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玻璃發明故事

玻璃發明故事

發布時間:2021-10-09 23:02:08

Ⅰ 玻璃的產生歷史是什麼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製成的。

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於建築、日用、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謝謝^_^

Ⅱ 玻璃是誰發明的

玻璃的發明過程,有一段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來到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河口,船上裝了許多天然蘇打的晶體。對於這裏海水漲落的規律,船員們並不掌握。當大船走到離河口不遠的一片美麗的沙洲時便擱淺了。
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1大船,奔向這片美麗的沙洲,一邊盡情嘻戲,一邊等候漲潮後繼續行船。中午到了,他們決定在沙洲上埋鍋造飯。可是沙洲上到處是軟軟的細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鍋的石塊。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裝的天然結晶蘇打,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搬來幾十塊壘起鍋灶,然後架起木柴燃了起來。飯很快做好了。當他們吃完飯收拾餐具准備回船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只見鍋下沙子上有種東西晶瑩發光,十分可愛。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以為發現了寶貝,就把他收藏了起來。其實,這是在燒火做飯時,支著鍋的蘇打塊在高溫下和地上的石英砂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玻璃。
聰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發現這個秘密後,很快就學會了製作方法,他們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攪拌在一起,然後用特製的爐子把它們熔化,再把玻璃液製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這些好看的珠子很快就受到外國人的歡迎,一些有錢人甚至用黃金和珠寶來兌換,腓尼基人由此發了大財。
實際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已開始生產簡單的玻璃製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是於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現的。從公元前9世紀起,玻璃製造業日漸繁榮。到公元6世紀前,在羅得島和塞普勒斯島上已有玻璃製造廠。而建於公元前332年的亞歷山大城,在當時就是一個生產玻璃的重要城市。
從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一些國家如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埃及和敘利亞,其玻璃製造業也很繁榮。它們當時已能夠用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製造清真寺用的燈。
在歐洲,玻璃製造業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在大約18世紀之前,歐洲人都是從威尼斯購買高級玻璃器皿。這種情況隨著18世紀歐洲人雷文斯克羅特發明一種透明性更好的鋁玻璃逐步改變,玻璃生產業由此在歐洲興盛起來。

Ⅲ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Dr. Benjamin Franklin)美國著名的政治家與科學家、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及發明家。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發明了。由他發明的事物包括有雙焦點眼鏡、蛙鞋、避雷針等等。富蘭克林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亦是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於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於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並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並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後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於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政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於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領導人物出席的奧爾巴尼會議上,他提出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的計劃,被會議通過,成為最早將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聯合這種思想灌輸到殖民地人民頭腦中去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他始終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業主①集團的橫行不法作斗爭.1757年,他代表州議會赴倫敦向英王請願,要求業主交納稅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倫敦,要求英王保護殖民地利益,沒有結果.其後,英國政府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鎮壓,激發了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斗爭.富蘭克林的立場徹底轉到革命方面.

賓夕法尼亞原為業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賜與威廉·賓的土地.後來,威廉·賓的兩個兒子繼承產業.業主在其領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長在內的官吏、否決議會議案、免交捐稅等特權.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6年之久.

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復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在戰爭後期,他參加並一度主持美英議和談判,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英美和平條約,勝利地完成了艱巨的戰時外交使命.戰後,他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歸國.

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制,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制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制的活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

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錢學森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錢學森在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方面長期擔任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控制論是20世紀三項重要的科學成就。1948年美國科學家維諾提出了控制論。錢學森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的控制與制導工程技術實踐進行了全面觀察,以比旁人更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提煉出指導控制與制導系統設計的概念、原理、理論和方法,在50年代初創建了工程式控制制論。1954年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專著在美國出版,旋機即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建立推動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也推動了電子計算機、核能、航天和光電技術的發展。

錢學森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Ⅳ 鏡子的發明有哪些故事

傳說有一年的三月初三,王母娘娘開蟠桃盛會,於是,仙女們都來赴會。可是,她們用的胭脂太多了,多得流到了天河裡,又從天河瀉到了牡丹江上游的大山中,匯成了一個大湖,湊巧的是,不知是誰不小心把王母娘娘的寶鏡也摔落下來,寶鏡掉入湖中,湖水頓時變得如寶鏡一樣明亮,後來,人們就為這個湖起名為「鏡泊湖」。傳說歸傳說,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卻真實地反映出水在鏡子的發展中對人類所起到的重要啟迪作用。

鏡子的製造者是義大利的玻璃製造工匠達爾卡羅兄弟。兄弟二人出生在威尼斯一個專門製作玻璃的穆拉諾小島。兒童時代,他們就經常隨父親進玻璃作坊,親眼看見玻璃工匠們把一團稀糊糊的溶液做成有模有樣的玻璃製品的奇妙過程。

長大後,達爾卡羅兄弟先後成為作坊的正式工匠。由於他們悟性高、天資聰穎,很快便得到了師傅的真傳,但是達爾卡羅兄弟卻並不滿足。當他們看到島上姑娘們梳妝用的玻璃效果不理想時,他們就將製作出光潔明亮的玻璃鏡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此後,達爾卡羅兄弟經常在一起探討,琢磨著為什麼池塘里的水是以黑暗的大地作為襯墊的?他們做出了大膽的設想——如果在玻璃的背面也加一層深色的襯墊,鏡中會出現清晰的影像嗎?

為此,達爾卡羅兄弟試著將礦粉、木屑、麵粉、銅等塗在玻璃上,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他們選用熔點較低的錫作為試驗對象,將熔化的錫水倒在玻璃上,然後用一根細細的滾筒將錫水碾成均勻的薄薄一層。待錫冷卻後,兄弟倆翻開玻璃一看,他們掛滿汗滴的臉龐清晰地映在了玻璃中。他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塗料。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達爾卡羅兄弟發現這種玻璃鏡子時間一久,背面的錫箔就會脫落。於是,他們又對制鏡工藝進行改進,先將玻璃製成錫箔鏡,再把水銀倒在錫箔鏡上。這樣,水銀能夠慢慢地溶解錫,形成一層薄薄的錫和水銀合金,製成的玻璃鏡子反光能力強,而且塗料不容易脫落。

17世紀的義大利銅鏡玻璃作坊的老闆一直在關注著達爾卡羅兄弟的發明進展。當他得知達爾卡羅兄弟發明成功後,立即開始製作玻璃鏡子,並很快將它投入市場。果不其然,達爾卡羅兄弟發明的水銀鏡十分走俏,成為豪門貴族的珍品。特別是威尼斯國王向法國王後獻了水銀鏡之後,法國的貴婦人和小姐們也紛紛效仿,以擁有水銀鏡為榮,因此,盡管水銀鏡價格昂貴,但仍供不應求。

法國由於購買水銀鏡,大量的金銀財寶流入了威尼斯。因此,法國政府決定自己創辦水銀鏡工廠。在達爾卡羅兄弟的幫助下,法國駐威尼斯大使成功地將3個工匠偷渡出境,運送到法國。1666年,法國建造了第一個製造玻璃鏡子的工廠。從此,水銀鏡的製造奧秘被公布於世,鏡子的價格也一落千丈。就這樣,水銀鏡漸漸地成為了普通家庭的生活用品。

Ⅳ 防彈玻璃 發明的故事

20世紀初,法國一座城市接連發生多起車禍,除了直接死傷外,有相當多的乘客是被飛濺的碎玻璃刺傷的。

一位叫貝奈狄特斯的法國科學家注意讀到乘客被玻璃刺傷的新聞,使他回想起做實驗時碰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在整理化學葯品時,不小心把一隻葯瓶打翻在地。奇怪的是,玻璃葯瓶竟沒有打碎,只是表面出現些裂紋。他仔細研究了原因,原來這葯瓶曾裝過三硝酸纖維素脂的溶液,溶液已揮發,在葯瓶內壁均勻地附著形成一層薄膜,正是這層薄膜使得瓶子沒有摔得玻璃四濺。

要是在車窗的玻璃里加上一層這樣的薄膜,乘客不就能免遭玻璃碎屑飛濺之苦了嗎?想到這里,貝奈狄特斯連夜試驗,成功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塊安全玻璃。這種玻璃有三層,兩邊是普通玻璃,中間一層是三硝酸纖維素脂,三層緊壓到一起成為整體。安全玻璃外觀上和普通玻璃沒什麼區別,一旦受到劇烈撞擊時,它只會碎裂而不會飛濺。

科學家在科學試驗中的發現和發明,使安全玻璃的種類不斷增多。現代許多交通工具,如火車、電車、汽車的車窗均採用鋼化玻璃製作。許多高級轎車的車窗玻璃還採用安全性能高的防彈玻璃。這種玻璃由三層構成,兩邊是普通玻璃,中間是用玻璃纖維浸漬環氧樹脂製成的防彈玻璃鋼,普通槍彈休想穿透它!

防彈玻璃通常是透明的材料,譬如聚碳酸酯纖維熱塑性塑料(一般為力顯樹脂)。它具有普通玻璃的外觀和傳送光的行為,對小型武器的射擊提供一定的保護。

防彈玻璃通常包括聚碳酸酯纖維層夾在普通玻璃層之中。子彈容易擊穿外表的一層玻璃,但堅固的聚碳酸酯纖維層會在它可能擊穿玻璃內在的層之前停止子彈的運動。防彈玻璃通常厚達70毫米至75毫米。

歷史上,防彈玻璃曾由液體橡膠粘在一起的玻璃板料製成。這些大塊的防彈玻璃已經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做了公共的的用途,通常厚達100毫米至120毫米,而且極端重。

單向防彈玻璃

譬如一些銀行防彈車的用途促進了單向防彈玻璃的發明。這種玻璃將抵抗接踵而來的小型武器射擊玻璃的外側,卻會允許在玻璃的對側(里側)的射擊,譬如防衛者從防彈車的里側射擊,從而通過玻璃射擊在外部威脅者上。

單向防彈玻璃通常被製成二層:在外部的易碎的一層和在裡面的柔韌的一層。當一個子彈從外部射出時,子彈會先擊中易碎的一層,並打碎一個區域。這會吸收一些子彈的動能,並且在一個更大的區域傳播動能。當減慢的子彈擊中柔韌的一層時,它就被擋住了。但是,當子彈從裡面射出,它會先擊中柔韌的一層。子彈能把柔韌的一層擊穿是因為它的能量集中於一個小范圍,脆的一層在柔韌的那層向外彈時向外碎裂,而且不妨害子彈的前進。

Ⅵ 玻璃是誰發明的公元幾年發明的

玻璃的發明過程,有一段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來到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河口,船上裝了許多天然蘇打的晶體。對於這裏海水漲落的規律,船員們並不掌握。當大船走到離河口不遠的一片美麗的沙洲時便擱淺了。
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1大船,奔向這片美麗的沙洲,一邊盡情嘻戲,一邊等候漲潮後繼續行船。中午到了,他們決定在沙洲上埋鍋造飯。可是沙洲上到處是軟軟的細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鍋的石塊。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裝的天然結晶蘇打,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搬來幾十塊壘起鍋灶,然後架起木柴燃了起來。飯很快做好了。當他們吃完飯收拾餐具准備回船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只見鍋下沙子上有種東西晶瑩發光,十分可愛。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以為發現了寶貝,就把他收藏了起來。其實,這是在燒火做飯時,支著鍋的蘇打塊在高溫下和地上的石英砂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玻璃。
聰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發現這個秘密後,很快就學會了製作方法,他們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攪拌在一起,然後用特製的爐子把它們熔化,再把玻璃液製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這些好看的珠子很快就受到外國人的歡迎,一些有錢人甚至用黃金和珠寶來兌換,腓尼基人由此發了大財。
實際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已開始生產簡單的玻璃製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是於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現的。從公元前9世紀起,玻璃製造業日漸繁榮。到公元6世紀前,在羅得島和塞普勒斯島上已有玻璃製造廠。而建於公元前332年的亞歷山大城,在當時就是一個生產玻璃的重要城市。
從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一些國家如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埃及和敘利亞,其玻璃製造業也很繁榮。它們當時已能夠用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製造清真寺用的燈。
在歐洲,玻璃製造業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在大約18世紀之前,歐洲人都是從威尼斯購買高級玻璃器皿。這種情況隨著18世紀歐洲人雷文斯克羅特發明一種透明性更好的鋁玻璃逐步改變,玻璃生產業由此在歐洲興盛起來。

Ⅶ 玻璃的故事

小女孩兒家裡,有許多彩色的玻璃球:紅的、黃的、藍的、綠的,各種各樣,五彩斑斕。彩色玻璃球們友好相處,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這一天,盒子里來了一個玻璃球,卻是透明的。所以,大家都不喜歡它,躲得遠遠的。透明玻璃球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到很新鮮,決定交個朋友。
「紅姐姐,我們交個朋友吧!」 透明玻璃球熱情地說。「誰和你做朋友,醜八怪,你看我穿著紅色的舞裙,是熱情的象徵,你比得了嗎?」 紅玻璃球嘲笑道。透明玻璃球聽了,傷心地離開了。
「白哥哥,我想和你做朋友!」 透明玻璃球顯得有些低三下四。「就憑你,沒門,你是什麼東西!」 白玻璃球驕傲地說,「我穿的是白色的禮服,瀟灑又高貴,你算什麼呢?」 透明玻璃球難過極了,它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它,又冷漠地嘲笑它。它的內心充滿了孤獨,獨自滾到窗檯前,向藍天訴說它的經歷。
這時,一股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它,原來,太陽公公出來了。太陽公公笑呵呵地說:「好孩子,別難過,我來幫助你。」頓時,強烈的光芒照耀在透明玻璃球身上,玻璃球瞬間變得五光十色。七彩顏色展現在它的身上,讓彩色玻璃球們充滿了驚訝。透明玻璃球呢,更是快活,幸福的光芒在它身上呈現!
從此,透明玻璃球不再煩惱,不再悲傷,和朋友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起

Ⅷ 一塊玻璃的故事300字作文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建築物、工廠、汽車。綠化漸漸得少了內,得肺容癌的人卻漸漸地多了很多,都是因為那些工廠、油煙機和汽車排出來的廢氣,使的他們得了肺癌。
為了減少得肺癌的人,我想發明一塊名叫「凈化玻璃」的玻璃。「凈化玻璃」里有一種特殊的凈化網,材料是根據樹木把二氧化碳轉為氧氣的功能來做的。它的表層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孔,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當廢氣穿過小孔,抵達凈化網時,凈化網就會把廢氣過濾,並且轉為新鮮空氣。而且每排出的新鮮空氣是吸收廢氣的2倍。那廢氣會去哪呢?原來在凈化網後還有一層布滿小水滴的網。陽光散播下來時,廢氣就會緊緊粘著小水滴,小水滴就會被蒸發在了空氣中。
這就是我想發明的玻璃—「凈化玻璃」。

Ⅸ 有關於科學家發明、發現的小故事。

有關於科學家發明、發現的小故事:

一、雷達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麼原因?它怎樣明白前面有無障礙呢?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

二位科學家用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

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二、富蘭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裡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裡去,拉緊風箏線。」

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

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三、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裡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四、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葯。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葯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
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五、巴普洛夫

小時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種蘋果樹的坑,坑已經挖好了,父親一看,說位置不對,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鐵杴不幹了,而巴甫洛夫卻又挖了起來,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種上蘋果樹才歇手。

後來,巴甫洛夫成為生理學家,成天在實驗室里研究狗的條件反應。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資去買實驗用的狗。在解剖狗時,一干就是四、五個小時。他非常細心地數著從玻璃管中流出來的狗的唾液,詳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一位新來的助手數了一會兒,就感到單調、厭倦。

而巴甫洛夫卻鄭重地對他說: "如果科學需要,就數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得了肝炎,後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學的苦工"。他還為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家沒有完全盡到對人類的義務感到十分遺憾。

閱讀全文

與玻璃發明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