世紀,佛蘭德的羅盤製造商糾正了羅盤所指北方和真正北方之間的差異,但是南部熱那亞的商人卻沒有改正。
商業所依靠的那些手工業,也有類似的技術改進。在紡織業上,紡紗車在十三世紀發展起來了,而織布機是幾時改進的則不能確定。約在同一時期,水利也被用來砑布,這是一種在水裡敲打布匹使布收縮的操作,使布加厚和耐用。敲打先是用手操作,但是到了十二世紀的下半葉,用水車推動的樁錘就被用來砑布了。這一後不久,水力推動的樁錘又被用來壓碎染坊用的菘藍和製革業用的樹皮。這以後,有不少行業都依靠水力而建立起來。十三世紀時,水力被利用來鋸木頭和推動鐵匠煅爐的風箱,十四世紀時用於鑄錘和磨石,十五世紀時用水泵於開礦抽水。水力利用上最重要的一項目可能是發動煅鐵爐的風箱,用風力提高冶煉溫度使鐵砂熔融,以能澆鑄。鑄鐵或生鐵是於十三世紀在歐洲出現的,不過鼓風爐直到十五世紀方才普遍推廣。
其他的一些技術革新是由穆斯林教徒,也可能是蒙古人從中國帶到歐洲來的。最初是造紙術,這在公元 1150 年穆斯林教徒佔領西班牙時已經很發達了。沒有多少年,於公元 1189 年,基督教國家裡的第一座紙廠在在法國的埃羅建立了。到了公元 1276 年,造紙術傳到義大利的蒙特法諾,公元 1391 年傳到日耳曼的紐倫堡,而英國的第一座造紙廠則在公元 1494 年建立。至於印刷,可能是蒙古人把中國的印刷術,也許是一些樣品,帶動歐洲來的,而技術上的細節則是歐洲人自己重新研究出來。中古時期的許多稿本上印的復雜大寫字母,是公元 1174 年恩格爾堡修道院里用木塊雕出來的,比蒙古人侵略歐洲和穆斯林教徒敘述中國印刷術的時間略早一點。歐洲木板印刷的最早記錄是公元 1289 年在拉文納進行的。接著很快地就改為活字體和金屬板印刷,這些印刷板的樣品於公元 1381 年在法國的利摩日,公元 1417 年在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公元 1435 年在尼德蘭的哈勒姆,都曾經出現過。最後在日耳曼美因茲的古登堡( Gutenberg )於公元 1436 年到公元 1450 年間使早期的近代印刷術臻於完善。
火葯於十三世紀首次在歐洲出現,第一次提到火葯的是羅吉爾·培根在公元 1249 年寫的一封信,那是在蒙古人侵入歐洲之後幾年內。火炮首先在公元 1325 年被人提到,而第一次被人家已論述則在公元 1327 年。公元 1327 年所描繪的火炮,表明早期的火炮是一種瓶子式的設計,射出一個有箭頭的炮彈。可能第一個火炮是跟據中國人使用的「震天雷」做的。這種「震天雷」是一隻裝滿火葯的鐵罐子用投石機發射的,現在的鐵罐只裝了一部分火葯,而從噴射口發出炮彈。後來歐洲的火炮則用若干鐵條箍成筒形,但是不久便採用澆鑄方法,先是用銅,後來就改用鐵。
中世紀末期的印刷術和火器,與青銅時代末期發明字母和鑄鐵所產生的影響很相近。印刷術,和字母的發明一樣,提高了人類的文化水平,並使歷代積累下來的人類文明記錄能更廣泛轉播。它促進了地方性文獻和工藝文獻的興起,工匠在歷史上第一次把他們這一行業世代相傳的有價值的經驗記載下來。印刷術使《聖經》更加容易被人們弄到手,使他們能夠如宗教改革家所建議的那樣,根據自己對《聖經》的體會尋求宗教真理,從而有助於新教徒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火葯與火器結束了披甲武士的時代和他們的設防城堡,就如同鐵武器淘汰了青銅時代的武士和他的戰車、銅劍一樣。可是火器開頭並沒有鏟除人的好戰性,因為大炮摧毀了瑞士的方形陣,而這種方形陣直到十六世紀為止對騎士還是一種有效的應付方法。再者,當時火葯製造和熔鑄大炮的控制都操在王侯手裡,而軍事力量也集中在這些人手裡。這一來,火器的發展就促進了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擁有絕對權力的王朝的興起。
中世紀不但出現了新工藝的發展,也出現了手工業技巧上的進步和手工業的分化。機械時鍾出現於十三世紀。根據記載,在公元 1232 年至公元 1370 年之間,有三十九座時鍾被造了出來。這些最初製成的機械鍾既大且重,而且製作粗糙,只用於大型公共建築、修道院或者教堂。但是造鍾的技巧進步的很快,到了十六世紀時,紐倫堡就造出懷表來了。同樣,再建築上,地板面積和周圍支壁總橫切面的比例在中世紀也由四比一增加到八比一,表明在節省建築材料和建築技巧上都有所進步。隨著這類技巧的精練化出現的是手工藝的分化。工程師、工具製造者和車匠、鐵匠分家了,雕刻家、畫家和石匠、裝飾工分家了。專業手工藝人中技巧比較高明的能夠讀書識字了,並能把他們的技藝經驗記載下來;到了後來,這些人還吸取了學術傳統中的一些學識,對近代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遠從公元 1250 年起,我們就有了磚瓦匠大師維拉·德·奧尼古爾( Villard de Honecourt )的筆記。他到處游歷,在蒙古人侵略之後去匈牙利重建教堂,並把自己看到的事物記了下來。他畫的生物非常真實,而且是根據觀察來的,他特別指出他的獅子是根據活獅子畫的,不過他的獅子圖仍然是紋章上看到的那種模樣。另一方面,那些學者們畫的動植物則是從早期的稿本上臨摹來的,所以真實性很快就喪失,生物學插圖成了形式主義和公式化的了。一部約在公元 550 年寫的法文《草木志》里象草莓的植物,經過多次傳抄而不參考植物本身,在公元 1050 年的一部《萊茵草木志》里看上去倒比較象黑莓了。
表現手工藝傳統價值的最早的著作,是一部關於繪畫的手冊,這是佛羅倫薩派畫家詹尼尼( Cennini )於公元 1500 年前後用義大利方言寫的。在這部書里,開始出現了一種實驗態度,因為詹尼尼敘述了怎樣製造顏料和繪畫技巧。作者聲稱他將「記下經他親手做過的事情」。在詹尼尼的手冊里,行會傳統感很突出。他告訴我們,他寫這部書的目的是為了向他的老師們致敬,並使從事這門行業的學徒們受益。
詹尼尼建議的主題又為後來的手工藝作者發展了。哥特式建築大師馬梯阿斯·勞立沙( Mathias Roriczer )於公元 1480 年寫了一部建築學的書,在書中列出一些他自己發明的幾何構造式樣。他寫這部書的目的比詹尼尼的還要廣泛,不僅僅為了改進自己這門手藝,而是為了「把任何需要做得好些的事情做得更好些,並矯正和說明各種藝術」。但是這種評價是不合於學術傳統的,因為經驗考察在學術上不受到重視,而古代的自然哲學體系則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成就。
最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而兼工程師的那些人問世時,我們就看見手工藝傳統中那些比較熟練而且有才能的人把學者們的學問都吸收過來了。波提切利( Botticelli ,公元 1444 - 1510 ),丟勒( D ü rer ,公元 1471 - 1528 ),邁克爾·安吉洛( Michael Angelo ,公元 1475 - 1564 )和列奧納多·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公元 1452 - 1510 )這些藝術家全都通過了解剖的實踐,研究了人的生理構造。波提切利和丟勒研究了光學,丟勒制定了圖畫上比例法則而丟勒和列奧納多又觀測了天體;列奧納多的活動范圍還涉及當時已知的好多門科學和工藝。
手工業在這時候的分化程度可能講得過頭一點,因為多數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仍舊通曉好幾個方面。列奧納多·達·芬奇不但是畫家和雕刻家,也是個發明家和土木兼軍事的工程師。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所以他們的活動具有一種無所不包的性質。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他們的工作沒有一定目標而且多少不夠踏實,而他們也沒有作出什麼重要的科學發現。
可是他們的確發展了科學方法上的經驗主義一面。阿爾布萊希特·丟勒在公元 1525 年出版了一本幾何學著作,他在書中提到,由於多數的日耳曼畫家不大懂得幾何學,所以他寫這本幾何學,使畫家讀了這書之後「不但能有一個好的開始,而且通過日常實踐對幾何學理解得更好些;他將會進一步鑽研並且找到比我現在指出的更多的東西。」
列奧納多·達·芬奇對科學方法上的經驗主義一面,體會得還要充分。在一段論科學方法的註解里,他寫道:
「在研究一個科學問題時,我首先安排幾種實驗,因為我的目的是根據經驗來決定問題,然後指出為什麼物體在什麼原因下會有這樣的效應。這是一切從事研究自然界現象所必須遵循的方法……」
「我們必須在各種各樣情況和環境下向經驗請教,直到我們能從這許多事例中引伸出它們所包含的普遍規律。這些規律有什麼用處呢?它們將引導我們對自然界作進一步的研究和進行藝術創造。它們防止我們自欺欺人,使我們不至於向自己保證取得那些得不到的結果。」
後來那些屬於學術傳統的人也發展了科學方法的經驗主義一面,並對經驗過程在科學上的地位取得類似看法。但是達·芬奇的這段話要比他們早好長一段時期。不過,那些學術界人士創立了文藝復興時期工匠們所沒有能夠提出的新科學思想,並且賦予數學方法以科學上應有的地位。
㈦ 誰被譽為世界發明大師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回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答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
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㈧ 中國大師發明了什麼有什麼用處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喻皓 建築 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朱世傑 數學 元代 《四元玉鑒》 朱世傑--中國元代數學家。1299 年編撰成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從四則運算到天元術,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1303年,他又寫成了 《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歐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樣的解法 ——消元法。美國科學史家薩頓評價他所著的《四元玉鑒》是整個世界中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㈨ 中國發明家大師有哪些,我想知道,能查一下嗎
中國古代發明家的故事魯班和他發明的工具魯班,山東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
㈩ 發明家有誰
外國的 愛迪生 瓦特 諾貝爾
中國古代 畢升 張衡 蔡倫
近代 張稼先 袁隆平 侯德榜
http://..com/question/654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