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如今急速變化的時代,做一個「乖」寶寶真的是好事嗎
無論是親戚家,還是朋友家,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乖巧得讓人羨慕。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是忍不住嘆氣。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小孩」,「別人家的小孩」又聽話又乖,那乖乖的孩子真的完美嗎?
如果你的孩子很聽話,家長指東他不往西,從不跟家長提要求,也從不調皮搗蛋,遇到這樣的孩子,你先別高興得太早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不會什麼都聽家長的安排,他們會調皮會搗蛋,會有自己的思維跟想法。那麼「乖」寶寶真的好嗎?
當孩子過分聽話時,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會懦弱、沒有主見,任人支配,他的活力會慢慢消失,創造性會被泯滅,沒有父母希望孩子成為這樣。
只知道討好別人的寶寶
這樣的寶寶觀察能力比較強,他們能在第一時間覺察出其他寶寶的需求,並且准備好了隨時去幫忙。討好型的寶寶對於小朋友們的爭吵、競爭會選擇逃避。在遇到矛盾、問題時,他們總會先去反省自己,認為錯誤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同時這種寶寶內心也比較要強,他們認為只有自己表現的好,其他人才會喜歡他。
Ⅱ 老師讓寫,幼兒創造性表現或鐵事記錄 怎麼寫啊
應該還是可以的
主要是描述一下,你家的幼兒有哪些好的表現
比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的地方
比如更乖,更懂事,有哪些新鮮的想法,突發奇想的好主意等等
Ⅲ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怎麼讀什麼意思
讀音:
zhìhézhě,bù yǐ shān hǎiwéiyuǎn;dào guāi zhě,bù yǐ zhǐchǐwéijìn。
譯文:
如果兩人志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如果兩個人的理念不合,不會認為近在眼前就是距離很近。
出處:東晉·葛洪《抱朴子·博喻》
(3)創造性乖擴展閱讀:
《抱朴子》是一部產生於特殊時代下的極具影響力的理論著作,一方面葛洪吸收了儒家、道家、玄學的思想內涵,汲取了《淮南子》《文賦》中的有益養分,創造性地運用並發展了前人思想,作為自己接受美學觀的理論來源。
另一方面其作《抱朴子·外篇》中體現的接受美學觀對後世文論家起到了深遠的啟發作用。如在審美差異論和審美發展論層面上,從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提出「博觀說」,強調接受者應該廣泛閱讀,培養藝術感知力與感悟力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等的主張中便足可見葛洪的思想印記。
可見,葛洪的接受美學觀產生於特殊的時代背景與文化語境下,它前有《淮南子》《文賦》,後有《文心雕龍》《詩品》,居於如此激流迸進的理論思潮和魏晉自覺的時代之風中,它承前啟後,對魏晉美學思想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Ⅳ 創造性能力的秘密是什麼乖乖紫色空心菜
創造性能力是精神的活動。*************成全你們的碧海藍天醞貽托昴碣曰侏乳
Ⅳ 創造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創造力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的話能夠表現他獨立自主的能力。不然的話,他沒有自己的想法,就沒有什麼意思。
Ⅵ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調皮的孩子呢?很多家長可能想要一個「乖孩子」,乖孩子多麼省心呢,聽父母的話,守規矩,不會給父母添多少麻煩。可是如果說聽話的孩子,付出的是他們的想像力和傳新能力,那麼家長還會想要孩子乖乖聽話嗎?
Ⅶ 聽話和乖有什麼區別
聽話的還在基本是由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許他會很活潑,也許他很淘氣,但在別人提出要求時,能夠遵守。乖的孩子,表現得很聽話,缺乏主動性能夠和活力。我們要讓孩子充分的表現自我,而不是只做乖寶寶。
Ⅷ 一個人很乖,很聽話是優點嗎
乖可以是個優點,但也會是個缺點。乖,卻又原則,就可以當作優點。不然只是一味妥協,就不可取了。孔子雲:鄉原,德之賊也! 就是說,好好先生並不是可以十分信賴的人。凡事因情況而變,但只要有原則的,就是可以交往合作的。
所以真正乖的孩子都沒有特別出色的,我不知道乖是不是優點,但是它一定不是缺點,因為我們現在的競爭當中,乖已經不足以讓人們覺得那是必要的素養了,只能說乖的優點不是那麼明顯了,但是無論到什麼時候它都不會是缺點。
Ⅸ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一、創造力的重要性 1、從個人本身出發。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重要標准。 聰明的大腦要符合什麼條件 第一,同樣的作業,頭腦聰明的人無需怎樣努力,就能輕松做完;參加各種考試,無需挑燈夜讀,就能輕鬆通過而且成績優良。 第二,處理問題靈活而且有創造性。聰明並不是指體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未來的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規律和原理的科學家、塑造不朽光輝形象的文學家、善於經營理財的企業家、發明設計新產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的人……這些都是創造型人才。要成為這樣的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多麼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的培養有多種途徑,學校的、社會的,當然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場所——家庭,則是創造力培養的搖籃。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發現孩子的創造火花,保護孩子的創造萌芽。 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就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並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能力,使兒童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否則,這種可貴的創新精神萌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中,兒童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而最終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被時代所拋棄。 ●如何發現 1、該了解,幼兒的創造與成人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的創造者。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買來的玩具拆開來,都看看西看看,說他要研究一下時,當你的孩子揪著一個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時,當你的孩子一邊玩著娃娃家玩具,一邊自言自語時,這些都是孩子創造火花的閃現。我國創造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會的,而現在會了,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別人沒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創造。例:穿衣服時,有一天發現把圖案放下面才不會穿反;搭積木時比圖紙多了一根煙囪。 2、對創造性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創造性思維不單指變通性、求異性,還包括流暢性。例:你嘗到過哪些味道,是吃什麼東西時嘗到的。(都是甜的,只是東西不同,流暢性,其他味道,變通性),年齡越小的孩子,流暢性表現越多。 ●如何保護 對傳統的壞孩子進行一次全新的審視。傳統的壞孩子或者是過分頑皮的,或者是倔強的,或者是怪怪的,研究表明「壞孩子」蘊藏著發展創造力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指出: 越有反抗精神,越有判斷力 古怪脾氣與乖僻者,往往比較聰明 撒謊的孩子一般創造想像比較豐富 解決問題過程中錯誤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快的發展可能性 疑問多的孩子比樣樣都理解的孩子更有前途 越是頑皮的孩子越有豐富的創造力 亂塗亂畫的孩子才有豐富的想像力 越是不和群的孩子,越有豐富的發展潛能 (二)第二步,用多種途徑培養、隨機教育,多讓孩子提問。 1、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言傳身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們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們的孩子。試想,一對墨守成規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創造力,如何能去欣賞和保護孩子的創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於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種新玩法的父親,或者你是一位善於利用周邊的事物創造美的環境的母親,你是一個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那麼至少,你的孩子會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創造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們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他才會…… 2、利用玩具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購買玩具的標准:選擇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選功能單一,以視聽為主的玩具。宜買半成品玩具,不買成品玩具。 ★不是買來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廢舊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 ★先讓孩子探索、嘗試玩新玩具,而不應先教給孩子玩法,或先看圖紙。 ★允許孩子收藏不值錢的東西。 ★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裡與幼兒園不同……不必過分強調整齊。 3、繪畫和創編是培養創造力的好辦法。 「畫」:繪畫最易誘發兒童的想像力,也是最為兒童所喜歡的一種形象表現形式,雖然畫技不高,但卻能表達兒童的思維活動過程。對兒童的畫,不要只追求畫得多麼「像」,而應鼓勵他「想」得越多越好。如在紙上畫出許多圓,讓兒童想像添畫,看圓能「變」成什麼?孩子可能會從單一的一個太陽、一塊餅干、一個頭像、一朵花、一個皮球……想到用圓組合出熊貓、一束氣球、一群小雞、一堆鵝卵石、天上的星球等等情節畫。另外還可播放不同情緒的音樂,讓兒童根據音樂的表現畫出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對孩子的畫,家長不要先做鑒賞家,而要先做想像力的評論家,不要著眼於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畫家,而要先看孩子的想像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編」:續編故事結尾與仿編創造詩歌,是創造力的高標准體現。故事作為一種形象的語言藝術,深受兒童所喜愛,兒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通過詞語的描繪,聯想到相應的形象與活動。為發展兒童的創造想像,講故事時,要注意訓練兒童續編故事結尾,經常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如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他怎麼樣了?……引導孩子展開想像,從多角度續編。德國詩人歌德的母親,自歌德2歲起就對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對歌德以後成為一個有名的詩人、劇作家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詩歌仿編,家長可為年幼的兒童選擇結構短小、多重復的詩歌,如「家」:藍藍的天空是白雲(小鳥)的家,清清的小河是魚兒(蝦兒)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羊兒)的家,高高的大樹是啄木鳥(喜鵲)的家…… 4、親子互動、思維訓練。 思維是創造的前提,在學齡前兒童中其創造力較多地表現為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表現,是創造力的核心。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多想問題、多提問題,勇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當年,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就想蘋果為什麼不會往天上飛,而要往下落?正是牛頓的創造性思維,使他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今天培養訓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正是為了明天開發他們身上潛在的創造力。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應強調怎樣主動尋找問題的「一般」以外的答案,強調思維活動的靈活和知識的遷移。對於孩子新穎獨特的想法,家長要給予特別的贊賞,哪怕想法很幼稚甚至錯了,也要先肯定其創新精神,再耐心地告訴他錯在哪裡,引導孩子學會有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三、創造力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把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要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有思考的空間,才有機會去創造。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一個孩子往往有很多人在關注,容易出現看得太死、管的太多的問題。「這太危險」、「這太臟了」、「你自己來太慢太麻煩,我來做吧」。那麼,孩子就在你劃定的一個小范圍內活動,他不需要動腦經,不需要探索,不需要嘗試,因為他要想的你都替他想好了,他要做的你也替他做好了。 2、教給孩子一些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創造的基礎。 知識和經驗是創造的源泉,創造力是建築在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對於兒童來講,豐富的知識經驗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創造力發展的基本條件。家長可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擴孩子的視野,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觀賞各種樹木花卉,區分它們的異同,了解植物與環境的關系;看看動物的不同形態,分辨它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採集種子,捕捉昆蟲,製作標本;仰望藍天上變幻多端、漂亮浮動的白雲;欣賞日出東方的朝霞、夕陽西下的美景…… 另外,還應向孩子提供適合他們身心年齡特點的讀物和視聽材料,給孩子豐富的知識,要盡可能廣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應注意宜廣不宜深,深入淺出,以游戲的形式、故事的口吻,進行趣味講解。如當孩子了解了有關地球的常識後,可啟發孩子觀察想像,將孩子的頭比作地球,並編成兒歌指唱:「帥帥的頭象地球,有山(鼻子)、有湖(眼睛)、有河流(嘴),有平原(額頭)、盆地(臉)、小土丘(耳朵),茂密的森林(頭發)望不到頭,地球就是我們的家,大家都要愛地球」。總之,要從各種渠道,各個方面,充實孩子的日常生活,增添積累知識經驗,為孩子創造力的萌發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由此可見,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做父母的只有明白什麼是創造力,然後才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保護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當然,盡管所有的人都具有創造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像愛迪生、萊特兄弟、富蘭克林那樣的創造發明天才。所以,對待孩子的創造發明萌芽,也不需要求太高,只要有一點兒跡象,就應該努力去發掘、培養,進行更進一步的加強訓練。創造力是孩子成長的生長點,善待他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護並且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是培養造就創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家長做有心人,創造一定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總之,在改變觀念的同時,做個有心人,利用身邊的教育因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