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由 受到啟發,人類發明了「蠅眼照相機」
蒼蠅的眼睛
② 是誰發現蒼蠅有復眼,從而製造出了蠅眼照相機
蒼蠅的眼睛是昆蟲眼,又叫復眼.復眼(Compound eye)由多數小眼組成。復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數目、大小和形狀在各種昆蟲中變異很大,雄性介殼蟲的復眼僅由數個圓形小眼組成。家蠅的復眼由4000個小眼組成,蝶、蛾類的復眼有28000個小眼。小眼面的大小,不但在不同種的昆蟲中不同,而且同一個復眼中不同部位的小眼面也可不同,如雄性牛虻,復眼背面的小眼面較大;有些毛蚊(Biblio),其前後部的小眼面的大小也不同,可劃分為兩個區域。這些變化與它們的生活習性等有關。蒼蠅的一隻復眼是由4000多隻小眼組成的,這些小眼睛組成一個蜂窩一樣的形狀堆積在蒼蠅的頭兩邊。復眼對蒼蠅的生活來說可重要了,蒼蠅身上的許多部分都是與復眼直接相連,復眼看到目標之後,蒼蠅就立刻出動,干起新的壞事。可別小看蒼蠅的復眼,它們觀察物體比我們人類還要仔細和全面。每秒鍾閃爍60次的日光燈,你也許根本無法察覺,可是蒼蠅卻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看出來。人類對蒼蠅眼睛的研究至今,收藏非常豐富。人類對蒼蠅眼睛的研究至今,收獲非常豐富。美國人根據蒼蠅復眼的原理發明了「蠅眼」航空照相機,這種照相機一次能拍攝1000多張高清晰照片。天文學也有一種叫做「蠅眼」的光學儀器,這是一種在無月光的夜晚也能夠探測到空氣簇射光線的儀器。這種儀器的多鏡面光學系統正是根據蒼蠅復眼的結構設計的。
人的眼睛是球形的,蒼蠅的眼睛卻是半球形的。蠅眼不能像人眼那樣轉動,蒼蠅看東西,要靠脖子和身子轉動,才能把眼睛朝向物體。蒼蠅的眼睛沒有眼窩,沒有眼皮也沒有眼球,眼睛外層的角膜是直接與頭部的表面連在一起的。
從外面看上去,蠅眼表面(角膜)是光滑平整的,如果把它放在顯微鏡下,人們就會發現,蠅眼是由許多個小六角形的結構拼成的。每個小六角形都是一隻小眼睛,科學家把它們叫做小眼。在一隻蠅眼裡,有3000多隻小眼,一雙蠅眼就有6000多隻小眼。這樣由許多小眼構成的眼睛,叫做復眼。
蠅眼中的每隻小眼都自成體系,都有由角膜和晶維組成的成像系統,有由對光敏感的視覺細胞構成的視網膜,還有通向腦的視神經。因此,每隻小眼都單獨看東西。科學家曾做過實驗:把蠅眼的角膜剝離下來作照相鏡頭,放在顯微鏡下照相,一下子就可以照出幾百個相同的像。
世界上長有復眼的動物可多了,差不多有1/4的動物是用復眼看東西的,像常見的蜻蜓、蜜蜂、螢火蟲、金龜子、蚊子、蛾子等昆蟲,蝦、蟹等甲殼動物都長著復眼。
科學家對蠅眼發生興趣,在於蠅眼有許多令人驚異的功能。
如果人的頭部不動,眼睛能看到的范圍不會超過180度,身體背後的東西看不到。可是,蒼蠅的眼睛能看到350度,差不多可以看一圈,只差後腦勺邊很窄的一小條看不見。
人眼只能看到可見光,而蠅眼卻能看到人眼看不見的紫外光。要看快速運動的物體,人眼就更比不上蠅眼了。一般說來,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楚物體的輪廓,而蠅眼只要0.01秒就行了。
蠅眼還是一個天然測速儀,能隨時測出自己的飛行速度,因此能夠在快速飛行中追蹤目標。根據這種原理,目前人們研製出了測量飛機相對於地面速度的電子儀器,叫做「飛機地速指示器」,並已在飛機上試用。這種儀器的構造,簡單說來就是:在機身上安裝兩個互成一定角度的光電接收器(或在機頭、機尾各裝一個光電接收器),依次接收地面上同一點的光信號。根據兩個接收器收到信號的時間差,並測量當時的飛行高度,再經過電子計算機計算,即可在儀表上指示出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飛行速度了。
現在研究人員還模仿蒼蠅復眼光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用許多塊具有特定性質的小透鏡,將它們有規則地粘合起來,製成了「復眼透鏡」,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復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像來。用這種照相機可以進行郵票印刷的製版工作。
③ 人們根昆蟲的什麼發明了蠅眼照相機
人們根昆蟲的復眼發明了蠅眼照相機。也就是由多個攝影鏡頭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拍攝後再綜合成像的一種技術。
④ 根據蒼蠅發明了照相機作文四百字
在美麗的景色里,你總會聽到「咔嚓咔嚓」聲,這是怎麼回事呢?噢,原來人們在拍這美麗的風景。
人們是怎麼研製出照相機的呢?原來人們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獲得了啟發。
蒼蠅在吃食物時,人們從它後面輕手輕腳地向它走來想捉住它,可它為什麼能巧妙的躲開,拿到它後面也長有一雙眼睛嗎?為此,科學家們進入了深刻的調查。
為了弄清楚原因,科學家們就捉了一隻蒼蠅,進行了解剖。發現從外面看上去,蠅眼的表面是光滑的,如果把它放在顯微鏡下看就大不相同了。人們發現蠅眼是由許多個小六角形的結構拼成的。每個小六角形都有一隻小眼睛,科學家把它們叫做小眼。每隻蠅眼裡大概有三千多隻小眼,一雙蠅眼就有六千多隻小眼。這樣由許多小眼構成的眼睛叫復眼。蠅眼的復眼包含四千個可獨立成像單眼,能看清幾乎360度范圍內的物體。
在蠅眼的啟示下,人們製成了由329塊小透鏡組成的一次可拍329張高解析度的照片的蠅眼照相機,在軍事,醫學,航空航天上廣泛應用。
青藍小學四年級:趙佳康
⑤ 蠅眼照相機誰發明的
2011年10月,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華人博士生吳義仁,與幾名研究員創制出手提「光場相機」又稱蠅眼照相機。
⑥ 根據蜻蜓的眼睛發明了復眼照相機有沒有類似的發現
比如防毒面具 是根據豬嘴仿製的 好像有個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與英法聯軍為爭奪比利時伊泊爾地區展開激戰,雙方對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頓時,一片綠色煙霧騰起,並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對方的陣地飄移,一直擴散到聯軍陣地縱身達25 公里處,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還有海豚的定位系統,蝙蝠的超聲波用來制雷達
海豚的體形是游得快的前提條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體形,在大自然里,要想成為游泳健將,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動物在水中游動時,一般總會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影響了動物的游速。海豚和鯊魚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各有不同。海豚身體上,滑溜溜的皮膚並不是緊綳綳的.而是富有彈性的。在游動時,海豚收縮皮膚,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層「水罩」。當海豚快速游動時,「水罩」包住了它的身體,和它的身體同時移動。藉助這個水的保護層,海豚游動時幾乎沒有摩擦力,也不造成漩渦。
在魚的身體內部有一個器官叫做魚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水泡。(出示魚鰾),當魚鰾鼓起來時,浮力增加魚就能浮到水面。當魚鰾癟下來時,浮力減少,魚就能沉在水底。當魚鰾里有一部分空氣時,它就能停留在水的中間。 有一位科學家從魚的上浮、下沉受到了啟發,經過多次的實驗、研究,發明了一種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船,叫潛水艇
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飛行就變得盪來盪去。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用於飛機。
⑦ 科學家是怎樣觀察蒼蠅做成蠅眼照相機的
大家平常使用的照相機,按一下快門只能拍出一張照片,但是一次能拍出一千多張高清晰照片的相機你聽說過嗎?沒錯,它就是蠅眼照相機!蠅眼照相機是人類根據蒼蠅眼睛的結構發明的。人的眼睛是球形的,但是通過研究人們發現,蒼蠅的眼睛卻是類似蜂窩一樣的半球形,而且蒼蠅的眼睛是由幾千隻小眼組成的復眼,和人眼大不一樣。
蠅眼沒有眼球、眼窩和眼皮,並且蠅眼不能轉動,蒼蠅要靠轉動身子和脖子,才能把眼睛朝向物體,但是蒼蠅的視角范圍卻遠遠大於人類。如果人的頭部保持不動,眼睛肯定看不到身體背後的東西。可是,蒼蠅的眼睛幾乎能看到360。的范圍,只差後腦勺部分很窄的范圍看不見。蠅眼中的每隻小眼都相當於一台獨立的照相機,能單獨成不同的像,因為每隻小眼都有角膜和晶椎、色素細胞、視網膜細胞、視桿組成的成像系統。
科學家曾做過實驗,把蠅眼的角膜剖離下來放在顯微鏡下照相,一下子就可以拍出幾百張相同的相片。是不是覺得蠅眼很神奇呢?其實,世界上長有復眼的動物還有很多,將近四分之一的動物都是用復眼看東西的,比如我們熟悉的蜻蜓、蜜蜂、螢火蟲等。
⑧ 蒼蠅是如何發明蠅眼攝像機
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們仿效蒼蠅腹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製成了用於科研的「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分辯率達4千條線。人的眼睛是球形的,蒼蠅的眼睛卻是半球形的。蠅眼不能像人眼那樣轉動,蒼蠅看東西,要靠脖子和身子轉動,才能把眼睛朝向物體。蒼蠅的眼睛沒有眼窩,沒有眼皮也沒有眼球,眼睛外層的角膜是直接與頭部的表面連在一起的。
從外面看上去,蠅眼表面(角膜)是光滑平整的,如果把它放在顯微鏡下,人們就會發現,蠅眼是由許多個小六角形的結構拼成的。每個小六角形都是一隻小眼睛,科學家把它們叫做小眼。在一隻蠅眼裡,有3000多隻小眼,一雙蠅眼就有6000多隻小眼。這樣由許多小眼構成的眼睛,叫做復眼。
2011年10月,美國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華人博士生吳義仁,與幾名研究員創制出手提「光場相機」又稱蠅眼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