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滴滴創始人是誰
滴滴出行創始人是程維。
程維曾在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於區域運營和支付寶B2C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經驗。2012年,二十九歲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推出手機召車軟體滴滴打車。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並。 同年9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潤IT富豪榜發布,程維以120億元排名第28。 2017年5月,程維與滴滴總裁柳青一起上榜《時代周刊》「科技領域最有影響的20人」,成為該榜單中僅有的兩位中國企業家。
(1)出行發明人擴展閱讀:
針對滴滴優步合並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在依據《反壟斷法》進行調查。1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介紹中國《反壟斷法》實施十周年有關情況及展望,並就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2016年8月,佔有中國網約車市場最大訂單份額的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宣布合並,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網約車行業競爭狀況的廣泛關注。對此,吳振國在發布會現場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正在依據《反壟斷法》及有關規定對這個合並案進行調查。
反壟斷執法機構高度重視新經濟領域的競爭問題,依據自身創新發展、創新監管方式和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對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進行監管。
吳振國還表示:「網約車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歐美,都是一個新興的業態,與傳統行業有所區別,市場競爭也復雜多變,本案社會關注度比較高。我們正在研究互聯網競爭規律和特點,全面分析評估該交易對市場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影響,嚴厲查處損害消費者權利的壟斷行為。」
B. 滴滴的創始人是誰
拓展資料:
程維,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全面負責滴滴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
程維曾在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於區域運營和支付寶B2C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經驗。2012年,二十九歲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推出手機召車軟體滴滴打車。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並。
同年9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 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潤IT富豪榜發布,程維以120億元排名第28。
2017年5月,程維與滴滴總裁柳青一起上榜《時代周刊》「科技領域最有影響的20人」,成為該榜單中僅有的兩位中國企業家。
程維出生在江西上饒鉛山縣的普通家庭,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2005年,程維進入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後因業績出色晉升,成為當時阿里最年輕的區域經理。
在這六年裡,程維主要銷售互聯網產品,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客戶拜訪,積累了扎實的銷售能力和經驗。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程維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
2011年,程維已是阿里巴巴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同年,程維升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負責支付寶產品與商戶的對接。此次職業轉換之後,程維開始從銷售負責人轉向做產品經理,其視野也從前端銷售開始向全面運營轉變。
2012年6月,程維從支付寶離職並創立了小桔科技,公司的創業項目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車應用滴滴打車。
C. 首家共享單車的創始人是誰
首家共享單車的創始人是雷厚義,生於1991年重慶墊江人,重慶在你身邊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版聯合權創始人,重慶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悟空單車CEO。
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
共享單車實質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賃業務-自行車租賃業務,其主要依靠載體為(單車)自行車。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經濟發展而帶來的自行車出行萎靡狀況;能夠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過率,同時起到健康身體的作用。
優點缺點:
與網約車不同,自行車的運營受季節變化、天氣狀況等影響也比較大。至於遇上台風暴雨,則無論地處何方,共享單車出行的訂單量,都會直線下降甚至歸零,而平台還得面對更加高昂的車損折舊成本。
與「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相比,這種隨時取用和停車的「無樁」理念給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小紅車」和「小黃車」的「亂佔道」現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間的管理因而變得更加困難,這也就需要相應的管理規定出台。
D. 打車軟體誰發明的
國內現有的任何軟體產品或者模式基本上全是復制國外的(或者叫山寨),打車軟體也不例外,也是國外先有的,最早的是誰不清楚,影響最大的是uber
E. 中國高鐵發明人是誰
高鐵不是中國發明的,而是引進技術的。
世界上首條出現的高速鐵路是日本的新干線,於1964年正式營運。日系新干線列車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駛在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營運速度超過每小時200公里。
日本在二戰之前已經建設起全國暢通的國營鐵路干線網。對於這些干線鐵路,在日本通稱為「本線」。
戰後5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復興階段。原有的鐵路線路不夠用了,特別是在東京與大阪之間。因此「國鐵」內部開始商討解決的辦法。
一派主張,在原有的「本線」的復線鐵路旁邊再加鋪復線鐵路,被稱為「增線派」。另一派主張,乾脆鋪設新的線路。為了有別於現有的鐵路,稱之為「新干線」。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票選出了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國高鐵高居榜首,成了外國青年最想帶回家的「中國特產」。
這不是中國高鐵身上的第一道光環,卻真切反映出中國高鐵之變。回首五年前,高鐵被戲謔為「運椅子專列」,如今,中國高鐵不僅成為百姓的出行首選,更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和新時代的中國地標。
這是快速奔跑、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版圖一再擴容:蘭新高鐵跨越塞北風區,滬昆高鐵蜿蜒嶺南山川,哈大高鐵馳騁東北雪海,寧杭高鐵穿梭江南水鄉,青榮城際環抱膠東半島,「四縱四橫」骨幹網基本貫通,越來越多的省份填補了「高鐵空白」,搭上了「和諧號」。
這是碩果累累、收獲滿滿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鐵路網越織越大,車次越開越密,「和諧號」讓「說走就走的旅行」越來越多。
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里程之和,其中約六成高鐵是十八大以來建成通車的。
中國已不僅是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也是高鐵安全運輸規模最大的國家。去年,高鐵運送旅客14.43億人次,相當於幫非洲和南美洲的總人口搬了一次家。
F. 誰發明了指南車
對於指南抄車的發明者,襲有很多中說法,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
不過其後又有歷史典籍顯示三國時馬鈞是第一個成功地製造指南車的人。《宋史·輿服志》則詳細地記載了燕肅和吳德仁所造指南車的結構和技術規范,成為世界史上最寶貴的工程學文獻。
(6)出行發明人擴展閱讀:
指南車工作原理
指南車其工作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
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G. 高鐵是誰發明的
高鐵不是由個人發明的,是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再創新的。
高鐵是對西方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從照圖施工到小改小修,從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高鐵人」用10年多的時間「全面地、系統化地,一個角落都不遺漏地」研究、建設起了自己的高速鐵路。
高鐵創新團隊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生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
(7)出行發明人擴展閱讀
中國高鐵驚艷世界:
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改變著人民的生活,驚艷了世界的目光。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醞釀建設的京滬高鐵建設項目,於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通車。
在過去五年,中國高鐵新增運營里程1.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我國在高鐵系統技術、集成能力、運營里程、運行速度、在建規模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高速鐵路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條件,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四縱四橫」路網基本完成,再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
H. 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人們出行有了那些交通工具發明者分別是誰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I. 巴士是誰發明的
1905年,一輛客車即將進行處女行。它採用敞開式駕駛室和鏈條傳動裝置
1891年,法國人龐納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客車;次年,美國人杜里埃也造出了一輛。這種車既具有轎車的舒適性,又具有大型公共汽車的載客量大的特點,深受坐慣了四輪馬車的人喜歡。早期美國客車的主要生產者是歐爾茲,他的公司製造的卧式單缸7馬力汽油機驅動的雙座客車,5年內產量增至6500輛。
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組織標准化和專業化生產,到1916年,福特公司生產的客車佔世界產量的一半。此時的客車普遍採用前裝汽油機。
一系列發明使客車進一步完善。法國發明了手剎車和腳剎車,使汽車的安全性得到提高。1921年,美國解決了汽油機的爆震問題,使汽油機的功率和速度大大增加。1921年美國人杜森伯格發明靜液壓助動的轉向系統,使轉向輕便可靠。1923年後,義大利的「蘭姆達」型客車用壓制的槽型鋼材焊接的整體結構,使車體更加平衡和輕巧。1930年,英國和德國採用了航空發動機增壓器,使大型客車功率,速率和速度都大有提高。為了解決客車因速度快和道路條件差而引起的劇烈振動,30年代末普遍採用油缸內的油阻尼螺旋彈簧的減震方法。
J. 旅遊的創始人是誰
世界近代旅遊業的之父和創始人--英國人托馬斯庫克簡介
112年前1872年一位先驅者離開了人間,終年84歲。因為他對世界的貢獻,英國出了兩篇評論,他偉大之處就是發現一個需求,並且加以滿足。這種需求不言而喻叫旅遊,這種滿足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是按照市場的需求研究產品,這位偉人是大家都熟悉的英國人托馬斯庫克,當代旅遊業的先驅者。這位經營一輩子旅遊業的庫克先生,以他偉大的業績給我們提供了契機,就是旅遊從業人員必須不尖端的發現遊客的新興趣,提出有特色的新服務。我從事旅遊服務達四十年,當過20年的導游員,接待過國內外旅遊人數近萬人,我四十年的工作體會總結起來有十六個字「旅遊未動,先知行情,旅遊要動,媒體先行」。