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箭發明

箭發明

發布時間:2021-10-09 22:38:57

『壹』 弓箭發明的年代

弓箭中國古代以弓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回弓弦構成;箭包括答箭頭、箭桿和箭羽。箭頭為銅或鐵制,桿為竹或木質,羽為雕或鷹的羽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參考資料:yangguo11.vip.sina.com/q.html

『貳』 求弓箭的發明者以及流傳

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廣袤的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共同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由於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再加上齊地物產豐美,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東夷人的反侵略戰爭頻繁,所以東夷很早就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東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稱。具體的說,在軍事上,東夷人有三大亮點。
1, 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而箭則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傳說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這從「夷」字由「大」和「弓」組成,就可窺見一般。《說文》謂:「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說文通訓定聲》雲:「夷,東方之人也。東方夷人好戰好獵,故字從大持弓會意,大人也。」 21-1古弓
至於具體的弓箭發明者,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後羿。毫無疑問,這三人均是東夷人。《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 少皞曾經是東夷部族的首領,其子盤當然是東夷人;《世本》記載 「揮作弓,牟夷作矢」, 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傳說揮是黃帝的孫子,少皞的第五個兒子,與顓頊是堂兄弟,和前面所說的盤可能是兄弟,甚至可能是一個人。他受天上弧星啟發,發明了弓箭,被顓頊封為弓正(監管製造弓箭),世掌其職,賜姓張(「張」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成為今天張姓的始祖。 至於牟夷,則是東夷部族的分支;後羿,更是標準的東夷人。
2,最早的戰神——兵主蚩尤
中國最早的戰神蚩尤,為炎帝後裔,姜姓,是東夷某個時期八十一個部族(九夷或九黎)的大酋長。傳說他生於羊水(有學者認為就是今天濰坊的彌河),活動於今天魯西、豫東一帶,是中國第一個製造金屬兵器的人,曾用青銅創造了五種新式兵器。《世本·作篇》載:「造冶者,蚩尤也。」 宋羅泌《路史·後紀四》注引《世本》曰:「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
據《龍魚河圖》記載: 「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駕,威震天下。」說蚩尤曾憑借東夷部族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優良的兵器,率領銅頭鐵額的子弟(銅頭鐵額可能是重型鎧甲)橫征天下,一舉兼並九個國家,再舉兼並十二個國家,強盛一時,威振天下。後來,蚩尤作兵伐黃帝,與其大戰於阪泉、涿鹿之野(有學者考證,涿鹿非在今天河北,而是「邾婁」,今濟寧鄒縣一帶),並邀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以助戰,後被黃帝擒殺,身葬異處。《路史》引《啟筮》雲:「黃帝殺蚩尤於青丘」。「青丘」在臨淄、青州以北,今桓台、高青、廣饒一帶。
另外,關於蚩尤的命運,還有一種傳說,比被殺的傳說出現要晚,遲至漢代才流行開來。據《管子·五行》、《管子·地數》載,黃帝制伏蚩尤後,沒殺他,而是根據他「明於天道」 即擅長天文觀測的特長,特將其列於六相之首,任「當時」之官,掌管時序節令,還曾派他主管兵器製造,利用齊地豐富的銅資源冶煉兵器。據《龍魚河圖》記載,黃帝曾派蚩尤主兵,以制八方。後來蚩尤死去,天下又亂起來,黃帝還將蚩尤的畫像送到各地加以威懾,於是八方又臣服於黃帝。
蚩尤的東夷部族被黃帝被打散後,一部分留在當地,逐漸與黃帝族融合,成為今天漢族鄒、屠、蚩、黎、闞等姓一部分人的祖先,更多的則西遷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荊楚地帶成為三苗,後來又從荊楚地區西遷南進,分散在西南邊疆雲南、貴州、四川的山區,成為今天苗族同胞的先祖。東南亞甚至日本、南韓等國,都有蚩尤東夷部族的後裔。最近據專家考證,舉世矚目的四川三星堆青銅文明,為南遷的蚩尤東夷部族所創造。
蚩尤雖然被黃帝打敗,但其勇猛果敢的戰神風范,受到齊地人世代尊崇。齊地有八神主之祀,第三神主就是「兵主」,祀蚩尤,祭祀地點「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汶上、陽谷、巨野、鄆城都有蚩尤冢。據魏人王象等撰寫的《皇覽》記載:「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蚩尤旗」,即一種彗星,軍事有關,是大戰的預兆。《史記·天官書》中記載:「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後來劉邦起兵,既祠黃帝,又祭蚩尤。漢代都城長安、洛陽都立有蚩尤祠,東漢名將馬嚴拜將軍長史時,皇帝曾命令他「過武庫,祭蚩尤」,可見當時出兵要祭兵主蚩尤。這種作法,一直沿襲到唐代。
3,弓、箭、弩的發明者、最著名的神箭手——後羿
後羿,又稱夷羿,妘姓。在輝煌的東夷史前時代,曾出現過兩個後羿。一個是堯帝時期箭射九日、傳說中嫦娥之夫的後羿;一個是夏朝初年反抗暴政,一度奪取中央政權的東夷部族首領後羿。兩者均是天下第一神箭手,前者似為後者先祖。
堯帝時期的神箭手後羿,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發明弓、箭、弩;《韓非子·說林》中有「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的記載,其中的「桿」和「關機」都是弩上構件的名稱,桿是弩臂,關機是發矢的弩機,這足以說明東夷人不但是世界上弓箭的首創者,而且在堯帝時期已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弩。公元10世紀,古俄羅斯才出現弩,西歐則在11世紀末才出現弩。二是除害、射日;《山海經•海內經》、《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後羿先是為民除害,射死了害人妖孽鑿齒、九嬰、大風、猰貐、修蛇、封豨等,後來又曾射落九個太陽,緩解了當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的旱災。據考證,鑿齒、九嬰等動物以及太陽都是一些東夷部族的圖騰,後羿除害、射日的傳說,可能隱喻了堯帝時,後羿以善射威服東夷各部落,成為部落聯盟總首領的兼並戰爭。三是妻子嫦娥奔月。據《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後羿曾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西王母念其救眾多生靈,賜給了他很多靈丹妙葯,少服可長生不老,多服能升天成仙。這天,後羿外出打獵,他的妻子嫦娥(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偷吃了靈葯,結果升天而去,飛向了月宮。筆者認為,此傳說似乎隱喻了堯帝時期東夷部族在與西方部族融合過程中,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停留原地,一部分向西遷移的史實。
夏朝初年的神箭手後羿,是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啟建立夏朝後,為政暴虐,荒淫無度,殘酷的掠奪、壓榨東夷人,引起了東夷各部落的強烈不滿。東夷有扈氏揭竿而起,率先反抗夏啟的統治,因敵強我弱,有扈氏被打敗、滅族,俘虜被罰做牧奴。其他東夷部族對此十分憤恨,夏朝與東夷的關系由此也極度惡化,結下了血海深仇。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後,也跟其父一樣,耽於田獵,荒廢朝政,十分昏庸。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一百天還沒有回都。後羿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帶領東夷各部族向夏王朝復仇,揮師西進,奇襲洛水,一舉控制了夏朝的王都。等太康打獵回歸至洛水邊,看到北岸皆是東夷人的軍隊,只好落荒而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事件。後羿奪取了太康的權力後,因為夏的勢力還很強大,所以沒有貿然稱王,而是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裡。後來仲康一死,他乾脆把仲康的兒子相趕走,奪了夏朝的王位。由於自己箭術高超,富有韜略,後羿不免有些驕傲自負。他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東夷伯明氏後寒之子寒浞(音zhuó)(寒國在濰坊市寒亭區),也和太康一樣四齣打獵。寒浞瞞著後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後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奪了王位,還霸佔了他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澆、豷。寒浞殺了後羿後,又把被後羿攆走的相殺死。相的妻子後緡正懷著孕,逃到了娘家——東夷有仍氏部落(今濟寧),生下了兒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先是在有仍氏擔任牧正,管理牲畜;寒浞父子攻打有任時,又逃到了東夷有虞氏那裡做了庖正(廚師長)。後來,與夏朝遺臣靡聯合東夷有鬲氏(今德州)、斟灌國(今濰坊市濰城區西南)、斟尋國(壽光市)遺族,反攻寒浞,終於把王位奪了回來,史稱 「少康中興」。少康中興之後,東夷部族和夏朝之間的斗爭遠沒有結束。後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為了與東夷弓箭手作戰,發明了避箭的護身衣——「甲」,才在軍事上勝了東夷人一籌,使夏的勢力擴展到今濰坊以東的東夷地區。
綜上所述,東夷人的軍事謀略、軍事技能、軍事裝備是上古時期最為著名的。這種尚武之風,在姜太公封齊建國以後,因「因俗簡禮」而保留繼承下來,成為齊國爭霸稱雄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東夷尚武傳統為齊國兵學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齊地也是中華武術(特別是山東武術)、中國射箭運動的源頭地之一。

『叄』 火箭發明者是

「火箭實驗創始者」--羅伯特·戈達德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戈達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他從1909年開始進行火箭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三年後點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內的固體燃料火箭,證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夠工作。他從1920年開始研究液體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

美國人戈達德在他17歲的時候就嚮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後戈達德認識到,唯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運載工具就是火箭。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將自己獻身於火箭事業。童年的時候,戈達德就顯示出對科學幻想和機械的特殊興趣和能力。那時候他常迷戀於威爾士的科幻小說,如《星球大戰》等,也醉心於閱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等作品。在他的自傳中,他承認這些小說大大激發了他的熱情和想像。他認為,這些小說「完全抓住了我的想像力。威爾士的奇妙的真實的心理描寫使事情變得十分生動,而其所提出的面對奇跡的可能途徑總是讓我想個不停」。24歲從渥切斯特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克拉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兩所院校都在他的家鄉馬薩諸塞州。1911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他認識到液氫和液氧是理想的火箭推進劑,在隨後的幾年裡,他進一步確信用他的方法一定會把人送入太空。他在實驗室里第一次證明了在真空中可存在推力,並首先從數學上探討包括液氧和液氫在內的各種燃料的能量和推力與其重量的比值。1919年發表經典性論文<<到達極高空的方法>>,開創了航天飛行和人類飛向其他行星的時代。他最先研製用液態燃料(液氧和汽油)的火箭發動機,1925年在他的實驗室旁的小屋裡,一台液體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進行了靜力試驗,1926年成功地進行了世界第一次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飛行。在馬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義正如戈達德所說:「昨日的夢的確是今天的希望,也將是明天的現實。」

戈達德於1929年又發射了一枚較大的火箭,這枚火箭比第一枚飛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帶有一隻氣壓計.一隻溫度計和一架來拍攝飛行全過程的照相機,這是第一枚載有儀器的火箭。

1935年發射的一枚液體火箭第一次超過了聲速;此外,還獲得火箭飛行器變軌裝置和用多級火箭增大發射高度的專利,並研製了火箭發動機燃料泵、自冷式火箭發動機和其他部件。他設計的小推力火箭發動機是現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約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獲得過214項專利。

戈達德的研究極端缺少經費,而且挑剔的輿論界也不放過這位嚴謹的教授。《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嘲笑他甚至連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識都不懂,而整天幻想著去月球旅行。他們稱戈達德為「月亮人」。為新聞界左右的公眾也對這位科學家的工作表示懷疑和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撼動頑強的戈達德。最好的辦法是走自己的路,繼續自己的研究,而對公眾的反應保持沉默,因為他很清楚這種譏諷是不會持久的。

報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身上,至少這次有些贊揚的話語了。意想不到的是報界的報導引起了美國航空界先驅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親自考察了戈達德的試驗和計劃之後,他立即設法從格根海姆基金會為戈達德籌得5萬美元。這對於極端缺少資金而又迫切需要進行實驗設計的戈達德真是雪中送炭。這時馬薩諸塞州對於戈達德的計劃就顯得太擁擠了,於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個助手遷到新墨西哥州的羅斯威爾建立他的發射場。到1941年,除了短暫的中斷之外,他在這里從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個人研究計劃。

戈達德的研究終於受到政府的重視。在他死後,他獲得的榮譽達到了頂峰。他被追授了第一枚劉易斯·希爾航天勛章,而國家宇航總局的一個主要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戈達德航天中心。

戈達德雖然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但最初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時美國的火箭技術還遠遠落後於德國。直到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上天後,美國才發表了戈達德30年來研究液體火箭的全部報告。後來,他被譽為美國的"火箭之父",美國宇航局的一座空間飛行中心被命名為"戈達德空間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達德毫不氣餒,在理論和實踐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懷疑他的設想的人們表明未來的整個航天事業都將建基於火箭技術之上。他也因此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

戈達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報告、文章和大量筆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於他的工作,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過:「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所匹敵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上,他走在了每一個人的前面,而正是液體火箭鋪平了探索空間的道路。當戈達德在完成他那些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火箭和空間事業上的後來者,才僅僅開始蹣跚學步。」

『肆』 世界上最早的弓箭在哪裡出土的

在距今約2.8萬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縣峙峪村)人活動的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現過一些加工比較精細的小石鏃。它們是用堅硬而容易劈裂出刃口的薄燧石石片製成的,鏃的一端具有鋒利的尖頭,與尖端相對的底端兩側經過加工,形成鏃座,呈凹形,用以安裝箭桿。由於原始社會的弓和箭桿是用易於腐爛的竹、木製作的,難以保存下來,所以這些小石鏃便是中國和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實物。

弓箭是人類在原始社會的一項偉大發明,它已具有馬克思所分析的機器的三個要素:(l)動力。人做的功(拉弦)轉化為勢能(拉開的弦),起了動力和發動機的作用。(2)傳動。拉開的弦收回,勢能轉化為動能,將箭射出,起了傳動的作用。(3)工具。箭鏃起了工具的作用,射到動物身上,等於人用石制工具打擊動物。

弓箭發明之後,人類既可以從較遠的距離獵獲陸地野獸,又能上射空中飛鳥,下取水中游魚,從而大大增強了同自然界做斗爭的能力。在火器發明之前,弓箭一直是人類得力的狩獵工具和作戰武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器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

『伍』 弓箭的始源,最早弓箭是哪個國家什麼時代發明的

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廣袤的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共同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由於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再加上齊地物產豐美,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東夷人的反侵略戰爭頻繁,所以東夷很早就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東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稱。具體的說,在軍事上,東夷人有三大亮點。
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而箭則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傳說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這從「夷」字由「大」和「弓」組成,就可窺見一般。《說文》謂:「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說文通訓定聲》雲:「夷,東方之人也。東方夷人好戰好獵,故字從大持弓會意,大人也。」
至於具體的弓箭發明者,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後羿。毫無疑問,這三人均是東夷人。《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 少皞曾經是東夷部族的首領,其子盤當然是東夷人;《世本》記載 「揮作弓,牟夷作矢」, 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傳說揮是黃帝的孫子,少皞的第五個兒子,與顓頊是堂兄弟,和前面所說的盤可能是兄弟,甚至可能是一個人。他受天上弧星啟發,發明了弓箭,被顓頊封為弓正(監管製造弓箭),世掌其職,賜姓張(「張」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成為今天張姓的始祖。 至於牟夷,則是東夷部族的分支;後羿,更是標準的東夷人。

『陸』 弓箭發明始於什麼年代

編輯本段由來與發明
1963年,在中國山西朔縣峙峪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該遺址的年代約為距今2.8萬年。這個發現確鑿地證明了中國先民在距今約2.8萬年已經使用弓箭。 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技術的一大進步,說明了人們已經懂得利用機械存儲起來的能量:當人們用力拉弦迫使弓體變形時,就把自身的能量儲存進去了;鬆手釋,,弓體迅速恢復原狀,同時把存進的能量猛烈地釋放出來,遂將搭在弦上的箭有力地彈射出去。恩格斯說:「弓、弦、箭已 弓箭
經是很復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而且弓箭的發明或許與音樂的起源也有某種關系。英國科技史家貝爾納(J.D.Berrnal)曾說:「弓弦彈出的汪汪粗音可能是弦樂器的起源。所以弓對於音樂的科學方面和音樂的藝術方面,都有貢獻。」 關於弓箭的發明,中國古人有獨特的理論,即「弓生於彈」(《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彈指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寫作B ,為一張弓,弦中部有一小囊,用以盛放彈丸。這種形狀的彈弓,在中國一直廣為流行。近代北京天橋的雜耍藝人中有打彈者,有的就使用這種彈弓,而西雙版納和緬、泰北就的傣族人,可能至今仍用這種的竹彈弓。也許,先民最初發明的只是發射小石子或泥彈丸的彈弓,之後進一步摸索,才將弓用於射箭,於是產生了弓箭。

『柒』 弓箭最早何時出現是何人製造的

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中石器時代(約15000年前),人們已經學會了把石器鑲嵌在木棒或骨棒上製成鑲嵌工具,但最重要的一項技術發明則是弓箭。弓箭標志著人類第一次把以往的簡單工具改革成了復合工具,並且利用了彈性物質的張力。弓箭比舊式的投擲武器射程遠、命中率高,而且攜帶方便。它首先提高了狩獵生產的效率,後來也一度是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
至於發明者則是人類的祖先了。
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在製造復合工具方面出現了一個巨大飛躍,那就是弓箭的發明。
1963年,在山西朔縣峙峪村距今兩萬八千年的舊石器時代後期遺址發現了一件燧石鏃頭,是用很薄的長石片製成的,尖端周正,肩部兩側變窄似呈鋌狀。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箭頭之一。其後在山西沁水縣下川遺址又發現了數量較多的石鏃,此類石鏃兩邊一般都經精細壓制加工而成。石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又掌握了一種新穎的工具和武器,這種射程遠、准確性高的武器比前一階段的矛和投矛器以及飛石索等都前進了一大步。弓的射程一般為80~100米,最遠可達400~500米,因此,弓箭發明之後,很快就成了原始人的主要武器。恩格斯給予弓箭的發明以很高的評價:「由於有了弓箭,獵物便成了日常的食物,而打獵也成了普遍的勞動之一。弓、弦、箭已經是很復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時熟悉其他許多發明……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器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古史記載的所謂「弦木為孤,剡木為矢」,「揮作弓,夷牟作矢」,也都反映了原始人類發明和使用弓箭的歷史。
弓箭的出現使先民們有了「射」的概念。它的技術包括搭箭、拉弓、瞄準、撒放、收勢。掌握這套技術是需要長期實踐的。從峙峪出土的4000多顆完整的牙齒化石分析,有120匹野馬個體和88頭野驢個體。這表明人們狩獵的技巧是很高的,其中包括逐漸掌握了弓箭的技能。弓箭使打獵的范圍擴大,提高了打獵的效果,從而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

『捌』 弓箭是受什麼東西的啟示發明的

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而箭則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至於具體的弓箭發明者,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後羿。毫無疑問,這三人均是東夷人。《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 少皞曾經是東夷部族的首領,其子盤當然是東夷人;《世本》記載 「揮作弓,牟夷作矢」, 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傳說揮是黃帝的孫子,少皞的第五個兒子,與顓頊是堂兄弟,和前面所說的盤可能是兄弟,甚至可能是一個人。他受天上弧星啟發,發明了弓箭,被顓頊封為弓正(監管製造弓箭),世掌其職,賜姓張(「張」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成為今天張姓的始祖。 至於牟夷,則是東夷部族的分支;後羿,更是標準的東夷人。

『玖』 弓箭起源於哪個國家

弓箭起源於中國,古代東夷人最早發明弓箭,擅長射箭。

在距今4600至33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東夷骨刻文中,已經發現了類似人背弓形的「夷」字,「從大從弓」有了原始依據。

在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東夷部族,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

那時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最早的箭很簡單,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一端削尖就是箭。

而矢的真正起源應是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把石片、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桿一端,這就製成了有石鏃、骨鏃或貝鏃的矢了,比起單用木棍竹竿削的箭進了一大步。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

(9)箭發明擴展閱讀:

近代,隨著火器的出現和使用,弓箭等冷兵器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但由於它的健身功能,競技性、娛樂性等特點,在上流社會,一段時期內,弓箭狩獵曾被世界各地的皇親貴族所喜好。

隨著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射箭逐漸普及化、平民化,現代社會生活中,發展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一項體育運動。

現代射箭運動始於英國,而自1673年起,在英格蘭約克郡舉行的方斯科頓銀箭賽一直延續至今。1900年和1904年,射箭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190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拾』 弓箭是由那個國家發明的

弓箭不是由某一個國家發明的,早在遠古時期弓箭就已經存在。

弓箭出現的時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後羿射日的神話傳說 ,而後裔所使用的工具正是弓箭。

在距今三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時候,在中國境內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和使用弓箭了,最早期的弓箭非常簡單,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個竹竿裁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另一端削成尖的,這樣就是箭。

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那時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

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最早的箭很簡單,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應是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把石片、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桿一端。

這就製成了有石鏃、骨鏃或貝鏃的矢了,比起單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進了一大步。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

(10)箭發明擴展閱讀:

傳說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在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廣袤的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共同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由於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再加上齊地物產豐美,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

東夷人的反侵略戰爭頻繁,所以東夷很早就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東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稱。

近代,隨著火器的出現和使用,弓箭等冷兵器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但由於它的健身功能,競技性、娛樂性等特點,在上流社會,一段時期內,弓箭狩獵曾被世界各地的皇親貴族所喜好。

隨著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射箭逐漸普及化、平民化,現代社會生活中,發展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一項體育運動。

這項充滿挑戰性、競技性的古老運動在現代人追求新奇、刺激、重返自然的心理要求下,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好,久已沉寂的休閑娛樂業希冀颳起射箭風暴。

閱讀全文

與箭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